網絡匿名有利于公眾議題的討論
?
匿名:首先明確正規(guī)網絡上沒有絕對的匿名,后臺是可以知道你的IP地址從而知道你的位置信息等,更別說現(xiàn)在各個網絡需要手機登錄,實名認證。因此我方的匿名是指,在網絡上使用化名,而隱藏起自己在生活中的真正身份和脫離實際生活的交際圈的匿名性。(知乎微博算匿名,空間和朋友圈不算匿名)
公眾議題:涉及大眾的,具有群眾性與普遍性的公共問題。 群眾性意味著和每個人息息相關,普遍性意味著問題牽連廣泛有各階層的利益。
而我方有利于的標準是:網絡的匿名性在討論階段是否有利于公眾議題的推進與完善。我方不否認,政策法律的制訂需要專業(yè)人士,或者跨過討論階段后需要實名向人大代表反應自我訴求。但從辯題而看,我方僅論證在討論階段,網絡匿名有利于公眾議題的推進與完善。論點如下:
你更愿意在知乎微博上發(fā)表自己的意見還是在空間和朋友圈發(fā)表意見呢。
第一:公眾議題的群眾性,意味著人人相關。脫離實際生活的交際圈強化了你的公民身份,在朋友圈,你的身份是誰誰誰的朋友,親人,同學等,而在知乎微博你的身份是一個中國公民網民。這個身份有利于我們去關注到各個議題的不同聲音和情況。(微博,知乎的一些熱點事情舉例)
第二:公眾議題必然涉及各個利益階層的利益,網絡匿名隱藏起自己的真實身份有利于減少單純的對立情況,有利于公眾議題的推進。在良好的社區(qū)環(huán)境下甚至可以各個階級明確表達自己的立場與利弊,又或者站在更大的角度上,從不同階級分析這個政策的利弊。(知乎房產稅,各個階級分析舉例)比如房產稅實行與否,牽扯到了有房階級、無房階級、想買房但還沒買房階級,政府財政經濟。
?
因此,我方堅定的認為網絡匿名有利于公眾議題的討論。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