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郭家灘唐墓清理簡報
西安郭家灘唐墓清理簡報
《考古通訊》 1956年06期 陜西省文物管理委員會.
1954年7月,前西北工程地區(qū)文物淸理委員會——文物淸理工作組在郭家灘淸理了大批古墓,現(xiàn)先將其中一座唐墓(第395號)的材料發(fā)表出來。
這座唐墓是一座長方形的單室土洞券形墓。方向正南北。墓道在墓室南端,長方形斜坡式。墓道坑內(nèi)用五花土鋪塡(墓道未作,根據(jù)探墓材料取得),墓道盡頭有磚券過洞(長1.75,寬0.9,髙1.5米),,用整齊的長條靑磚砌成封門。墓壁四周都是平直的土壁,墓頂為券拱形,墓室內(nèi)西面有用磚鋪成的棺床(長2,寬1米),棺床的邊沿是上下層,都用長條磚砌成,銜接處用壺門磚相連(圖一),墓室地面的擾土層約有1米深。隨葬物因淤土和積水的關(guān)系,大部分已移動了。棺床上有骨架一具,大體還保持原來的位置,棺木已朽。人骨架仍在原位置,頭向北,尸體仰直。棺床上的隨葬物有銅鏡、金釵、鉄剪、銅鍋、銅盆、銅錢、鉛器、粉團、蚌殼等。棺床東側(cè)地面上放置的器物有陶俑、陶罐、陶武士俑、陶鎭墓獸俑、陶馬、陶牛〉瓷碗等(圖一),茲分述如下:
一、陶器類
(一) 陶俑(圖版拾捌,1、2)10個,皆模制,紅陶,頭戴披風(fēng),身穿大翻領(lǐng)服,有腰帶,右手平放于胸前,左手垂直,衣襟幷涂有白色,面部涂黃色,髙22.4,寬5.4厘米。
(二) 陶武士俑(圖版拾捌,3)2個,模制,紅陶,直立,腳踏臥牛,兩手握攀向前平出,通高77,寬27.3厘米。
(三) 陶牽馬俑(圖版拾捌,4、5)3個,模制,兩手握拳向前平出?;姨?個,涂有白胎硃色,高51,寬17.5厘米。泥質(zhì)紅陶1個,模制,幷涂有硃色,高6.5,寬3.8厘米。
(四) 陶鎭墓獸俑(圖版拾捌,6)2個,模制,紅陶,幷涂有白胎黃色,其中的一個形如猴面⑴如墓獸俑,高32.2,寬14.5厘米;另一個為人面獸身,尖頭大耳,通高34.1,寬14.3厘米。
(五) 陶馬(圖版拾玖,1、2)3只,其中模制紅陶直立的大蒔2只,高47,長39厘米。小馬1只,高19.0,長20.5厘米。
(六) 陶牛(圖版拾玖,3、4)2只,其中有模制紅陶立牛1只,高14.1,長22.8厘米;另取臥姿的深灰色牛1只,高7,長10厘米。
(七) 陶罐1個,手制,泥質(zhì)灰陶,平底,高8,口徑4.5,底徑4.5厘米。
(八) 繪彩陶罐('圖版拾玖,5')3件,有蓋,輪制,罐面用紅、白、黑三色彩繪花紋,涂色大部分均已脫落,通高51.5,口徑13.8厘米。
二、銅器類
(一) 銅盆1件,平底,侈口,素面,高5.3,口徑19.3,底寬14厘米。
(二) 銅鍋I件,素面,平底,腹部成券形,高H.8,口徑18.3,底寬15.1厘米。
(三) 白銅盒(圖版拾玖,6)2件,素面無紋,大盒1件,高18,直徑5厘米;小盒1件,內(nèi)裝有淡黃色粉末,高1.6,直正4.1厘米。
(四) 銅鏡雙鳳雙獅鏡1件,直徑22.5厘米(圖二)。
(五) 開元通寶錢13枚,直徑2.5厘米。
(六) 銅鑛(圖版拾玖,7)1件,上部有螺絲鈕形圓球6個連成一串,通高14.5厘米。
(七) 銅合葉(圖版拾玖,8、9)3件。
三、 鉄、金,鉛、漆器類
(一) 鉄剪2件,因氧化生銹,已成粘合狀°一為彈簧式剪。另一件為壓挖式剪。長29,背厚0.7厘米。
(二) 金釵2件。
(三) 鎏金首飾殘甚,形狀不明,在殘片中僅見部分顯出陰陽紋。
(四) 鉛器1包,朽甚,已看不出器形。
(五) 漆器已朽,器形不明。僅見部分殘器上有銅合葉和鎏金嵌花葉。
四、 石器類
(一) 石節(jié)1件,長5.6,寬1,厚0.7厘米。
(二) 墓志銘(圖版拾玖,10、11) 1合,55厘米見方。
五、 其它
(一) 蚌売2合半
(二) 粉團4個,已凝固成扁圓形狀,直徑3,高2厘米。
執(zhí)筆者 蔣萬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