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西安鳳棲原唐郭仲文墓發(fā)掘簡報

2021-11-14 08:22 作者:考古快遞  | 我要投稿

西安鳳棲原唐郭仲文墓發(fā)掘簡報

陜西省考古研究院 西安市文物保護(hù)考古研究院

2010年9月至2011年2月,為配合基本建設(shè)工程,西安市文物保護(hù)考古研究院在西安市長安區(qū)韋曲街道辦事處東兆余村北、高望堆村東發(fā)掘漢代、十六國時期及唐代墓葬共30座,其中唐郭仲文墓(編號為M1)南距東兆余村約300米,西距高望堆村約1000米(圖一),發(fā)現(xiàn)了大量精美的壁畫。現(xiàn)將M1的發(fā)掘情況簡報如下。

一 墓葬形制

M1為豎穴墓道磚券單室墓,由墓道、封門、甬道、墓室等組成,方向180°,總長12.5、深7.5米(圖二、三)。

墓道開口于擾土層下。土壙豎穴,斜坡底,平面呈北寬南窄的梯形。四壁豎直光滑,有三角形腳窩。東壁和西壁底部涂抹一層草拌泥地仗,地仗上涂抹白灰面,以繪制壁畫。墓道內(nèi)填較硬的黃褐色五花土。長3.4、南端寬1、北端寬1.64米,底部坡度為24°,南端深6.1、北端深7.3米。

封門 位于墓道北端,甬道入口處。封門磚為條形手印紋青磚,共32層,底部3層磚順置對縫側(cè)立,其上磚橫置錯縫平鋪。通高2.65、寬1.6米,磚長31、寬15、厚5厘米。

甬道南接墓道,北連墓室。平面呈長方形,拱頂,南半部為土洞,北半部為磚砌。甬道地面略低于墓室地面。土洞甬道進(jìn)深2.2、寬1.55、高1.8米。磚砌甬道的兩直壁用條磚順向錯縫平砌,東壁砌一小龕,直壁墻頂兩層磚疊澀出磚枋,枋上為券頂,進(jìn)深2.15、寬1.5、高1.65米。

土洞洞額及東壁、西壁先用草拌泥涂抹地仗,地仗上用白灰抹光,繪有壁畫,但壁畫脫落嚴(yán)重。

墓室先挖土壙,再用條形手印紋青磚砌穹隆頂墓室。土壙平面為委角方形,口大底小,四角內(nèi)弧,四壁平整光滑,內(nèi)填較硬的黃褐色五花土。土壙開口邊長約6、底部邊長約5.4、深約6.6米。墓室平面為圓角方形,四壁微外弧。直壁用條磚一平一立壘砌,平磚為兩排橫置對縫平砌,立磚為一排順置側(cè)立,共砌22層磚,下部砌長方形壁龕11個。直壁頂端兩層平磚疊澀出磚枋,枋上券穹隆頂,頂磚為一平一立砌筑,殘存25層。墓室地面用方磚平鋪,南部方磚已被擾亂。西半部設(shè)一棺床,緊貼西壁、南壁、北壁,用條磚側(cè)砌東部棺床沿,用方磚錯縫平鋪棺床面。墓室邊長4、通高4.35米,龕高0.35、寬0.15、進(jìn)深0.1米,棺床長4.25、寬2.25、高0.28米,方磚邊長35、厚7厘米,條磚尺寸與封門磚相同。墓室四壁先用草拌泥涂抹地仗,地仗上用白灰抹光,繪有壁畫。

在棺床上清理出大量的鐵棺釘、鐵泡釘及黑色漆皮殘跡和木棺棺灰痕跡。人骨已朽,散亂分布于墓室淤土中。

二 壁 畫

在墓道、甬道、墓室繪有壁畫,分述如下。

(一)墓道

在東壁和西壁的下部用紅彩繪長方形欄額,長約2.5、寬約1.4米,其內(nèi)用黑色白描勾勒出青龍與白虎,東壁為青龍,西壁為白虎。青龍、白虎的形體與姿勢基本相同,唯頭部不同,已殘缺不全。青龍頸部鬃毛外飄,細(xì)長尾上卷,四腿作奔跑狀,周圍飾如意云紋(圖四)。白虎口大張,雙目圓睜,額上雙角已殘,四腿作奔跑狀,四蹄如卷云,尾部已殘,通體有斑紋,脊背上有飄云狀鰭,周圍飾如意云紋(圖五)。

(二)甬道

在東壁和西壁上原繪有壁畫,北部磚券壁面上的壁畫已全部脫落,僅存南部土壙上的壁畫。土壙東壁和西壁各繪兩個人物,采用黑彩白描勾勒的技法,頭發(fā)、衣褶、袖口、鞋等用黑彩暈染或采用沒骨法繪制。由南向北依次編號。

1.東壁

1號人物為文吏,頭梳高髻,面部方圓豐潤,上身穿交領(lǐng)闊袖襦衫,衣襟、袖口加寬?,下裳為曳地條紋長袍,袍下擺外張,足穿齒首高屐。兩臂屈肘,雙手隱于袖內(nèi),手持笏板,作奏事狀。高0.8米(圖六)。2號人物為仕女,胸部以上已殘,上衣為闊袖襦衫,下裳為曳地長裙,覆雙足,雙腿為行進(jìn)狀,兩臂屈肘,雙手隱于袖內(nèi),合揖于胸前。殘高0.65米(圖七)。在兩個人物頭頂中間的拱頂上,用黑彩采用沒骨法繪一圖案,圖案上部已脫落,下部似為一行進(jìn)中的人物。

2.西壁

1號人物為文吏,胸部以上已殘,人物作直立狀,兩腿叉開,上衣為闊袖齊胯長衫,下裳為筒褲,足穿尖首薄平底履,兩臂屈肘,雙手揖于胸前。殘高0.65米(圖八)。2號人物為仕女,僅存裙下擺,裙下擺向后拖于地。殘高0.38米。

(三)墓室

墓室四壁繪仙鶴圖(圖九),共10幅,其中南壁西部一幅(圖一〇),西壁、北壁、東壁各3幅(圖一一~一三)。四壁用紅彩繪欄額,呈屏風(fēng)狀,共有10屏,每屏高約2、寬約1米。每屏內(nèi)繪一只仙鶴,仙鶴高0.9~1米。仙鶴是用黑色白描勾勒而成,雙爪下水草采用紅彩沒骨法涂抹。按照南壁、西壁、北壁、東壁,且每壁從左至右的順序依次編號。

1.南壁

1號仙鶴的體態(tài)微豐,站立于水草中,引頸望天長鳴,長喙,細(xì)眼,細(xì)頸,腿修長,羽毛潔白,尾部略呈橢圓形,腿中部用朱砂繪兩道水線(圖一四)。

2.西壁

2號仙鶴的體態(tài)稍豐,呈站立狀,目視前方,朱紅色頂,長喙,圓眼,細(xì)頸略后仰,腿修長,雙腿站立于水中,腿中部用朱砂繪兩道水線(圖一五)。

3號仙鶴的體態(tài)略豐,朱紅色頂,長喙,圓眼,目光凝視前下方,細(xì)頸略曲,腿修長,雙腿略彎站立于水中,腿中部用朱砂繪一道水線(圖一六)。

4號仙鶴的體態(tài)稍瘦,身體略上揚(yáng),朱紅色頂,長喙,圓眼,目光直視前方,細(xì)頸,腿修長,弧尾下垂,雙腿略彎站立于水草中,腿中部用朱砂繪三道水線(圖一七)。

3.北壁

5號仙鶴的體態(tài)稍豐,朱紅色頂,長喙,細(xì)眼,目光凝視前下方,細(xì)頸微曲,羽毛潔白,雙腿站立于水草中,腿下部用朱砂繪三道水線(圖一八)。

6號仙鶴的體態(tài)較瘦,身體上揚(yáng),目視前方,朱紅色頂,圓眼,長喙銜一“丫”字形仙草,細(xì)頸向上彎曲,弧尾下垂,雙腿站立于水草中,腿下部用朱砂繪三道水線(圖一九)。

7號仙鶴的體態(tài)較豐,朱紅色頂,長喙,圓眼,細(xì)頸,回首眺望,腿修長,尾略下垂,雙腿略彎站立于水中,腿下部用朱砂繪三道水線(圖二〇)。

4.東壁

8號仙鶴的體態(tài)較豐,朱紅色頂,圓眼,凝視前方,長喙銜一“丫”字形仙草,細(xì)頸微曲,弧尾下垂,雙腿略彎,雙爪沒于水中,腿下部用朱砂繪三道水線(圖二一)。

9號仙鶴與其他仙鶴的站立方向相反,體態(tài)較豐,朱紅色頂,長喙,圓眼,目視前方,細(xì)頸微曲,弧尾下垂,雙腿站立于水草中,雙爪沒于水中,腿下部用朱砂繪三道水線(圖二二)。10號仙鶴的體態(tài)稍瘦,身體前傾,朱紅色頂,圓眼,目視前方,長喙銜一“丫”字形仙草,細(xì)頸微曲,弧尾下垂,雙腿站立于水草中,腿下部用朱砂繪三道水線(圖二三)。

三 出土器物

M1已被盜掘,出土的隨葬器物有4件(組),散置于墓室地面與棺床上。

陶塔式罐1件(M1∶2)。泥質(zhì)紅陶。由蓋、罐、底座組成。蓋為方圓唇,蓋頂為七級相輪塔剎。罐為矮直口,雙唇沿,豐肩,上腹圓鼓,下腹斜收,小平底,腹部飾弦紋。底座呈喇叭形,底沿上卷,細(xì)高柄,飾弦紋。通體原施白彩。蓋徑12.5、高12.2厘米,罐口徑10.5、底徑11、高29.4厘米,底座徑24.4、頂徑11.3、高18.2厘米(圖二四∶1)。

玉劍格1件(M1∶4)。青白玉,器表銹蝕。橢圓環(huán)狀,面凸背平,中間鏤長方形孔。長2.5、厚1.2厘米。

石器蓋1件(M1∶3)。青石質(zhì)。圓餅形。蓋面中間飾一周凹弦紋,中心飾一周凸弦紋。直徑7.5厘米(圖二四∶2)。

墓志1合(M1∶1)。由蓋、志組成,均為青石質(zhì)。蓋為方形,盝頂,頂面陰刻3行篆書,每行3字,為“唐故太原郭公墓志銘”,四邊各陰刻一朵闊葉牡丹花,四角陰刻幾何紋,剎面陰刻四神圖案,周圍飾卷云紋。盝頂邊長49、剎面寬16、蓋邊長77、厚11厘米(圖二五)。志為方形,立面拋光,每面陰刻三個壸門,其內(nèi)陰刻獸面人身十二生肖,跽坐狀,身穿交領(lǐng)寬袖長袍,手持笏板。志邊長77、厚10厘米。志文楷書,35行,滿行35字,共1057字(圖二六)。錄文如下:

唐故金吾將軍、知街事郭公墓志銘并序」

朝議大夫、行尚書考功員外郎、賜緋魚袋裴璟撰」

皇唐啟休明之運(yùn),多命代之才?!跎鷮殹?,戡翦國難。尚父以雄杰之望,扶危定傾,」大勛書于王府,陰德及于黎獻(xiàn),子孫昌熾,派緒綿長,逮及司空,克振休烈。司空稟」河山之秀氣,得將帥之英風(fēng), 金相,瓌姿玉暎。公即尚父子儀之曾孫,駙馬都尉、」檢校左散騎常侍、贈太師 ,兼太常卿、贈太尉釗之長子,諱仲文,字翊周。生」而岐嶷,弱不好弄,卓蕭□□□□,□□□□之姿;雖在綺紈之間,有同布素之士。初以門蔭授」京兆府參軍,歷太子舍人、□□□□□□詹事府丞,遷太子右贊善大夫。朝謁之外,不以奔」竟為意,而地高戚里,門□□□□□;居守道□,絲竹讌游之樂。識者以公局量深遠(yuǎn),咸 將滅性,泣血毀眥,夜不解缞;于昆」弟之以重」位處之。俄遷殿中少監(jiān),□劇,間,極讓食推衣之義,雖灰燧已變,而憂眾務(wù)兼□,公削其浮費,盡有條貫,雖鋒穎不耀,而能」名闇彰;勤心每見于殿省,□職不解□□劍?!刮淖诨实燮鞴疂?,哀在懷;群居無諂笑,蒞職有莊色,古所謂寬而」能慄,威而不猛,于公見之。始其丹地彯纓,紫霄曳綬,負(fù)璽輝光于帷幄,擢拜□金吾將軍,范處嚴(yán)更之署,鳴珩出入于鉤」陳,而家無嬖御,心絕滿司紀(jì)綱之仆,晝巡夜警,出入」交戟之間。 假。惜乎!終不分麾玄塞,彌節(jié)白檀,展破為時爪牙,

?!固侍竽烙H親竹之功,膺折桂之典;閣題良」將之名氏,之慶,篤聯(lián)姻之恩,□□□元辰,延見內(nèi)殿,未嘗不示以沖約之道,誡以」盈滿之詞。公亦鑒□□之□□,□□□之薰灼,持禮輿以自處,懼豐屋之成災(zāi);得張臨門列嗣侯之棨戟,朱旗黃鉞以震耀,叢髯突鬢以引翼,而徂落早世,時人嘆之!」公娶扶風(fēng)馬氏,故檢校尚書、駕部員外郎推之次女,故鄆州節(jié)度使、檢校右仆射摠之謙」儉之心,慕陰識降挹之□,□□□□于華侈,輿馬不尚于鮮明;惕勵之誠,有同冰谷;劉蒼?!股?,見于待漏之晨,石建恪恭,每聞數(shù)馬之對。朝廷以公操履端重,方以旌幢授之,而舊」痾有加,短景俄迫,會昌二年九月一日終于長興里之私第,享年卌七。嗚呼哀哉!」皇上以外戚之息,赗贈加等。始,公丁先司空之憂,殆猶子。」秉女師之行,躬婦職之勤,允有令德,克備容范。子二人:長曰行章,前右領(lǐng)軍倉曹參軍;次子」才三歲;二女初笄,一女在髫龁間。夫人教同任姒,訓(xùn)導(dǎo)有則,男著孝行,女皆柔明?;浺云淠辍故辉率赵嵊谙葔L萬年縣義善鄉(xiāng)之禮也。公令弟右金吾將軍仲武,悲結(jié)同」氣,痛深天倫,以為圖芳在于紀(jì)跡,銘德垂于不朽。爰錄懿行,託于菲詞,俾茂實煥于丘封,休」烈傳于篆素,式刊圓石,無媿直書,銘曰:」公侯之緒,奇士間出。既富大爵,亦貞師律。萬鐘四牡,彤弓赤紱。門擁朱軒,床盈象笏?!股懈笡矝玻瑒赘邚R堂。銷氛蕩寇,種德流芳。繼生司空,山立堂堂。武略橫厲,雄姿抑揚(yáng)。公為」執(zhí)金,職在巖廊。率已檢下,臨之以莊。誡深?;簦鬟^金張。地高位顯,跡退名揚(yáng)。九朝」寵錫,四葉恩光。方觀水擊,遽嘆舟藏。堇原蒼蒼,宰樹成行。北瞻雙闕,南對連崗。冷日」無景,寒郊有霜。丹旒搖曳,白驥騰驤。珮留倉玉,棺掩黃腸。唯馀令問,長載縑緗?!?/p>

處士□玄之書及篆額

四 結(jié) 語

(一)墓主及夫人馬氏身份

墓主為郭仲文,字翊周,尚父子儀之曾孫,駙馬都尉、檢校左散騎常侍、贈太師曖之孫,檢校尚書兼太常卿、贈太尉釗之長子,授金吾將軍、知街事。金吾將軍,唐十六衛(wèi)官名,從三品,《新唐書·百官志》載:“掌宮中、京城巡警,烽候、道路、水草之宜?!敝质聼o品秩,是一種差遣職的名稱,由左右金吾大將軍擔(dān)任,金吾將軍為其副,負(fù)責(zé)宮中及京城左右六街的巡警工作。關(guān)于郭仲文,史書有傳,因庶出未能襲爵,不合配尚貴主?!杜f唐書·郭子儀傳》郭仲文附傳載:“仲文,大和末為殿中少監(jiān)。開成初,詔仲文襲父太原郡公,制下,給事中封敕奏曰:‘伏準(zhǔn)制書,贈司徒郭釗嫡男仲文襲封太原郡公者,臣近訪知郭釗妻沈氏,公主之女,代宗皇帝外孫,有男仲辭,已選尚主。仲文不合假冒,自稱嫡子。若仲文承嫡,即沈氏須黜居別室,仲辭不合配尚貴主。伏以郭仲文,尚父子儀之孫,太皇太后之侄,戚里勛門,無與儔比,婚姻嫡庶,朝野具知,奪宗之配,實玷風(fēng)教。且仲文、仲辭既非同出,襲封尚主,不可并行。伏請付臺勘當(dāng)。’詔曰:‘以萬年縣尉仲辭襲封?!傥穆湎?,以太皇太后侄,不之罪。”

志文中記載:“娶扶風(fēng)馬氏,故檢校尚書、駕部員外郎推之次女,故鄆州節(jié)度使、檢校右仆射摠之猶子?!狈鲲L(fēng)馬姓在唐代頗為興盛,肅宗、代宗時期大將馬璘和德宗時期中興名將馬燧的祖籍均為扶風(fēng)。馬氏的叔父馬摠在兩《唐書》中均有記載,曾以制置副使身份隨裴度宣慰淮西?!杜f唐書·馬摠傳》:“吳元濟(jì)誅,度留摠蔡州,知彰義軍留后。尋檢校工部尚書、蔡州刺史、兼御史大夫,充淮西節(jié)度使。摠以申、光、蔡等州久陷賊寇,人不知法,威刑勸導(dǎo),咸令率化。奏改彰義軍曰淮西,賊之偽跡,一皆削蕩……摠理道素優(yōu),軍政多暇,公務(wù)之余,手不釋卷。所著《奏議集》、《年歷》、《通歷》、《子鈔》等書百余卷,行于世?!?/p>

(二)撰文者裴璟

撰文者為朝議大夫、行尚書考功員外郎、賜緋魚袋裴璟。朝議大夫,文散官,正五品下。行尚書考功員外郎為其職事官,從六品上,即在尚書省吏部考功司任員外郎職位,《新唐書·百官志》:“掌文武百官功過、善惡之考法及其行狀?!薄缎绿茣ぴ紫嗍老当怼酚洖楹?xùn)|裴氏洗馬房。

(三)墓主生前居住地

墓主郭仲文于會昌二年(842年)終于長興里之私第,享年47歲。長興坊,朱雀門街東第二街,街東從北第三坊。玄宗時期中書令張嘉貞,肅宗、代宗時期宰相杜鴻漸,敬宗、文宗時期宰相路隨等,曾居住于此。

(四)墓主葬地

據(jù)志文記載,郭仲文葬于先塋萬年縣義善鄉(xiāng)。義善鄉(xiāng)位于萬年縣南十余里,貞觀十九年(645年)在此鄉(xiāng)修建了一座義善寺,此鄉(xiāng)得名與此有關(guān)。據(jù)宋代張禮《游城南記》載,此地原有二大碑,其一壽州刺史郭敬之神道碑,其二郭氏所尚升平公主墓碑。從志文可知,郭仲文為郭敬之玄孫,郭曖與升平公主之孫。在郭仲文墓東約150米處發(fā)現(xiàn)了金堂長公主與郭仲恭合葬墓,郭仲恭墓志記載:“仲恭……葬于萬年縣之南封義善鄉(xiāng)鳳棲原,歸祔先塋?!惫俟c郭仲文是同父異母的兄弟,由此可知此地位于鳳棲原,應(yīng)為郭氏家族墓地。據(jù)兩《唐書》記載,郭子儀陪葬建陵,現(xiàn)位于建陵西南約2公里處的坡陽村[1]。

(五)壁畫內(nèi)容

此墓墓室壁畫中所繪的十只仙鶴或喙銜仙草,或回首翹望,或昂首站立,姿態(tài)自然,雖然是用單筆勾畫但粗獷豪放。墓室四壁的仙鶴圖具有晚唐墓葬壁畫的風(fēng)格。

唐代晚期墓葬壁畫趨于簡化,壁畫集中于墓室,多繪屏風(fēng),內(nèi)容以云鶴、翎毛為主[2],云鶴、翎毛取代了人物,尤其盛行云鶴題材。云鶴入畫,盛行于七八世紀(jì)的武則天晚期和中宗、睿宗時期,當(dāng)時薛稷畫鶴,時號一絕。9世紀(jì),達(dá)官文士賞鶴成風(fēng),此時在品官墓中流行云鶴屏風(fēng)壁畫。唐代晚期云鶴屏風(fēng)畫的流行還可能與道教有關(guān)[3]。

云鶴圖開始出現(xiàn)在墓葬中,一般裝飾在墓道、甬道的頂部,如乾陵永泰公主墓[4]在第四、五過洞頂部和甬道頂部繪有云鶴圖,景龍二年(708年)韋泂墓的后室甬道頂部亦繪有云鶴圖[5]。在墓道、甬道的頂部繪飛翔的云鶴,渲染了升仙的氛圍,這是漢代以來墓葬壁畫中升仙主題的延續(xù),也可能是唐墓花鳥壁畫中云鶴題材出現(xiàn)的原因。從開元末年起,不僅用云鶴裝飾甬道,而且也開始裝飾墓室。用白鶴裝飾墓室最早見于開元二十八年(740年)唐睿宗貴妃豆盧氏墓[6],在前甬道頂部西側(cè)繪有一只白鶴飛翔在云氣之間,前后有花草襯托,在墓室南壁中間繪有一只仙鶴展翅欲飛。盛唐時期,鶴開始以屏風(fēng)畫的形式出現(xiàn),它們不是在空中飛翔,而是翩翩降落。如富平朱家道村盛唐墓的墓道北壁東側(cè)繪有屏風(fēng)雙鶴圖[7],仙鶴相向而立,中間有灌木和巖石,其中一只向前行走,另一只振翅作欲飛狀。中唐和晚唐時期的鶴作為屏風(fēng)畫的表現(xiàn)題材,除了仍帶有升仙的意味外,更主要的是用于模仿死者生前的居室,以表現(xiàn)墓主對清高、雅意的追求回。尤其到了晚唐時期,由于當(dāng)時社會風(fēng)尚的影響,鶴開始從祥云、仙人、瑞鳥的組合中脫離出來,而成為屏風(fēng)畫的表現(xiàn)主題,所繪的仙鶴不再是被賦予了神性的瑞鳥,而是現(xiàn)實生活中的禽鳥,側(cè)重表現(xiàn)鶴的姿態(tài),具有一定的裝飾意味。

此墓出土的壁畫為研究唐代晚期墓葬壁畫提供了新資料,此墓的發(fā)掘為研究唐代墓葬的埋葬制度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郭氏家族墓地的發(fā)現(xiàn)為進(jìn)一步研究郭氏家族的變遷史提供了新線索。

附記∶在發(fā)掘和壁畫保護(hù)、揭取過程中,得到陜西省考古研究院的大力支持,張建林、王小蒙、劉呆運(yùn)等到現(xiàn)場指導(dǎo)工作,在此表示感謝。

發(fā) 掘∶郭永淇 楊軍凱 ?辛 龍 王志宏羅 旋 張振鵬

壁畫保護(hù):王嘯嘯 宋俊榮

西安鳳棲原唐郭仲文墓發(fā)掘簡報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云林县| 滦平县| 万宁市| 西充县| 陵水| 利津县| 赤水市| 娄烦县| 平定县| 汨罗市| 开封县| 磐安县| 西平县| 五常市| 历史| 温泉县| 三都| 孙吴县| 西藏| 伊金霍洛旗| 渭南市| 昌邑市| 车险| 定边县| 松江区| 饶河县| 台中县| 资兴市| 龙井市| 济南市| 宝清县| 中牟县| 澎湖县| 呼和浩特市| 申扎县| 锡林郭勒盟| 黔江区| 哈巴河县| 宁津县| 马山县| 拉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