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岸花開:如虎,風林火山(4)

小時候讀《銀河英雄傳說》,有兩個章節(jié)最叫我扼腕,掩卷而長太息。一個自然是魔術師楊的離世,再一個則是齊格飛·吉爾艾菲斯的犧牲。
“您一定要將整個宇宙掌握在手中......”紅發(fā)的年輕人不僅頭發(fā)一片鮮紅,全身也都浸浴在鮮艷的血色中。
當微笑消失時,金發(fā)年輕人的心臟似乎停止了跳動,他在瞬間的顫栗中知道已經永遠地失掉了半個自己。
武田信繁就是甲斐武田家的吉爾艾菲斯,信玄身后永遠的紅發(fā)少年。

信繁生于大永五年(1525年),是信玄的同母弟弟,元服以后官拜左馬助。類似的官職在唐制里面為“典廄”,所以他也常被稱作典廄信繁。
信繁自幼文武雙全,德才兼?zhèn)?,很得父親武田信虎的喜歡。信虎看不上嫡子信玄,打算廢長立幼,計劃扶立的繼承人就是信繁。信玄在家中重臣支持下驅逐父親,自立為家督,信繁對兄長的苦衷表示理解,甘心情愿站在信玄背后加以輔佐,成為武田家“第二人”的存在。
信濃攻略時,武田信繁擔任大將,與板垣信方共同主導了諏訪出兵,成功鎮(zhèn)壓高遠賴繼的叛亂。平定信濃的十年征戰(zhàn),武田信繁幾乎無役不與,甚至屢屢頂著信玄的大名擔當總大將出陣。
永祿四年(1561年)九月十日,川中島八幡原血戰(zhàn)。越后鐵騎狂瀾一般席卷武田本陣,左奔右突,勢不可擋。武田信繁急派使者給信玄送信,請兄長火速謀劃破敵,一面只身殺入敵陣,奮聲大喊自己的名號吸引上杉軍注意,以便為己方爭取多一點拖延的時間。武田信繁快馬疾飛,仿佛烈火燎原,恰如流星掩月,好似白虹貫日,棄我百年命,報君一日恩,奮不顧身,決死突擊。最終寡不敵眾壯烈戰(zhàn)死,享年三十七歲。
信繁死后,其師傅諸角虎定高喊:“且與典廄同赴黃泉?!币黄饸屔硭槊柢|沙場。

武田信繁犧牲,各方敵友無不震驚。上杉謙信戰(zhàn)后召集有功人員大肆表彰,宣稱沉重打擊了甲斐軍國主義的冒進路線。相模的北條氏康在家中通報了信繁的死訊,對典廄贊譽有加。尾張的織田信長也在同門面前極力褒揚典廄之無雙忠義。八幡原血戰(zhàn)第二年,崇福寺快川紹喜致書武田信玄時依然言有痛惜:“典廄公之死實為甲州國殤?!?/p>
真田昌幸因為崇敬典廄,將自己的次子取名為真田信繁。這后一位信繁就是大坂戰(zhàn)役里面英勇沖擊德川本陣的真田幸村。
武田信繁之死,最大的影響還是破壞了信玄身后政治遺產的繼承序列,間接導致了甲斐的最終敗亡。
武田的信濃攻略,采取的還是子嗣入繼的柔性吞并方式來招撫被征服的舊家族。其次子信親繼承了佐久郡的海野,三子早夭,四子勝賴繼承諏訪郡的名門諏訪,五男盛信繼承了安曇郡的仁科,六男信貞繼承了駿河的葛山。其他如信濃木曾,武田信玄將三女真理姬下嫁木曾義昌,將其引為一門。
戰(zhàn)國時期此類改換姓氏,入繼名門的傳統(tǒng)方式好處在于強勢一方可以無血吞并,弱勢一方家名存續(xù),各有所得,各自心安。壞處就是拿去繼承別家家名的子嗣在本家就失掉了繼承權,不再具備強力的宣稱。
這就好比如今的人民富豪,一面享受著社會主義廉價勞動力帶來的巨大紅利,一面又不肯放棄資本狂歡以后常人體會不到的快樂。這種兩手抓兩手都不放棄的資本本資,可以僥幸一時,不能長久一世。
織田信長所以被后人稱作“革命的麒麟兒”,就在于他完全沒有顧忌這些舊時代的瓶瓶罐罐。什么千年名門,什么朝權貴族,在我信長眼中,全都是夢幻的凡爾賽文學。砍下頭顱來,腔管里面汩汩噴涌的鮮血也未見得就是海一樣的藍色。從這點來說,武田與上杉在根本上就沒可能與織田相爭。
嫡子義信死后,原本的第二人武田信繁早早倒在川中島八幡原,另一個弟弟武田信廉無心繼承。恰在此時,諏訪勝賴之子信勝出世,武田信玄這才決定將勝賴召回本家,重新冠以武田家名來繼承家督。
勝賴由于入繼諏訪的經歷,回歸本家以后繼承權變弱,家中眾多譜代重臣口服心不服,不大看得上這位諏訪四郎。后來長篠與天目山的禍事,皆由此而起。
誰又能想得到,這前前后后的草蛇灰線,起因不過是海津城那兩道飄渺不絕的蕭索青煙。
永祿四年(1561年)九月九日。
辛酉年丙申月戊午日,宜開業(yè)上梁交易拆卸,忌婚喪入宅出行旅游。
宜拆卸忌出行。全軍上陣殺人出草,這算是拆卸還是出行呢?
日暮時分,馬場信房、高坂昌信、飯富虎昌、真田幸隆等一干武將率領一萬三千奇襲隊提前用過晚飯,整裝出發(fā),浩浩蕩蕩開往妻女山,預計將于第二天卯刻之時(凌晨五點到七點)發(fā)動攻擊。

車轔轔,馬蕭蕭,塵埃不見海津橋。武田信玄目送大軍出發(fā),咬著牙盤算吉兇禍福,揮揮手吩咐留下來的本陣埋鍋造飯,休憩一夜明日凌晨寅刻(凌晨三點到五點)出發(fā)。
海津城中再度升起裊裊炊煙。積雨空林,蒸藜炊黍,白鷺紛飛,黃鸝啼囀。
遠處妻女山上,上杉謙信獨自登高,吟誦詩詞,追古撫遠。謙信不自覺眺望海津方向,窺見前后兩道煙云升騰,心中一動,忽然有所思。
上杉謙信即刻號令兵將銜枚疾進,連夜下山,渡過千曲川,橫越川中島。
九月十日凌晨六點。
武田本陣八千人于四點左右離開海津城,渡過千曲川到達川中島八幡原,匆匆擺開鶴翼大陣,喘息未定,面前還是一片寒野朝霧。視距無非三尺,耳中唯有清籟。
士卒剛剛披掛完畢,平白就傳來驚天動地的萬馬奔騰。這聲響,起初只是啾啾鬼哭,須臾便是塞北朔風,甲州軍正狐疑,已是漁陽鼙鼓,瀚海狼煙。
大隊上杉人馬抵達八幡原,迫近武田信玄的本陣,兩軍決戰(zhàn)旋即打響。
猛將柿崎景家率領的上杉前軍一千五百人如狼似虎,撕裂濃霧,洶涌而出,直接沖入典廄公武田信繁的陣營。柿崎身后,色部勝長、村上義清、新發(fā)田重家、本莊繁長、長尾景信、中條藤資等眾多越后名將各自統(tǒng)御本隊,以車懸之陣輪番撞擊武田陣營,氣勢如同山崩海嘯。立足不穩(wěn)的甲斐本陣頃刻間仿佛變成了一個破漏的篩子,千瘡百孔。
位置突前而遭受上杉首輪突擊的武田信繁寡不敵眾,迅速陷入到危急當中。左右諸將有心救援,武田信玄唯恐牽動全軍陣型,嚴禁出動一兵一卒前去營救。
武田信繁心知唯死而已,頂盔摜甲,手執(zhí)三尺長刃殺入敵陣。典廄公全隊將近千人,于戰(zhàn)全滅,無一幸免。
由于信玄坐視信繁全軍戰(zhàn)死,不發(fā)救援的殘酷軍令,曾有人指摘武田信玄是故意這么安排。原因大概就是那位義眼的參謀長所說的話:“設立第二把交椅對組織來說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部下要效忠的對象只有第一人,不能有第二人?!?/p>
緊隨典廄信繁,諸角虎定的隊伍在本莊繁長和安田能元沖擊之下潰散。年逾八旬的老將身配大鎧,揮舞大槍,勇猛殺入越后軍陣取首二十三枚,將軍百戰(zhàn)英魂銷。
上杉謙信帶領自己的旗本直撲甲斐陣中,武田義信按捺不住,率先出來接戰(zhàn),結果扯動原虎胤和武田信廉也被迫殺出。兩軍旗本迎頭對撞,迸裂之血肉仿佛打開了一千具碎骨機。
眼見情勢危殆,心懷愧疚的山本勘助手持太刀招呼本隊出戰(zhàn),沖殺至死傷最慘烈之陣眼中央,身受八十六處重傷然后戰(zhàn)死。山本手下雙佰勇士全員犧牲,盡數粉碎。

武田義信叫越后軍重重包圍,血洗戰(zhàn)袍命將休。緊急關頭,家臣初鹿野忠次帶兵前來救援。初鹿野渾似那全是膽的子龍將,八幡原中如雷吼,喝退越后百萬兵,殺出一條血路護送少主義信脫身。初鹿野殿軍押后,身中刀傷七十三處,立地而亡。
甲越的旗本糾纏一處,個個殺紅了眼,砍碎了刀。上杉謙信孤身一人突入武田信玄所在帷幄,三刀砍中信玄肩頭。所幸近侍蜂擁而來,這才救得信玄的性命。謙信見事有不可為,放聲大笑,拍馬而去。

巳刻之時(上午九點到十一點),在妻女山撲空一場的奇襲隊終于趕到了八幡原。馬場信房與高坂昌信為了挽救岌岌可危的武田本陣,不顧連夜趕路疲痹不堪,拼了命一樣沖殺越后軍右翼。
上杉謙信命令甘粕景持殿后,全軍漸次退往犀川。匆促之間,越后將士溺死滔滔急流者無數。
時至午后,慘絕壯絕的第四次川中島合戰(zhàn)終于落下帷幕。此戰(zhàn)武田一方戰(zhàn)死者四千余人,上杉一方的死者也有三千多人。君不見八幡原,古來白骨無人收。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濕聲啾啾。
以上便是江戶時代傳唱的話本里面所描摹的八幡原血戰(zhàn),至于其中的真實性嘛......就好比蛋殼爆雷以后房東與租客各自承擔的損失比,五五開對半分。監(jiān)管和資本再一次握手言歡:“大佬,合作愉快?!?/p>
首先山本勘助這個人物是否存在就很成問題。早期民間傳說把山本勘助當作鬼谷子一樣的傳奇人物,狀諸葛而近妖,有很多神話故事,吹成了武田流兵法的始祖。明治時期發(fā)覺只有吹牛不上稅的《甲陽軍鑒》有提到這么個位面之子,其他正經文書里面全無蹤跡,后世一般就把山本視作虛擬偶像,不能拿來作數。
1969年北海道發(fā)現武田信玄親筆書寫的市河文書,其中提到有名為山本菅助的家臣,薛定諤的山本勘助瞬間滿血復活(菅助與勘助在日語同音)。只是雖然認定山本勘助確有其人,他是否像《甲陽軍鑒》記載那樣發(fā)揮了關鍵作用,依然不可考。

其次所謂的二雄單挑實在也是疑云重重。武田這邊的《甲陽軍鑒》自然是大吹法螺,宣稱上杉謙信單騎闖陣,執(zhí)行恐怖主義的自殺襲擊。為了防止世界被破壞,為了守護世界的和平,貫徹愛與真實的正義使者——武田信玄——虎軀一震,霸氣側漏,神奇地躲過了上杉謙信必殺一擊。后者不得不落荒而逃,足以證明正義必勝,光明永存。
上杉這邊則記載著勇闖奪命島的并非謙信本人,而是面貌神似謙信的旗本先陣荒川長實。被荒川砍傷的也非是武田信玄,而是信玄的影武者。打殺了半天原來是fake people VS fake people,整出一條徹徹底底的fake news,這都是鬧啥嘞。
山本勘助既然歸于虛妄,后人就傳說提出啄木鳥戰(zhàn)術的另有其人,乃是馬場信房,甚至有說提議者原是武田信玄本人。這其實又是移花接木了。馬場信房提議啄木鳥戰(zhàn)術不假,但卻是在后來的永祿十二年(1569年)之第二次薩埵峠戰(zhàn)役,武田對陣北條之時,武田信玄籍由馬場信房所獻計策,劫掠北條城池營地以轉移敵方注意,然后趁機撤退。
回到第四次川中島戰(zhàn)役。武田信玄將大部分軍隊交給部下長途跋涉去啄木鳥妻女山的上杉謙信,自己只帶著少部分軍隊布陣八幡原,這種別扭的軍事計劃頗難以自圓其說。
心機之蛙一直摸你肚子,根本不存在什么啄木鳥戰(zhàn)法!
妻女山奇襲隊,八幡原武田本陣,越后上杉軍,考察這三只隊伍在川中島的運動軌跡,其延長線都指向了同一地點,那就是越后上杉的前進基地善光寺。
上杉謙信在善光寺留了大約三千人,親領萬人深入敵后,駐屯妻女山。越后的隊伍兵強馬壯,糧草無缺,唯一在意的就是退路善光寺的安危。
依照啄木鳥戰(zhàn)術的思路,武田奇襲隊連夜出發(fā),到達妻女山集結休憩完畢,清晨發(fā)動襲擊。上杉謙信不愿意跟奇襲隊交手,下山趕往八幡原,正好落入陷阱,再沒有比這更完美的計劃了。
問題是一萬三千人的龐大隊伍憑什么以為能夠在軍神上杉面前玩弄奇襲的把戲?上杉謙信憑什么被奇襲隊一番恫嚇,就會放棄正面交戰(zhàn)而乖乖下山?
實際上武田信玄真正的計劃應該是馬場、高坂的隊伍偽裝奇襲,上杉謙信識破以后兩軍混戰(zhàn),糾纏一日。信玄的本陣正好趁此良機,以八千人的優(yōu)勢兵力輕取善光寺。
也就是說,妻女山的隊伍名為奇襲實為強攻,八幡原的本陣名為強攻實為奇襲。這才是兵法所謂實者虛之,虛者實之。
上杉謙信看破海津城甲斐的分兵,也意識到馬場與高坂旗指妻女山,然而謙信卻看不到另一只甲斐隊伍的走向。權衡利弊,上杉謙信思量出整個戰(zhàn)局場面上自己的勝負點就在善光寺。若是失掉這一據點,上杉的萬人隊便成了川中島包圍網里面的甕中鱉,杯中羹。謙信因此下令全軍拔營,返回善光寺。
武田本陣八千人北上,為了隱蔽,行軍速度有限。上杉全軍救危存亡,又是馬隊居多,結果就在中途的八幡原重重濃霧中與武田信玄不期而遇,爆發(fā)血戰(zhàn)。
陰差陽錯間,想要奇襲的武田信玄吃了一記背刺,這也就是一貫作風穩(wěn)健的武田軍從一開初就瀕臨崩潰的原因所在。
八幡原血戰(zhàn),甲越兩軍皆傷亡慘重,動搖根本。上杉謙信未能拔除海津城,實現戰(zhàn)前規(guī)劃的軍事目標,在戰(zhàn)略上實為失敗一方。謙信認識到越后并無打垮甲斐的實力,此后對陣武田越發(fā)謹慎。
武田信玄先敗而后勝,損兵折將,還送掉了弟弟信繁的性命,戰(zhàn)術上可謂一敗涂地。好在終究是將越后勢力驅逐出了川中島,全取信濃一國。
永祿七年(1564年),上杉謙信再度進軍川中島,牽制武田信玄在上野方向的侵攻。甲越兩軍相互對峙,不久便各自撤兵,是為第五次也是最后一次川中島合戰(zhàn)。
連綿十二年之龍虎對決,于此終結。
山川一今古,人物幾興亡。
南樓彈弦北戶舞,行人多回徨。
(第八十節(jié)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