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輸出(一)

素材二


素材二中寫道,知識的詛咒即,當你知道某件事后,你就無法想象自己是不知道這件事的。?
偶然有所經歷,我就素材一的啟示發(fā)掘一下該權威定義的內涵。一家之言。
“無法想象自己不知道這件事”在涉他活動中帶來的直接影響是加大交流成本,有甚者還會催生閉合的自我意識或者唯我論。
點名批評一下所謂“干一行愛一行”的“勤勤懇懇”的“老實人”,無非是不斷地把自我投射到一個又一個的框架上。
在他人進行素材一的活動時,跪倒的老實人會對涉及他身處的體系的信息極為敏感,一有所提及便從萎靡不振行將就木的姿態(tài)變得紅光滿面精神煥發(fā),從虛假的謙遜者蛻變?yōu)閾]斥方遒的評論家。
我毫不懷疑,已有的知識總會“自發(fā)”地以自己的語言和體系去解剖認知新的知識。我認為這一過程在構建差異化的知識體系的活動中甚至是必要且極為有益的。
但至少它本身不能形成認知活動的全部循環(huán),否則只會保留下對新知識的單一片面、轉瞬即逝的評價,而不能把知識注冊到體系當中。
所以這批人一聽到與自己觀念相悖的例證時,便無所謂例證服務的核心問題就進入一種閉合。稍有耐心的,閉合傾向緩和一些的,在聽完論述后會給出驚訝的評價:邏輯有硬傷,但結論具有相當?shù)恼_性。
不對。
這不是邏輯硬傷,而是邏輯性極強的表現(xiàn)。強到他所謂的細節(jié),表現(xiàn)方法上的錯誤,變得根本無關緊要,一樣可以得出切中要害的結論。
這個字怎么讀,隨你說吧。這個人存不存在,隨你說吧。
對長城建成的千秋偉業(yè)視而不見,裝作為民請命實則異取為高沐猴而冠,徒言說一家之不幸。
大誥對貪腐的無情殘暴置若罔聞,構陷異聞野史風言風語圖謀謠諑中傷,復遺留百年之惡相。
真的可恥,真的豈有此理啊。
而對于只想懷疑一切否定一切并樂在其中、等著蘸饅頭的人我徹底沒什么好說的。

SP
你要是貿然反對,他就問:難道為了更大的利益,就能犧牲個人了嗎?
yes or no都正中下懷,他有無數(shù)的話術可以勝過你。
問題的關鍵在于是他先有意識的忽略一種因素,且認為A的正確是建立在B的錯誤上的。
我應該秉持的基本態(tài)度是:承認確實存在的負面影響,但不因此可以否認忽略正面價值。
就這樣了,歷史就這樣了,不多也不少,不能多也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