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神榜:楊戩》:追光動畫能否更進一步?

空降本周末上映的《新神榜:楊戩》(下文簡稱為《楊戩》),剛發(fā)出定檔消息就撩得我心癢難耐,作為一個還算忠實的“追光動畫”觀眾,我迫切地在周五時一睹為快了。
可以說,這部片子在制作技術層面一如既往地保持了高水準,設計、畫面、配樂和美術風格等都令人驚喜連連,并且它通過不斷的場景切換和元素堆砌,做到了讓觀眾的眼睛和注意力應接不暇,這點真的很厲害。

與此同時,《楊戩》的劇情相比起之前的作品也有了進步,至少不再生硬和擰巴了,只是還不夠流暢,敘事也抽象了些,依舊免不了被許多人吐槽。
看得出來,追光在努力改變一直以來“畫面強、故事弱”的狀態(tài),好消息是這回確實有了點成效,壞消息是仍沒有本質性改善……現(xiàn)在更關鍵的問題是:喜歡追光動畫風格的人固然可以繼續(xù)享受,可那些有著更高期許的觀眾們,還能夠等待多久?
【友情提示:下文會有劇透?!?/h1>
首先,我照例還是要狠狠吹一番《楊戩》漂亮的美術風格。
如果說《新神榜:哪吒重生》是“封神魔改版民國風未來賽博朋克”的話,那么本片就是“封神輕奢版仙俠風蒸汽朋克”。

我印象最深刻的場面,就是影片開場后重點展示的蓬萊仙島,這座基于現(xiàn)代城市規(guī)劃創(chuàng)建的仙島,在進行了立體式的未來化改造后,又套上了一層神話古風的皮囊,實現(xiàn)了獨樹一幟的多類型設計的整合。
有些人可能覺得太“縫合怪”了些,但我很欣賞主創(chuàng)們這份貪婪的追求,以楊戩抓捕通緝犯的那場戲為例:從傳統(tǒng)的街角武打巷戰(zhàn),到潮流的機械飛行器追逃,再到科幻的懸浮空島穿梭,很流暢,也很亮眼。
此外,方壺仙島、瀛洲仙島、玉泉山金霞洞等仙家洞府,也呈現(xiàn)了各不相同的古典氣派。

在此基礎上,影片又做了大量凡俗化的修改,例如瀛洲仙島充滿市井氣息的賭場,方壺仙島載歌載舞的樂坊等,以符合“封神大戰(zhàn)后天界神力受損,神仙們沒法再隨意飛行”的設定。
除了大景觀好看,《楊戩》在角色、妖獸、道具、動作戲等許多相對“細小”的層面上,也貢獻了許多別出心裁的成果。
“加油站”(混元氣補給站)里有“手之目”監(jiān)工和“小精怪”奴隸,順風耳在賭場里成了一名跑堂小二,經過改造的瓊樓玉宇里再次跳起了凌空翻舞的天女散花,申公豹和沉香的配合作戰(zhàn)讓人眼花繚亂,巫山神女美麗又致命的攻擊,人界的清冷凋敝和爭戰(zhàn)不休,太極圖中的水墨3D風再現(xiàn)……

隨便一回想,我腦袋里就冒出了一大堆好看的畫面、場景和人物——這是影片最值得夸贊的優(yōu)點:幾乎每過10分鐘左右,影片就能跳出幾個新鮮的元素來,或新奇,或養(yǎng)眼,或炫酷,或唯美,真正做到了讓觀眾在“視覺與注意力”上目不暇接。
因此我可以說,《楊戩》在設計創(chuàng)作上是一部相當出色的冒險片。
下面就該談談存在不少問題的角色塑造和劇情編排了。
人物方面,配角們幾乎都塑造地很好,執(zhí)著的沉香、堅定的婉君、放浪不羈的申公豹、食古不化的玉鼎真人等等,都足夠鮮活,即便是魔禮海的火爆、魔禮紅的板正、老姚的沉默、哮天的歡脫等,通過一言一行也能迅速落位,反倒是主角楊戩最沒個性。

從角色定位上來說,封華山、閉天眼后淪為賞銀捕手的楊戩,是那種又頹廢又閑適又內斂的浪子形象,需要有足夠重大的變故,才能一點點喚回他的認真和心火,可片中的楊戩卻始終處在一種被動前進的狀態(tài),本就難以描繪的性格,變得更難讓人信服了。
配角只需把握好一點便能形象鮮明,而主角則要通過多層次的展現(xiàn)才能凸顯個性,如此一對比下,影片的人物呈現(xiàn)自然不夠理想。
再來說劇情,其實這次《楊戩》的故事相比之前追光動畫的作品,已經有了一些進步,結構完整,動機充分,沒有太多莫名其妙和匪夷所思,都算是可以理解的內容。

影片通過楊戩的委托和經歷,層層遞進地交代了故事背景和人物關系,再附以冒險片和偵破片的形式,一步步交代了不明確的疑點和真相,過程本身沒啥可指摘的。
問題在于,《楊戩》敘事方面的節(jié)奏與冒險進程的精彩不夠同步,后者讓觀眾應接不暇的同時,前者卻顯得小心翼翼,尤其到了中后段時還出現(xiàn)了一定程度的卡殼與停頓,隨后這些裂縫不僅沒彌補還持續(xù)放大,時間一久,自然又令人產生了“劇情與畫面不匹配”的感覺。
同時,幾位主要角色的行為動機單個去看都蠻充足,疊加到一起就不夠完滿了,一不留神又犯了“果先于因”的老毛病。

話雖如此,我還是要夸獎《楊戩》故事的立意:世界本是循環(huán)往復,每當宇宙運行動力不足時,便會有新力量涌入重新洗牌,金霞洞是上一次楊戩劈桃山后的受益者,這一次便成了阻撓沉香劈華山的阻撓者,當楊戩明白一切后,他便幫助外甥完成了他們家族的使命,世界會因此大亂,也會在不破不立中再次新生。
在同類作品都在喊“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當今,《楊戩》用打敗假借天命謀私利之人的行為,完成了一場“順應天命”的儀式,也算是在奇幻類故事越來越同質化的環(huán)境下,唱了一段有些新意的曲子。
另外再小小地吐槽一下,從《新神榜:哪吒重生》中開始亮相的“元神”(法相天地)設定,雖然在《楊戩》中得到了進一步的豐富,打得卻不夠痛快……

照理說,申公豹的猛虎劍客、沉香的斗笠少年、四大天王的復刻神像等元神相繼亮相,已經夠讓我滿意的了,偏偏最后大決戰(zhàn)時,楊戩的“二郎真君”就只出現(xiàn)了幾個鏡頭,用開山斧借玄鳥之力,只一招,便擊敗了玉鼎真人和三位天王——理智告訴我這樣很真實,可如此反高潮的設計,情緒上我根本不過癮啊。
總得來說,《新神榜:楊戩》肯定值回票價,在此依然推薦一看。
不過我還是想多講兩句:無論創(chuàng)作者還是觀眾,都不會只滿足于“畫面好”就好了,從白蛇到青蛇,從哪吒重生到楊戩,追光動畫還要多少次“練手”,才能有實質性的成長呢?希望不要讓大家等待太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