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昊山侃烘焙005】面包改良劑|不是妖魔鬼怪

面包改良劑不健康,這是我一直認為的,所以我做面包一直不添加任何改良劑。
但是在讀日本面包界泰斗“竹谷光司”的《面包學》書時,我偶然看到他將改良劑譯成酵母營養(yǎng)劑(圖1),這讓我有了興趣去探索改良劑到底為何物?

先來看一下改良劑的作用:
1.輔助面筋形成。
輔助的意思是通過一系列反應(yīng)提高面筋生成的效率,而不是像谷朊粉那樣直接添加面筋成分。
2.給酵母補充所需的氮元素,類似于配方中增加糖,作為酵母的食物。
3.調(diào)節(jié)配方水的硬度。水的軟硬度對面團的具體影響(如圖2)

4.調(diào)節(jié)面團的ph。
弱酸性環(huán)境有利于酵母的活躍,堿性環(huán)境阻礙發(fā)酵。改良劑的作用類似在配方中添加面種,讓面團偏弱酸性,從而促進發(fā)酵。
5.提高機械性。
知道了改良劑的具體作用以后,來看看具體成分(如圖3)

看著一堆化學分子式名稱確實令人頭疼,也覺得恐怖,畢竟化學的東西總是讓人不安心。
但如果把它們和我們生活中常見的食物聯(lián)系在一起,就直觀和容易理解多了。
以“樂斯?!迸疲ㄑ嘧樱煾?00改良劑為例(如圖4),看看它的成分有什么,都常見于哪些產(chǎn)品當中。

其中,玉米粉、植物油、小麥粉是我們幾乎每天都在吃的,自不必說。抗壞血酸,看名字整的挺嚇人,其實抗壞血酸一般指維生素C。
??? α-淀粉酶:主要用于飴糖、葡萄糖、糖漿、糊精、啤酒、黃酒、酒精、醬油、醋、果汁和味精等。
淀粉葡萄苷酶:用于生產(chǎn)啤酒、黃酒、醬、味精和抗生素、葡萄糖、飴糖和糊精等。
葡萄糖氧化酶:用于葡萄酒、啤酒、果汁、奶粉等食品脫氧、牛奶保鮮。
半纖維素酶:分解咖啡中的半乳糖為低聚糖,用于降低速溶咖啡成本。
脂肪酶:增強干酪制品的風味,牛奶中脂肪的有限水解可用于巧克力牛奶的生產(chǎn),使食品形成特殊的牛奶風味。
麥芽糖淀粉酶:應(yīng)用產(chǎn)品我實在沒查到,它的作用主要是改善面制品柔軟度,延緩淀粉老化延長貨架期。
磷脂:常見于固體巧克力。
硫酸鈣:水合物在豆腐等產(chǎn)品中用作凝結(jié)劑,比如鹵水豆腐。
從以上成分的應(yīng)用產(chǎn)品看,發(fā)酵類的食品(如葡萄酒、啤酒)幾乎都會用到酶類,日常食用的的牛奶、奶粉、果汁等產(chǎn)品雖然原料表中未體現(xiàn)添加劑,但制造過程中還是會用到,即便像巧克力、豆腐這樣被認為是健康安全的食品也會用到添加劑去生產(chǎn)。
由此可以看出,生活中的食品幾乎是躲不開添加劑的,我這么說并不是贊美添加劑是好的,但也沒必要談添加劑色變。
拋開劑量談毒性就是耍流氓,我覺得是有道理的。
更何況,制作出一個完美的面包帶給我們的快樂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