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翅膀的軍艦,為何最終都不了了之?

前幾天瀚海狼山(匈奴狼山)提到,目前各海軍大國的主力艦的最高航速其實對比冷戰(zhàn)甚至二戰(zhàn),都是速度下降的,目前大多數(shù)主力艦只能跑到30節(jié)左右,也就是最高速度還不到60公里每小時。給人的整體感覺是太慢了。因為陸地上的汽車運輸,動輒可以跑到80公里時速以上,高速路上則可以到100公里每小時以上。高鐵可以跑到300公里每小時以上。而大多數(shù)飛機的速度是800公里每小時以上。就算看上去是一塊鐵嘎達的坦克都可以飆車到每小時70公里以上。軍艦與以上對比,實在是不快。于是有人問,能不能把飛機的引擎做到軍艦上去,軍艦也搞個折疊翅膀,加速的時候把翅膀打開,引擎一開,直接上天或者貼水面飛行,這樣跑得飛快,作戰(zhàn)效能提高N倍。實際上這類想法,在一戰(zhàn)以后就有人不斷試驗,在對軍事技術的追求無所不用其極的冷戰(zhàn)高峰年代,

特別是蘇聯(lián)這種喜歡走偏門的軍事強國,其實都造出過成熟的型號并且實際裝備到了一線部隊。不過到了冷戰(zhàn)后期,大部分這類項目都無疾而終了。最早給艦船插上翅膀飛起來的,其實是沖翼艇。沖翼艇不是像氣墊船一樣的靠氣墊貼著水面和地面滑行,而是實打?qū)嵉乜砍岚蚝蛧姎鈩恿?,脫離水面飛起來;當然速度下降后,又可以落入水中成為一種艦船。沖翼艇是利用飛行時貼近水面的艇翼的表面效應;也就是翅膀、船體和地面或者水面之間的相互升力強化效應,所產(chǎn)生的較強空氣升力使艇體脫離水面,在接近水面的空氣中飛行的一種特殊的高速船舶。沖翼艇是船也是飛機。不但可以在水面迅速滑行,而且能在水面以上幾米乃至三四十米的低空飛行。因此也叫地效飛行器。地效飛行的原理,最早在水上螺旋槳飛機時代就被發(fā)現(xiàn)。

利用地效飛行可以比純粹的高空飛行更節(jié)約發(fā)動機能量,而且可以用有限的馬力讓數(shù)百噸的類飛機較大型船舶飛起來。由于可以脫離水面幾米到幾十米飛行,因此速度比所有普遍船舶都快幾倍,可以實現(xiàn)200公里以上到300公里的時速。而且可以越過水上的大部分障礙物。傳統(tǒng)的水雷、魚雷和掠海反艦導彈也無法打擊。這些好處,導致1960年代開始,各國都開始制造沖翼艇的熱潮。最著名的沖翼艇就是“里海怪物”!全艇長120米,寬40米,總重500噸,最大航程11260公里,最高時速300海里,飛行高度7到15米,可載800到900名戰(zhàn)斗人員。里海怪物除了可以用于對對手沿海快速突破,還攜帶重型反艦導彈,威懾對手的大型海上艦船。里海怪物雖然龐大而高速。但是缺點也相當明顯。這就在于任何物體只要離地飛起來,就屬于飛機一類。

而里海怪物在空中一旦遇到正規(guī)敵機,就非常麻煩。因為任何飛行物都有抗殺傷力脆弱的特點,如果里海怪物被敵機發(fā)射的的空空導彈或者地面水面的防空導彈擊中,那么如此巨大的體量加上內(nèi)部的眾多的人員,都會被一鍋端,等于一摔就是一大籃子“雞蛋”!也就是快是快了,但是離開水面以后的防護脆弱性一直解決不了。另外里海怪物雖然可以飛起來,但是卻飛不高;而且飛行中比普通的飛機笨拙得多。一旦遇到巨浪或者水上有高桅桿艦船等障礙物,讓里海怪物高速下躲避不及碰撞上去,那么結(jié)果也是災難性的。鑒于脫離水面飛起來的沖翼艇的脆弱性,又有人想到,那么能不能利用和飛機獲得升力一樣的水翼原理,讓這類船舶不完全脫離水面,只是在水中高速滑行。這樣一旦遇到危險或者受到戰(zhàn)損,只不過需要把速度降下來,又成為普遍的艦船。這種思路就是水翼船。

蘇聯(lián)海軍在1977年交付了一艘1240型高速水翼導彈艦。1240型水翼艇艇身下的水翼由輕質(zhì)而堅固的鈦合金制成,主要動力為兩臺18萬馬力的燃氣渦輪發(fā)動機,最大航速達到了60節(jié),以45節(jié)的巡航速度,作戰(zhàn)半徑達1200公里。另備有兩臺柴油發(fā)動機作為備用動力。艇員40人,滿載排水量432噸。1240型水翼導彈艇的武器為艇首一座SA-N-14防空導彈,艇中部左右各一座雙聯(lián)裝SS-N-19反艦導彈,艇尾部有一座AK-630自動炮。水翼船雖然風險比里海怪物沖翼艇小,但是僅僅看其馬力也嚇人一跳!因為18萬馬力的動力足夠推動5萬噸級航母了,卻用在400來噸的小導彈艇上,實在近乎笑話。而且水翼進出港口要頻繁收放,也是麻煩事。1992年,這艘全球最大的水翼艦失火,最初拆解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