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電影46:《敦刻爾克》
?在平靜的海面上下,浮動著永遠喧嘩的東西,那是戰(zhàn)爭的律動。
?

?
在這部電影中,首先讓人感到驚嘆的是諾蘭導演對空間的肆意使用,無論是擁擠的街道還是廣闊的沙灘以及無垠的天空,背景的烘托從不過度,而是最大限度的使用。時間與空間本不應脫離,但在電影中,導演用他自己的方式將時間從空間中剝離出去,而在必要的時候再將時間拖回,以便呼應電影的整體故事,真是獨具一格的電影風格,所以每次都讓人對諾蘭導演的新作異常期待。
?
正常的戰(zhàn)爭電影一般只會選擇一種兵種來鋪開故事,但導演選擇了三兵種的同步進行,當你覺得故事的主角是陸軍時,海軍就給你當頭一棒;當你覺得海軍深思熟慮的時候,王牌飛行員申請出戰(zhàn),那問題來了,故事的主角到底是哪個兵種?
?
在觀影過程中,我認為最能推進故事的不是激烈的交戰(zhàn),也不是人物之間針鋒相對的對話,而是一次又一次急促的‘音樂’。這‘音樂’不止后期加入的輕音樂,還有戰(zhàn)斗機一次又一次的轟鳴,潮水的撲打聲以及打破沉默的槍聲。將人物的臺詞盡可能減少,取而代之的音樂能給人更多的幻想的空間。為了‘上船’而抬擔架的長鏡頭里,沒有臺詞,沒有表情,只有不停向前的雙腿以及蘊含著律動的音樂,那樣細微的震撼持續(xù)而輕柔地影響著觀眾,真是特殊的選擇。此時我都還在想著《亮劍》中‘李云龍’被擔架抬著進醫(yī)院時的那種嘶吼聲。
?
作為一名理工男,電影中最觸動我的地方是那位‘老船長’在不用眼睛觀察的情況下就能分別出戰(zhàn)斗機的型號以及引擎類型,這與戰(zhàn)爭無關,關于戰(zhàn)爭我早已表明了我的觀點。在電影中或許是因為他的兒子加入了空軍他才去了解各種型號的戰(zhàn)斗機以及等待著他的兒子開著戰(zhàn)機經過他的船頂,但那種清晰的辨識度,是多少理工男夢想中優(yōu)秀工程師的模樣啊,這就像一輛豪華跑車從你旁邊開過,僅憑那引擎的一聲轟鳴就能完整說出型號,一種屬于男性的自豪與浪漫。并且導演或者編劇借助這樣簡單的方式去聯(lián)系起父與子的關系,挺不錯的。
?
或許這篇文章該到此結束了,但當我再次去觀看這部影片時,留給我的感受還是戰(zhàn)爭。戰(zhàn)爭所帶來的的疲憊,恐懼,掙扎,無奈,狡猾,都毫無保留地折射到每一位士兵身上,對家的渴望是從未有過的真實,但卻難以實現(xiàn)。音樂的節(jié)拍是戰(zhàn)爭的真實寫照,別人所經歷的,正通過音樂不斷地折射成現(xiàn)實,跌宕起伏的聲調,是如此地讓人敬畏。
?
想要刺激想象力,不妨多欣賞幾部諾蘭導演的電影,真是回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