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為什么會滅絕?不只是小行星撞擊地球這么簡單
提及恐龍我們大家都知道,恐龍依靠自己強大的個體實力,毫無疑問很快成為了地球的霸主,站在了食物鏈的頂端。
科學家在世界各地都發(fā)現(xiàn)了大量的恐龍化石,說明當時的恐龍數(shù)量是非常多的,而且分布世界各地。
然而強大的霸主級恐龍,在6500萬年前卻突然滅絕了,對于恐龍的滅絕,科學界普遍認同的觀點是“小行星撞擊假說”。認為6500萬年前有一顆小行星撞擊地球,造成了生態(tài)巨變,那個時候地球上到處都是火災,所以即便是如此兇悍的恐龍,也沒有辦法能夠幸免,從而在短短200年左右的時間里恐龍滅絕了。

而最近發(fā)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的一篇論文《Asteroid impact, not volcanism, caused the end-Cretaceous dinosaur extinction》顯示,火山噴發(fā)、野火并非是恐龍滅絕的主要原因,小行星撞擊地球以后確實導致了這些現(xiàn)象的發(fā)生。
那么恐龍的滅絕真的是小行量撞擊造成的嗎?其實,對于恐龍滅絕的原因,科學家們并沒有形成統(tǒng)一的觀點,現(xiàn)在主要流行的假說包括:氣候變遷說、大陸漂移說、地磁變化說、物種斗爭說、植物中毒說、酸雨說、隕石撞擊說……
氣候變遷說,在距今6500萬年前地球突然迎來了冰期,氣溫大幅下降,空氣里的氧氣含量降低,恐龍無法適應當時的低溫環(huán)境,所以都被凍死了。
大陸漂移說,恐龍當時生活的那個年代,地球并非現(xiàn)在的七個大洲,而是一整塊陸地。后來因為板塊的劇烈運動,造成世界范圍內(nèi)出現(xiàn)大面積地震活動和火山噴發(fā),火山灰遮蔽了天空,導致植物無法進行光合作用而逐漸枯萎,地球上的氧氣含量降低,恐龍也因缺少食物,最終全部滅絕。

地磁變化說,地球是有磁性的,分為南極和北極。地球周圍包裹著一層看不見的磁場,這個磁場對地球有保護作用,即避免外來的高能帶電粒子入侵殺死地球上的生物。據(jù)科學家研究稱,地球可能出現(xiàn)過磁極變化的過程,地球磁場經(jīng)歷由弱到強,當磁場趨于0的時候,宇宙中大量高能帶電粒子進入地球,殺死了地球上的多種生物,包括當時地球上的霸主——恐龍。
物種斗爭說,恐龍時代末期,地球上出現(xiàn)了一類小型哺乳動物,它們屬于嚙齒類食肉動物,以恐龍蛋為食。由于是新物種,所以還沒有多少天敵,導致哺乳動物迅速繁殖,最終吃光了恐龍蛋,恐龍也就滅絕了。
植物中毒說,恐龍生活的那個時代,地球上的植物多為裸子植物,后來慢慢出現(xiàn)了大量的被子植物,這些被子植物中含有大量毒素,而食草類恐龍由于誤食了這些植物導致中毒身亡,而食肉類恐龍因為吃了這些毒死的恐龍也紛紛中毒,最終導致恐龍滅絕。

酸雨說,在白堊紀末期地球上可能下了強烈的酸雨,這些酸雨導致土壤中包括鍶(sī)在內(nèi)的微量元素被溶解,恐龍通過飲水和食物直接間接地攝入了鍶,出現(xiàn)了急性或者慢性中毒,大批大批的恐龍逐漸死掉,最終恐龍全部滅絕。
隕石撞擊說,是目前被公眾所熟知的恐龍滅絕假說,在6500萬年前,一顆直徑10公里的小行星以40倍音速(20公里/秒)的速度直接撞向地球,撞擊點位于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島,留下了著名的??颂K魯伯隕石坑。
關(guān)于恐龍滅絕的假說,究竟哪種是比較科學的?其實恐龍到底是如何滅絕的?目前還沒有確切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