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筆記】唐豪編《太極連環(huán)刀法》及程公《單刀法選》淺讀

寫在前面(摘自《太極連環(huán)刀法·武藝叢書感言及附記》,讀本出版于1936年,民國二十五年)
劉蔚天記:
把荒誕的、邪魔的、神秘的種種關(guān)于武藝的謬說,或者竟利用這謬說作煙幕,掩護自己“安身立命”企圖者們的狂言,作一度“清算”。
把前代遺留下來“武藝”上的東西——合理的使它存在,不合理的要無憐惜地剔除出來,揚棄了它——作一度新的整理和估價,更要指明的是:所謂“武藝”本身在人類歷史進展上,目前以至將來的社會,它應(yīng)該占著怎樣的位置和價值?這樣明了了以后,我們才能得到一個正確的,帶有科學性的實踐標準,才不至蹈于盲目的努力。
一些庸俗的“把式匠”和“老古董”之流的不滿。
無疑這是“清算”引起了他們護短的羞憤而已。
不甘心在一些暗昧欺騙的牛角里摸索的同志們一定也該同意的!
唐豪附記:
過去,吾之研究武藝,在購求圖書方面,所費的代價甚鉅,所得的材料甚微,因之發(fā)愿要印一部“武藝叢書”,以便同好者的參考,故叢書之中,除了自己的著述而外,一部分純是素材,這是要附在這里說明的。
兩書評價:
鋼刀沒碰過幾回,海綿刀時常玩玩,技法無能于分析,在刀的制型方面也不太了解。我只粗淺地知道“法無定法”。
兩書都是珍貴的史料,《太極連環(huán)刀法》似乎被稱作反清復明革命軍教材,《單刀法選》則廣為長刀修習者所知。
《太極連環(huán)刀法》
作者,王余佑
依《近代學風地理的分布》
其父,抗清遇害。
其長兄,自投獄,以與父同殉。
其次兄,手刃告密之仇家三十余口,以亡命隱淇縣以終。
記載其絕命詩一首:一天雷電收風西,欲使乾坤暗里行。尚有高靈護殘喘,爭留面目見諸生。
1、總論(部分)
重刀力大,刀動力隨,雖不用力,而力自隨矣。
吾之用刀,力在筋骨,骨軟筋硬,周身氣脈相連,雖不用力于刀,而周身氣力自全在刀焉,如水銀之在竹筒中,運之則至首,收之則至尾,然,此亦難為不知者道也。
今吾之運刀,多從后發(fā)者,何也?(按:從身后發(fā)?后手?從身后多后?吾覺背脊力出則身后矣,結(jié)合下文“磕打不著”上段?藏刀式?)
欲其氣力從周身而至,出刀神速,敵人難料。
又使磕打不著,力貫于刀,其力自大。
加以電掣星馳,傷敵而回,不惟敵者不知,即運刀者亦有所不知,若有心,即非天然矣。
(按:描述地有些理想,亦或是我功力不夠而認識淺?。?/p>
2、置刀歌解(與《單刀法選·單刀式說》同求厚重,可惜未有明確制型記載)
刀貴長兮體貴沉,刀長一指一分金。
背厚頭尖方可泛,身輕尾細不堪侵。
3、刀訣解(重點)
御侮(注:輕慢)摧鋒決勝強,習須細細審周詳。
按:刀乃侮,輕慢,蔑視生命之可貴的一種暴力;鋒芒交爭,互相摧毀,徒留勝者,無以平和——因此!學習這項技藝,不僅要在技藝上,也要在義理上處處審視清楚,否則,莫入此門!
淺深開入留心記,敵者逢之刃下亡。(注:殺敵而衛(wèi)民)
刀起身長遵訣用,取人又在此中傷。(注:法,有其長亦有其短,練習時實事求是,是故無敵者人,非法也)
刀支勢緊縮身待,刀起身高進步忙。
膽欲大兮心欲小,筋須舒兮背須長。
欲得他勢先隱我,引敵展動變鋒芒。
彼高我矮堪嘗用,敵偶低時我即揚。
伸背探身留意記,低來高取要相當。
敵鋒未見休先進,虛刺偽扎運誘誆。
引彼不來須賣破,執(zhí)刀待敵莫倉皇。
敵人一任兇如虎,敵手頻觀是主張。
眼若明時手自快,因他疾慢始為良。
淺深老嫩皆磕打,進退飛騰即躲藏。
彼后我先能取勝,我遲彼忙要提防。
工夫不間才云熟,熟自巧生名自香。
(以下橙色為原文)比較論曰:刀分主客,勝者為主,輸者為客(注:刀依心之智進而身無礙則勝,心之執(zhí)縛刀動而身遲迷則?。粍僬?,一外主謂勇,二內(nèi)主謂智也)
內(nèi):
(1)敵客我主——有客無主,主先客,主犯客(注:來敵無主動,我將先攻、剿滅來敵;外主行勇、膽大,而莫忘心細,內(nèi)主常在)
(2)敵主我暫客——客犯主,犯者為主,先取客(注:來敵侵襲,占據(jù)主動,先被動依勢對敵,而依勢謂智,謂不驚,外暫不主而內(nèi)主也)客識法不入,或借勢來傷主,主則換勢應(yīng)之
(3)我主敵或主或客——而勝者為犯,種種變幻不一(注:欲進攻而得勝,其法萬千)總要將(后)開之各式,對演精熟如式
或身法不入,用力不穩(wěn),或怯敵心忙,此皆未至精熟境地
已精之后,逢人切勿開口,遇會休輕動手,恐傷則禍,戒之戒之
按:勇則心身迅疾,智則心身有紀,勇無智則行無義(義非正義),智無勇則事無成(成謂躬親);勇可長隱,智也行謀,是故智勇本陰陽,交感而互藏。
4、十三法(但有十四個(●ˇ?ˇ●))
劈:刀背,自上邪對下,右擊敵器。
打:(刀背?)橫擊敵器。
磕:刀尖向上,左右以刀背開器。
扎:刀以槍用。
砍:偏邪用。
扇:向右外砍。
撩:刀口向上。
提:彼器向我身下扎刺,以刀背垂直向外攔當。
托:彼器向我上中砍扎,以刀刃向上肘腕迎敵。
磕之深淺快慢
老:向里深磕。
嫩:尖梢。
遲:敵器已到,磕托稍慢。
急:敵器未到,我器先迎。
等:俟其有隙,吾即得之。
按:等之常有,急遲我動,刀背刀刃之妙換,以老嫩之開磕,提托之護御,砍撩之上下,扎刺之直中,扇打之橫用,得勝。
5、又六法
纏:以刀(背)鉤棍槍隨其轉(zhuǎn)
滑:以刀口虛迎敵器溜之,刀盤就勢撥推為滑
撥:以刀隨其來刀,以刀背急纏滑出
擦:以刀刃靠敵槍棍而進
抽:就勢退拉
截:彼器到近,以刀迎之為截
按:槍刀來,隨轉(zhuǎn)而纏;截為實迎,溜為虛迎,就勢而入,刀盤用滑,刀刃用擦;就勢退拉,抽刀護己。
十三法又六法再按:
刀用有刃背之別,而未書雙手施力之明
對峙有虛實截溜之勢
心無靜,遲急成本,心有驗,遲急謂等
磕砍似一味,提撩似一如,橫扇特
隨器名纏,撥從纏后,遇長一氣,遇短一閃
刀作槍扎,刀盤用滑,刀身抽擦,進退勢中成
6、寬窄不可不知
寬則伸背,大步進退旁行運。
窄則屈身,小步看守,不使他物磕撞我器。
7、二十四忌(但只有二十二個?)
不識敵意。
輕敵。
怯敵。
酒后。
自恃。
矜張,怕受小傷,而失敵之機。
進眾地不擇器。
成遠近,理應(yīng)先敵近,而后及遠。
不量地勢高低寬窄。
運刀斜歪。
刀著落處不狠。
不征刀之軟硬好歹。
不擇落刀處亂砍,得手反受人傷。
不識何等兵器。
得手不傷要處,使敵負痛反擊。
不藏身傷人,使敵器飄飛,誤中己身。
得人不看余敵。
刀不合手。
領(lǐng)馬不熟。
不審強弱。
素不習練。
逢人賣弄,輕易比試。
(其余部分為套路或稱刀母,以及主客攻防之法,可用來對練)
《單刀法選》
1、單刀說(部分)
器名單刀,以雙手用一刀也。
其用法,亦惟以身法為要,儇跳超距,眼快手捷,誘而擊之,驚而取之,心手俱化,膽識不亂,方可言妙。
2、單刀式說(部分)
古云:快馬輕刀。(作者對輕刀后云:焉能殺人)
如要堅硬,則刀必厚,厚必重,非有力者不能用也。
故制法,惟以刀背要厚,自下至尖,漸漸薄去,兩旁脊線要高起,刀口要薄,此即輕重得宜也。
久煉成鋼如鏡,金箍松緊得宜。
倭刀為式,刀(三尺八寸)、靶(一尺二寸)
用弩帶刀,刀(二尺八寸)、靶(九寸)
對下文刀勢之小結(jié)(好像結(jié)了,但又沒結(jié)(●ˇ?ˇ●))
刀勢辨攻防圓缺,人勢亦勿忘辨
對陣長器,開左右門戶誘敵,不濟,弩與飛刀伺候
(《單刀法選》中刀勢的分析可以參考下面這篇論文)

(《太極連環(huán)刀法》又稱《十三刀法》可以參考以下論文)

后記:之后該看吳殳《手臂錄》了,聽聞他批程公有一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