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物理學家的夢--個人自述
童年時期
我出生于貴州農(nóng)村,在那里度過了美好的童年時光,那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日子之一。
小學時期
因父母打工,外地輾轉(zhuǎn)讀書,如多數(shù)的小孩,對世界充滿了好奇。在學校里我是一個對老師和學校服服帖帖的學生,努力學習,符合要求。外省的教學質(zhì)量較貴州還是好了不少,所以回貴州上學后,成績相對地變好了。
初中時期
初中三年在s地度過,我依舊表現(xiàn)得像一個勤奮的好學的學生,主要原因是家里不富裕,沒有什么高級的娛樂項目,唯有讀書而已。當然,也有和小伙伴玩一些游戲。期間曾看到衛(wèi)校的物理書,深深為里面優(yōu)美的插圖與公式震撼。同時也有衛(wèi)校的語文書,里面有孔雀東南飛,給我留下了深刻影響。期間在地攤上買到一本大學語文,如得至寶,那個時期的快樂,比較簡單。初三于伯父家中見到高等數(shù)學的書,打開新世界的大門,深受震撼,課余時間都用在這個上面。由于沒有老師教,我最終都沒有看懂。這給我了深刻的教訓,搞學問得與人交流,不能閉門造車。同時也要循序漸進,不能好高騖遠。
高中時期
高中三年在g地度過。我狂熱地產(chǎn)生了要成為理論物理學家,或者數(shù)學課的想法,于是我在伯父那里借了高數(shù)上下冊和大學物理三冊來看。白天要上課,常常晚上看,周末當然也會看。由于沒有老師和學友,加之智商有限,看得云里霧里。這樣的狀態(tài)持續(xù)了一年多,總算知道一點求導和積分的規(guī)則,其余全都不懂。至于在學校的成績,當然也平庸無奇了。由于在中學常常拿到前幾,而高中總是幾百名之后,我變得極度自卑又自傲,于是把自己沉迷在理論物理學家的幻夢里。后來我可以輕松在網(wǎng)上找到大學的教材,于是我把解析幾何,線性代數(shù),復變高數(shù),高等幾何,量子力學之類的書搞來看,還有自然地理學,動物學,植物學等,甚至列了很長的書單。除了認識了一些動植物,最后其實沒有學到什么東西。高三終于醒悟到現(xiàn)實的殘酷,開始努力刷題,但是內(nèi)心依舊煎熬。因為我無論如何努力,都無法做到穩(wěn)定發(fā)揮。實在不可能在考試中比肩那些訓練有素,自律又智商高的人。于是我也偶爾看看復變函數(shù),由于好高騖遠和基礎不好,這是當然的,因為我沒有認真地推導,也沒有足夠的耐心鉆研,只是迅速地看過,我連留數(shù)定理都理解不了。
大學時期
大學時期在z地度過,大一的課程開始好像很簡單,于是我似乎覺得自己很厲害,居然懂一點微積分。因而不怎么聽課,造成的結(jié)果就是基礎依舊不好。如今回想起來,人貴有自知之明。大師之所以能成為大師,是因為他們本質(zhì)上一直都很謙遜,善于補自己的不足。自命不凡如當時的我,只能像火花掉落在地上,而不能成為天上的星星。三人行,必有我?guī)?,是有道理的?/p>
我這種危險的好高騖遠,持續(xù)到了大三,所以我的成績一般只有80,但對知識的理解,卻是不及格的,如今想來,當初應該謙遜地聽老師講課,認真地看書,和同學們交流,而不是連經(jīng)典力學都不很明白,就想看弦論,弦論看了幾頁,就想開辟新領域,讀了愛因斯坦的故事,就覺得自己是天命之子。如今痛心疾首的心情,大概只有自己知道了。學習搞不好,看書又看不懂,我很長時間都覺得自己是個廢物。大三后開始腳踏實地學習,對知識的掌握好了一些,但是基礎實在不行(現(xiàn)在自己發(fā)現(xiàn)了,當時自己不覺得,或許就是不知者無畏吧)。幸運的是,我總算獲得了保研資格,對物理的熱愛發(fā)自肺腑,狂熱總算少了一些。大四上了場論和群論課,非常吃力,學得不是很明白,但是比自己瞎看書,好得太多了。我有很多不會的東西,我總是一遍一遍地問大佬們,大佬給我解釋,自己也是似懂非懂(根本原因在于數(shù)學基礎太差)。當然,直到今天,有些東西還是似懂非懂,漸漸地,以前完全不懂的東西,也懂一點了,這就很開心了。
研究生時期。
從研一到現(xiàn)在研二上,我開始接觸科研了。剛開始老師給我文章看,簡直頭都暈了。很多東西都靠自學,一度覺得看的東西太枯燥,總是沉不下心來。后來老師給了一個簡單又直觀的課題,我努力地做計算,花了半年解決了。這個問題并不困難,但我的確提高了自己(菜鳥的優(yōu)勢就是發(fā)展空間巨大)。還有許多的東西不理解,還有許多應該懂的東西我不懂,現(xiàn)在總算能夠靜下心,放下虛幻的夢,從一個公式一個公式地推導??偸歉嬲]自己,不要糾結(jié)所謂的意義,忍耐著去做枯燥的事,一點點學習新知識,不斷地想一些問題,都是有收獲的。何必糾結(jié)會不會成為物理學家,何必執(zhí)著要得什么諾獎的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