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是第二次南北朝的開始
現(xiàn)在我們再看唐末五代六七十年間亂世文化的轉(zhuǎn)變。這一階段正當公元十世紀,儒家文化和“四書”、“五經(jīng)”文化連綿續(xù)絕。然后便可再進入宋代,討論“儒林”道學理學家們的天下。 古人有言:“物必自腐,而后蟲生。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毖芯繗v史,每一朝、每一代的末期,引發(fā)政權(quán)帝室變革的情況,大體歸納來說,只用“民不聊生”四個字,便可代表了一切衰敗的禍因。其實,所謂“民不聊生”的內(nèi)在因素,以及時代社會演變的外界趨勢,它的前因后果太過復(fù)雜,包括有政治、經(jīng)濟、財政,尤其是賦稅和基層社會吏治(干部)的敗壞等,因此而造成歷史小說上的一句名言,就是“官逼民反”的結(jié)果了。人性是“重茍安而惡動亂”,大至國家社會,小到個人家庭,人人所最寶貴的,就是性命。如果可以“順時安命”,人們是絕對不肯起而革命的?!案锩币辉~,是來自《易經(jīng)》的鼎卦的象辭以及爻辭,所謂:“象曰:木上有火,鼎。君子以正位凝命?!薄岸Χ?,失其義也。”社會人民碰到了“木上有火”,火上加油的苦難時代,就不得不起而拼命了。我們現(xiàn)在不是講歷史、政治哲學的課,只是略一涉及有關(guān)的問題,提起注意而已。 李唐的時代,到了唐僖宗李儇(874年—888年在位),已經(jīng)進入“民不聊生”的時代,因此而有王仙芝、黃巢等的起義造反。黃巢曾經(jīng)攻進長安,自稱“齊帝”??墒且粋€經(jīng)歷兩百多年皇室集團的政權(quán),到底還是具有“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的頑固力量,在它外圍“擁兵自衛(wèi)”的藩鎮(zhèn)霸權(quán),也絕不會讓既得的利益隨便拱手讓人的。所以黃巢的失敗,也是事所必至,理所固然的結(jié)果。不過,使李唐王權(quán)統(tǒng)治結(jié)束,展開“五代”的一幕,是由他的部下們所開始的。到了公元890年,正當末代唐昭宗李杰的時代,此后五六十年之間,全國地方藩鎮(zhèn)(軍閥)據(jù)地稱王的強霸勢力,就有十三處之多??墒窃跉v史上習慣性地稱呼這個階段的中國史,叫做“五代”。事實上,這都是古代讀書人自號為圣人孔夫子傳人的思想,學習夫子著《春秋》尊王的精神,把“五代”五六十年間,能夠在中原(長安、洛陽一帶)搶得李唐覆滅之后的王位的,才認為是“繼統(tǒng)”的王朝,因此撇開當時全國各地的稱王稱帝的其他勢力,只以在河洛稱帝的為繼統(tǒng),所以就叫它為“五代”了。即使如歐陽修、朱熹他們,號稱自己為公正嚴明的大文豪、大史筆者,也仍然難以去掉這種盲點。歐陽修的《新五代史》和朱熹的《紫陽綱目》,何嘗不是如此呢! 俗話說得好,“習慣成自然”,那么,我們就照這個自然的習慣,大約介紹一下“五代”王朝那些稱帝稱王的亂世英雄吧! 開始第一代的“后梁”太祖朱溫,在唐僖宗的時代,賜名為“朱全忠”,他的本名叫“朱三”。他是跟黃巢起兵造反的人。黃巢兵敗,他就見風轉(zhuǎn)舵,投降唐朝,結(jié)果謀殺唐昭宗,廢了昭宣帝李祚,自稱“梁帝”。在位六年,被兒子友珪所弒。另一個兒子友貞即位十年,史稱后梁末帝,后梁至此完結(jié)。 接著,便是后唐李存勖,沙陀族人,史稱為胡人。實際上,他的祖先早已是歸化漢族的西北邊區(qū)民族。他襲其父李克用的“晉王”爵位,號召為李唐復(fù)仇,滅了朱梁而自稱皇帝,叫做“后唐莊宗”。開始很英雄,做了三年皇帝,又死在伶人(戲子)手里了事。清初的名詩人嚴遂成,有一首詠李克用的名詩,很少有人有此手筆: 英雄立馬起沙陀 奈此朱梁跋扈何 只手難扶唐社稷 連城且擁晉山河 風云帳下奇兒(指李存勖)在 鼓角燈前老淚多 蕭瑟三垂崗畔路 至今人唱百年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