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 ZEN3架構APU評測:集成顯卡能暢玩《生化8》

前言:
和Intel的強行捆綁核顯銷售不同,AMD一直以來都是把沒有搭載顯卡的處理器和搭載顯卡的處理器進行分開銷售的。
也因此,成功讓Intel推出了以F和KF后綴的無核顯處理器——所以,如果你使用的是這類Intel處理器的話,還請給AMD點個贊。
話題回到AMD部分,隨著Zen3架構的銳龍發(fā)布,AMD在處理器方面終于打敗了Intel。也讓玩家們對5000系搭載顯卡的銳龍?zhí)幚砥饔辛艘粋€更高的期待。
畢竟,不是所有的用戶都是高端游戲玩家,且現(xiàn)在顯卡市場的價格仍舊被NVIDIA RTX 30系顯卡攪合的“非常混亂”。所以有些用戶難免會有這樣的想法:既然我不追求強悍的顯卡性能,與其分開購買處理器和顯卡,不如直接一步到位選擇搭載顯卡的處理器。

已知AMD處理器搭載顯卡的性能比Intel強悍不少,CPU生產力也終于超過了Intel。那么兩者相加性能會有怎樣的變化?近日,AMD最新5000系列搭載顯卡的銳龍?zhí)幚砥鹘K于來到了游民星空硬件評測室,全新的5000G處理器又會給大家?guī)碓鯓拥捏@喜?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AMD全新銳龍5 5600G、銳龍7 5700G
本文將以AMD新發(fā)布的銳龍5 5600G以及銳龍7 5700G兩款5000G處理器來橫向對比Intel的i5-11600K以及i7-11700K處理器,來看看定位相同的兩個產品,在處理器本身生產力、所搭載的顯卡游戲性能方面會有怎樣的區(qū)別。
注:下文將簡稱“AMD 5000G系列銳龍?zhí)幚砥鳌薄?/p>
產品架構解析:

▲AMD 5000系銳龍/5000G系列銳龍?zhí)幚砥饕?guī)格對比
通過對比可以發(fā)現(xiàn),與5000系列銳龍?zhí)幚砥飨啾?,AMD 5000G系列銳龍?zhí)幚砥髟谑蹆r方面要便宜一些。
兩者區(qū)別主要是處理器搭載了顯卡以及沒有搭載顯卡,同時AMD 5000G系列銳龍?zhí)幚砥鞑恢С諴CIe Gen4協(xié)議,三級緩存也僅有標準銳龍的一半。

▲AMD 5000G系列及Intel對位處理器CPU-Z截圖
通過GPU-Z可以發(fā)現(xiàn),AMD 5000G系列銳龍?zhí)幚砥髋c同位的Intel相比緩存方面是完全相同的,且TDP方面(AMD 2款都是65W)也有非常明顯的優(yōu)勢。只是在頻率方面要遜色于Intel。

▲AMD 5000G系列銳龍?zhí)幚砥骱诵牟季质疽鈭D
在CPU核心布局方面,AMD的5000G系列銳龍?zhí)幚砥餮永m(xù)了Zen3架構經(jīng)典的“單CCD”設計,即去掉了之前1個CCD里邊2個CCX的配置,使得CCD內的8個核心及緩存之間的數(shù)據(jù)調用更加快速。
不過與標準的“3 Die組合”不同的是,由于多了顯卡部分,所以AMD就直接將5000G系列銳龍?zhí)幚砥鞯腃PU、GPU以及I/O三個部分整合成了一個大Die,三者之間則通過一根IF總線來進行數(shù)據(jù)傳輸。

▲AMD 5000G系列銳龍?zhí)幚砥骷軜媹D
通過核心架構圖可以看到,CPU部分與GPU部分占據(jù)核心不到50%的空間,周圍則是內存控制器,PCI-E總線以及其他I/O部分。
在核心方面,AMD 5000G系列銳龍?zhí)幚砥髯畲笾С?核16線程設計。而在顯卡方面,最大配有8個CU單元。
測試主板供電及內存插槽介紹:
為了讓本次測試處理器的超頻性能更加穩(wěn)定,我們也是選擇了微星的MAG B550 TOMAHAWK(戰(zhàn)斧導彈)主板。

雖然是MAG系列,但是MAG B550 TOMAHAWK其實是屬于一款定位較為高端的B550了,該主板為ATX規(guī)格,在京東商城的售價為1299元。

價格高了自然配置也是比較豪華,2.5G網(wǎng)卡、高清電競音效,前置Type-C接口這些也都是該主板的標配。

同時,戰(zhàn)斧導彈為提高超頻能力,在CPU供電方面下了不少的功夫,除了5相10回路+2相供電都采用了相高品質DrMOS之外,還為了保持穩(wěn)定運行選擇了超大的供電散熱模塊。

其中5相10回路為CPU的核心供電,通過并聯(lián)的方式達到“偽10相”的效果,每相由2個ISL99360 DrMos組成,最大通過電流為60A。SoC則是2相供電,同樣的用料規(guī)格。
PWM控制芯片則是瑞薩的RAA 229004。

整個供電區(qū)域由1個擴展型散熱模塊加1個小的散熱模塊構成,其重量達到了384g,可見微星在供電散熱方面是著實下了一番功夫。

微星的MAG B550 TOMAHAWK主板擁有4條內存插槽,最大支持DDR4-4866MHz(OC)頻率以及128GB內存(單條32GB)。
測試主板硬盤及顯卡等接口介紹:

在PCI-E插槽方面,該主板配有2根PCI-E X16顯卡插槽以及2跟PCI-E X1插槽。
其中上邊的顯卡插槽為X16速率,并配有PCI-E鋼鐵裝甲,能夠起到保護PCI-E顯卡插槽和抗干擾的作用,在使用3代銳龍?zhí)幚砥鲿r可工作在PCIe 4.0模式。
下方的顯卡插槽則是PCI-E X4速率,與PCI-E X1插槽一樣都是工作在PCIe 3.0模式。

該主板由上到下有2個M.2固態(tài)硬盤插槽,并都配備了冰霜護甲,能夠通過導熱硅膠將固態(tài)硬盤的熱量傳遞到散熱片上,進行散熱,增加固態(tài)硬盤的穩(wěn)定性。
其中上邊的M.2接口支持PCIe 4.0模式(需3代銳龍?zhí)幚砥鳎逻叺腗.2接口則只支持PCIe 3.0模式。
和X570相比,B550芯片組最大的特點就是雖然主板支持PCIe 4.0,但其通道全是由CPU提供的,主板芯片組本身只提供PCIe 3.0通道。由于PCIe通道的頻率低了發(fā)熱量也就不那么大了,因此B550主板就沒有小風扇了,相比X570少了一個噪音源。

音頻區(qū)域在主板的左下角,為ALC1200音頻解碼芯片加日系尼吉康音頻電容的組合,且板載音頻區(qū)域單獨被切割出來了,防止主板電路對音頻造成干擾。

在I/O擋板區(qū)域部分,從左到右一次是1個免CPU刷新BIOS按鈕,1個PS/2設備接口以及2個USB 2.0接口(最下邊的一個可配合刷新BIOS按鈕實現(xiàn)免CPU升級),1個DP及1個HDMI接口,1個由瑞昱RTL8125B芯片提供的2.5G網(wǎng)線接口以及2個USB 3.2 Gen1接口,1個由瑞昱RTL8111H提供的1G千兆網(wǎng)線接口以及1個USB 3.2 Gen2接口和1個Type-C接口,一組帶光纖的高清音頻接口。
測試平臺及測試項目介紹:

測試平臺如上圖所示,由于是處理器評測,盡可能的將其他產品性能拉置最高,以免由于其它硬件反而影響到處理器性能的發(fā)揮。

▲測試平臺展示

為了驗證測試主板對高頻率內存的兼容性,我們特別使用了2條來自芝奇皇家戟尊爵版的DDR4-4266MHz內存,該內存單條容量為16GB,2條共計組成了雙通道32GB的容量以及16-19-19-39的時序。
注:本次測試內存工作在DDR4-4200MHz頻率。

為了保證在軟件測試時速度不被硬盤拖累,我們特別使用了WD_BLACK的SN850 NVMe HS RGB(1TB)這塊高性能固態(tài)硬盤,該固態(tài)硬盤支持PCIe Gen4協(xié)議,連續(xù)讀取速度可達7000MB/s,連續(xù)寫入速度可達5300MB/s。

由于測試不使用獨立顯卡,所以主板上唯一的發(fā)熱大戶就是CPU了。為了保證CPU的散熱效能并讓其穩(wěn)定的運行,我們使用了恩杰NZXT X73 360一體式水冷散熱器,該散熱器由3個12cm風扇進行送風,搭配多水路高密度冷排以及高密度階梯式銅底散熱鰭片的設計,可以起到更好的CPU降溫效果。

為了給整體平臺提供更加純粹,穩(wěn)定的電流,我們選擇了來自海韻的PRIME TX-1000這款80PLUS鈦金牌電源,該電源為單路12V輸出設計,其最大電流可達83A。在50%負載下,電源的轉換效率可達96%。同時電源提供12年的超長質保,可以說是高端用戶一勞永逸的選擇。
CPU基準性能測試:

▲《CPU-Z》Benchmark 單線程性能測試對比
測試結果:
Intel i7-11700K與i5-11600K要分別小勝AMD 銳龍7 5700G和銳龍5 5600G。

▲《CPU-Z》Benchmark 多線程性能測試對比
測試結果:
AMD 銳龍7 5700G與銳龍5 5600G要分別小勝Intel i7-11700K和i5-11600K,多線程對比結果與單線程對比結果相反。

▲Super PI Mod 1M計算用時測試對比
測試結果:
Intel i7-11700K與i5-11600K要分別強于AMD 銳龍7 5700G和銳龍5 5600G。

▲wPrime單線程32M計算用時測試對比
測試結果:
Intel i7-11700K與i5-11600K要分別強于AMD 銳龍7 5700G和銳龍5 5600G。

▲wPrime多線程1024M計算用時測試對比
測試結果:
Intel i7-11700K與i5-11600K要分別強于AMD 銳龍7 5700G和銳龍5 5600G。

▲弗里茨國際象棋基準多線程計算對比
測試結果:
AMD 銳龍7 5700G與銳龍5 5600G要分別強于Intel i7-11700K和i5-11600K。
CPU綜合性能、內存以及GPGPU測試對比:

▲《CineBench R20》CPU單線程渲染得分對比
測試結果:
Intel Core i7-11700K要遜色于銳龍7 5700G,但是i5-11600K要略勝于銳龍5 5600G。

▲《CineBench R20》CPU多線程渲染得分對比
測試結果:
Intel Core i7-11700K要遜色于銳龍7 5700G,但是i5-11600K要略勝于銳龍5 5600G,測試結果與單線程相同。

▲AIDA64 內存與緩存測試
注:通過上圖可以發(fā)現(xiàn),由于AMD 5000G銳龍系列處理器將核心、核顯以及I/O部分整合成了一個大Die,所以不會出現(xiàn)銳龍5 5600X以及銳龍7 5800X那樣內存讀取速度少一半現(xiàn)象了。

▲AIDA64 GPGPU性能測試對比
PCMark及3DMakr測試:

▲《PCMark10》綜合得分對比
測試結果:
AMD 銳龍7 5700G及銳龍5 5600G大幅領先Intel i7-11700K和i5-11600K。
由于PCMark10涵蓋了包括顯卡的圖形測試,所以AMD比對位Intel處理器甚至高出了40%左右。

▲《3DMark》CPU Profile最大線程得分對比
測試結果:
AMD 銳龍7 5700G大幅領先Intel i7-11700K和i5-11600K,甚至及銳龍5 5600G于i7-11700K對比也有較小的優(yōu)勢。
CPU最大線程的表現(xiàn)中,AMD與Intel同對位產品的得分差距達到了1500分左右。

▲《3DMark》Fire Strike綜合得分對比
測試結果:
AMD 銳龍7 5700G及銳龍5 5600G大幅領先Intel i7-11700K和i5-11600K。Intel的兩款處理器表現(xiàn)并不大,而在AMD方面,與其對位產品的差距甚至達到了一倍左右的差距。

▲《3DMark》Night Raid綜合得分對比
測試結果:
AMD 銳龍7 5700G及銳龍5 5600G大幅領先Intel i7-11700K和i5-11600K?!?DMark》Night Raid的表現(xiàn)和《3DMark》Fire Strike一樣,AMD與其對位Intel處理器幾乎達到了一倍的性能差距。
《英雄聯(lián)盟》游戲性能測試:

《英雄聯(lián)盟》是由騰訊控股的首家美國公司Riot Games開發(fā)的3D競技場戰(zhàn)網(wǎng)游戲,其主創(chuàng)團隊是由實力強勁的Dota-Allstars的核心人物,以及暴雪等著名游戲公司的美術、程序、策劃人員組成,將DOTA的玩法從對戰(zhàn)平臺延伸到網(wǎng)絡游戲世界。除了DotA的游戲節(jié)奏、即時戰(zhàn)略、團隊作戰(zhàn)外,《英雄聯(lián)盟》擁有特色的英雄、自動匹配的戰(zhàn)網(wǎng)平臺,包括天賦樹、召喚師系統(tǒng)、符文等元素,讓玩家感受全新的英雄對戰(zhàn)。

測試方式為1920*1080分辨率最高畫質,記錄訓練開始10-70秒(共計1分鐘)的平均幀數(shù)。

▲《英雄聯(lián)盟》手動最高畫質幀數(shù)對比
測試結果:
由于搭載顯卡性能的大幅度提升,所以AMD 銳龍7 5700G及銳龍5 5600G要高于Intel i7-11700K和i5-11600K兩倍甚至是3倍的性能表現(xiàn)。
《CS:GO》游戲性能測試:

《反恐精英:全球攻勢(CS:GO)》是由Valve Software、 Hidden Path Entertainment制作,Valve Software發(fā)行,2016年由完美世界代理的一款第一人稱射擊團隊競技游戲。游戲以1999年的“CS”為原型制作的新作,該作將會在團隊競技游戲模式的基礎上加以開發(fā),這一模式自12年前發(fā)布以來一直引領至今。

測試選擇1920*1080分辨率,手動最高畫質,方式為游戲自帶創(chuàng)意工坊中的FPS BENCHMARK地圖,該地圖在測試完成后會自動生成平均幀數(shù)。

▲《CS:GO》手動最高畫質幀數(shù)對比
測試結果:
同樣是基于搭載顯卡性能的提升,AMD 銳龍7 5700G及銳龍5 5600G要比Intel i7-11700K和i5-11600K高了甚至2倍以上。
《Dota2》游戲性能測試:

《Dota2》是脫離暴雪集體作品《魔獸爭霸3》的獨立競技游戲,由Valve制作領軍人物冰蛙原共同合作。動態(tài)模擬效果,還內置語音聊天及AI機器人,便于某一方退出時及時救場或開始練習局,但該作不單機廣播。
《Dota》整個游戲將保持原樣不變,Dota中的100多位英雄正在逐步升級到《Dota2》中。

測試仍然是選擇1920*1080分辨率,采用高畫質,錦標賽錄像中18分整的幀數(shù)表現(xiàn)。
同時該游戲支持SFR功能,所以我們用AMD 5000G系列銳龍?zhí)幚砥骱虸ntel處理器分別測試標準高畫質以及開啟FSR性能畫質下的表現(xiàn)。

▲1080p分辨率高畫質關閉FSR游戲性能對比

▲1080P分辨率高畫質FSR性能檔游戲性能對比
測試結果:
無論是否開啟FSR,AMD 銳龍7 5700G及銳龍5 5600G要與Intel i7-11700K和i5-11600K兩款處理器有著2倍左右的性能差距。
《神隕》游戲性能測試:

《神隕》是第一款正式公布的PS5游戲,同時也將登陸PC。這是Gearbox開發(fā)的一款第三人稱格斗的幻想角色扮演游戲,玩家將在和敵人作戰(zhàn)的時候尋找戰(zhàn)利品。游戲可以單人游玩,也可以2人或是3人合作。

▲《神隕》同畫質下FSR關閉/開啟后畫質對比
測試仍然是選擇1920*1080分辨率,采用預設的低畫質,同時游戲自帶Benchmark,所以我們以Benchmark結果來做對比參考。
該游戲同樣支持SFR功能,所以我們分別用AMD 5000G系列銳龍?zhí)幚砥骱虸ntel處理器對預設低畫質關閉FSR以及開啟FSR性能檔做了2種對比測試。

▲《神隕》預設低畫質關閉FSR表現(xiàn)對比

▲《神隕》預設低畫質開啟FSR性能檔后表現(xiàn)對比
測試結果:
由于《神隕》算的上是吃配置的3A級大作,所以我們只能使用低畫質來進行測試,首先無論是否開啟FSR, Intel i7-11700K和i5-11600K兩款處理器都無法達到平均幀14幀以上的表現(xiàn),所以完全不能玩。
在未開啟FSR時,AMD的2款5000G銳龍系列處理器都能達到33幀以上的表現(xiàn),勉強能玩。
而在開啟FSR性能檔后,兩款處理器都有著接近50幀平均值的表現(xiàn),算的上是可以玩了。
不過開啟FSR性能檔后畫質會有損失,具體如何選擇就看大家了。
《生化危機8:村莊》游戲性能測試:

《生化危機8:村莊》是卡普空旗下經(jīng)典僵尸題材的動作游戲《生化危機》系列的正統(tǒng)續(xù)作,本作是繼上一作革新后的重磅力作。

▲《生化危機8》同畫質下FSR關閉/開啟后畫質對比
測試仍然是選擇1920*1080分辨率,采用預設的性能優(yōu)先畫質,我們將采用剛開始主角抱著嬰兒去2樓一開始的場景來做幀數(shù)對比。
該游戲同樣支持SFR功能,所以我們分別用AMD 5000G系列銳龍?zhí)幚砥骱虸ntel處理器對預設低畫質關閉FSR以及開啟FSR性能檔做了2種對比測試。

▲《生化危機8:村莊》預設低畫質關閉FSR表現(xiàn)對比

▲《生化危機8:村莊》預設低畫質開啟FSR性能檔后表現(xiàn)對比
測試結果:
《生化危機8:村莊》可以算的上是2021年年度大作了。首先是未開啟FSR時, Intel i7-11700K和i5-11600K兩款處理器都無法達到平均幀30幀的表現(xiàn)。不過AMD的兩款5000G銳龍系列處理器則都發(fā)揮出色,達到了60幀以上流暢的表現(xiàn)。
而在開啟FSR之后,Intel i7-11700K和i5-11600K兩款處理器最低37幀,可以說是勉強能玩。AMD的兩款處理器則都達到了99幀以上,可以說是非常流暢了。
同樣的,開啟FSR性能檔后畫質會有損失,且考慮到本身已經(jīng)達到60幀以上的表現(xiàn)了,可以考慮開啟FSR最高畫質檔。但是具體如何選擇就看大家的選擇了。
CPU工況測試:

▲AMD 銳龍5 5600G使用AIDA64單烤CPU時溫度表現(xiàn)
AIDA64無法識別該處理器在烤機時的中央處理器溫度,所以我們會以CPU二極管溫度來做參考。
使用AIDA64進行系統(tǒng)穩(wěn)定性測試,單烤FPU時間在21分鐘左右。此時AMD 銳龍5 5600G的功耗達到了85.29W,CPU二極管溫度為72度,此時CPU的頻率為4.39GHz。

▲AMD 銳龍5 5600G使用AIDA64加Furmark雙烤時溫度表現(xiàn)
由于處理器搭載了顯卡,所以我們同樣有必要測試雙烤下的表現(xiàn)。
使用AIDA64單烤FPU并開啟Furmark進行CPU、GPU雙重壓力測試,測試時間21分鐘左右。此時AMD 銳龍5 5600G的功耗由85.29W上升到了126W,CPU二極管溫度為78度,圖形處理器溫度為74度,此時CPU的頻率為4.34GHz,圖形處理器保持在2100MHz頻率。

▲AMD 銳龍7 5700G使用AIDA64單烤CPU時溫度表現(xiàn)
雖然AIDA64可以識別AMD銳龍7 5700G在烤機時的“中央處理器”溫度,但是我們仍舊選擇CPU二極管來做溫度參考對象。
使用AIDA64進行系統(tǒng)穩(wěn)定性測試,單烤FPU時間在22分鐘左右。此時AMD 銳龍7 5700G的功耗達到了109.71W,CPU二極管溫度為77度,此時CPU的頻率為4.47GHz。

▲AMD 銳龍5 5700G使用AIDA64加Furmark雙烤時溫度表現(xiàn)
使用AIDA64單烤FPU并開啟Furmark進行CPU、GPU雙重壓力測試,測試時間27分鐘左右。此時AMD 銳龍7 5700G的功耗由109.71W上升到了156.98W,CPU二極管溫度為83度,圖形處理器溫度為77度,此時CPU的頻率為4.39GHz,圖形處理器保持在2200MHz頻率。

▲4款CPU烤機時表現(xiàn)對比
值得一提的是,和AMD處理器不同,Intel處理器在開啟雙烤時頻率會出現(xiàn)下降的狀態(tài),所以我們能在表格中看到雙烤時比單烤CPU功耗低,但是頻率也低了許多。
而在溫度表現(xiàn)方面,兩款Intel處理器在開啟AVX之后,無論是i5-11600K還是i7-11700K都觸發(fā)了降頻保護功能,i5-11600K單烤時溫度達到了90度,i7-11700K則直接變成了84度。
雙烤時i7-11700K頻率直接降低至3.7GHz,溫度則進一步到了74度。
即使同樣的散熱器,AMD可以保證無論是否雙烤都不降頻,Intel則開啟雙烤之后直接降頻。
測試總結:

AMD搭載核顯的銳龍?zhí)幚砥飨噍^上一代最大變化就是去掉了雙CCX的設計,使其全部整合在了一個CCD之內,讓最多8個核心及緩存之間的數(shù)據(jù)調用變得更加的迅速。
同時,相較標準銳龍?zhí)幚砥鞯摹? Die式設計不同”,處理器將核心Die、顯卡Die以及I/O Die全部整合在了一起,使得內存寫入時全部集中在了一個Die中。所以AIDA64內存與緩存測試里,寫入速度終于不再是一半了!
在CPU的生產力方面,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AMD的銳龍5 5600G和Intel的i5-11600K幾乎持平,而得益于強大的顯卡性能,游戲方面又可以說是完全秒殺對位處理器i5-11600K(銳龍7 5700G和i7-11700K也是同理)。
這次Zen3架構的5000G銳龍系列處理器無疑是給了玩家們另外一個方向——可超頻,生產力表現(xiàn)不低于同級別Intel,游戲性能(顯卡)表現(xiàn)又能夠勝任絕大多數(shù)網(wǎng)游。
該處理器目前主要定位與3種群體:
1是輕度使用電腦的用戶。公司辦公/學習使用,簡單說這類用戶不需要獨立顯卡,但是又希望CPU的生產力和圖形處理能力越強越好。同時,如果你僅僅是需要一臺下載機,或者組建一個類似于《我的世界》這種游戲服務器,甚至是做一臺高清的HTPC,裝一臺便攜的ITX整機,這樣的使用場景下,AMD 5000G銳龍系列處理器可以說是絕佳的選擇。
2是有選擇性的游戲玩家。這類游戲玩家不一定追求3A級大作,它們更多的目標是自己喜歡的網(wǎng)游,甚至是某一款自己喜愛的游戲(如DNF,LOL,DOTA2,CS:GO等)。游戲表現(xiàn)固然越高越好,但他們并不會盲目的追求更高的性能,所以,一款性能到位的處理器就能解決整機的問題,還是非常不錯的。
3是過渡玩家,AMD RX 6000及NVIDIA RTX 30系顯卡由于礦潮已經(jīng)弄的比較混亂,且AMD及Intel下一代都要更換平臺,既然如此,為什么要在這個時候追趕一次末班車呢?不如索性用一臺機器來過渡,等下一代產品推出之后統(tǒng)一來一次換新。對于這類玩家,AMD 5000G銳龍系列處理器可以以較小投資滿足目前的絕大多數(shù)需求。
綜上所述,AMD這次發(fā)布的生產力不輸Intel,顯示性能又全面秒殺Intel的新一代帶核顯銳龍系列處理器可以說是這三類定向群體的首選目標。
最后,該處理器將于8月5日晚9點正式在京東商城開售,感興趣的朋友屆時不放關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