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門外,能夠推知天下的事理;不望窗外,能夠了解自然的法則
《道德經》第47章中有言:“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币馑际?,不出門外,能夠推知天下的事理;不望窗外,能夠了解自然的法則。
在這個世界上,其實所了解的事情大致有幾類,首先就是哪兒發(fā)生了新鮮事,也就是新聞,有身邊的也有遠方剛發(fā)生的事。尤其是當今社會,每天能了解到的新鮮事太多了,多到什么程度?每天打開電腦或手機,各種新聞雜七雜八的,比如誰誰誰落馬被處理、哪個國家發(fā)生動亂、哪里發(fā)生了災害、什么食品查出安全隱患、哪家公司破產倒閉、誰與誰陷入感情糾紛、哪個明星鬧緋聞等等,有國內的也有國際的,讓人眼花繚亂。

很多人都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耗在了類似這樣的新聞里,看過的新聞資訊何其多,但對我們的人生似乎沒什么實質性改變,沒有變得比以前好多少,有的反而是焦慮不安,而且看完過后差不多全忘了。 試著回想了一下,好像昨天看過什么資訊都想不起來了,所以,很多的信息對我們來說實則沒多大用。
每天上網瀏覽的那些花邊新聞,都是為我們精心推送的,投人所好準備的,我們喜歡看什么,平臺就給我們提供什么,因為它有閱讀量、轉化率,這都是與利益分不開的。
其實,人世間這些事全是按照“道”的法則和規(guī)律運作的,不信就翻開新聞看一看,只要稍加思考就能明白。古話說“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意思是指,站在正義、仁義方面,會得到多數人的支持幫助;違背道義、仁義,必然陷于孤立,如此人生必然難以如愿。比如誰誰誰落馬,多是貪得無厭導致的后果,須知“咎莫大于欲得,禍莫大于不知足”。

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善利萬物”,為官者為百姓謀福利,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而不爭”,不要好處都讓自己占了,這就“失道”了。其實,無論新聞資訊如何紛繁復雜,都有它背后的法則和規(guī)律所在,了解它為什么會發(fā)生,不用出門就能知道,這叫“不出戶,以知天下”。“不窺于牖,以知天道”,是不用往窗外看就知道“天道”了,因為“道”在我們的生活中,在每一個人的心里,領導者依道而行,“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帶著大家走向成功,但領導從不自以為有功,功勞反而歸附于他,這是百姓心中的好官。

生活中事物的變化發(fā)展,如果按“道”去指引,我們就會豁然貫通,不用往外走多遠,就了然于胸了,而不至于有諸多的困惑。如果不懂“道”,你會覺得每一個事情都新鮮,但其實都在重復,只是表象不同罷了。人若偏離了“道”,了解的信息和知識越多,人越容易迷惘,反而可能成為我們洞察事物真情實況的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