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林悟道《韓非子-三守》第一章 守口

紅林悟道《韓非子-三守》第一章??守口
常言道“禍從口出,病從口入”可見守口的重要性。人的一生無外乎順與不順,順是按時完成時間承載的事物,比如上學(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大學),工作,結(jié)婚,買房,生子等。不順就是沒有按時完成時間承載的事物。而不順的重要原因就是“禍”與“病”,禍有外在也有內(nèi)在的,也可以說成客體禍和主體禍。外在客觀的禍我們無法改變,但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避開或減少損失,如水災(zāi)、地震等。內(nèi)在主觀的禍就是自己招惹或因犯錯而產(chǎn)生的禍,這種禍的產(chǎn)生,一是違反道德法規(guī),沒有按事物發(fā)展規(guī)律與規(guī)則行事而造成的禍,如污染環(huán)境、腐敗政治等。二是自身修養(yǎng)差,缺乏自律性,易沖動,好表現(xiàn),不自省,擺錯位,心態(tài)邪,無思想,辦事不講策略,總之沒城府。沉默是金,是修養(yǎng)的體現(xiàn),是一種智慧。
韓非子《三守》講的就是君主內(nèi)在主觀性的禍事,韓非子一開始講了《三守》的重要性,說“人主有三守。三守完,則國安身榮;三守不完,則國危身殆。”意思是說,君主有“三守”,“三守”完備,就會國家安定而自身榮貴;“三守”不完備,就會國家危亡而自身危險。可見三守有多重要,已經(jīng)上升到國家與君主安危的高度,而這是最高的程度了。一言可以興邦,也可以喪邦。
第一禍就是因君主口無遮攔引起的“口禍”,口無遮攔就會禍從口出。所以第一章叫守口。原文【人臣有議當途之失,用事之過,舉臣之情,人主不心藏而漏之近習能人,使人臣之欲有言者,不敢不下適近習能人之心,而乃上以聞人主,然則端言直道之人不得見,而忠直日疏?!恳馑际钦f,臣子中有議論當權(quán)者的過失、執(zhí)政者的錯誤以及揭發(fā)一般臣子的隱情,君主不把這些藏在心里而泄漏給左右親信和善于鉆營的人,使臣子中想向君主進言的人不得不先屈從于親信權(quán)貴的心意,而后向君主進言。這樣,講話正直、辦事誠實的人就不能見到君主,而忠誠耿直的人就一天天被疏遠。
只因君主的“泄露”之為,打亂了正常的朝堂秩序,改變了朝堂的辦事規(guī)則與流程。君主這樣做有三個惡性后果,第一違反了為君之道,道者唯一也,君主是天下事物(包括信息)的終結(jié)者,只能自己獨享,不可分享,要保持君道的唯一性,如果向外泄露,就破壞了唯一性,從形式上把自己與臣子歸為了一類,變成了普通人臣。同時,也打破了君道的神秘性,把自己的喜好與習性展現(xiàn)在了臣子的面前。第二破壞了朝臣形式上的團結(jié),這是人為制造矛盾,消耗團隊能量,是自取滅亡的行為。君主把臣子議論朝政、君主過失、大臣隱情的消息告訴近臣,這不是明顯在搞事情嗎。正確的做法君主應(yīng)該聽而不聞,沉在心里。
第三是君主自造蒙蔽,本身向君主進諫是臣子的職責與義務(wù),應(yīng)該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但君主的“泄露”之為,還有誰敢直言,只能是先屈從于君主的親信權(quán)貴,再向君主進言,這樣一來,君主聽到的只是親信權(quán)貴們想聽到的,而不是真實的事情和全部的事情。君主整天面對虛假的信息,自然決策就是錯誤的,國家怎么會安穩(wěn),國家不安穩(wěn),自己怎么會安穩(wěn)。
守口原文:人主有三守。三守完,則國安身榮;三守不完,則國危身殆。何謂三守?人臣有議當途之失,用事之過,舉臣之情,人主不心藏而漏之近習能人,使人臣之欲有言者,不敢不下適近習能人之心,而乃上以聞人主,然則端言直道之人不得見,而忠直日疏。
在公司管理中,老板獲取信息的方式,一是通過正常渠道得來,如工作匯報,營運數(shù)據(jù)、考察調(diào)研。二是通過非正常渠道獲得,或是道聽途說。對于第一種信息老板按公司制度和程序處理就好,對于第二種信息,老板要么聽而不聞,要么責成專人私下調(diào)查核實。切記,不管是第一種信息還是第二種信息,老板都不能向他人泄露,尤其是通過非正常渠道獲得的信息。流丸止于甌臾(ōu yú),流言止于智者。滾動的球體掉進凹陷處會停止,謠言傳到明白人那里就平息。沒有根據(jù)的話,傳到有頭腦的人那里就不再流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