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大要學會面對“被拒絕”

01
有一年的2月14,有個學生向暗戀對象表白,他提前和我說了,讓我祝福他。
我和學生說,你有好消息和我說。學生一直沒有發(fā)消息給我,我大概就猜到結果了。果然,表白失敗,被拒絕了。我給學生發(fā)信息,他也不回復,打電話,也不接。
后來我“威脅”他:你再不接我電話,我就找你爸媽了。
學生發(fā)了條信息回我:在喘氣,你放心。
后來開學,這個學生就總是遲到早退,要么就是曠課。我有一次堵到學生宿舍,把他從床上提溜起來。學生起床后,就耷拉著腦袋,側坐在宿舍椅子上。還帶著眼屎的眼睛盯著地板,一句話不說。這和之前的他判若兩人。
我心里知道,他是因為表白被人拒絕,一方面失戀難過,另一方面都是一個班級的難免會尷尬,所以,有一個時間段的緩沖,難免頹廢一些,也可以理解,我之前也就沒有找過他。但總不能一直如此呀,我找他的時候都快五一放假了。
我問他:你是一個不能接受拒絕的人嗎?你這樣的狀態(tài)下去,今后的人生還敢不敢嘗試了?
02
這個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會面對被人拒絕的情況,不是可能,而是必然。
要求他人事事隨我們的心愿,這就是命令了,可將軍的命令,也會有人拒絕。所以,被拒絕是人生的常態(tài)。可是很多同學無法接受被別人拒絕這件事,反而成了自己成長中的一個鴻溝。
我們需要明白一個道理——任何情況,我們都可能被拒絕。
為了提出請求,我們可能做了很多的思想斗爭,做了很久的心理建設,鼓足了勇氣,為此做了很多的準備??墒牵Ψ饺匀挥芯芙^的權利和自由。甚至,不需要一個能說服你的理由。不想,不要,僅此而已。
我們不能因為自己的付出而要求他人接受,這就不是請求了,而是道德綁架。
同樣的,你也有隨時拒絕他人的權利和自由,而不必要苦于尋找借口和理由。如果你勉強了自己去接受了別人的請求,自己不是真心實意,躲避一時的尷尬,或是為了維護感情,或是被道德綁架……隨著時間發(fā)展,事情只會變得越來越糟糕,無一例外。
當初的學生如今已經畢業(yè)幾年,成家立業(yè)了,我昨天看到他在朋友圈分享的信息,就想起他的大學往事。幸好,他后來振作起來。會尷尬嗎?會尷尬,但是,現(xiàn)在的他早已經不在乎了。只是一個面子問題,有什么大不了的。
如果當初因為第一次被人拒絕而擺爛,如今,搭進去的就不是面子了。
03
學會做最壞的打算,就是提出請求的時候,就要想好可能被拒絕,可能要承擔請求失敗的一切后果。熟人間的尷尬,沮喪的心理,計劃失敗……
小孩子只要能明確表達自己的意圖,就可以了。而成長,就是在表達自己的意圖的同時,也想好之后的一切可能性,并且做好面對這種可能性的準備。
其實被拒絕這事也有很簡單的逆襲辦法,就是:下一次成功。
我見過一些同學,只是因為一個很小的事情沒做好,失敗了,喪失了嘗試的勇氣,沒有了下一次,而且失去了把整個人生好好過下去的信心。有學生,不到二十歲的年齡,因為挫敗感和被拒絕的羞恥感直接表明“我覺得我這輩子一事無成”然后躺平放棄生活的信心,最后不得不退學,這是我聽到過的真實故事,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
自己想清楚很重要,既然可以勇敢的提出要求,就應該勇敢的面對失敗。畢竟,什么事,它都有兩種可能性。只接受成功,而不接受失敗,其實……也是偏激的生活態(tài)度。
不要把任何失敗,和自己的人生價值掛鉤,你人生的價值,不是在別人手里,而是在你自己的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