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聊戰(zhàn)車:魚叉炮、伏特加和熱護套!705工程A型“北極熊”3D皮膚上的秘密

本文首發(fā)于微信公眾號“坦克零距離”,UP為簽約專欄作者,在B站同步更新文章

705工程A型“北極熊”3D皮膚IV階段造型
在戰(zhàn)斗通行證第四賽季活動中,WG引入了“可升級3D皮膚”這一玩法。大家最初拿到的I階段皮膚光禿禿的,而升級到IV階段“完全體”之后,坦克上就多出了不少小部件,借此機會我就跟大家聊聊坦克上掛著的這些東西都是些什么:


這種加寬的履帶是極地探險、全地形特種車輛的標配
本質(zhì)上還是增大履帶板接地面積,降低單位壓強防止下陷


魚叉炮和鋼纜,這倆是一起的,但是WG沒寫魚叉炮

魚叉炮可以發(fā)射后面帶有纜繩的鋼矛(捕鯨叉),這是一種非常殘忍的獵捕方式,捕鯨叉上面帶有倒刺,射中鯨后就會牢牢抓住鯨,之后上面的纜繩會一直拖帶獵物,直到它精疲力盡后被拖到捕鯨船上來。

這個“排雷器”只有后半截,前半截應該是這樣的:

TVP T50“暴風”皮膚上的掃雷鏟,可以看到滑橇和鏟刀
巴達耶夫的車上只保留了滑橇但是沒安裝鏟刀....

這個其實是火炮熱護套,又直譯了。。

30B的105炮,粗的就像120,因為外面就有熱護套
熱護套是很實用的東西,它就像在坦克炮外面加了個暖壺。炮鋼是金屬,金屬會因為熱效應而發(fā)生形變,形變了炮就不準了,熱護套可以避免此種情況

寒區(qū)冷啟動比較難,老T-34需要在底盤下面點爐子烤火

要知道WG設計的705A重達100噸,發(fā)動機功率1500馬力
就tm離譜

純粹的白光探照燈


96式的炮盾護罩,因為炮盾和炮塔之間需要活動(炮管需要俯仰),存在縫隙,容易進去沙塵和雨水導致故障,這個護罩起到防護作用

哇哦,這么厲害的“防水布”應該推廣一下

這是個屁的“滑雪車”啦,這是雪橇:

就是這個部分,掛在動力載具后面,可以拉貨也可以拉人


那個雪橇要掛在這個雪地摩托后面

俄羅斯人一般會帶什么?當然是伏特加啦
咖啡+伏特加是一種獨特的雞尾酒,叫“濃咖啡伏特加”:



老坦克都沒有空調(diào),但部分坦克有暖氣,比如M3中型坦克就可以加熱座艙,“黑豹”也可以在發(fā)動機艙蓋上添加裝置,給座艙供暖。大部分老坦克是沒暖氣的,里面就像個冰窖,冬天的坦克兵非常容易凍傷

WG沒提到這兩塊板,但它其實很有用,查查和輪戰(zhàn)上也有它:

只不過是更輕薄的類型,它叫脫困板,也叫沙板

原理和坦克自救木有點像,但用起來不一樣,本質(zhì)都是輔助坦克逃離陷坑用的工具,喜歡玩越野的車長們肯定熟悉

可以看出,雖然從“專業(yè)翻譯”角度來說,文字翻譯的確實沒錯,但是顯然這位翻譯缺乏相應的坦克/軍事知識,把很多部件真正的名字都搞錯了。其實坦克上掛的部件很多都可以再進行深度擴展,但限于篇幅原因,就以后再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