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大同縣山自造地點舊石器研究

2022-01-14 09:15 作者:考古快遞  | 我要投稿

大同縣山自造地點舊石器研究

《人類學(xué)學(xué)報》 1992年01期

李趙榮(中國科學(xué)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北京100044)

任秀生(北京大學(xué)地理系,北京100871)

內(nèi)容提要

本文對1983和1987年在山西省大同縣發(fā)現(xiàn)的66件石制品進(jìn)行了研究。石制品的特征與下川、薛關(guān)和虎頭梁的類似。根據(jù)地貌部位、地層和文化遺物的特征來分析,石器地點的地質(zhì)時代可能為晚更新世;文化時代為舊石器時代晚期。

一、石器地點的地理位置及地質(zhì)概況

山自造舊石器地點位于山西省大同縣山自造村東北約700米處,距大同縣約10公里,西距大同市約50公里,地處豐稔山西緣。石制品出自山自造村東北古烽火臺(標(biāo)高1299米)北側(cè)黃土沖溝的南壁(圖1)。地理坐標(biāo)為40。05,09,穴,113。42'44"£。海拔高度約1280米,相對高度約120米。

豐稔山是大同盆地中部的一座低山,是古大同湖的北岸。山體主要由太古代的桑干片麻巖組成,并有中生代的偉晶花崗巖巖體穿插其中。

由于長期遭受風(fēng)化、剝/蝕夷平作用,豐稔山山體圓渾,頂部平緩,大部基巖裸露。山麓地帶及溝谷低洼處為黃土堆積所披蓋。本文所述之石制品即出自山麓黃土覆蓋區(qū)。有些出自黃土層的上部地層中,有些則釆集于黃土沖溝的坡面上(圖2)

地層剖面自上而下為:

3.表土層:含植物根系及腐植質(zhì),顏色略呈暗灰褐色。母質(zhì)為黃土。厚度20—25厘米。時代為全新世O

2.黃土:根據(jù)黃土巖性及其所含之古土壤特征與鄰區(qū)標(biāo)準(zhǔn)地層對比,本區(qū)黃土堆積還可細(xì)分為馬蘭黃土和離石黃土。

(1)馬蘭黃土:顏色淺黃一淺棕黃色,質(zhì)地較疏松,塊狀構(gòu)造。其附近金山(大同火山群中一火山錐名)玄武巖流與早期馬蘭黃土堆積同期異相,熱釋光年齡距今約98 000年(Li Huhou”al.,1984),屬晚更新世。石制品出自馬蘭黃土上部,距地表約1.6米深處。在石制品出處馬蘭黃土厚度約5米;其下伏的離石黃土在這里出露的厚度僅可見1一2米,二者接觸關(guān)系清楚——假整合或不整合。本區(qū)馬蘭黃土總厚可達(dá)14米。

(2)離石黃土:顏色棕黃,其頂部一層古土壤的頂面受到黑山(火山錐)溢出的玄武巖流的燃烤,烘烤層熱釋光年齡為距今14.86±0.74萬年(裴靜嫻,1981)。本區(qū)厚度可達(dá)28米,直接披蓋在古老的片麻巖之上;與上覆馬蘭黃土接觸界面清楚,局部??梢姳由盎蚣?xì)礫。

1.基巖:太古代桑干片麻巖。

二、文化遺物

本文研究的石制品66件,石核和石片40件占總數(shù)的60.6%,石器26件占總數(shù)的39.4%。有11件標(biāo)本出自地層,其它為釆集品。石制品原料有脈石英26件,石英巖25件,蛋白石8件,石英砂巖7件。

1.石核類8件,占石制品總數(shù)的12.1%。最重的59克,最輕的5克,一般的在9一25克之間。最大的一件是兩極石核,長45、寬28、厚13毫米,最小的一件為柱狀石核,長21、寬15、厚13毫米。石核的一般長度為28-42毫米;寬度為24-30毫米;厚度為13-23毫米。石核的臺面角最大90°,最小76°,-般的在81°-88°之間。石核上最大的臺面長42、寬36毫米,最小的長12、寬9毫米。石核上石片疤最多有三層,計16個片疤,最少的為一層,有4個片疤,一般的為一層,計5-8個片疤。石核上石片疤最長的為27毫米,最短的為3毫米。最寬的疤為15毫米,最窄的2毫米。多數(shù)標(biāo)本長在15毫米左右,寬在10毫米左右。石片疤的形狀主要為三角形和長方形。從石核上石片疤連續(xù)的分布與絕大多數(shù)的石核未保留礫石面來分析,石核的利用率是很高的。8件標(biāo)本分為石核和細(xì)石核兩種類型。石核可再細(xì)分為單臺面石核和兩極石核。

(1)單臺面石核2件,這種石核是在臺面的周邊進(jìn)行剝片。P.6497號(圖版I之1)出自地層,重59克,長42、寬36、厚35毫米。石核臺面角為81°左右。臺面長42、寬36毫米。石核的臺面緣呈弧形,臺面為有疤臺面,其上有四個石片疤。核身周圍石片疤排列連續(xù),有一層疤,計8個石片疤,形狀為長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三種,以前兩者居多數(shù)。最長的一片疤為長方形,長19、寬8毫米,最短的為正方形,長8、寬8毫米。石核上未保留礫石面。這石核外形呈楔狀,但核身遺留的石片疤是不規(guī)則的,因此,我們把它歸在單臺面石核內(nèi)進(jìn)行待研究。P-6498號(圖版I之2)形狀不規(guī)整,重25克,長42、寬30、厚23毫米。石核臺面為有疤臺面,臺面緣呈不規(guī)則形。臺面角在80°-90°之間,打擊點集中。石片疤分布連續(xù),其上為一層疤,共有5個,形狀為三角形、長方形和正方形。石核上保留有長24、寬7毫米的礫石面。

(2)兩極石核4件。原料全為脈石英,在石核一端或兩端因砸擊而呈類似刃狀,有的兩端砸痕都比較銳,有的一端銳一端鈍。在石核的兩面多有長而窄的石片疤,有的石片疤形態(tài)不甚規(guī)整,兩端石片疤不相連,很有可能是砸擊初期的石核。標(biāo)本P.6499號(圖版I之3)是一件一端銳一端鈍的石核,形制不太規(guī)整,重17克,長35、寬24、厚17毫米。在石核兩面有二層石片疤,但兩端的石片疤都不相連,估計也是一件初期的砸擊石核。

細(xì)石核又細(xì)分為半錐狀石核和柱狀石核兩種。

(1) 半錐狀石核1件。標(biāo)本P-6500號(圖版I之4)是出自地層,重18克,長28、寬27、厚19毫米,不保留自然面。臺面進(jìn)行過修理,臺面緣呈弧形,其上有5個修理疤,打擊點集中,臺面角為88°左右。在半圓形的臺面上,沿一個方向進(jìn)行打片,石片疤分布連續(xù),其上留下了一層疤,計6個片疤。片疤規(guī)整,長而窄,呈長方形和三角形。

(2) 柱狀石核1件。P.6501號(圖版I之5)出自地層,原料為蛋白石。重5克,長21、寬15、厚13毫米。石核的兩個臺面角為88。左右。臺面緣為不規(guī)則的圓形。臺面做過修理,其上的疤細(xì)小而淺平。由兩端進(jìn)行剝片,石葉疤分布密而連續(xù),其上有兩層疤,一端為短而寬的8個石葉疤,另一端為長而窄的8個石葉疤,形狀為長方形、正方形和長三角形。

2.石片類共32件,占石制品的48.5%。最重22克,最輕不足1克。最大一件長48、寬26、厚9毫米,最小的長10、寬4、厚1.6毫米。長度一般在18—35毫米之間,寬度一般在H-38毫米,厚度一般為3-12毫米。石片角最大的為135。,最小的84。,一般的在95。一130。之間。32件標(biāo)本分為石片和石葉兩種類型。

石片依臺面性質(zhì)再可分為素臺面石片、有疤臺面石片、線狀臺面石片、刃狀臺面石片和缺臺面石片五種,簡述如下:

(1)素臺面石片6件。石片臺面為人工打制。最重1件為22克,最輕為1克。最大的長48、寬38、厚13毫米,最小的長18、寬11、厚3毫米。石片角最大的130。,最小的84。。P.6502號(圖版I之6)是最大的一件石片,重19克。臺面平,打擊點不太明顯,石片角為130%腹面半錐體平,打擊泡微凸。遠(yuǎn)端呈三角形。在石片背面左側(cè)靠近臺面處,有因多次向一個方向打擊而形成的三層階梯狀的小疤。石片上未保留礫石面。P.6504號(圖版I之8)重10克,是一件石英巖的素臺面石片,長55、寬19、厚12毫米。臺面長9、寬6毫米。背面有向一個方向打擊的片疤。腹面上的半錐體和打擊泡為平的。石片角約116。。標(biāo)本P.6509號(圖版I之13)也是一件素臺面石片,是此類最輕最小的一件,臺面平,打擊泡微凸,外形呈三角形。石片角為106。。背面有向一個方向打擊的層狀片疤。

(2) 有疤臺面石片4件。這種石片的臺面不只一^片疤,局部地方有零星小疤的分布,這些疤不是在修理臺面時形成的。此類石片最重的8克,最輕的不足1克。最大的一件是長35、寬24、厚11毫米,最小的是長20、寬13、厚3毫米。石片角最大為135。,最小的110%石片遠(yuǎn)端有凸的、直的和三角形的。P.6503(圖版I之7)重8克,長35、寬24、厚11毫米。打擊點明顯,半錐體和打擊泡為微凸。石片呈三角形。P.6508號(圖版I之12)出自地層,重3克,長20、寬23、厚7毫米。臺面上有兩個片疤,打擊點清楚,半錐體和打擊泡微凸。背面有從兩個方向打擊的片疤。石片外形為不規(guī)則的多邊形。石片角約122。。

(3) 線狀臺面石片1件。P.6507號(圖版I之11)重2克,長31、寬12、厚10毫米。臺面呈曲線狀。半錐體不明顯,打擊泡微凸。背面有向一個方向打擊的片疤。石片形狀呈三角形。

(4) 刃狀臺面石片又稱兩極石片2件。標(biāo)本P,6505號(圖版I之9)原料為脈石英,重7克,長34、寬20、厚9毫米。兩端都有砸痕,一端厚,一端薄。P.6506號(圖版I之10)重4克,長28、寬17、厚4毫米。兩端為刃狀,砸痕很清楚。在背面的上端部分有因砸擊而形成的三層小疤,下端有二層微疤。腹面的上端有二層小疤,下端有一層微痕。在右側(cè)靠近下端的地方有一條長15、寬4毫米的片疤。

(5) 缺臺面石片18件。這種石片缺失臺面,個體較小,重量輕,多數(shù)標(biāo)本在1—3克之間。

石葉在發(fā)現(xiàn)的石制品中,僅有1件石葉。P.6510號(圖版I之14)是一件細(xì)小的蛋白石石葉,重不足1克,長10、寬4、厚1.6毫米。臺面微小,背面有多條平行的細(xì)小石葉疤,較完整的兩條分別為長10、寬2毫米和長7、寬1毫米。腹面打擊泡微凸。

3.石器類計26件,占石制品總數(shù)的39.4%。加工石器的素材有石塊3件,石片23件。最重的石器59克,最輕的1克,一般在2—19克之間,但最集中22件是在2—10克。石器長度一般為17—35毫米;寬度13-30毫米;厚度5-21毫米。石器的刃角,一般為45°—80°之間,但最集中的是在45°—65%石器加工的方式有三種,向背面加工的

18件;向腹面加工的3件;異向加工的5件。石器刃緣的長度,最長的刃緣82毫米,是一件長身圓頭刮削器(它的緣長度比原來器型長,多出22毫米,這是根據(jù)長身圓頭刮削器的實際刃緣測量出的,所以比原來器型的長度要長)。最短的刃緣6毫米,一般在10-66毫米之間,其中10-55毫米有22件;刃緣的寬度,一般在3-12毫米之間,其中3-5毫米寬的17件。石器的加工痕跡,一層修疤的9件;二層的13件;三層的4件。依據(jù)刃緣數(shù)量,分單刃、雙刃和多刃刮削器三種類型,如下:

(1) 單刃刮削器計16件。根據(jù)刃緣的形狀此種類型又可分為單直刃、凹刃、凹缺刃、凸刃和單刃雙凹五種。A.單直刃刮削器,8件。P,6515號(圖版II之5)出自地層,重6克,長28、寬21、厚13毫米,用長而厚的石片制作,將其一側(cè)邊向背面加工成刃。刃口比較陡,刃角約75。。刃緣長25毫米。標(biāo)本P.6519號(圖版II之9)出自地層,用寬薄型的石片向背面加工而成,重2克,長20、寬20、厚6毫米。刃角為48°左右。在石片的右側(cè)邊進(jìn)行加工,有兩層修疤。刃緣長15毫米,寬2-3毫米。B.單凹刃刮削器,5件,主要用脈石英制成。P.6522號(圖版II之12)重2克,長22、寬15、厚5毫米,用長薄型石片制作。刃角約45。。在一側(cè)邊向腹面加工。刃緣的長13、寬2毫米,加工精細(xì)。C.單凹缺刃刮削器,1件。P.6517號(圖版II之7)重2克,長23、寬13、厚5毫米,用長薄型的石片向背面加工而成。刃角約48。,刃緣長10、寬4毫米,在緊挨近端的側(cè)邊進(jìn)行加工,形成一凹缺刃口。D.單凸刃刮削器,1件。P.6514號(圖版II之4)重6克,長32、寬21、厚7毫米,用寬薄型石片制作,向背面加工,有兩層修整痕跡。刃角為55。。刃緣長29毫米,寬3—5毫米。加工精細(xì),刃緣平齊,呈弧形。在近端有多次打擊而形成的細(xì)疤,但不是第二步加工,而是在剝片前多次打片未成功所產(chǎn)生的碎疤。E.單刃雙凹刮削器,1件。這種石器是單刃,但在刃口有兩個凹的刃。標(biāo)本P.6511號(圖版II之1)是石器中最重、最大的一件。用雜色的石英巖厚石片加工而成,長60、寬48、厚27毫米。它系異向加工制成。刃角在50°-60。之間。大的凹刃向腹面加工,小的凹刃向背面加工。刃緣長54毫米,寬3-5毫米,加工較細(xì)。石器上保留部分礫石面。

(2) 雙刃刮削器1件。P.6516(圖版II之6)出自地層,用長厚型石片制作,重4克,長25、寬12、厚10毫米。刃角約75。。在兩側(cè)邊向背面精細(xì)地加工成兩個直刃。一個刃緣長22毫米,另一個刃緣長22毫米,寬6毫米。

(3) 多刃刮削器9件。這種類型的石器有三個以上的刃口,可分為兩種:A.長身圓頭刮削器,3件。此種石器的特點器身長度大于寬度。P.6512號(圖版II之2)出自地層,重10克,長33、寬24、厚14毫米。用長厚型石片,在兩側(cè)邊和遠(yuǎn)端向背面進(jìn)行加工。刃角約62。。刃緣是石器中最長的,為82毫米。加工精細(xì),刃緣勻稱。石器上尚保留長11、寬6毫米的礫石面。P.6513號(圖版II之3)重8克,長35、寬24、厚9毫米。用長薄型石片異向加工而成。刃角約55。。刃緣長66毫米,寬3-8毫米。遠(yuǎn)端和左側(cè)加工精細(xì),右側(cè)加工粗糙。B.短身圓頭刮削器(也稱拇指蓋狀刮削器),6件。這種石器的特點是器體小,器身寬大于器身長,或器身寬和器身長相等或接近。P-6518(圖版II之8)是用脈石英加工而成,重4克,長22、寬21、厚7毫米。在遠(yuǎn)端和兩側(cè)邊向背面加工。遠(yuǎn)端刃角50。,兩側(cè)邊約70。。刃緣長40毫米,寬5-7毫米。P.6520號(圖版II之10)重2克,長19、寬18、厚7毫米。在遠(yuǎn)端和兩側(cè)邊向背面加工。刃角約50。。刃緣長42毫米,寬3—5毫米。刃口的加工比較粗糙。P.6521號(圖版II之11)出自地層,用石英巖石片制作,重2克,長19、寬16、厚5毫米。這是異向加工的短身圓頭刮削器,遠(yuǎn)端向背面加工,兩側(cè)邊向腹面加工。刃角在25。一45。之間。刃緣長42毫米,寬2-4毫米。遠(yuǎn)端和左側(cè)邊的刃緣平齊,右側(cè)邊刃緣呈鋸齒狀。

三、結(jié)論與討論

1.石制品的一般性質(zhì)

綜上所述,大同縣山自造村地點的石制品具有以下特點:

(1)石制品的原料主要為脈石英和石英巖,其次是蛋白石和石英砂巖。

(2)從石制品中的石核與石片來分析,推測打片技術(shù)釆用直接和間接法兩種。

(3)加工石器主要的素材是石片(占全部石器的88.5%),其次為石塊(占總石器的11.5%)0這是一種以石片石器為主的石器工業(yè)。

(4)石器組合單一,全為刮削器,以單刃為主,占石器總數(shù)的61.5%,其次是雙刃和多刃,共占石器總數(shù)的38.%。

(5)石器以小型為主,長度在13—35毫米的25件,占石器總數(shù)96.2%。僅有一件長度為60毫米,占石器總數(shù)的3.85%。

(6)石器加工方式多樣,以向背面加工為主,占石器總數(shù)的69%,其次為異向加工和向腹面加工,占石器的31%0加工的疤從一層到三層,其中二層疤的比較多。由此分析石器的第二步加工比較細(xì)。

(7)在石制品中,有一些細(xì)石器的成分,如柱狀、半錐狀石核和石葉,但數(shù)量極少,分別有1件標(biāo)本。

2.關(guān)于山自造舊石器地點的時代

山自造村石器地點的時代,由于未發(fā)現(xiàn)哺乳動物化石,現(xiàn)只能根據(jù)石器地點所處的地貌部位、地層和石制品本身的特征進(jìn)行分析。大同縣金山玄武巖與上覆馬蘭黃土的底部直接接觸,部分與馬蘭黃土初期的堆積同期,該玄武巖熱釋光年齡98000年(圖2)(Li Huhou et al.,1984)O山自造村的舊石器出自馬蘭黃土的上部,地層未見擾動,沒有明顯的流水搬運作用的痕跡,表明石制品是原生的,因此,從地層關(guān)系上看,其時代要晚于金山玄武巖測定得年代數(shù)據(jù)。從石制品本身分析,也具有我國舊石器時代晚期的文化特征,因此初步確定石器地點的地質(zhì)時代為晚更新世后一階段,即考古學(xué)年代舊石器時代晚期。

3.文化關(guān)系的初探

山自造村的石制品與朔縣峙峪和大同市小站的相比,從打制技術(shù)、石器的類型和大小等方面都相當(dāng)近似(賈蘭坡等,1972;李超榮等,1986),但也有不同,即在山自造舊石器地點發(fā)現(xiàn)用間接法剝片的技術(shù),產(chǎn)生有錐狀、柱狀石核和石葉。山自造與下川、薛關(guān)和虎頭梁有著甚為密切的關(guān)系(王建等,1978;王向前等,1983;蓋培等,1977)0這些地點都釆用錘擊法、砸擊法和間接法來產(chǎn)生石片和石葉。在舊石器時代晚期,典型的楔狀、柱狀、錐狀石核和各種圓頭刮削器在這些地點都有數(shù)量不一的發(fā)現(xiàn)。石器都是以小型者為主,但從石器類型和組合上看,都有自己本身的某些特點,似乎說明在文化內(nèi)涵上又有小的差異。因材料有限,難以作出全面對比。

在野外工作中,得到大同縣文化局和文化館的支持。張杰同志為本文攝制了圖版照片,特致謝意。

大同縣山自造地點舊石器研究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碌曲县| 双辽市| 宁陵县| 林周县| 松滋市| 读书| 克拉玛依市| 保德县| 晋城| 高清| 和平区| 黔东| 大兴区| 阿坝| 南宫市| 台北县| 上杭县| 广宁县| 清丰县| 海安县| 巴彦县| 银川市| 扎赉特旗| 桃园市| 宁武县| 旬邑县| 威海市| 防城港市| 江山市| 白银市| 正宁县| 襄垣县| 龙井市| 九龙县| 清河县| 鹤山市| 民和| 山丹县| 平乡县| 安丘市| 江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