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畫(線條、塊面)之美
點畫的形成(筆畫)
用筆的結(jié)果,作品最小的部分

點畫的演變,同時伴隨著字體的演變。五種字體基本成行,點畫的演變基本完成。
“隸變“,是點畫演變最重要的一個階段。

點畫的美感
橫和豎:橫向與縱向的支撐
主筆,如房屋的棟梁,如樹干,如人體的脊椎,起支撐作用。



撇、捺:帶來飛動感,如鳥的翅膀展翅高飛


點:帶來跳動感

鉤:精神外耀
有鋒以耀其精神,無鋒以含其氣味。 ?--南宋.姜夔《續(xù)書論》
講究,該出手就出手,該出鋒就出鋒。是一種辯證關(guān)系,收放自如。體現(xiàn)出生命的看法和做事基本的原則,人與社會是一個整體。

轉(zhuǎn):體現(xiàn)柔婉之力
折:體現(xiàn)果敢之力
辯證關(guān)系,有節(jié)奏感


點畫--有生命的“象”(畫面感,生動活潑)
囊括萬殊,裁成一象。感悟天地,用點畫與字形創(chuàng)造一個“氣象萬千”的世界。
“橫“,如千里陣云,隱隱然其實有形(一筆,勢,張力?)
“點“,似高峰墜石,磕磕然實如崩也
“撇“,陸斷犀象;“豎“,萬歲枯藤
“捺”,崩浪奔雷;“努(臥鉤)“,百鈞弩發(fā)(迅疾,勢感覺)
“鉤“,勁弩筋節(jié) ? ? --衛(wèi)夫人《筆陣圖》




如樹,根、干、枝、葉、梢具有生命力

特殊的點畫:塊面
圓渾飽滿,立體感
形態(tài)到位;力度(鐵畫銀鉤)
勢向(貫通一氣);筆畫方向感;變化豐富








點畫的理、法、意
隸書:字勢,橫平豎直
理的范疇:點畫的基本審美要求
法的范疇:具體某一個點畫怎么寫


楷書的嚴(yán)與寬,法嚴(yán)謹?shù)搅藰O致
“模件化” --德.藝術(shù)史家.雷德侯


法--意(主體的自由心意)
意到筆不到,漢隸的趣味


偏于靜態(tài)的字體(篆隸楷)與偏于動態(tài)的字體(行、草)在點畫上的一大區(qū)別:易拆解--難拆解
草書之筆畫,要無一可移入他書,而他書之筆意,草書卻要無所不悟。 ?--劉熙載《書概》


點畫質(zhì)感(真實感,手的觸摸感)
溫潤如玉,萬歲枯藤,刀感錚錚
“筆有用完,有用破。屈玉垂金,古槎怪石,于此別矣。“ ?--劉熙載《書概》
萬歲枯藤與意到筆不到的差別?



點畫(用筆)的難度:一筆成形
一筆成形(到位),不能描畫修補。因為書法以天趣為上,描修之后,缺乏天趣。
一筆成形的過程,是運動的過程。這個運動過程,是一次性的、不可逆的,就像演奏樂曲,就像跳芭蕾舞,就像體操。不像素描,可以多次修改、補添,也不像寫文章,可以“不厭百回改”。
一畫之間,變起伏于鋒杪;一點之內(nèi),殊衄挫于毫芒。 ?--唐.孫過庭《書譜》
池水盡墨,禿筆成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