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久能成為瑜伽教練
都說:瑜伽是所有人的運動。
?
無論男女還是老少,無論歐洲亞洲還是非洲美洲,瑜伽是一種適合所有人去鍛煉的運動。
?
是的,和瑜伽結緣很容易,只要你愿意去試、去了解,你便與它結緣。但并非所有人都與瑜伽“有緣有分”。
?
如何判斷你和瑜伽是否有緣無分?
如果你擁有下面這四個特征,那就證明你不再適合練瑜伽。
?

01
在朋友圈練瑜伽
許多伽人都喜歡每天練瑜伽打卡,把今天練習的體式照發(fā)到朋友圈。
形成伽人們互相督促、學習、指點的良好氛圍。
但是其中不乏有些伽人偷懶,每天所謂的“打卡”,不過是隨便擺個瑜伽動作,然后拍個照再P一下圖發(fā)朋友圈。
她們想要的根本不是伽人間的交流,也不希望別人對她們指點。
發(fā)朋友圈僅僅想表示告訴別人,她們每天都積極向上練瑜伽,希望得到別人的點贊。僅此而已!
如果瑜伽對你而言,僅僅是炫耀的工具,那你根本就不適合練瑜伽。
因為練瑜伽的人都明白一個最淺顯的道理:瑜伽于外是鍛煉于內(nèi)是修煉。
?
02
在抖Y上學瑜伽
如今許多瑜伽課程都開始走線上化,一是便利,二是方便回顧。
并非說類似于抖Y這類軟件上的瑜伽教學都是錯誤的,但是正確的實在不多。就算有,不是經(jīng)常練習的伽人無法輕易區(qū)分。
有的博主為了增加點擊量和粉絲量,自創(chuàng)出各種《十天減掉小肚子》、《一周還你少女背》的獨門秘籍。
這些秘籍的可行性和真實性都有待查證,大部分都是夸大其詞。更甚者還為了博取觀眾眼球強行做一些反人類的動作。
輕則讓你肌肉拉傷,重則讓你關節(jié)受損。
練習瑜伽,必須要明白“欲速則不達”的道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肥肉三寸非一日之饞。
更何況關節(jié)的錯位等也是因為長時間的壞習慣形成的。
?
03
在“小白”面前趾高氣昂談瑜伽
瑜伽的交流是值得鼓勵的,看到別的伽人哪里做得和自己不一樣,大家共同探討是讓彼此進步的好習慣。
但是有句話說得好:我接受你的指點,但我不愿意也沒義務接受你的指指點點。
有的伽人,恃著自己練了幾年,又或者上過幾節(jié)比較有名氣的瑜伽老師的瑜伽課。
?

但凡看到一些小白體式做得不標準,就開始指手畫腳,用冷嘲熱諷的強調(diào)展示著自己的“專業(yè)”。
如果瑜伽的修習,沒有讓你學會謙遜、和平、自信,而讓你學會了自負、暴躁、傲慢,那我還是勸你離開瑜伽。
因為瑜伽,應該是一種讓我們感恩過去,知足當下,期許未來的生活方式。
?
04
以“痛就對了”為練習標準
瑜伽的練習,免不了肌肉疲勞、關節(jié)受損、瑜伽受傷。就像跑步,也免不了摔跤、關節(jié)受損等問題。
但凡運動,免不了磕磕碰碰傷筋動骨,這些都是正?,F(xiàn)象,但并不代表這是正確的,而是代表著我們練習的方法出錯了!
我們聽過不少這樣的對話:
學生:“老師,為什么我練完蓮花坐,膝蓋會很痛啊!”
老師:“這是正常的,因為你平時缺少鍛煉,不痛證明你沒有練對!”
瑜伽課堂
這樣的對話,任何一個真正專業(yè)的瑜伽老師都無法說出口。
瑜伽的基本就是【非暴力】,如果“痛就對了,不痛證明你沒練對”,那瑜伽和自殘有什么分別?
學瑜珈受傷這問題不是來自于瑜珈這門藝術,而是因為沒有相當經(jīng)驗的老師與缺少耐心的學生。
?
其實說到底
瑜伽與你是否有緣分
不取決于他人而是取決于你自己的內(nèi)心
?

沒有誰在瑜伽路上是一帆風順的
我們都有迷茫、懷疑、不自信的時候
?
但是能堅守瑜伽的初心
在瑜伽路上堅持走下去的人
必定能夠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