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能找到比你更強的下屬,那我勸你不要去創(chuàng)業(yè)了!經(jīng)驗之談

德不配位,就是取禍之道。
我們看《水滸傳》里的王倫,他就是因為“德不配位”,沒有相應的實力卻做了梁山之主,結(jié)果就是身首異處。
林沖在火并王倫的時候是這樣說的,“你這嫉賢妒能的賊,不殺了要你何用!你也無大量大才,也做不得山寨之主”。
主弱臣強,自有禍患。王倫之死,本質(zhì)上是他的實力不夠,做不了林沖、晁蓋等人的頭領。
那么,我為啥說如果不能找到比你更強的下屬,就不要去創(chuàng)業(yè)呢?
因為實力的層次不一樣。王倫武功不如林沖和晁蓋,智謀不如吳用,所以他駕馭不了這些好漢。但后來的宋江為什么就能做梁山老大?
宋江的武藝、智謀也是一般啊,但眾多好漢都服他,表面看是因為宋江仗義疏財,在江湖上有“仁義”的好名聲。但實際上,宋江能做老大,關鍵恰恰是“無能”。
因為武藝太差勁,所以各路好漢才能為他所用。如果是武松、林沖這樣的高手做老大,以拳頭論高低,那梁山就吸引不了那么多江湖豪杰來投奔了。
而且宋江有組織經(jīng)驗,他在體制里歷練過,知道如何做管理者,他懂得團結(jié)、妥協(xié)和進退。
另外他還有愿景,畢竟招安也是出路和方向。所以,沒有宋江,梁山好漢的大旗就樹不起來,他能做頭把交椅是有緣由的。畢竟,這也是實力的一種,是比技能更高維的實力。

創(chuàng)業(yè)帶隊伍,老板就必須要有這樣的實力。比如網(wǎng)上流傳馬老師的一句話:
永遠不要跟下屬比技能,下屬肯定比你強;如果不比你強,說明你請錯人了。要比眼光,你要比他看得遠;要比胸懷,你要能容人所不容;要比實力,你抗失敗的能力比他強。一個優(yōu)秀的領導人的素質(zhì)就是眼光、胸懷和實力。
任正非也表示自己“傻、無能”,專業(yè)的事就該讓專業(yè)的人干。他的任務就是充分發(fā)揮各路英雄的作用,“使各路諸侯的聰明才智大發(fā)揮,成就了華為?!?/p>
實際上,老板的實力主要就體現(xiàn)在3點。一個是高瞻遠矚,能洞察機會,然后通過機會吸引人才和資源。一個是心胸,“男人的胸懷是委屈撐大的”,你要能容人所不能容,小忍小成,大忍大成,如果不能忍辱負重,那肯定是做不了大事業(yè)。
還有就是“逆商”強,燒不死的鳥是鳳凰,越是逆境就越是意氣風發(fā),斗志昂揚。這才是老大的風范。
我以前創(chuàng)業(yè)失敗,就是在這個地方想錯了。我當時很糊涂,太自我,光想著逞強,彰顯自己的個人英雄主義,結(jié)果錯過了很多優(yōu)秀人才和機會。
其實,公司是你的,公司成功你受益最大,你表現(xiàn)那么厲害干嘛?你是搭臺唱戲的人,如果你見不得別人好,容不下比你光彩奪目的人,下屬越強你越?jīng)]有安全感,那這個舞臺就永遠大不了。
很多公司都是這樣,老板才是發(fā)展的瓶頸,因為他的心就那么大了,自己不改變,怎么也突破不了。
所以,一流的老板招聘二流的人才,這個企業(yè)最多是二流;二流的老板招聘三流的人才,這個企業(yè)最多是三流。
我們看歷史上,不管是劉邦用張良、韓信,還是曹操用荀彧、郭嘉,都是唯才是舉,用人所長。所以他們才能成就大業(yè)。
道理是道理,難就難在轉(zhuǎn)變上。比如王倫書讀詩書,不會不知道容人之量的重要性,但直到臨死,他也改變不了自己。
他是那種“小富即安”的思想,光想著守著自己一畝三分地過日子。但問題是,懷璧其罪,晁蓋吳用他們早就看好了這塊寶地,他又豈能守得住?
思想受限就看不遠,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而心胸狹隘,就容不了人,發(fā)展不起來。再加上不能吃苦受罪,抗拒變化,遇到困難和挑戰(zhàn)不知怎么辦,這樣的性格基本是做不成事。

世界唯一不變的是變化,我的建議就是,創(chuàng)業(yè)者一定要保持開放心態(tài),“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多學習,多思考,勤實踐。人的成功都是苦出來的,只要你能開放,能吃苦,那你就能容人所不能容,可以學著目光長遠,未雨綢繆,聚各路人才為公司所用。
最后,創(chuàng)業(yè)要需要有愿景和目標,只有志同道合,才能同舟共濟。你是什么人,決定了你遇到的人和你要做的事。希望諸位都能不斷精進,早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