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138《理論-支付手段的貨幣需求量》

2023-08-17 12:41 作者:宇文豪  | 我要投稿

作者:我自己(嚴禁轉(zhuǎn)載)

時間:2023年8月17日

眾所周知,貨幣有五大職能,其中之一是流通手段,即促進商品流通的手段。受此職能影響,就會出現(xiàn)一個問題。

即,市場上,到底需要多少用來流通的貨幣。

這樣一個看似復雜的問題,其實質(zhì)是相對好理解的。

若想讓所有商品出售,那么市場上的貨幣,必須要=所有商品的價格總額,否則就注定會有一部分商品,因為缺乏貨幣,而無法出售。因此,一個基本前提是,商品價格總額=貨幣需求總額。

然而,現(xiàn)實中的商品交易,不是一次就結(jié)束,而是多次進行,于是就會出現(xiàn),一個貨幣,流通多次的情況。

如甲從乙那里,花10元購買到了一束花。那么,基本的流通過程就是甲失去了10元,獲得1束花,同時乙獲得10元,失去1束花。然后乙又找丙,花10元購買一本書。流通過程是,乙失去10元,獲得1本書,丙獲得10元,失去1本書。

然后,丙從甲那里,又花10元購買1杯奶茶。流通過程就是丙失去10元,獲得1杯奶茶,甲獲得10元,失去1杯奶茶。

這個案例聽著很繞,但只要仔細聽,就會發(fā)現(xiàn)其非常好理解。

假定一個社會,只有甲乙丙三人,按照上述流通過程可知,全社會的物質(zhì)財富是1束花+1本書+1杯奶茶,共計價格30元,但全社會的流通貨幣,卻只有10元,而不是30元。

為什么10元貨幣總額,就能滿足30元的商品總額的流通需求呢?這與原本所認為的商品價格總額=貨幣價格總額不符合啊?

其實,并不是不符合,而是貨幣價格總額的表現(xiàn)形式,發(fā)生了變化。由于全社會的商品,并不是同時交換,于是,也就不需要同時存在=商品價格總額的貨幣。

如果單拿出來一段時間,無論是甲乙交換,乙丙交換,還是甲丙交換,同一時刻內(nèi),全社會的,進入流通領(lǐng)域的商品價格總額和貨幣價格總額是相等的,都是10元。

反過來理解也是如此,如果把三次交換看做一個整體過程,全社會進入流通領(lǐng)域的商品價格總額,就是30元,而貨幣因為被重復交易了3次,其出現(xiàn)的次數(shù)x每次的價格總額,同樣=30元。

因此,在一定時間內(nèi)(無論這個時間范圍是大是小),商品價格總額總是等于,貨幣價格總額。

于是,矛盾的關(guān)鍵,便被找到了,就是貨幣的流通次數(shù)。

因此,流通所需的貨幣量,就可以變成這樣的公式:

流通貨幣量=商品價格總額/貨幣流通次數(shù)

其中,又因為商品價格總額=商品數(shù)量x商品單價,所以公式還有另一個寫法:流通貨幣量=(商品數(shù)量x商品單價)/貨幣流通次數(shù)。用數(shù)學語言表示,就是M=(p·q)/v。M是流通貨幣的需求量,p是商品價格水平,q是商品數(shù)量,v是貨幣流通次數(shù)。

如果將公式變形,就會得到MV=PQ,即流通貨幣量和貨幣流通次數(shù)的乘積,應該等于,商品數(shù)量和商品價格的乘積。

即,一定時期內(nèi),貨幣價格總額=商品價格總額。

以上,就是流通手段的貨幣需求量公式及其原理。

說完這個比較淺顯易懂的,接下來再說一下,相對更復雜一點的現(xiàn)實生活中,實際的貨幣需求量公式及其原理。

眾所周知,貨幣有五大職能,除了流通手段,還有支付手段。

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都是對貨幣量影響比較大的職能。

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再具體說明這部分內(nèi)容前,先介紹一下這兩個手段的區(qū)別。

簡言之,流通手段是用貨幣換物,或用物來換貨幣,并且貨幣與物的交換是同時進行的,如你去購買1杯奶茶需要馬上付錢,這時貨幣就是擔任流通手段。

支付手段,雖然也是用貨幣換物,或用物換貨幣,但在支付手段的條件下,貨幣與物的交換不是同時的,是涉及到債權(quán)和債務關(guān)系的。如貸款買車和買房,通常就是只拿出全款的一部分,當做貨款,并實際上先行直接享受整個商品,而后逐漸補足剩余款項部分。又比如購買期房,而不是現(xiàn)房,是消費者先付款,開發(fā)商后交付房屋,再比如工資的發(fā)放,也是先行付出一定勞動力的這種商品,等到老板實際上享受到這種商品后,再支付貨幣。

類似這些貨幣與商品的交換,不同時的情況,就是支付手段。

稍加思考就能發(fā)現(xiàn),貨幣擔任支付手段時,一定時間內(nèi),所需要的流通貨幣量,和貨幣只擔任流通手段時,是不同的。

還是上述甲乙丙的例子,如果其中甲想要在缺錢的時候,先行從乙那里購買1束花,等到自己賺錢后再支付貨幣,于是甲這時尚未支付的貨幣,未來就需要擔負支付手段的職能。

這時的流通過程是,甲從乙那里獲得1束花,但卻并沒有失去10元的貨幣,而是向乙支付了一個10元的欠條。于是乙便成為甲的債權(quán)人,甲便擁有了對乙的債務。

類似的,乙也向丙,去賒購1本書。乙也沒有支付10元貨幣,而是向丙支付了10元的欠條,并獲得了1本書。而丙是收獲了乙給他的10元欠條,并失去了1本書。

于是,情況就變成了甲欠乙10元,乙欠丙10元。

在此基礎(chǔ)上,丙也從甲那里賒購,1杯奶茶,情況就變成了,甲欠乙10元,乙欠丙10元,丙欠甲10元。

誰都沒有錢給下家,同時,誰都期待上家給自己錢。

這就是支付手段發(fā)展到一定程度時,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情況。

于是,類似的平賬機構(gòu)就產(chǎn)生了。

如A出現(xiàn)了。A先是借給甲10元,甲還了欠乙的10元,乙又換了欠甲的10元,然后甲又把丙還給他的10元,還給了A。

最終的情況是,A從甲那里,拿到了借給A的10元,在沒有任何損耗的情況下,以0成本,就直接平掉了總計30元的負債。

于是,支付手段的流通貨幣需求量的公式,其中的第一個要素就出現(xiàn)了——相互抵消的支付總額。

在上述案例中,各自互相欠10元,是相等的,可以直接平掉各自的債務,即便沒有A的加入,三人只要聚集到一起,就可以通過談話,同時銷毀各自手中的欠條,達到平債務的目標。

于是,三者實際的,相互抵消的支付總額,就是30元。因為可以直接抵消掉,這部分30元,就不需要參與到流通當中,于是就不需要貨幣,為這30元提供代替,所以,就需要再整體中減掉這樣一部分。

又因為支付手段下,貨幣與商品交換,不是同時進行,因此會出現(xiàn)暫時不需要支付貨幣的商品,以及過去買的商品,但到了今天需要支付貨幣的情況。

假如把一定時期,確定為1年,那么去年賒賬購買的商品,如一輛汽車,價值10萬,是需要在今年付款,那么盡管今年并沒有購買汽車這個商品,也需要支付10萬,所以就需要加上這部分貨幣的支付需求。另外,如果今年賒購了一個房子,先花了20萬,房子總價值50萬,剩下30萬來年支付。那么今年就不能加上50萬的貨幣需求,而是加上20萬。如果房子不需要提前支付貨幣,而只需要來年支付50萬,那么盡管今年購買了房子這個商品,也沒有產(chǎn)生相應的貨幣需求。

可見,如果考慮現(xiàn)實中的支付手段,在原本的流通貨幣需求量公式:M=(p·q)/v的基礎(chǔ)上,如果用文字來表述,加上支付手段后的流通貨幣需求量,就變成了:

貨幣需求量=(商品價格總額-賒銷商品價格總額+到期支付總額-相互抵消的支付總額)/貨幣流通速度。

需要說明的是,這里的商品價格總額,指的主要是待售的商品價格總額,那種堆放在倉庫了,在一定時期內(nèi),不參與到出售中的商品,是不算的,他們不需要貨幣。

加上支付手段后的流通貨幣需求量公式,盡管與原本的流通貨幣需求量公式不同,但本質(zhì)是一樣的,甚至更底層的邏輯,都是商品價格總額=貨幣價格總額這個簡單的等式。

只不過,后者更貼近于現(xiàn)實的情況,方便計算,而前者是更底層的基本原理而已,他們是這樣的關(guān)系,所以只是記得后者,而忽略前者,或是反過來,都是不行的。

貨幣雖有五大職能,但就流通貨幣需求量來說,從流通和支付去處理就足夠了,其他職能對流通貨幣需求量的影響,相對較小且適用范圍不同。

若想要,更加貼近現(xiàn)實,加上支付后的流通貨幣需求量公式還是有些偏離,因為當今社會,紙幣和信用貨幣很廣泛,而上述公式更多只是從價格本身去考慮,更適合金屬貨幣時代。

不過,兩者的底層邏輯是一樣的,只是紙幣有其自身的規(guī)律。

即,紙幣作為商品,也會受供求關(guān)系影響,只不過相對于全部的商品價格而言,紙幣的價格總額,主要依附于加上支付手段后的流通貨幣需求量。

假如,全社會的商品總額是1萬億,紙幣價格總額是1千億,并不會導致,每單位紙幣代表10單位的商品??梢羌由现Ц逗蟮牧魍ㄘ泿判枨罅浚瑸?萬億,就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了。

所以,單位紙幣代表價值=流通貨幣需求量/紙幣價格總額。

因此,假如計算后的流通貨幣需求量為100億,不一定就要發(fā)行100億的貨幣,還需要看發(fā)行者,需要保持一個什么樣的物價水平,如果想要保持適度的通貨膨脹,就會發(fā)行略大于100億,如果覺得原本市場貨幣過多,就可能發(fā)現(xiàn)略低于100億,從而調(diào)整相應的貨幣政策,并調(diào)整經(jīng)濟。

不過,根據(jù)公式不難看出,假如1年內(nèi)的流通貨幣需求量是100億,但紙幣價格總額為200億,就會導致物價的普遍上漲,上漲幅度看似是2倍,但實際上會因為各種措施和市場的關(guān)系,發(fā)生不一定多少的價格上漲,有的行業(yè)可能幾乎沒有上漲,甚至發(fā)生下降,而有的可能上漲數(shù)倍,甚至更多等。

歸納一下,全文主要說明了,這樣幾個公式:基本的底層邏輯的商品價格總額=貨幣價格總額,以及流通貨幣需求量,和加上支付后的流通貨幣需求量,以及單位紙幣代表價格的公式。從理論和現(xiàn)實兩方面,盡可能全面地梳理了相應理論的邏輯關(guān)系。

138《理論-支付手段的貨幣需求量》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育儿| 慈利县| 溧阳市| 和平县| 建湖县| 特克斯县| 微山县| 长海县| 项城市| 光山县| 灌南县| 澜沧| 白山市| 红安县| 江北区| 乌苏市| 甘孜| 马边| 泾川县| 夹江县| 茂名市| 江北区| 玉龙| 邹城市| 肇庆市| 新绛县| 昌乐县| 台北县| 龙海市| 始兴县| 绥宁县| 峨边| 吴桥县| 麦盖提县| 浦北县| 铜梁县| 和龙市| 阜城县| 莫力| 双江| 清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