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雷佳音:我至今沒有掃過二維碼

八月,《長安十二時辰》還在熱播,雷佳音作為男主角,完全撐住了場面。十二月,《吹哨人》上映,他與湯唯、薛曉路合作。
我很好奇,作為演員,他現(xiàn)在正處于一種什么樣的創(chuàng)作階段,《吹哨人》又給了他什么養(yǎng)分?于是我采訪了他。
時間是八月六號,上午十點。
采訪者:宋雯婷
被訪者:雷佳音
訪問間在雷佳音住的酒店房間隔壁,他走進來,工作人員和攝影機都已經(jīng)在屋里準備好了。他走到給他預留好的椅子上坐下,沒有把背挺得筆直,而是略強迫癥地把手臂上的一點什么東西清理掉了,然后摸摸手臂,嘆了口氣,抬頭打量著狹小空間內滿滿當當?shù)臄z影機。
我問他:你看著這么多鏡頭,你什么感覺?
他說:
沒有感覺。
然后我們進入正式的采訪。

「我看《長安十二時辰》和《我的前半生》的時候,都感受到你的表演中有一種相似的疲倦感。
你認可嗎?」

雷佳音聽到這句話,來了精神。反問我是哪家媒體。
他帶著一點點興奮,說:
這是第一回有人這么問我,問得特別好。
是疲倦,挺疲倦的。雖然我平時愿意嘻嘻哈哈,但是對待自己工作這塊兒,該慎重或該執(zhí)著的時候,我是比較嚴肅的。
演陳俊生也好,演張小敬也好,這些人物身上是都有一些疲憊感,并且這種疲倦感不是從演陳俊生才開始的,《前半生》是17年拍的,而這種感覺我在14年就已經(jīng)有了。
「14年是什么戲?」
雷:
《我愛男保姆》,我記得特別清楚。14年的時候,我?guī)е胰巳ヂ糜危矣浀锰貏e清楚,我是躺在泳池邊上讀的劇本,那時候是我特別享受的一種狀態(tài),就是能一邊拍戲,還能一邊干點我自己喜歡的事情。
我看完那個角色以后,就給導演打電話,我說導演,這個男人太累了。那是14年,演的是一個男保姆,我當時跟導演說,這個角色身上有那種疲倦感,正好我也特別辛苦,兩者能貼合。
但沒想到的是,我從14年到現(xiàn)在,我自己身上的疲倦感就一直伴隨著角色,一直在走。

事實上,我認為雷佳音的疲倦感是契合現(xiàn)代男性的精神狀態(tài)的。之所以陳俊生這個角色會受到廣泛的社會議論和認同,我認為根本原因是他反應了現(xiàn)代中國社會男性「太累了」這一基本心理狀態(tài)。
大家都累得不想表達。
「它會影響你的表達欲嗎?」我問雷佳音。
他回答得不假思索:
會,不想表達。
但是你知道,其實不想表達它也是一種表達。我們經(jīng)常談選擇,談狀態(tài),談一切一切。
也有人說,雷佳音,你要給觀眾一個什么樣的人設,可是該怎么說呢,它是兩面的:第一面是我也控制不了我自己是什么樣的,大家也說,一想到雷佳音可能想到大腦袋,嘻嘻哈哈,搞笑。
這不是我想表達的,但是沒有辦法。
另一面可能是我更想表達的——像您說那種人物的內里,有些觀眾會接收到,但也有很多觀眾不會接收到。
如果你說我有什么訴求的話,我就希望每個角色演得不一樣。然后觀眾也能看到每個角色的不同面,但他們都是雷佳音。

「那你如何看待有些演員演誰都是自己呢?比如周星馳?!惯@也是個我自己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他毫不掩飾自己對于周星馳的喜歡,直言周星馳是天才,但并非人人都是天才:
我們不往高了說??赡芪乙郧霸敢庹f的特悲,但是現(xiàn)在我就想更平實地來講。
你問我為什么喜歡,我認為周星馳的高明在于,他創(chuàng)造了一條路(一種演員表演的新的思路),他按照自己的方式來表達,表達完所有人還都認為是對的,這個太厲害了。
每個演員都在找「那條路」是什么。但是只有那么零點零幾的人能找到。周星馳找到了一條,外國的金·凱瑞也找到了一條。

天才型創(chuàng)作演員實際上是很多的,雷佳音提到的周星馳和金·凱瑞,這兩個人的表演,跟雷佳音的表演,有一個相似點,那就是:
他們都帶有某種喜劇性。
「你如何看待他們的喜劇性呢?」我問。
雷佳音帶著一點抗爭性,特別嚴肅地說:?
不光他們,包括我自己的創(chuàng)作方法也是:
我并不覺得我在演喜劇。
包括別人說雷佳音是個諧星,我可能甚至會有一點敏感。我希望別人說,這孩子只是可以演喜劇。這是兩種概念。
包括我現(xiàn)在的創(chuàng)作,我覺得我跟別人也有一點點不同。不是說我自己高級,而是說白了,每個人創(chuàng)作角色的方法不一樣,貓有貓道,狗有狗道,我并不認為我一直都是在演喜劇。
我會在演戲的時候想,我是在演一個好玩的人,是這個角色比較好玩。

「好玩是種技巧嗎?」
雷佳音迅速反駁了我:
不是。你看大家有的時候說,雷佳音演得還挺招笑的什么的,我從來沒覺得我演的是喜劇。其實對我自己來說,我真的就只是在演一個現(xiàn)實主義題材的戲里面的、一個特別好玩的人。只是這個角色好玩,并不是我在創(chuàng)作喜劇,這是兩種概念。
講到喜劇和創(chuàng)作的時候,雷佳音無意中提了一個詞,叫「敏感」。
「敏感」這個詞我們生活中經(jīng)常用,但是「敏感」與「敏感」之間實際上是存在著很重要的區(qū)別的,這一點很多人卻并不明確。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李安現(xiàn)在在拍120幀的電影,我在電影院看120幀的電影的時候,我覺得這跟我看24幀的時候,也沒什么不同嘛——但我重新看24幀的時候,我突然感覺畫面沒那么清楚了。
這個時候,我就明白,原來我的敏感度,實際上就是我感知的「精確度」。當我對一個事情的感知越精準的時候,我的敏感度實際上就越強。

有些人對數(shù)字敏感,有些人對線索敏感,而演員,一定是對「人」敏感的。
于是,當談到外界和他人的聲音時,雷佳音再次顯得有些無奈:
有時候我管不住自己。我主宰不了自己。
比方說我想我是在大家心目中能夠是一個特有魅力的男人、特帥的男人 ,但是我又管不了我自己,就天天還是這種... 感覺,大家有時會看到我,就說這大腦袋大腦袋來合個影。
我主宰不了我自己,所以你只能選擇不在意。不然那你還怎么辦呢。
出乎我的意料,雷佳音在聊天中反復地站在一個自己之外的角度,審視著自己,他反復地說道「沒有辦法」,「不在意」——
或許是我自作聰明——
我在這些表達里,嗅到了「雷佳音本人」身上的血跡與傷痕。

「我覺得不在意背后是更多的敏感?!刮覜]有繼續(xù)提問,只是在跟他聊。
他目不轉睛地看著我說這句話。
他點了點頭:
謝謝你替我說出來這一點。
隨后他依舊表現(xiàn)著自己的不在意:
但是沒有人在意這個的。誰會在意我們呢?不會的。即使我們說出來,也不會有人在意你到底快不快樂。
「其實你現(xiàn)在也沒什么機會去過普通人的生活,你現(xiàn)在這么紅。」
雷佳音反問我他紅嗎,然后說「沒有辦法」:
這是我特別失望的地方。但是沒辦法,你得承受。干嘛好的都給我啊。
「敏感」和「孤獨」是一朵雙生花。
「那會孤獨么?」我問。
雷佳音抬頭看向屋里的攝影機:
孤獨,很孤獨。你看這么多機器對著我們,不孤獨一定是不真實的。
前面我問他,看著眼前這么機器什么感覺,他說,沒有感覺。
他好像在變得相信我。

「或許演員都孤獨吧;或者說好演員都孤獨?!?br/>雷佳音考慮了一下,說是。
「你覺得什么樣的演員,算好演員?」我追問。
雷:
我覺得有好態(tài)度的演員,最后都會成為好演員。
當然我走到今天,我不能說我很成功。但是大家都會說,雷佳音運氣好,但我也想說,如果我長成這樣,都算運氣好的話,那其他人運氣得好成什么樣。

「長相」這個話題,在我們的聊天中有意無意地閃現(xiàn)過好幾回。
這里面包含著兩個隱性的話題,一個是自認知,一個是社會認知。
我問他是不是演員都自戀。
他說是人都自戀——這也是一種自我的認知,但是不要去把這種認知強加到別人身上:
我對自我認知的建立,是在小學的時候。
他開始回憶:
有一天,我們有四個女孩還是五個女孩把我留下來,他們分別是中隊長、大隊長、生活委員、文藝委員,都是我們班的領導。
當時輪番值日嘛,我打掃衛(wèi)生,女孩跟我說,雷佳音你知道嗎,你長得很好看。
然后我說什么叫好看?我在那之前,我對自己沒有認知。
然后我在做掃除,她們說我們給你起個外號好不好?我說什么,她們說叫「樂天」。我當時根本不知道什么叫樂天。
說著說著雷佳音就嘎嘎開心。他很愿意講自己年少懵懂的時候。

我不知道這是不是因為講到他有所知的時候,他會產(chǎn)生渺小感。
「有時候行業(yè)本身的一些問題,會消磨掉人最初的態(tài)度,不是嗎?」我還是想把話題拉回到行業(yè)來。
雷佳音再次說「沒有辦法」:
沒辦法,雙刃劍。就像我有疲憊感,可能這些疲憊感有時候不伴隨著角色走,就會讓觀眾覺得這個人在蒙事,在干行活,演員確實會有這種無力的時候。
但這也是經(jīng)驗積累的過程,如果沒有這些,演員也走向不了成熟。我覺得還是看你怎么抉擇。
「你覺得現(xiàn)在是個成熟的演員嗎?」我不喜歡成熟演員。
他毫不猶疑:
我是一個成熟的演員。

「那你在演電影的時候,還會不會有一些突然產(chǎn)生的表演沖動?」
會。
「這兩者會沖突嗎?」
不會沖突。
甚至兩年前,我還一直再說,我不喜歡把自己劃在安全區(qū)域,我想每回去演戲都有新鮮的東西,我曾經(jīng)認為經(jīng)驗和創(chuàng)造力是沖突的,我曾經(jīng)真的這么認為。
我覺得經(jīng)驗會阻礙人,把你劃到安全的地方,然后你就沒有辦法讓每個角色都保持新鮮感了。但是就在最近,我又悟到了很好玩的一點:經(jīng)驗和創(chuàng)造力有的時候是沖突的,但如果你想發(fā)揮你的創(chuàng)造力,其實你完全靠的是經(jīng)驗。
我們每個人都覺得,我們在往前走,我們在創(chuàng)作,但最后還是會歸到那個大意義上的途徑里。因為你無論怎么創(chuàng)作,還是在拿你30多歲的生活經(jīng)驗來完成作品,你的創(chuàng)作跟你的生活經(jīng)驗不會離得很遠。
所以很好玩的一點就是:如果你想做一個好演員,如果你真的有這份心的話,你隨時提醒自己就好。
因為你我都是俗人,我們本質上擺脫不了人世間該有的一切一切。你只能說我想成為一名好演員,然后我每演一個戲的時候,都有一根筋在提著自己。我也知道可能再過兩三年,我就會被觀眾謾罵,說你雷佳音無非就會這點嘛。一定會的,肯定會的。

「你的危機感很強烈?!刮覍τ诔墒煅輪T的看法,有一點被雷佳音更新。
不是危機感,這是人生的規(guī)律。這是你百分之百可以預見到的。
「可是所有人都會試圖延長那個保鮮期?!?/p>
對。但是事實就是如此,一切都會過去。
你比方說我今天有十塊錢,我覺得我好富有,但是我也知道,它一定會花光。
他一點也不掩飾自己的悲觀。
「但是不是每個人都會在現(xiàn)在這一步,就去把未來都考慮清楚。絕大部分可能都會享受你現(xiàn)在的這個時期,你享受嗎?」
我在盡量享受。但我知道它一定會過去。而且在這個階段過去之后,我會更享受。
「你愛你的角色嗎?」
愛。文本有高低,我的能力有的時候也會有波動,但是唯一有一點貫穿的就是,我都是盡全力去完成,可能有的時候觀眾說這角色好一點,但是我都是盡全力演的,因為沒辦法。但我為什么說我愛這個東西,是因為我沒有他好,所以我愛。

很簡單的,你說我是不是張小敬,我肯定不是張小敬,但張小敬是不是我,他是我演出來的,所以我可以說他是我。我不是他。因為我雷佳音比張小敬豐富多了。
我演了張小敬以后,張小敬確實在我身上留下了東西。像我拍這個戲拍了8個月,有7個月是在拍,有1-2個月是在體能訓練,練武打。
我今年36歲,這個角色他確實占據(jù)了我7個月的生命。
我拍白鹿原8個月,鹿兆鵬他確實占了我8個月的生命。
這玩意兒兩年就沒了。
你說這兩年我是誰呢,我是雷佳音還是張小敬還是鹿兆鵬?我的生活是由他們(這些角色)組成的,所以你說我為什么愛這個,就很自私的一點,很簡單,我沒有他好。我只能靠他去表現(xiàn)我的音容笑貌,然后借它的光輝讓大家喜歡我,拋開角色,拋開這些,我是誰,我什么都不是。
拋開角色,演員什么都不是。

雷佳音說出這些話的時候,你感覺誰也動搖不了他的觀點。
「你身上是不是很少有反抗色彩?」
雷:
有,有反抗,我特別反抗。我挑角色挑的都是反抗的,我在角色里把我想表達的都表達了就完了。
「你生活中不會?」
生活中這樣沒有意義。
「那生活中什么事是有意義的?」沒有意義這幾個字,他也說了很多次。
雷:
生活中有意義的事情就是,你要覺得這一刻是幸福,這一刻高興,你就延續(xù)這種高興,這就是意義。
其他的,沒有意義,有什么意義?

「我很愛郭京飛。」
原先我覺得,一個男人對另一個男人表白會是很肉麻的一件事。但是雷佳音說出這句話的時候,很平淡。
聊天的時候,雷佳音幾乎不笑。
我問他是不是平時就這樣,他說是,他兩面性特別嚴重:
生活中我喜歡讓別人開心,嘻嘻哈哈瞎聊;但是也會有那種深刻地聊,因為也是幫我自己理清思路。
「你跟誰聊深刻的聊得比較多?不是郭京飛吧?!?/p>
是他。郭京飛是我最好的朋友。雖然他這個人很有「瑕疵」,但不能詆毀我對他的情感,因為我們經(jīng)歷了太多事情。

說到郭京飛,雷佳音語言的溫度馬上變得不一樣了。
他很主動地跟我講他與郭京飛的回憶:
你看我上大學是十九歲,我第一回見郭京飛是在食堂,他焗了一個黃頭發(fā)。然后在食堂里,我看到他跟一個導演系的師哥走進來,我當時正在吃飯,我那時候大一他大三,我一看:
哎喲這個人我見過的。
他長得怎么那么...怪?但我實際上并沒有見過他。
你看過《紅樓夢》嗎?就是賈寶玉林黛玉相見的時候那種感覺,這個妹妹我見過的。
說到這里雷佳音特別天真地笑了。你們一定能想象到那個畫面,那種一個人對另外一個人沒有由來的親切感,很不真實,但是你絕不懷疑。

他比較孤僻,然后莫名其妙地,他就「相中」了我。我們上大學的時候就一起玩。大學畢業(yè)以后,我是因為他在那個單位(上海話劇中心),我才去的。然后我們就一直走到今天。
我們倆聊天特嚇人。二十多歲的時候會聊好多,哲學、宗教 、美術、音樂... 但是現(xiàn)在不聊了,現(xiàn)在見了面就罵,互相罵。
我們會喝酒喝到半夜,然后一桌人都會很驚訝地看著我們,覺得我們倆要打起來。就是因為觀念沖突——對生活,對藝術等等。
然后早上起來的時候,我們依然會擁抱:
你知道是我,我知道是你。

雷佳音聊表演的時候,整個人的狀態(tài)是非常中性和理性的,用顏色來形容的話就是是黑白灰;但是一旦聊到某個具體的人,他會變成彩色:
人與人之間的這種關系與情感,確實是蠻復雜的,包括我跟郭京飛。我很愛他,如果說有一天全世界,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說雷佳音不好,我相信郭京飛是那百分之一,他是能站在我身邊的。
因為我們打了那么多架,吵了那么多回,我們依然沒有分開。
「這是一種同類才會有的感情嗎?」
我跟他不一樣。
雷佳音斬釘截鐵:
很奇怪你知道嗎?我跟他不一樣。為什么我總跟他吵架?就是因為他對人生、對藝術的某些切入點,跟我不一樣。
但是又離不開。就很怪你知道嗎。
說這些,雷佳音越來越多地呈現(xiàn)他對于自己感性部分的疑惑。
照我來講,他更像藝術家。他天馬行空,但他有的時候不受控你知道嗎?那也是他的才華所在。
雷佳音似乎忘記了他剛剛說過,他也不能總是主宰自己。
「你什么時候意識到你的痛苦的?」
雷佳音想了一下:
也許是天生的,也許是后天的,我不知道,不過在表演上,真正讓我認識到這一點有一件事兒,是郭京飛演《牛虻》。
郭京飛當年演《牛虻》演得特別帥。他是一個生活中特別耷拉的男人,但是他在舞臺上特別有光彩。
他演《牛虻》,他讀詩:當我給你寫這封信的時候,我吻了你,我又再一次吻了這張紙,因為我愛你。
特別特別地帥。

當他演完的時候,我跟郭京飛說話。他說雷,你覺得這樣演得怎么樣?我說演得特別好。
他說我演得不好。我說怎么了,一個字都沒錯,那么帥,人物反差那么大,你在舞臺上掌握了一切。
郭京飛自己說:我演得不夠痛苦。別人看我在舞臺上,發(fā)現(xiàn)我是在演,我只是在掌控舞臺,我?guī)ьI了節(jié)奏,我讓觀眾高潮了,我做了一切一切,但是我告訴你佳音,我不夠痛苦。
我說哦。
那時候,我們真正地開始探討痛苦。
他說我在那舞臺上,觀眾只是看到了我完成了那么帥,那么嗨。但是我真的是牛虻嗎,我有那個人物的那種痛苦感嗎?我附帶著這種痛苦感去演了嗎?這就像你前面說我的疲憊感。
那時我們真正在探討痛苦,20多歲。

「現(xiàn)在不聊了?!?/p>
現(xiàn)在不聊了,沒有意義,有什么意義?痛苦是時常伴隨我們的,我們還要演什么痛苦,我們只要演快樂就好。
雷佳音談到郭京飛的時候,我覺得他很舒服,很輕松。他字里行間有一種難以言喻的宿命感和依賴感。
他接著跟我聊他真實的生活:
我至今沒有掃過二維碼。
我到哪都是夾著包,里面放著現(xiàn)金。當然了,保護隱私是一方面,除此之外我還是想保護自己那種原生態(tài)一點的狀態(tài)。
就是... 對生活敏感一點(的狀態(tài))。
雷佳音無意中又提到了「敏感」:
(我還是想)傳統(tǒng)一點兒,老派一點兒。

「你現(xiàn)在還讀詩嗎?」我想知道他老派到什么程度。
我現(xiàn)在讀得少了。我三十歲以后,就沒有那么飛揚了??赡苁俏冶淮驍×耍蛘呤巧钭屛腋S富了,都有可能吧。
還是讀的。但是,往往現(xiàn)在一個演員說自己讀詩,會被人詬病。所以我們現(xiàn)在都不敢說。
我問雷佳音任何問題,他都迅速地回答我,不知道就說不知道。
他提到別人,會很有溫度,但也會小心翼翼。他害怕我們的聊天被人斷章取義。
這種警覺,我想正是來自于鏡頭的訓練。
笑了一下,他又回到了嚴肅的狀態(tài),看著我的眼睛說:
隨著慢慢長大,我也越來越謹慎了,可能這也是一個側面的素材。我確實越來越謹慎了。
我的弱點就是,我愿意相信人,我也愿意表達自己的想法。但是有時候真的會被誤解。沒有辦法。?

他的話,讓我聯(lián)想到了很具體的人和事。
「有時候我會覺得有一些演員,他的自我太強了,最后這種東西阻礙了他的表演,你怎么想?」我問。他看破了我的想法:
首先我要替我們正名一點的就是:我們這個職業(yè)確實太被動了,你知道嗎?
我們這個職業(yè),永遠是被人選擇的。
第二點就是:如果我們自己要是沒有那份堅強的心,我們不會走到臺前。你要知道,每個演員都是那種每天照著鏡子說「努力努力 !認真認真!加油加油!」每天都喊一萬遍口號,才會慢慢走到臺前、讓觀眾認知的。
所以他可能形成了一種慣性:我不管別人,我首先得抗壓。
演員首先得抗壓。因為演員在臺上演戲如果演得不好,你沒辦法跟人解釋。你不可能去告訴別人,我昨天演錯了啊,我本來不是想那么演的,你看明白沒?我是想這么演,我跟那個人其實是這個關系balabala…
你演不好,觀眾就會說臭戲簍子。你沒法跟人解釋。所以演員得不斷地抗壓,不斷地給自己打氣,不斷地積累,不斷地豎立自信你才能走到臺前。
演員必須每天跟自己說,我就是最棒的,你們傷害不了我。
他停頓了一下:
當一個演員真正地能坦誠地跟你聊天,可能他真的放下了很多東西。因為真的,他必須屏蔽很多東西,不然該怎么活著呀。

那天他說了很多話,但是是在說到這里的時候,我有一點被感動了。也可能是慚愧。我說不上。
我順著他的話問他,他是如何保持專注的。
他說他的方法是,選一個自己熱愛的東西——享受它:
我喜歡看漫畫,看書。我確實是養(yǎng)成了二十多年的閱讀習慣。因為我在十幾歲的時候,習慣閱讀之后,它對我的幫助特別大。
每天我基本上會看兩個小時。
我問他最近看得最好的一本書是什么,他沒說具體的書名,半開玩笑地說在看兵法。
我說一邊看兵法一邊看漫畫的人,可太矛盾了。他突然又特別正經(jīng)起來:
我真是一個兩面性特別嚴重的人。我二十多歲的時候,一度想取個筆名叫矛盾。
這個東西怎么說呢,我只能說嚴肅是我的本命吧,其他的東西,是后天的。

我相信你會很喜歡喜歡《吹哨人》這個電影。
說到《吹哨人》他的狀態(tài)看起來很輕松很舒服:
拍《吹哨人》的時候剛拍完《長安十二時辰》,制片方從我的經(jīng)紀公司要了四個多月,當時我們也在聊,為什么要了這么長時間。
然后我就去了澳洲,一見制片人,她就說,佳音我簽了你四個多月,其中半個月給你休息。
她說這半個多月我讓你去了解當?shù)厝A人是怎么生活的。我當時一聽,心里特舒服。然后我就在澳洲生活了半個月,去跟導演和湯唯聊這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故事,我們的角色在澳洲是怎么生活的。我就這樣進入了這個劇組。

「你在這個劇組里的新鮮感是什么?」演員連著拍戲是很容易失去新鮮感的。
他說是湯唯:
我多少會覺得夢想走進現(xiàn)實。
接這個戲,確實是因為湯唯之前給我打了電話,說咱們倆合作一下。但是那次并沒有合作上,因為我當時已經(jīng)接了《長安十二時辰》。過了一年以后,湯小姐又給我打了一個電話說,我們是不是該合作一次了?然后我就產(chǎn)生了好奇,接了這個戲。
所以我跟湯唯合作呢,最強烈的感受就是她給我打了兩次電話。我覺得有點夢想照進現(xiàn)實。
「像愛情?」我逗他。
不能這么說,我覺得它體現(xiàn)的是一個人對另外一個人的欣賞和尊重。包括我也很欣賞她。

我看他特別認真,我也嘎嘎樂。
我問他在《吹哨人》里面的這個角色難在哪。
他說難在建立人物身份的可信度上:
這個戲對我最大的障礙,并不是角色,我之所以接這個角色,是因為看到了這個劇本跟其他劇本不一樣。我相信你會很喜歡這個電影。
為什么呢,因為我們宣傳的時候,喜歡給電影分類型,但我們這個電影,我給你說個實話,我現(xiàn)在都搞不清楚它到底是什么類型的。
我看很多劇本,國內的編劇很容易把每個段落寫得很直給,比如愛情的片會聊昨天晚上吃什么了?你愛我嗎?我們明天去約會。諜戰(zhàn)片會說,是不是他是兇手?槍戰(zhàn)片會說,把子彈裝上,沖,快快!我們寫得都很具體,都直奔主題。
但是你看外國電影經(jīng)常就是:接孩子放學、把那個抽屜拉上、水龍頭關了沒,它說的都是繁復的生活流,但是你會逐漸發(fā)現(xiàn)一個主題,你會逐漸感受到他要講什么。

這個電影曉路導演寫的就是后者的這種感覺。
而且當時我讀劇本的時候,我覺得曉路導演比《北京遇上西雅圖》時期還要老辣。
西雅圖還是講兩性關系為主,愛情,錯位等等等等。但這個電影不是。
它有點像大衛(wèi)·芬奇之類的導演的風格,很冷靜。
也因為劇組95%的工作人員都是外國人,加上導演她也是用外國人的視角和攝影來講這個故事的,我又演的是一華人,所以說回來,我演這個電影之前最難的一點是說英文。
「你要說英文?」我覺得這對于一直生活在國內的演員來說,確實是個挑戰(zhàn)。

雷:
是,我要說英文。一說英文我也背不下來,但是我倒覺得最后的呈現(xiàn)也還是OK的。也許前兩句觀眾會笑,但到第三句、第四句他們也能進戲。所以我覺得,可能大家會看到一個新的華人的形象。
就是一個東北孩子,平時嘴不啷嘰的,然后一下說英文,我會覺得能讓觀眾接受一個這樣的華人的形象——在海外生活的雷佳音的形象,可能是一個難點。
在我的觀影經(jīng)驗中,東北海外華人的這種銀幕形象,確實比較少見。

他說基本沒有:
因為我們現(xiàn)在都講愛國,但是隨著社會的前進,然后我們80后、90后的成長,我們大家對愛國這種東西,會有一個嶄新的概念。比如說《流浪地球》特別好,因為它是全人類與中國人的視角來拯救地球,我覺得這是一個特別好的切入點。
《吹哨人》講的是一個在海外生活的華人怎么成為平民英雄的,然后中間還有比較復雜的兩性關系,這也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

雷佳音是一個很能聊天的人,我問他平時主要都跟導演聊些什么。
「聊戲?」
他說不是,就是像朋友一樣相處:
曉路導演是個小女孩,一個特別可愛的小女孩。
拍戲的時候,我本來叫她導演,后來叫她薛老師,然后叫她曉路導演,慢慢就和她打成一片,就變成:路路,路路你干嘛呢。
雖然她比我年長,但是跟她相處確實特別輕松。
我剛看到劇本的時候,我覺得這個導演一定有水準,因為她雖然寫了大量的臺詞,但你會發(fā)現(xiàn)形散神不散,說的那些看上去是無關的,但它實際上有核心。你能感覺到這個導演很厲害。
但當你實際操作的時候,你發(fā)現(xiàn)她跟你想象的形象不符,我面前并不是一個很強勢的人,而就是一個很可愛的小女孩。
女性導演確實跟男性導演不一樣的是,她捕捉兩性關系捕捉得特別細微。對于表演的要求也特別細微。

「能舉個例子嗎?細微到哪個點?!?/p>
雷佳音拿配音舉例:
比如說配音,可以半天完成的事她要配三天。
我們這個戲很難配是因為,有些東西完完全全是靠感受演起來的,它有好多細微的東西。
比如一句話:你好,你好嗎,它就很普通的,但是因為它表達方式的細微差別,導致它包含的一些微妙的情感,很有可能會讓作品傳遞的意思更豐富,更敏感,更有內容。
就是很普通的一句話,可能得配好多遍好多遍,得逼著再去找當時的那種感受。

說起導演這個工種,他滔滔不絕,我問他想不想做導演。
他非常堅定:
不想。
我覺得想當導演的人,有兩點:
第一,起碼他有一個想講故事的訴求,他想給大家講故事,講他自己也好,講別人也好;
第二,就是對于掌控的渴望,他想主導。可能我說的不準,但是基本上趨于這兩類,或者兩類兼有。
雷佳音的豐富體現(xiàn)在,他確實是思考一切的。
跟表演有關的,他思考;無關的,他也思考——
不是那種過家家式、點到即止的,他有一套比較完備地看待世界的方式。
「你是從什么時候開始把自己定義為一個成熟的人呢?」這算是我最后的提問。
他的眼神黯淡了一下:
經(jīng)歷了好多痛苦的事情,逼著你真的就走到這一步。沒辦法。因為生活真的給你太多磨煉。
比方說我以前也不知道自己很能抗壓,后來我發(fā)現(xiàn)自己抗壓能力這么強。我現(xiàn)在說自己成熟是因為,我真的相信一切都會隨時走掉,我真的相信這件事情。

每個人都覺得在自己富的時候,要享受生活,他沒有想到有一天這東西會走。
但是真的有一天會離開。
而且我有時候碰到事,經(jīng)常會問這種事怎么會找上我。
如果你問這句話,那就是不成熟的表現(xiàn)。如果有一天覺得這種事找上我了,生活原本就是如此,你會覺得你成熟了,就是這樣。
「所以成熟是一種哀傷嗎?」
雷佳音想都沒想:
成熟是代價。
但是像你跟我說的,人們可能對時間有認知,對自我有認知,我會覺得蠻好,但是你要讓它過去。
我們活著唯一成本就是時間,因為我們的生命會逝去,但是你一定要知道,這個世界是不會逝去的,逝去的是我們。
這個世界是永恒的好嗎,哪有時間。
后記:
跟雷佳音聊天,是一段非常深刻的路程。
很多事情我們沒有去追求某個答案,也沒有去說服彼此,只是交流。
我很感謝他的坦率與真誠,這給了我很多全新的思考與審視,讓我覺得更迷茫了,也更愉快了。
后來我去影院看了《吹哨人》,如雷佳音所說,我是喜歡的:齊溪最后坐在電腦前,湯唯最后在車里一笑… 她們的神情,都讓我動容。
兩個小時,四個月,一萬字。我發(fā)現(xiàn)我們的對話沉淀下來后,它開始反過來擁有了它自己的生命,一次次重新給我啟發(fā)。
最后,謝謝《吹哨人》,謝謝雷佳音以及他的團隊。
大家辛苦了。謝謝。

公眾號:宋雯婷(ID:swtstory)
有提問歡迎來微博找我,搜:宋雯婷sweety
公號后臺發(fā)送電影關鍵字如《我不是藥神》獲得相關電影評論、發(fā)送演員名字關鍵字如「章子怡」「姚晨」獲得演技或相關評論。
微信掃碼或搜索公眾號名字即可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