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 會員登陸 & 注冊

百車全說丨2021車圈事件大盤點

2022-01-10 12:18 作者:百車全說  | 我要投稿

今天這期節(jié)目跟大家盤點一下2021年的車圈大事件。今年幾乎所有的大事件都與新能源車相關,無論大家是否接受新能源車,但是新能源是大勢所趨應該沒人會否定吧。那么現(xiàn)階段我們是否需要買一臺新能源車?燃油車多久會被淘汰?這就成了很多人關心的問題。

今年還有幾件大事也值得一提,一是華為造車和小米造車,這兩家家喻戶曉的企業(yè),一個已經聯(lián)合其他車企上市了新車,另一個剛剛落戶北京,預計2024年才能交付新車。今天這期節(jié)目,咱們就這幾個問題展開聊聊。

首先是關于燃油車現(xiàn)階段是否還值得購買,多久會被淘汰的問題。這里的淘汰,并不是說燃油車不賣了,或者被禁售了,而是開燃油車出行的權利被限制,或者交易的流動性被限制。比如停車的時候,大片停車區(qū)只允許停新能源車,燃油車禁停;出行的時候,有自動駕駛的車輛可以走快速通道 ,沒有此功能的(大多是老款燃油車)禁止駛入;二手車交易的時候,新能源車可以全國流通,燃油車只能本地交易等等。這些問題有些大家還沒遇到,有些已經開始發(fā)生,而且必然會愈演愈烈。這就是為什么會有人擔心現(xiàn)在買燃油車,今后被淘汰的原因。

從我的角度看,普通家庭一臺車的使用周期大約在5-6年,甚至更短。刺激人們消費的因素有很多,新技術的應用、新設計的流行,甚至周圍人陸續(xù)換車,反逼得自己不得不換。

經常有人咨詢我問題,說自己要買一臺車,準備開一輩子,我其實是不太相信的。他說這話的原因,實際上只是想要超預算,咬咬牙一步到位而已。實際上,現(xiàn)階段購車,我覺得沒有必要擔心燃油車被淘汰的問題。但是有條件購買新能源車的客戶,是可以優(yōu)先考慮新能源車型的。

我說沒必要擔心的理由在于,燃油車車主的基數(shù)畢竟擺在那兒。國四、國五排放的車輛還能正常開,你現(xiàn)在買的國六排放新車,怕什么呢?就算今后有限制政策,肯定也是先針對排放不達標的燃油車。車企為了國六排放已經做了那么多工作,又是談之色變的三缸發(fā)動機,又是引發(fā)眾怒的顆粒捕捉器堵塞問題。如果車企花了這么大力氣節(jié)能減排,最后造出來的燃油車又處處受限制,那還有什么必要繼續(xù)生產燃油車呢,直接切換成電動車生產線好了。

2030年“碳達峰”與2060年“碳中和”的目標關系到國運,我國交通領域的碳排放量約占全國終端碳排放量的10%左右,尤其是公路運輸,目前占全國交通運輸碳排放總量85%以上,成為交通減排的主體和重點。所以新能源車的大趨勢肯定不會變,但是燃油車的過渡期至少在10年以上。因此現(xiàn)階段買燃油車擔心被淘汰,真的為時尚早。

另一方面,大多數(shù)家庭對新能源車的顧慮較多,沒有固定停車位,安裝不了充電樁;續(xù)航里程冬天跑長途幾乎只有一半;充電樁布局也不夠完善;充電時間相對加油時間還是太長;新能源車保值率低等等。如果燃油車很快要被淘汰,那東北的兄弟第一個不同意,冰天雪地的你讓他們開臺電動車出門?他們原地吹暖氣都能給你吹沒電了。所以今后燃油車所謂的被淘汰,不僅會經歷漫長的過渡期,而且東南西北各個區(qū)域的推進速度肯定也會不同。


再聊聊華為造車這件事,實際上華為自己認為自己是不會造車的,他們只是深度參與造車的過程??墒巧疃葏⑴c這件事也曾遭到了很多車企的拒絕,比如上汽集團董事長就公開表態(tài),不會在自動駕駛方面與華為等第三方合作,因為上汽會因此變成“軀體”,合作方反而成了“靈魂”。

這句話其實也道出了很多車企的顧慮,雖然華為是自己人,但是商場上只有永恒的利益,沒有永恒的朋友。華為是從芯片到底層操作系統(tǒng),再到自動駕駛系統(tǒng)的頂層設計,都親力親為,號稱“軟件定義汽車”。你華為都把汽車定義了,那合作的汽車廠家存在的意義在哪兒呢?今后賺了錢,咱倆怎么分呢?如果要讓華為的軟件來定義汽車,那車企就要開放權限很高的接口,這不僅是把自家大門給打開了,甚至連家里帶鎖的抽屜都打開了,正常稍微有些銷量的車企都很難接受。

只有金康賽力斯這種在乘用車領域沒有存在感的車企,才會完全放手與華為合作。賽力斯SF5,在我眼里也就比老年代步車略強一點,但是上市兩天收到了3000多張訂單,超過了賽力斯成立兩年來的銷量總和,這就是華為的號召力。

但是很快,賽力斯SF5的客戶就發(fā)現(xiàn)自己成了韭菜,因為華為又發(fā)布了款新車AITO 問界M5。這車說到底,就是臺精裝版賽力斯SF5。但是對于華為來講, 問界M5這臺車意義重大。因為問界M5是華為團隊主導設計,連賽力斯的名字都去掉了,換成了AITO標,然后直接放進華為新概念店。

華為雖然嘴上說自己不造車,但是AITO問界M5就相當于華為找金康賽力斯代工出來的產品。這臺車搭載華為DriveONE三電系統(tǒng),還用上了HarmonyOS智能座艙??梢哉f,這臺車就是完全按照華為的思路制造出來的,不僅是靈魂,就連軀殼都是華為設計的。賽力斯已經淪為了代工廠,但是對外賽力斯還是嘴硬,說自己是華為長期的合作伙伴,不是代工廠。

華為在全國有5000多家線下門店,后期改造門店雖然需要花些成本,但是也比毫無存在感的賽力斯要強上百倍。所以從主導設計到核心技術,再到線上和線下的銷售渠道,華為全部掌握在自己手里,這就是華為所謂的“不造車”,只做車企的合作伙伴?

我覺得這只會讓原本想要合作的車企,更加警惕與華為的合作,因為他太強了,無論是技術、營銷、還是渠道方面的實力,他隨時有可能從合作伙伴轉變成自己的競爭對手。而且對于華為來說,經歷了美國4輪制裁之后,手機這種高頻、剛需且海量的產品業(yè)務遇到瓶頸,必然需要用電動汽車這種高單價、且增長潛力巨大的產品來彌補缺口。所以華為的野心大家也都心知肚明。

因此,在市面上我們就看到了這種現(xiàn)象,北汽極狐阿爾法S 華為HI版,用了華為的智能輔助系統(tǒng),但是沒有用華為的鴻蒙OS車機系統(tǒng);問界M5用了華為的鴻蒙OS車機系統(tǒng),但是沒用華為的HI版智能駕駛輔助。目前集齊華為鴻蒙OS車機系統(tǒng)、DriveONE三電系統(tǒng)、以及HI版智能駕駛輔助系統(tǒng)的車型還沒有誕生。我相信,今后華為的親兒子AITO再出新車,很有可能就是這三個技術融合在一起的車型。

目前華為和長安、北汽以及廣汽合作最為密切。華為、長安和寧德時代合作推出了“阿維塔”,其實這就是個試水的品牌,三家都是想從對方身上獲取利益,這種合作我并不是特別看好。北汽除了極狐用了華為HI版智能駕駛輔助系統(tǒng),實際上還有一款燃油車叫做北汽魔方,也用了華為鴻蒙OS車機系統(tǒng)。

廣汽與華為共同開發(fā)L4級自動駕駛汽車,預計2024年量產,這個還比較遙遠。還有像長城、哪吒這樣的車企,華為為其提供MDC平臺和必要的零部件,參與度較低。雖然華為說自己是“幫企業(yè)造好車”,但我感覺高層并沒有想清楚未來的方向。目前來看,既是運動員又是教練員,一會兒在場外,一會兒在場內,忙得不亦樂乎。


最后聊聊關于小米造車這件事,相信很多人是米粉,從手機到電視,從電吹風到充電寶,家里處處是小米的產品。的確,小米是價格屠夫 ,性價比的代名詞。小家電產品,我如果不懂誰的質量最可靠,大概率會首選小米。畢竟小米的產品外觀設計比較新穎,質量也不錯,關鍵價格還便宜。那么,雷軍今后造出來的小米汽車,是不是也跟之前的這些產品一樣呢?說實話,我覺得就算一樣,也不一定很受歡迎。

首先,特斯拉剛進入國內的時候ModelS的定價方式,就是公開透明的告知消費者,并沒有像其他進口車那樣高溢價。后來在中國投產Model3,也是隨著配件國產化率越來越高,價格也越來越便宜。其他新能源車企都向著特斯拉看齊,利潤率整體都不是很高,遠遠達不到燃油車的利潤率水平。

小米就算是價格屠夫,進入到新能源車市場,能屠掉多少也很難說。再加上比亞迪這樣的老牌“廉價”新能源車代表車企,能做到比比亞迪還低,還有性價比?難度確實有點大。除非雷軍把賺錢的事留在后手,比如像小米電視那樣,到處讓你看廣告,到處讓你充會員。那這樣的小米汽車,價格可能很便宜,但體驗一定會很糟糕。

另外,小米目前的消息是工廠落戶北京,一二期工廠建成,年產能可以達到30萬輛,首款車型預計2023年下線。之前雷軍說自己賬上有1080億現(xiàn)金,首期投資100億元人民幣,未來10年投資超100億美元,搞的各個省份都求著雷軍來自己地盤落戶,北京、上海、武漢、西安、合肥當時都在搶。

雷軍入局新能源車,其實一點都不稀奇,他不造車才是怪事。因為汽車在未來不僅僅是出行的必需品,也是下一個移動智能終端的超級應用場景。無論像是小米這種造車的,還是華為這種不造車的。本質上,都是要把移動出行的場景掌握在自己手里。

當車輛越來越智能,在這個封閉的環(huán)境里,你總得做些什么,那時候滿足你的需求,就能賺到你的錢?,F(xiàn)在就是看誰能燒錢燒到最后。雷軍炫富其實不僅是給消費者看的,也是告訴投資人,自己先梭哈,要跟進的就趕緊上車,別猶豫。

小米到底能造出怎樣的車,現(xiàn)在一直是個謎。但是截止到去年8月底,小米汽車團隊超過了500人,跟主機廠的朋友聊天,據(jù)說挖人不計成本。而且雷軍本身就是資本大佬,投資智能駕駛企業(yè)17家,智能電動企業(yè)13家,智能座艙企業(yè)6家,還投資了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供應商,以及贛鋒鋰業(yè)、蜂巢能源、中航鋰電這些電池企業(yè)。可以說,小米雖然沒造車,但是提前布局已經早早的完成了。就好比房子還沒裝修,水電改造已經完成了。至于下一步是豪裝還是簡裝,那就得看品牌定位了。

如果根據(jù)之前造手機的邏輯,旗艦機對外的口號是“為發(fā)燒而生”,吸引多金且有信仰的米粉,但畢竟花大幾千買小米的人,我身邊并不是很多。大多數(shù)人還是購買的小米低端機型,因為2000元以下看起來才更有性價比。這也是為什么小米內部高管說,得屌絲者得天下的原因。

要跑量,就必須讓這部分得到實惠才行。那么造車的話,小米大概率也是先整合市面上最先進的技術,然后打造一款旗艦機產品,寧可虧本也要把價格打到最低,然后還是玩手機那一套“爆款單品”的邏輯,限量發(fā)布,讓消費者準時開搶。其實,也都是新能源車企玩剩下的。這款產品質量和口碑立住之后,再發(fā)布中端產品,來普惠消費者。

所以,小米汽車的第一款產品不太會是個便宜的車型,應該至少在25-35萬以上,在這個成本范圍內,集合市面上最先進的技術,打一個標桿出來。后期才可能是15-20萬的車型,然后慢慢下放到10-15萬的車型。我知道有很多人期待小米造出一臺5萬左右的電動車,但是能有10幾萬的體驗。

這真的不太現(xiàn)實,五菱宏光MINI EV的確月銷量能有4萬多臺,但是它對五菱品牌力的提升,毫無意義。五菱等于廉價車,等于面包車,這已經深入人心,你賣個2萬多的MINI EV大家拍手叫好,你賣個12萬的五菱凱捷,人家就是覺得貴。小米如果靠10萬以下的車型跑量, 那就真的是在燒錢了。雷軍是企業(yè)家,不是慈善家,這點道理他比誰都懂。



2021年車圈的事件還有很多,我今天就不在節(jié)目里展開說了,基本上2021年100多期節(jié)目里,大多數(shù)熱點事件我都有解讀。只是回看2021年的整個汽車市場,我覺得這三件事值得拿來再回味一次。畢竟這都是會影響到各位未來幾年買車的大事件。


百車全說丨2021車圈事件大盤點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顺义区| 手游| 景东| 来宾市| 岐山县| 和静县| 长子县| 南岸区| 门头沟区| 鄱阳县| 靖边县| 嵩明县| 达拉特旗| 微山县| 临洮县| 七台河市| 驻马店市| 南丹县| 余江县| 奇台县| 林甸县| 榆树市| 察哈| 利津县| 东乡| 南召县| 桓仁| 漳浦县| 长白| 五家渠市| 红桥区| 馆陶县| 民县| 神木县| 措美县| 平顶山市| 开封市| 镇安县| 三穗县| 河东区| 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