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不曖昧
曖昧文化,不是日本文化,但日本文化里有一種曖昧哲學(xué),傳承了幾千年的曖昧。
日本人含蓄,曖昧…這是許多外國人對日本人的印象,剛來日本沒幾年的歪果仁更是為此抓耳撓腮,一方面日語聽力本來就不夠好你還來個曖昧妹…
難到日本人是缺心眼兒改不掉自身文化里的缺陷?還是固執(zhí)己見,只有一套曖昧哲學(xué)?
曖昧,在百度詞典里的解釋是:
1. 含糊;模糊。
南朝 宋 劉義慶《幽明錄》:“時籠月曖昧,見其面上黶深,目無瞳子?!?/p>
沙汀《還鄉(xiāng)記》二二:“保長開始抱怨他的賭運,但他忽又曖昧地笑起來?!?/p>
2. 不光明的;不便公之于眾的。
明 陸采《懷香記·鞫詢香情》:“這曖昧之事,容得你見?”
沈從文《紳士的太太》:“這嬸嬸是年青女人,對于這曖昧情形有所窘迫,也感到無話可說了?!?/p>
【近義詞】:模糊、含糊、含混暗昧
【反義詞】:明白、明朗、明顯、分明、公開
————-//————
這也是中國人的大概理解或解釋,具體如何理解或解釋又是另外一回事。但我想大部分人的白話理解是?模凌兩可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意思。這樣真的明白了嗎?我覺得大部分人還是似懂不懂,什么是模糊?什么是含糊不清?有什么區(qū)別?為什么存在近義詞而不去統(tǒng)一?有什么具體意義或理由?
我們想想月亮,問你月亮長什么樣子?你如何回答?圓的?彎月?嫦娥奔月?月食?…
再想想,月亮看起來最亮最圓,是為什么?為什么看出來是圓的?而不是彎月?
那是因為,我們看到了月亮的“輪廓線”,如果看不到輪廓線,月亮還是月亮嗎?
再想想嫦娥月兔,為什么說月亮里有嫦娥和月兔?為什么會說朦朧之美?
為什么說月亮里的嫦娥很美,是因為有月兔嗎?看不到月兔會聯(lián)想到嫦娥嗎?還是說先看到了嫦娥才“看到”了月兔?你相信月亮里真的住著嫦娥還是寧可信其有也不想破滅對月亮的憧憬?
你憧憬的是月亮還是嫦娥還是住著嫦娥的月亮?還是夢想有一天你是那個牧童?
————//————
日本人如何去理解曖昧?如何定義的?
?Wiki日文版定義:曖昧(あいまい)とは、1つの表現(xiàn)や文字列、項目などが2つ以上の意味にとれること、もしくは、周辺が不明瞭なことである。
?學(xué)者們的見解·區(qū)分(圖表1)
這里看出,日語的「漠然」用英語的vague解釋,曖昧或模棱兩可用英語得ambiguous來區(qū)分理解的。Vague我想更接近于“抽象-模糊不清”的意思;Ambiguous更接近于“曖昧-含糊其辭”。
即使在英語國家中,這兩個單詞之間的界限似乎也不是很清晰。
—————//—————-
秋叔結(jié)論,
?在具體語言定義上,曖昧的概念還是很曖昧
?日本人如何區(qū)分漠然·抽象·模糊·朦朧 和曖昧的關(guān)系?
1)有明確的輪廓線-曖昧;整體迷糊不清-抽象漠然
2)看得見,聽得出整體框架體系,但具體細節(jié)之間的分類,關(guān)系,界線等沒搞清楚—叫曖昧不清;只見樹林不見山林,聽不懂猜不透你到底講誰家的故事?越聽越糊涂—叫漠然不靠譜。
也就是說,日本人說話聽話注重背景·場景,說明要明確定位是整體框架體系中的哪一個部分(分類等),“清晰”的整體框架結(jié)構(gòu)中-明確“曖昧模糊”的部分,知道哪一個不知道哪一個,知道什么部分不知到的是哪一個部分—“明確不明確的地方”這就是日式曖昧。
咱們設(shè)定一個大學(xué)或考驗面試場景對話吧!
日本考官(面試官)在問到你的題目,要求的答案并不是要你解答100分,為什么?日本人在想:你都知道,那么厲害,干嘛來學(xué)習(xí)??
那么回答過程中,遇到很難去解釋的提問怎么辦?
?來他個“八卦曖昧”讓他自己猜去吧
?先回答,提問在整體框架體系中的“位置-分類”,再說名自己對提問中那個部分可以回答,回答是什么,那個部分不能回答,并傳達:學(xué)習(xí)不足無法回答清楚“這”部分,我會把“這”個留給自己作為“今后的課題”,在日后的學(xué)習(xí)&研究中,重新去學(xué)習(xí),思考和理解。你的答案是哪一個?
我個人覺得這就是日本面試中最難也是最難解釋,教會的部分,或許本身就不是能夠教會的東西而是需要領(lǐng)會的東西。
喜不喜歡日本,日本人,自己去判斷吧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