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進制:一天分24小時、每小時60分、每分鐘60秒
歐幾里得141、六十進制:一天分24小時、每小時60分、每分鐘60秒
?
與尼羅河兩岸的埃及文明一樣,底格里斯河和幼發(fā)拉底河所灌溉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也是人類文明最早的發(fā)祥地之一。

在這片土地上生息的巴比倫人創(chuàng)造出了楔(xiē)形文字,堪與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媲(pì)美。所不同的是,已知的考古學發(fā)現(xiàn)表明,巴比倫人在數(shù)學尤其是代數(shù)方面更為先進,他們創(chuàng)造的六十進制(包括一天分二十四小時、每小時六十分、每分鐘六十秒)至今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廣泛使用。除此以外,諸如平方根和一元二次方程根的計算等均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代、數(shù)、代數(shù):見《歐幾里得36》…

…先:會意字。甲骨文“先”由兩部分組成,上部是“止”(如圖1)或“之”(如圖2),下面是“人”?!爸埂弊种危枘〉氖侨说哪_,腳的功能是行走,因此“止”在合體字中充當表義成分時一般是表示“行進”。
至于“之”,只不過是在“止”下加“一”、做為起點,所以,“之”的本義是“前往”。
?
金文字形基本同圖2的甲骨文,從“之”。篆(zhuàn)文作圖7。
以“止”或“之”與“人”會意的“先”,顯示的是前行之人的意思,本義為走在前面。甲骨文中也用作先后之先,還可用作祖先之先。
?
“先”字的意義是寬泛的,它不僅表示“祖先”,而且表示一般的時間或順序在前。
基于“時間在前”這一點,“先”又可表示“古時的、古代的、原先”等意義;基于“順序在前”這一點,“先”又可表示“首要之事、事先聯(lián)系介紹、占先”等等。
“先”的用法的這種寬泛性,在它最初出現(xiàn)的語境里即已存在,似乎并不能輕易判斷“祖先”之義與“先后”之義的產生孰先孰后,因為“先后”之“先”是一個極為抽象的概念,要為它設計一個貼切文字構形有著極大的障礙。按照造字的通例,人們不能不選擇一個易于描?。╩ó)的,并與所表字義有某種聯(lián)系的具體形象來創(chuàng)構字形,而祖先似乎正是這樣一種形象。
?
會意。據(jù)甲骨文,上面是“止”(腳),下面是“人”。意思是腳已走在人的前面。本義:前進,走在前面。
字義:
1.時間或次序在前的(跟“后”相對):~進?!?。事~。領~。爭~恐后。有言在~。
2.表示某一行為或事件發(fā)生在前:他比我~到。我~說幾句。
3.暫時:這件事情~放一放,以后再考慮。
4.祖先;上代:~人。
5.尊稱死去的人:~父?!摇!堋?/p>
(…會:理解;懂得:體~。誤~。心領神~。只可意~,不可言傳…
…意:意思:來~…
…會意:造字法之一。會意是說字的整體的意義由部分的意義合成,如“信”字?!叭搜詾樾拧?,“信”字由“人”字和“言”字合成,表示人說的話有信用…
…會意字:用會意造字法造出的漢字就是會意字…
…意、義、意義:見《歐幾里得26》…
?
…抽、象、抽象:見《歐幾里得20、21》…
…概、念、概念:見《歐幾里得22、23》…)

…進:會意字。甲骨文是一只鳥(“隹”)加一只腳(‘止’)”,表示“前進”;金文再加“彳”(音chì,“行走”的意思);小篆(zhuàn)把“彳”,“止”合成“辵”(音chuò)。
本義為前進。
引申可有行、進步、促進、出仕(shì)、引進、舉薦、提升、進獻、靠近、超過、進入等意義。
?
會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隹(zhuī)”,象小鳥形,下面是“止”(趾)。鳥腳只能前進不能后退,故用以表示前進。本義:前進,與“退”相對。
?
字義:1.向前或向上移動、發(fā)展,與“退”相對:前~。上~。推~。躍~?!恕!?。~擊。~駐?!校▁íng)。~而。
2.入,往里去:~見。~謁(yè)。~讒(chán)。
3.吃,喝:~食。~餐。滴水未~。
4.收入或買入:~賬?!洝H铡方?。
5.奉上,呈上:~言?!??!I…
?
…先進:
1.進步快、水平高、可以作為學習榜樣的:~人物?!涷灐?/p>
2.走在前面的、高水平的:~技術…


更令人吃驚的是,收藏于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一塊用楔形文字書寫的泥板書顯示,巴比倫人已經知道了若干滿足畢達哥拉斯定理(在中國又被叫做勾股定理)的整數(shù)組。
…定、理、定理:見《歐幾里得2》…
?
這個事實說明,畢達哥拉斯有可能從巴比倫人那里學到了本文開頭提到的那個定理(但巴比倫人和中國人一樣,并沒有在畢氏以前給出證明)。
…事、實、事實:見《歐幾里得6、7》…
…證、明、證明:見《歐幾里得6》…
…本文開頭提到的那個定理:即畢達哥拉斯定理。見《歐幾里得136》…
?
畢達哥拉斯被押到兩河流域以后,先是做了一位波斯軍官的奴隸,后來因為治理好主人的瘙(sào)癢癥而獲得自由,他所用的偏方是從埃及祭(jì)司那里學來的。
?
畢達哥拉斯本可以從此離開巴比倫,但他自己主動留了下來,原因是想了解和研習波斯人的拜火教。這個由伊朗先知瑣羅亞斯德創(chuàng)立的宗教——認為世界上存在善與惡兩種勢力的斗爭——雖然后來衰敗了,但仍延續(xù)至今,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宗教。
受拜火教基本教義的影響,畢達哥拉斯后來把奇數(shù)看成是善的代表,是陽性的,而偶數(shù)就成為惡的代表,是陰性的。他后來利用整數(shù)的比例關系研究音樂理論,也是受到了巴比倫星相學和數(shù)字神話思想的啟發(fā)。
…基、本、基本:見《歐幾里得2》…
…比、例、比例:見《歐幾里得29》…
…關、系、關系:見《歐幾里得75》…
…研、究、研究:見《歐幾里得42》…
…理、論、理論:見《歐幾里得5》…
?
“那時候,希臘已有許多小酒館,島民最害怕的就是孤獨。薩摩斯人常常自帶魚干或橄欖,向店主買來一杯酒,在那里相互傳遞消息。
請看下集《歐幾里得142、法顯(東晉名僧),島民最害怕的就是孤獨,狹、隘、狹隘,意識》”
若不知曉歷史,便看不清未來
歡迎關注嗶哩號“中國崛起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