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牲天生是畜牲,人天生不是人。
?在動物界里,有許多奇聞異事,比如:
如果你教會了猴子貨幣的概念,你就會發(fā)現(xiàn)有雌猴子通過與雄猴子性交易來獲得食物;漂亮的母鸚鵡會通過和許多公鸚鵡交配,以誘使那些公鸚鵡相互競爭并供養(yǎng)它,然而它留下的直系后代中,大多數(shù)仍然屬于那只最漂亮的雄性鸚鵡;海豚的智商大概相當于人類的幾歲小孩,并且是除了人以外,能認出鏡子中是自我的生物,它們也能理解性快感,曾有一個視頻,就拍攝下了一只公海豚咬下了一條魚的腦袋,然后用剩下的魚身子,做了一些不可描述的事情;又或者平時最常見的的雞,它們似乎并不用擔心基因的問題,它們會亂倫。除此以外,動物中有普遍存在著同性戀行為,還包括各種各樣的癖好,比如喜好與別種的生物發(fā)生性行為、喜好常規(guī)以外的食物、戀尸癖等等。
但是,人類無疑是最特別的一種生物,因為人類是地球上唯一一種,會相信虛構(gòu)的概念的生物。
因為生理構(gòu)造的緣故,哺乳類動物大都具有情感功能,不論牛馬是否穿著衣服,它們都像人一樣具有情感,看見了汽車知道讓道,犯下了錯知道尷尬,遇見了悲傷的事情也會流淚······我們?nèi)绱耍切﹦游镆彩侨绱恕?/p>
人在大多數(shù)時候,倘若都和動物無異,那么人類究竟和動物有多大的區(qū)別呢?有人認為,人本來就是介于動物和高級動物之間的,有動物性的需求也沒什么,除非真的造成了很大的社會影響,才是不該而有問題的;有人認為,人類雖是一種不完善的高級動物,但是也要優(yōu)于一般的動物,所以還要有規(guī)矩和禮節(jié),否則無異于裾襟牛馬、衣冠狗彘。
人或是需要敬畏與謙卑的,人并非生而為人,因而才要努力做人,學做真人,而不是生而就理所當然地享有了一切作為人的資格與權(quán)利。時刻都需警醒,時刻都要注意,人是人,人不是動物。人屬于動物,但人不是動物。
做人,是一種修行。這種修行來自于對自我的打磨,追求對光潔的一種顯現(xiàn),與對污濁的一種避諱。
亦有云:人心向上,所以人的欲望永遠不會有盡頭;人性向下,所以人永遠也經(jīng)不起考驗。
曾有一部小說,描繪的是男主人公擁有一個美麗忠誠的妻子,一個正直誠實的朋友,但是他卻因為一天的突發(fā)奇想,想要證明自己的妻子如何的忠誠,自己的朋友如何的誠實,故意勸說自己的朋友來追求自己的妻子,并暗中為兩人創(chuàng)造機會······終于,他成功了,他的妻子愛上了朋友,他的朋友也不得不心懷愧疚地背叛了他,他感到悲痛萬分,卻又無比哀怨自己為何做下了如此的傻事,竟然要去考驗人性······
人有一個通病,往往因為是自己的專長而放棄了警惕,因為擅長而忽視預防,結(jié)果往往就是有傘的被打濕了衣服,穿雨鞋的滑了一跤,會游水的反而溺了水。
世界上有很多的誘惑,都是擺在地上的,只要彎彎腰,就能撿起,但是撿起了之后,就會受制于那些東西,不得不做出身不由己的選擇。
人是可以為自己做決定的,哪怕這個決定的自由并不完全由個人決定。又或者干脆決定放棄或出賣為自己做決定的自由,也是現(xiàn)實可考的。
出賣了為人尊嚴的人,恐怕確實是值得輕蔑與嘲笑的。然而,誰又能說造成這一切的作俑者不是同樣可鄙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