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時刻五谷粉:維持健康的關鍵所在,你吃對了嗎?
膳食模式是指膳食中不同食物的攝入量以及它們在膳食中所占比例的方式。我國傳統(tǒng)的膳食模式主要以谷類和薯類食物為主要組成部分。然而,在過去的30年里,隨著我國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谷類食物的消耗量逐漸下降,下降了177克/標準人日,與此同時,動物性食物的消耗量卻增加了67.6克/標準人日。這導致了谷類食物在總能量中的比例從1992年的71.7%下降到2012年的58.8%。
谷類食物在提供人體所需營養(yǎng)素方面扮演著不可替代的角色。此外,以谷類食物為主,特別是全谷物食品,還有助于降低糖尿病、結腸癌和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風險。因此,為了維護身體健康,我國居民應繼續(xù)堅持以谷類為主的膳食模式。

谷類食物主要包括大米、面食、雜糧(包括全谷物和雜豆類),它們是我國傳統(tǒng)膳食的核心組成部分。谷類食物不僅提供豐富的碳水化合物,還是B族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和蛋白質的重要來源。
谷類食物是人體最主要、同時也最經濟的能量來源。以谷類為主意味著谷類和薯類食物提供的能量應占膳食總能量的一半以上,這是我國居民平衡膳食模式的重要特點。以谷類為主的膳食模式不僅有助于兒童和青少年的正常生長發(fā)育,還在維護人體健康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
以谷類為主是平衡膳食的基本保障。根據(jù)中國居民營養(yǎng)與健康狀況調查顯示,我國居民每日由谷類食物提供的營養(yǎng)素占每日攝入總量的比例分別為:碳水化合物87.8%,蛋白質53.6%,脂肪10.1%,而維生素和礦物質分別占4.9%~59.4%和24.5%~57.4%,膳食纖維占47.4%。

研究表明,全谷物的攝入與2型糖尿病存在非線性關聯(lián)。每天攝入超過2份全谷物食品(相當于60克)可以獲得更多的健康益處,每天攝入48~80克可以將2型糖尿病的患病風險降低至0.74%。每天攝入85克以上的全谷物食品可以不同程度地降低空腹血糖或餐后血糖。
對于全谷物攝入較高的人群,結腸癌的發(fā)病相對風險降低了21%,每天增加25克或50克全谷物食品攝入可以將結腸癌的發(fā)病率降低6%以上。每天增加90克全谷物食品攝入可以將結腸癌的發(fā)病風險降低至0.83%。
增加全谷物的攝入還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病風險。每天攝入1份全谷類食品可以明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相對危險,每天攝入3份以上的全谷物食品或48~80克的全谷類食品可以顯著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病風險,相對風險降至0.79%。心血管疾病高風險人群每天攝入3份(相當于90克)全谷物后,血脂和血壓顯著下降,冠心病、腦卒中等危險因素得到緩解。

堅持以谷類為主,增加全谷物的攝入,不僅有助于減少體重增加的風險,還將有益于降低2型糖尿病、結腸癌、心血管疾病等與膳食相關的慢性疾病的發(fā)病風險。
以谷類為主是中國人平衡膳食的基礎,我們應繼續(xù)堅持以谷類為主的膳食傳統(tǒng),避免高能量、高脂肪和低碳水化合物膳食的弊端。每天保持適量的谷類食物攝入,確保一日三餐都攝入充足的谷類食物,對于一般成年人來說,每天攝入250~400克的谷類食物是合適的。
在堅持以谷類為主的前提下,注意搭配粗糧、雜糧和全谷物食品,每天攝入50~100克。對于谷類食品的加工要適度,避免過度加工導致谷類食物中的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流失到糠麩中。此外,由于居民對于谷類食物的營養(yǎng)價值了解尚不足,存在一些誤解,如認為過多食用谷類會導致肥胖或者將控制飲食等錯誤觀念。因此,需要加強對于谷類食物營養(yǎng)價值的宣傳,以消除居民的誤解,推動健康合理的膳食消費。

素時刻五谷膳食粉堅持以五行相生、全粒入餐為原則,參考《黃帝內經》、《易經》、《本草綱目》等典籍,追求"五性五味相宜不忌;五色五方五行配置和諧"的營養(yǎng)理念。其食材包含酸、甜、苦、辣、咸等不同味道,紅、黃、白、綠、黑等不同顏色,涵蓋了谷物、豆類、果蔬、葉菜、花草、菌藻等多種植物性食材,通過科學搭配和組合,創(chuàng)造出一款營養(yǎng)均衡的膳食粉。
健康的飲食不必單調乏味,通過學習一些烹飪技巧,你可以將你的餐盤變得獨一無二,你的餐桌上的美味將成為家人永恒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