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陵 是英雄還是叛徒?


李陵(前134—前74年),字少卿,隴西成紀人。西漢名將飛將軍李廣之長孫。
?每當秋風起時,漢朝的北疆就會出現(xiàn)大批的入侵者。他們野蠻彪悍,鞭打著胡馬來去如風。所經(jīng)之處,邊吏被殺,邊民遭擄,牛羊等家畜盡被掠去。當年,靠著大將軍衛(wèi)青和驃騎將軍霍去病的勇武,在元狩到元鼎的這幾年間,也曾出現(xiàn)過“漠南無王庭”的局面,可最近三十年來,邊患又連年不斷了。
霍去病死后十八年,衛(wèi)青死后七年,浞野侯趙破奴率全軍降虜,光祿勛徐自為在朔北修建的城障,也很快遭到了破壞。當時,足以維系全軍之信賴的將帥,除了在遠征大宛時聲威大震的貳師將軍李廣利,就再無他人了。
公元前99年,漢武帝的寵妃李夫人之兄﹑貳師將軍李廣利統(tǒng)領(lǐng)三萬騎兵從酒泉出發(fā),進攻在天山一帶活動的匈奴右賢王。
武帝召見李陵,要他為征討大軍運送糧草??墒抢盍陞s不甘心只是擔任這種后勤運輸?shù)娜蝿?wù),他向往如同自己先輩那樣馳騁疆場,上陣殺敵立功。
李陵來到武臺殿,向漢武帝主動請纓,稱自己所率領(lǐng)的部下都是武藝高強的精兵強將,希望能自成一軍,到蘭干山南邊去攻擊,分散匈奴單于的兵力。并且表示愿意只率五千步兵,以少擊多直搗單于王庭。
漢武帝同意了李陵的請求,布置駐守居延塞的強弩都尉路博德率軍在中途迎候李陵,提供騎兵支援。
可是這個當過伏波將軍的路博德卻不甘心當協(xié)助李陵的配角,他提出等到來年春天,再由酒泉、張掖各出五千騎兵同時攻打匈奴東西浚稽的建議。
漢武帝聽了十分惱怒,他懷疑是李陵后悔之前說了大話,故意讓路博德提出新建議以取消原先的計劃。于是他重新命令路博德率部前往武威以東的西河,防守從那里侵入的匈奴。而下詔李陵,要他九月發(fā)兵,從險要的庶虜鄣出塞,向北進軍到東?;侥厦娴凝埨账粠?,來回游弋觀察敵情,隨時將情況用快馬回朝報告。
李陵率領(lǐng)他的五千步兵從居延出發(fā),向北行進三十天,深入匈奴腹地來到浚稽山扎營。并且將所經(jīng)過的山川地形繪制成圖,派手下騎兵陳步樂回朝稟報。
不久,李陵在浚稽山遭遇到單于主力,受到匈奴三萬多騎兵的包圍。
李陵將軍隊駐扎在兩座大山之間,外層以車輛構(gòu)造成營壘。他帶領(lǐng)官兵們在營壘外列陣,前排士兵手持盾牌和長戟,后排的用弓弩。命令官兵以鑼鼓為號令,擊鼓進攻,鳴金收兵。
匈奴人見漢軍人數(shù)少,肆無忌憚地直接猛撲過來。李陵見匈奴人逼近,一聲令下,漢軍千弩齊發(fā),匈奴騎兵應(yīng)弦倒下一片。
匈奴軍驚恐敗退,漢軍乘勝追擊,斬殺數(shù)千匈奴兵。
匈奴單于沒料到這支漢軍如此強悍,大吃一驚,急忙調(diào)集左賢王和右賢王的八萬多騎兵前來,一起圍攻漢軍。李陵率部往南邊戰(zhàn)邊走,向著漢朝邊境撤退。數(shù)日后到達一山谷中,再次與匈奴軍隊展開激戰(zhàn)。
連日苦戰(zhàn),很多士卒中箭受傷,輕傷者依然堅持戰(zhàn)斗。
此后,李陵改變撤退路線,向東南方行軍,計劃撤到盧龍城。
四五天后,漢軍到達一處蘆葦叢生的沼澤地帶,匈奴人在上風放起火來,李陵急忙命令官兵將營地周圍燒出一道隔離帶,阻止火勢蔓延。擺脫火攻后,漢軍向南行進到一山腳下時,匈奴軍已經(jīng)占據(jù)山頭,單于命他的兒子率騎兵向李陵發(fā)起攻擊。李陵將匈奴軍引入騎兵施展不開的樹林中廝殺,消滅數(shù)千匈奴軍。在威力強大的連發(fā)弩射擊下,單于被逼下山退走。
李陵率軍不斷向邊境靠近,匈奴始終沒能取勝。就在匈奴單于見漢軍撤退時隊形不亂,而且斗志不減,從而懷疑李陵軍隊南撤的前方會有漢軍埋伏,產(chǎn)生了停止追擊的想法時,卻因為他們中出了一個叛徒,讓李陵陷入更加險惡的絕境。
李陵軍中有一個叫管敢的軍侯,因為受到校尉的凌辱而逃跑投降了匈奴。他告訴單于,李陵并沒有援軍,糧草殆盡,而且箭矢已經(jīng)用光。只有李陵和成安侯韓延年手下各八百人排在陣前,以黃白二色作旗幟指揮,只要射殺旗手就可破陣。
單于知道這個底細,馬上命令集中兵力猛烈攻打。漢軍遭到占據(jù)山坡的匈奴軍繼續(xù)南撤,還沒沖到鞮汗山,五十萬支箭已在一天之中全部射光。
這時,李陵部下還剩下三千多人。
他們只剩下短刀迎敵,有的只能拆下車輪輻條當武器。漢軍最后退入一個峽谷,被匈奴軍截斷了退路,很多士兵被匈奴人從山崖推下的擂石砸死。
天黑后,李陵獨自外出想去偷襲單于,可是無法成功。陷入絕望的李陵命令將士們在夜半時分分頭突圍,約定在邊境要塞遮虜鄣會合。全軍突圍時,李陵率十余人奮力拼殺沖出,在數(shù)千匈奴騎兵追擊下,韓延年戰(zhàn)死,李陵被俘。分散突圍的漢軍只有400多人逃回了遮虜鄣。
李陵最后兵敗之處其實離邊塞只有百余里,卻沒有得到漢朝任何援軍的接應(yīng)。
李陵被俘后,長嘆無臉面見皇帝,之后便投降了匈奴。

李陵兵敗的消息傳到長安,漢武帝原先以為他戰(zhàn)死,后來聽說他投降了匈奴,不禁大怒。滿朝文武幾天前還稱贊李陵英勇,如今一起責罵李陵。只有太史令司馬遷站出來為李陵申辯,他痛恨那些見風使舵落井下石的人。
他對漢武帝說,李陵僅率領(lǐng)五千步兵,深入匈奴上千里孤軍奮戰(zhàn),對抗數(shù)萬敵軍,殺傷許多敵人。最終箭矢用光,將士們赤手空拳,仍殊死搏斗奮勇殺敵,就是古代名將也不過如此。李陵雖戰(zhàn)敗,但他的戰(zhàn)績也足以傳揚天下,他之所以不死,一定是想尋找機會再報效漢朝。
司馬遷的直言觸怒了漢武帝,認為他是為李陵辯護,并詆毀兵敗而歸的李廣利,于是將司馬遷打入大牢。司馬遷保住了性命但是被施以腐刑。后來漢武帝意識到李陵投降是因為沒有援軍所致。
一年后,派因杅將軍公孫敖率軍深入匈奴腹地去接回李陵。
不料此舉卻給李家?guī)砀蟮臑?zāi)難。打敗仗的公孫敖回朝之后,因損兵折將,寸功未立而獲罪下獄。然而,他為自己開脫的理由卻十分蹊蹺。
據(jù)他說,從俘虜口中得知,匈奴之所以強悍善戰(zhàn),是因為有一位來自漢朝的降將李將軍經(jīng)常幫他們操練兵馬,并授以兵法以備漢軍的結(jié)果。故而自己的軍隊才打了敗仗。當然,這位因杅將軍并未因如此狡辯而獲赦免,可聽說此話的漢武帝,卻理所當然地將雷霆之怒發(fā)到了李陵的頭上。(公孫敖是否跟李家有仇呢?當年衛(wèi)青調(diào)走李廣,安排接替李廣的就是公孫敖。)
漢武帝怒不可遏,不容分說便草率地將李家夷滅三族,李陵的母親、兄弟和妻子全部被誅殺。
以致李陵老家隴西士人都以李陵沒能保全節(jié)操而死,累及家族為恥。
李陵家屬被殺的消息傳,李陵悲痛不已。
已經(jīng)不止是這一次了,朝廷歷來就是這樣對待我們李家的!——他想起了祖父李廣的下場(李陵的父親,當戶在他出生的幾個月之前就已經(jīng)死去了。李陵就是所謂的“遺腹子”。因此,在少年時期培養(yǎng)他的,就是那位有名的祖父)。名將李廣在數(shù)次北伐中都立下了大功,但由于皇帝身邊的一干奸臣作祟,沒有得到任何封賞。他手下的部將一個個地全都封侯晉爵,唯獨這位廉潔的老將軍,不要說封侯了,始終只能清貧度日。最后,他與大將軍衛(wèi)青又發(fā)生了沖突。激憤之余,這位一代名將便當場在陣營中刎頸自盡了。李陵至今仍記得尚在少年的自己在聞聽祖父的死訊后,是怎樣放聲痛哭的?!?/p>
李陵的叔父(李廣的次子)李敢,又落了個什么下場呢?他因父親之死而對衛(wèi)青怨恨不已,竟跑到大將軍府邸將他羞辱了一番。為此,大將軍的外甥驃騎將軍霍去病代抱不平,在甘泉宮狩獵時,將李敢射死了。漢武帝明明知道此事,卻為了包庇驃騎將軍霍去病,對外只說李敢是觸鹿角而死的……
因此,現(xiàn)在的問題僅僅是如何將此憤怒發(fā)泄出來而已。他又想起了剛才那個消息,“聽到胡地有一位李將軍在幫助匈奴練兵以備漢軍后,皇帝雷霆震怒”云云。他終于明白了。這個李將軍當然不是他自己,而是同為漢朝降將的李緒。此人原為塞外都尉,鎮(zhèn)守在奚后城,投降匈奴后,確實經(jīng)常幫助匈奴練兵,還傳授他們兵法。就在半年前,他還跟隨單于與漢軍作戰(zhàn)呢(不過對手并不是因杅將軍公孫敖)。李陵心想:就是他了。同被稱作李將軍的,一定就是這個李緒。
當天晚上,李陵單身闖進李緒營帳,一句話都沒說,也沒讓對方說一句話,只一劍就將李緒刺死了。

蘇武出使匈奴,被扣押期間,李陵應(yīng)單于所請去勸降昔日好友蘇武。被拒絕后曾多次讓妻子帶著牛羊酒食送給蘇武,幫助他渡過難關(guān)。
后來蘇武回歸時,李陵曾對他說,自己最初詐降匈奴,忍受奇恥大辱是為了將來實現(xiàn)報仇的意愿。
就像春秋時期魯國的曹沫與齊國交戰(zhàn)三戰(zhàn)皆敗,在魯莊公無奈割地求和的柯地會盟上,持刀挾持齊桓公,逼迫其退還所占領(lǐng)魯國領(lǐng)土那樣。
不幸的是,全家被殺使得最初的詐降成了真降。
匈奴單于很看重李陵,把女兒嫁給他,立他為右校王,成了匈奴的貴族。直到漢武帝駕崩,漢昭帝即位后也試圖將李陵接回。
李陵的隴西故交任立政被派出使匈奴,在酒席上他伺機暗示李陵可以歸漢了,李陵卻毫無反應(yīng)。
任立政故意提醒,漢朝宣布大赦,而且同為李陵故交的霍光和上官桀都已經(jīng)是朝廷重臣,不用擔心富貴。
李陵只是報以“我已穿上胡服了”的回答。
當任立政再三追問有無回歸之意時,李陵終于說出心里話:丈夫不能再辱。由此倒是可以依稀看到其祖父李廣的影子。
公元前74年,李陵在偏遠的匈奴生活二十多年后病死。
李陵的悲劇讓后世惋惜。宋代詞人辛棄疾用“將軍百戰(zhàn)聲名裂。向河梁、回頭萬里,故人長絕”這樣的句子描寫李陵送別蘇武,而自己不得回歸的悲涼心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