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人類的由來及性選擇》達爾文(七)第一部分 人類的由來或起源

2020-08-29 18:18 作者:虹彩舞夜  | 我要投稿


第四章 ? ? ?人類同低于人類的動物的心理能力比較(續(xù)) ? (第二部分)


1? ? ? 比較持久的社會本能“征服”比較不持久的本能


然而,關(guān)于按照我們現(xiàn)今觀點來看的整個道德觀念問題的主要之點,迄今尚未論及。為什么一個人會感到他應(yīng)該服從某一本能的欲望,而不是服從另一欲望?如果一個人屈服于強烈的自我保存感,而沒有冒生命的危險去挽救同伴的生命,為什么他會痛苦地后悔不已?為什么由于饑餓而曾偷竊食物也會使他后悔?


首先,本能的沖動在人類中顯然具有不同程度的力量:一個未開化人會冒生命的危險去挽救一個同群成員的生命,而對一個陌生人就完全漠不關(guān)心了;一位怯弱的年輕母親在母性本能的推動之下,為她自己的嬰兒會毫不躊躇地去冒最大的危險,而對于其同群的人就不會這樣做。


盡管如此,許多文明人,甚至一個少年,雖然以前未曾為他人冒過生命危險,但還充滿了勇氣和同情,無視自我保存的本能,立刻投入急流之中去挽救一個溺水的人,即使這是一個素不相識的人。在這種場合中,推動人類這樣去做的本能的動機,和上述致使英雄的小美洲猴為了挽救其飼養(yǎng)員而去攻擊可怕的大狒狒的那種本能的動機是一樣的。


上面這等行為似乎是社會本能或母性本能的力量大于任何其他本能或動機的力量的簡單結(jié)果;因為那是瞬間決定實行的,以致當時沒有工夫去考慮或感到快樂和痛苦;但如果受到任何原因的阻止,還會感到苦惱甚至悲痛。另一方面,對于一個膽怯的人來說,他的自我保存的本能可能非常強烈,以致他不能迫使自己去冒任何這種危險,甚至對他自己的小孩恐怕也會如此。


我知道有些人主張上述那些起于沖動的行為不受道德觀念的支配,因而不能稱為道德。他們把這一名詞限于那些戰(zhàn)勝相反欲望后而審慎實行的行為,或者那些在某種崇高動機的激勵下而審慎實行的行為。但是,要想劃出這種區(qū)別的明顯界線,似乎很少可能。


就崇高動機來說,曾經(jīng)記載過許多關(guān)于未開化人的事例,他們對人類缺少任何博愛的感情,而且不受任何宗教動機的支配,卻寧愿作為俘虜而從容就義,也不背叛他們的同伙;他們這種行為確可視為道德。就審慎以及戰(zhàn)勝相反動機來說,我們可以看到當動物從危險中拯救其后代或同伙時在相反的本能之間所表現(xiàn)的遲疑不決;然而它們的行為雖然是為了其他動物的利益而實行的,卻不能稱為道德。再者,任何事情只要我們經(jīng)常去做,最終就會不經(jīng)過深思熟慮或毫不躊躇地去做;于是這同本能就無法加以區(qū)別了;然而肯定沒有人會妄稱這樣一種行為并不是道德。


恰恰相反,除非一種行為的完成系出于沖動,沒有經(jīng)過深思熟慮或努力,正如一個人需要有內(nèi)在品質(zhì)才能做到的那樣,否則我們莫不感到這種行為不能被視作完善的或者是以最高尚方式來完成的。然而,一個人在完成一種行為之前,被迫去克服他的恐懼或缺少同情心,從某方面來看,將比一個不經(jīng)過努力而由內(nèi)在傾向引導(dǎo)著去完成一種良好行為的人,將會受到更高的稱贊。


由于我們無法對不同動機之間加以區(qū)別,所以我們只好把某一類的一切行為都納入道德的范疇,如果這是由一種有道德的生物所完成的話。所謂有道德的生物乃是這樣一種生物,它能對過去的和未來的行為或動機進行比較,而且能贊成哪些或反對哪些。我們沒有理由來假定任何低于人類的動物具有這種能力;所以,一條紐芬蘭狗(Newfoundlanddog)拖出一個落水的小孩,一只猴面對危險去營救它的同伙或撫養(yǎng)一只失去母猴的幼猴,我們都不把這種行為稱為道德的。


但是,毫無疑問只有人類才能被納入有道德的生物的地位,在人類的場合中某一類行為,不論是經(jīng)過與相反動機的斗爭后而深思熟慮地完成的,還是出于本能的沖動,或者是由于緩慢獲得的習(xí)性的效果,都可稱為道德的。


現(xiàn)在回頭來討論一下我們更直接的問題。雖然某些本能比另外一些本能更加強有力,而且由此導(dǎo)致了相應(yīng)行為的發(fā)生,但是,要說人類的社會本能(包括喜愛稱贊和懼怕譴責(zé))比自我保存、饑餓、色欲、報復(fù)等本能具有更大的力量,或者說通過長期的習(xí)性獲得了更大的力量,還是站不住腳的。


那么,為什么人類會對他遵從了某一自然沖動而沒有遵從另一自然沖動而感到遺憾,縱使他想排除這種遺憾而不可得?而且,為什么他會進一步感到他應(yīng)該對他的行為有所遺憾?關(guān)于這一點,人類同低于人類的動物有深刻的差別。不過,我想我們在某種程度上還能清晰地理解這種差別的原因。


人類,由于他的心理官能的活動,無法不進行思考:過去的印象和意象不斷地而且清晰地在他頭腦中通過。關(guān)于那些永久在一塊兒生活的動物,其社會本能是永遠存在的,而且是持續(xù)的。


這等動物總是隨時發(fā)出危險的信號,保衛(wèi)群體;并且按照它們的習(xí)性對其同伴提供援助;它們不論何時對其同伴都感到某種程度的愛和同情,而無須任何特殊的激情或欲望;它們?nèi)绻L期和其同伴分離就會不愉快,如果和其同伴重聚就會高興。而我們自己亦復(fù)如此。


甚至當我們十分孤獨的時候,我們還常常想到別人對自己的評價——想象中的他們對自己的褒貶;所有這一切都來自同情,而同情乃是社會本能的基本要素。連這等本能一點痕跡都沒有的人大概是一個反常的怪物。


另一方面,滿足饑餓的欲望,或者像報復(fù)那樣的任何激情,在其性質(zhì)上都是暫時的,所以能夠暫時地得到充分滿足。完全逼真地喚起像饑餓那樣的感覺是不容易的,也許幾乎是不可能的;正如常常提到的,任何痛苦的感覺確實都是如此。除非在有危險的情況下,不會感到自我保存的本能;許多懦夫非面逢仇敵不會感到自己的勇氣。


占有別人產(chǎn)業(yè)的希圖也許是可以舉出的最固執(zhí)的一種欲望;即使在這一場合中,實際占有得到滿足后的感情一般也比占有的欲望為弱:許多賊,如果不是慣賊,在偷竊既遂之后,也不免對他為什么要偷東西感到驚訝。


一個人無法阻止過去的印象重新通過他的頭腦;這樣,他就要把過去的饑餓、報復(fù),犧牲別人以避免危險等印象與幾乎永遠存在的同情的本能加以比較,而且還要與他對他人所給予的褒貶的早期認識加以比較。這種認識無法從他的頭腦中排除,并且由于本能的同情,它還要受到高度的評價。于是在遵從現(xiàn)在的本能或習(xí)性時,他將會感到好像畏縮不前,這對所有動物來說,都會引起不滿足甚至痛苦。


在人類有所行為的當時,無疑他將易于遵從較強的沖動;這種沖動雖然有時會促使他取得最高尚的業(yè)績,但更加普通的是引導(dǎo)他犧牲別人以滿足自己的欲望。


不過,他的欲望一經(jīng)得到滿足之后,如果過去的和較弱的印象受到永恒的社會本能的評判并且還要受到敬重同伴們善良公意的評判,那么內(nèi)心的懲罰肯定將會來臨。這時他將感到后悔、遺憾或羞恥;然而羞恥這種感情幾乎完全與別人的評判有關(guān)。結(jié)果他將有多大程度地決定將來不再有這種行為了;這就是良心;因為良心鑒于既往而指導(dǎo)將來。


被我們稱為遺憾、羞恥、后悔或悔恨的那些感情,其性質(zhì)和力量不僅決定于受到侵犯的本能的力量,而且局部地決定于誘惑的力量,往往還要更多地決定于我們同伴們的評判。每個人對別人的稱贊重視到什么程度,決定于其內(nèi)在的或后天獲得的同情感;而且還決定于對其行為的遙遠后果的理解能力。


另一個要素雖不是必然的,卻極重要,即每個人對其所信仰的神或鬼的崇敬或畏懼:在悔恨的場合中尤其如此。


有幾位評論家持有反對意見,他們認為,有些輕微的遺憾或后悔雖然可以用本章所提出的觀點來解釋,但這樣去解釋那種震動靈魂的悔恨感情卻是不可能的。但我看不出這種反對意見有多大力量。這些評論家們并沒有對他們所謂的悔恨下過什么定義,我以為最合適的定義就是,悔恨乃為占有壓倒之勢的后悔感?;诤尥蠡诘年P(guān)系恰如狂怒同怒或者極度痛苦同痛苦的關(guān)系一樣。


一種非常強烈而且非常受到普遍稱贊的本能,如母愛,如果沒有被遵從的話,那么引起這種未被遵從的過去印象一旦有所減弱,就會引起最深刻的悲痛,這一點也不奇怪。甚至一種行為同任何特殊本能并不相反,僅僅由于知道朋友們和地位相等的人們鄙視自己,也足可以招致巨大的悲痛。由于恐懼而拒絕決斗曾使許多人感到羞恥的極度痛苦,誰還能對此有所懷疑呢?據(jù)說,許多印度教徒由于吃了不潔凈的食物,其靈魂深處都要激動起來。


一個部落所視為神圣的準則如被違反,就會引起極深刻的感情——而這種感情同社會本能完全無關(guān),除非這種準則是以同群的評判為基礎(chǔ)的。全世界許多奇異迷信是怎樣起源的,我們還不知道,我們也無法說出最低等的未開化人為什么憎惡某些真正的重大罪惡,如亂倫(然而這并不十分普遍)。甚至可以懷疑,有些部落是否認為亂倫對比于同姓但沒有親屬關(guān)系的男女結(jié)婚,更應(yīng)該受到嫌忌。


因此,我們可以否定某些作者最近堅持的那種信念,即認為對亂倫的憎惡乃是由于我們具有一種特殊的、由上帝植入的良心??傊粋€人被教導(dǎo)去相信作為一種贖罪應(yīng)該自行投案要求審判,可以理解導(dǎo)致他有這樣行為的乃是由于他受到了如此強有力的一種思想感情,如悔恨所推動,雖然悔恨有上述那樣的起因。


受到良心驅(qū)使的人通過長期的習(xí)性將獲得完全的自制,這樣,他的欲望和情欲最終就會不經(jīng)斗爭而直接屈服于他的社會同情心和社會本能,其中也包括他對同伴評判的感覺。


依然饑餓的或依然充滿仇恨的人將不會想到偷竊食物或?qū)嵭袌髲?fù)。就像我們以后將看到的那樣,自制的習(xí)性正如其他習(xí)性,可能、甚至很可能是遺傳的。這樣,通過后天獲得的以及也許遺傳的習(xí)性,人類最終會感到,對他來說最好是遵從他的比較固執(zhí)的沖動?!皯?yīng)該”這個專橫的詞似乎僅僅是針對意識到行為準則的存在而言,不論這種意識是如何發(fā)生的。以前一定常常熱烈地主張,一位有身份的人如果受到侮辱,就應(yīng)該進行決斗。我們甚至說,向?qū)ЙC狗應(yīng)該用頭指向獵物,拾物獵狗應(yīng)該銜回被擊中的獵物。如果它們沒有這樣做,那就是它們沒有盡到義務(wù),而且行為失誤。


如果導(dǎo)致違犯他人利益的任何欲望或本能仍然出現(xiàn),而且當在頭腦中回憶及此時,其強烈程度同社會本能相等,或者還要超過后者,那么這個人對于曾經(jīng)遵從這種欲望或本能就不會感到深刻的遺憾;但他會意識到,如果他的行為被他的同伴們知道,就要受到譴責(zé);倘發(fā)生這種情形而不感到不安,像這樣缺乏同情心的人還是很少。


如果他沒有這種同情心,導(dǎo)致這種壞行為的欲望很強,而且當回憶時也沒有被社會本能以及他人的評判所克服,那么他本質(zhì)上就是一個壞人;剩下來的唯一抑制的動機就是對懲罰的畏懼;以及深信為了自私的利益從長遠看與其注重自己的利益莫如注重他人的利益。


如果一個人的欲望并沒有侵犯他的社會本能,這就是說沒有侵犯他人的利益,顯然他可以問心無愧地滿足他的欲望;但是,為了完全不受自責(zé),至少不受憂慮不安的影響,那么避免同胞們的譴責(zé)——不論合理與否,對他來說幾乎還是必要的。他還一定不會打破他的生活習(xí)慣,特別是這等生活習(xí)慣合乎情理時,尤其如此;因為,他如果這樣做了,肯定要感到不滿足。按照他的知識或迷信,可能信仰一個上帝或多神,因此他還一定要避免上帝或多神的摒棄,不過在這種場合中,對神罰的恐懼常常伴隨發(fā)生。



2? ? ? 最初受到重視的僅視為嚴格的社會美德


上述關(guān)于道德觀念——它告訴我們應(yīng)該做的是什么——的起源及其性質(zhì)的觀點,以及關(guān)于良心——如果我們違背它就要受到譴責(zé)——的起源及其性質(zhì)的觀點,同我們看到的人類這種官能的早期不發(fā)達狀態(tài)很一致。


原始人類的美德至少是普遍實行的,所以他們才能聯(lián)成一體,那些美德至今仍被認為是最重要的。但是,這些美德幾乎專門施于同一部落的人,而與此相反行為如果施于其他部落的人則不視為罪惡。如果兇殺、搶劫、叛變等盛行,任何部落都無法團結(jié)一致,因而這等罪惡在同一部落的范圍內(nèi)就要“被打上千古臭名的烙印”;但超出這等范圍之外,就不會激起這種思想感情了。


殺嬰以極大規(guī)模通行于全世界,

[21]并沒有受到譴責(zé);殺嬰、特別殺女嬰曾被認為對部落有好處,至少沒有害處。自殺在以往時代里并沒有被普遍視為一種罪惡,且由于顯示了勇氣,反被視為一種光榮的行為;有些半開化民族以及未開化民族至今仍然實行自殺而不受到譴責(zé),顯然這種行為同部落的其他人并無利害關(guān)系。曾經(jīng)記載,印第安的薩哥人(Thug)對于他自己搶劫和勒死過往行人沒有能夠像以前他父親干的那樣多,從良心上感到遺憾。在原始的文明狀態(tài)下,搶劫陌生人誠然被視為光榮。


奴隸制度在古代雖然有某些方面的益處,卻是一種大罪惡;然而在最近以前并不這樣認為,甚至最文明的民族也是如此。由于奴隸一般屬于和其主人不相同的種族,情況就尤其是那樣了。因為野蠻人不重視婦女的意見,所以普遍對待妻子就像對待奴隸一樣。


大多數(shù)未開化人對于陌生人所遭受的痛苦完全漠不關(guān)心,甚至以目睹此事為樂。北美印第安人的婦女和兒童在對敵人施行嚴刑拷打時,也從旁相助。有些未開化人以虐待動物作為消遣,這種行為令人發(fā)指,但對他們來說,人性還是一種未知的美德。


盡管如此,除了家族的感情之外,同一部落諸成員之間的友好行為還是普遍的,尤其在有人患病期間更加如此,這種友好行為有時會擴展到這等范圍以外。芒戈·帕克(MungoPark)關(guān)于非洲腹地黑人婦女對其友好行為的動人記載,是眾所熟知的。


無誠實則無忠誠;誠實這一基本美德在同一部落諸成員之間并非罕見。例如,芒戈·帕克曾聽到黑人婦女教育她們的孩子們要熱愛誠實。再者,這是頭腦中如此根深蒂固的美德之一,以致未開化人有時甚至不惜重大代價而施此美德于陌生人;但是,向敵人說謊卻很少被認為是一種罪過,近代外交史非常明顯地展示了這一點。部落一旦有了一個公認的領(lǐng)袖,不服從就會成為一種罪惡,而且,甚至卑鄙的屈服也被視為神圣的美德。


在原始時代,一個人如果缺少勇氣就不會有益于或忠實于他的部落,所以這一品質(zhì)普遍被列入最高的等級;在文明國度里,一個善良而怯懦的人可能遠比一個勇敢的人對群體更為有益,但我們還是禁不住本能地尊敬后者,不管懦夫多么樂善好施都是一樣。


另一方面,同他人福利無關(guān)的慎重,雖為一種很有益的美德,卻從來沒有受到高度的尊重。如果不能自我犧牲、不能自制以及沒有忍耐力,就無法實行為部落福利所必需的那些美德,所以對于這等品質(zhì)無論何時都高度地而且公正地給予了評價。美洲未開化人甘受最可怕的酷刑而不發(fā)一點呻吟,以證明和增強他的毅力和勇氣;我們對他不得不加以稱贊,甚至對印第安的法基爾人(IndianFakir),由于一種宗教動機而把鐵鉤插入肉中懸空擺動,我們也要加以稱贊。


另一種所謂“自重”的美德,對部落福利的影響雖不明顯,但確實存在,未開化人從來不尊重這種美德,而現(xiàn)今卻受到文明民族的高度欣賞。


然而,一夫多妻或一夫一妻的婚姻一旦普及之后,嫉妒就會導(dǎo)致婦女美德的反復(fù)灌輸,這種美德受到尊重后,就傾向于擴大到未婚婦女。而它擴大到男性卻非常緩慢,我們在今天還可以看到這種情形。


貞潔顯著地需要自制;所以在文明人的道德史中,自古以來它就受到了尊重。其結(jié)果便是,毫無意義的獨身生活自古以來就被列為一種美德。對下流猥褻的憎惡,在我們看來是如此自然,以致被認為是天生的,它對貞潔是一種多么可貴的幫助,這是一種近代的美德,正如斯湯頓(G.Staunton)爵士所指出的,它專屬于文明生活。這從各個不同民族的古代宗教儀式,從龐貝(Pompeii)古都的壁畫,以及從許多未開化人的習(xí)俗,都可以得到闡明。


于是我們可以知道,未開化人認為,很可能原始人類也認為,行為是好或是壞,顯然僅僅看它們對部落福利的影響如何,并不考慮它們對種族以及對部落的個體成員有何影響。這一結(jié)論同以下的信念十分符合,即,所謂道德觀念原本發(fā)生于社會本能,因為二者在最初都只與群體有關(guān)。


如果按照我們的標準去衡量,未開化人道德低下的主要原因為:

第一,同情僅限于同一部落。

第二,其推理能力不足,不能認識許多美德、特別是自重美德同部落一般福利的關(guān)系。例如,未開化人無從探知大量罪惡是由缺少節(jié)制、貞潔等所引起的。

第三,自制力薄弱;因為這種能力沒有通過長期連續(xù)的,也許是遺傳的習(xí)性,更沒有通過教育和宗教而被加強。


我之所以對未開化人的不道德進行如上的詳細討論,是因為有些作者最近高度估量了他們的道德本性,或者把他們的大部分罪惡歸因于仁慈的誤用。這些作者的結(jié)論似乎是依據(jù)未開化人所具有的那些美德對家族和部落的生存都是有益的,甚至是必需的——無疑他們確有這等品質(zhì),而且往往達到高度水平。



3? ? ?結(jié)語


有一個學(xué)派認為道德是派生的(derivative school of morals),這一學(xué)派的哲學(xué)家們以前假定,道德的基礎(chǔ)系建筑在利己之上的;但最近“最大幸福原則”(Greatesthappinessprinciple)被突出地提出來了。然而,把后一原則作為行為的標準,而不是作為行為的動機,是比較正確的說法。


但是,人類的行為似乎常常出于沖動,這就是說,出于本能或長期的習(xí)性,卻沒有感到愉快的任何意識,其方式很可能恰如一只蜜蜂或一只蟻盲目地遵從其本能時所做的那樣。在像火災(zāi)那樣極端危險的情況下,當一個人毫無片刻躊躇、竭力去救他的同伙時,他簡直不能感到什么愉快;而且他更沒有時間去考慮如果他不這樣干,以后可能會感到不滿足。如果此后他回想起自己的行為,他大概會感到有一種沖動的力量存在于他自身之中,而這種力量同追求愉快或幸福大不相同;這似乎就是根深蒂固的社會本能。


在低于人類的動物場合中,把它們社會本能的發(fā)展說成是為了物種的一般幸福,莫如說是為了物種的一般利益更加恰當?shù)枚?。我們可以給一般利益這個術(shù)語下這樣一個定義,即:在它們所隸屬的外界條件下,把最大數(shù)量的個體養(yǎng)育得充滿活力和十分健壯,而且使其一切能力均臻完善。


由于無論人類的或低于人類的動物的社會本能;都是以差不多一樣的步驟發(fā)展的,所以在這兩種場合中,采用同一個定義,并且以群體的一般利益或福利、而不以一般幸福作為道德的標準,如果行得通,還是適當?shù)?;但是,由于政治的倫理學(xué)的關(guān)系,對這個定義也許需要某種限制。


當一個人冒著生命危險去救一個同伙的生命時,我們說他的這種行為是為了人類的幸福,莫如說是為了人類的利益,似乎也是更為正確的。毫無疑問,個人的利益和個人的幸福通常是一致的;一個滿足的、幸福的部落將比一個不滿足的、不幸福的部落繁榮興旺。


我們已經(jīng)知道,甚至在人類歷史的早期階段,群體的明確愿望將會自然地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每一個成員的行為;因為所有成員都希望幸福,所以,“最大幸福原則”便成為最重要的第二位的指針和目的了;然而,社會本能以及同情心(它引導(dǎo)我們重視他人的褒貶)則為第一位的沖動和指針。


這樣,對于把我們本性最高尚的部分建筑在利己原理的基礎(chǔ)之上所進行的指責(zé)就會被消除;誠然,除非每一種動物當遵從其固有本能時所感到的滿足,以及當這種本能受到制止時所感到的不滿足被稱為利己,那就另當別論了。


同群諸成員最初由口頭,其后由文字表示出來的愿望和意見,或者單獨形成我們行為的指針,或者大大加強社會本能;然而,這等意見不時有直接反對社會本能的傾向。


“榮譽律”(LawofHonour)對后述這一事實提供了很好的例證,這就是由地位相同的人的意見、而非由所有同胞們的意見形成的一項律條。違反這一律條,甚至當知道這種違反是同真實道德嚴格符合時,也會致使許多人感到比真正犯罪時更大的極度痛苦。我們在下述那樣的感覺中可以辨認出同樣的影響,即:如果偶然地違反了一種細小的,但是確定的禮節(jié),當我們回憶及此時,即使事隔多年,大多數(shù)人還會有一種熾烈的羞愧感。


從長遠觀點看,對所有成員來說什么是最好的,群體對此所做的評判一般要受到某種幼稚經(jīng)驗支配;但是,由于愚昧無知以及推理方的薄弱,這種評判陷于錯誤者并不罕見。因此,同人類的真正利益和幸福完全相反的最奇怪的風(fēng)俗和迷信在全世界便成為威力無窮的了。在打破其社會等級的印度教徒所感到的恐怖以及許多其他這樣的事例中,我們看到了上述這種情形。一個印度教徒被誘惑吃了不潔凈的食物后所感到的悔恨同他犯了偷竊后所感到的悔恨有何不同,是難以區(qū)別的;不過前者很可能要更劇烈些。


我們不知道,如此眾多的荒謬行為準則以及如此眾多的荒謬宗教信仰是怎樣發(fā)生的,我們也不知道,它們在世界各地怎么會如此深入人心;但值得一提的是,一種信仰如果在生命早期當腦筋易受影響時受到不斷反復(fù)的灌輸,那么這種信仰似乎就會獲得一種差不多本能的性質(zhì);一種本能的本質(zhì)就在于它的被遵從并不依靠理性。


我們無法說,為什么某些可稱贊的美德,如熱愛誠實,在某些部落遠比在另外一些部落受到更高的欣賞;我們也無法說,甚至在文明民族之間也普遍有同樣的差別。既然知道許多奇怪的風(fēng)俗和迷信已經(jīng)多么穩(wěn)固地固定下來,那么我們對下面的情況就不必感到驚奇了,即受到理性支持的自重美德,雖然在人類早期狀態(tài)下沒有得到重視,但現(xiàn)今在我們看來它是如此自然,以致被認為是天生的。?


盡管有許多疑惑根源,我們還是能夠一般地而且容易地區(qū)別高級的和低級的道德準則。高級道德準則是建筑在社會本能之上的,而且同別人的福利有關(guān)。它們受到我們同伙稱贊的以理性的支持。有些低級道德準則當含有自我犧牲的意思時,雖然不應(yīng)稱其為低級的,但它們主要同自我有關(guān),而且系由輿論所引起,并由經(jīng)驗和教養(yǎng)使其成熟;因為野蠻部落不實行之。


當人類文明有所進步,并且小部落聯(lián)合成較大的群體時,最簡單的理性將告訴每一個人,他應(yīng)該把他的社會本能和同情擴大到同一民族的一切成員,雖然在個人方面他們并不相識。


這一點一旦達到之后,阻止其同情擴大于所有民族和所有種族的人,就只有一種人為的障礙了。誠然,如果這等人們由于容貌和習(xí)慣的巨大差異而被區(qū)分開,經(jīng)驗不幸地向我們闡明,在我們把他們視為同胞之前,不知要經(jīng)過多么悠久的歲月。


超越人類范圍以外的同情,即對低于人類的動物施以人道,似乎還是最近獲得的道德之一。未開化人除了對其玩賞動物外,顯然沒有這種感覺。古羅馬人可惡的人獸格斗表演,闡明了他們對人道所懂得的是何等之少。就我所能看到的來說,潘帕大草原(Pampa)上的大多數(shù)高卓人(Gauchos)還不知道真正的人道概念。這是人類被賦予的最高尚美德之一,它似乎是我們的同情變得愈益親切而且愈益廣施的附產(chǎn)物,直到把同情擴大到一切有知覺的生物。這種美德一旦受到少數(shù)人的尊重并實行之,它就會通過教育和榜樣傳播于青年之間,最終便成為輿論的一部分。


道德修養(yǎng)的可能的最高階段是,我們認識到應(yīng)該控制自己的思想,“甚至在內(nèi)心深處的思想中也不再去想過去使我們感到非常快活的那些罪惡”。無論什么壞行為,只要為心理所熟悉,就容易實行得多。


美德的傾向或多或少都是遺傳的,在我看來,這并無固有的不可能性。因為,且不談許多我們的家養(yǎng)動物將其各種性情和習(xí)性傳遞給后代,我曾聽到一些可靠的事例表明,偷竊的欲望和說謊的傾向看來在一些上層家庭中也有所蔓延,因為偷竊在富有階級中是一種罕見的犯罪,所以如果同一家庭的兩三個成員都有這種傾向,簡直就不能用偶然的巧合來加以解釋了。


如果壞傾向是遺傳的,那么好傾向很可能也同樣是遺傳的。身體狀態(tài)由于可以影響腦部,所以對道德傾向也會發(fā)生重大影響,大多數(shù)患有慢性胃病和肝病的人都明白這一點。“道德觀念的墮落或毀滅往往是精神錯亂的最早癥狀之一”,這也闡明了同樣的事實,瘋狂常常被遺傳,乃是眾所周知的。除非根據(jù)道德傾向的遺傳原理,我們就無法理解據(jù)信存在于人類各個種族之間的這方面差異。


美德的傾向即使部分地遺傳,也會對直接或間接來自社會本能的第一位沖動給予莫大幫助。只要承認美德傾向是遺傳的話,那么似乎很可能是,至少在像貞潔、自我克制、對動物施行人道等那樣的場合中,美德傾向通過在同一家族中連續(xù)若干代的習(xí)性、教育和榜樣而最初印記在精神機構(gòu)中;并且通過具有這等美德而在生存斗爭中獲得最大成功的個體,而最初印記在精神機構(gòu)中,不過后者的程度是十分次要的,或者根本沒有作用。


關(guān)于任何這樣的遺傳,我的主要疑問是,無感覺的風(fēng)俗、迷信和嗜好,如印度教徒對不潔凈食物的恐懼,是否應(yīng)該按照同一原理而傳遞下去。我還沒有遇到過任何證據(jù)可以支持迷信的風(fēng)俗和無感覺的習(xí)性之遺傳,雖然實質(zhì)上這比下述情況的可能性不見得更小,即:動物可以獲得對某些食物種類的遺傳的嗜好或?qū)δ承硨φ叩倪z傳的恐懼。


總之,人類無疑就像低于人類的動物那樣,為了群體利益而獲得的社會本能,從最初起就會使他有某種幫助同伴的愿望,某種同情感;以及強迫他重視同伴們的褒與貶。這等沖動在很早時期就作為他的原始的是非準則。


但是,由于人類智力逐漸進步,并且能夠探知其行為的比較遙遠的后果;由于他獲得了充分的知識以抵制有害的風(fēng)俗和迷信;由于他不僅重視其同胞們的利益,而且日益重視其幸福;由于有遵從有益的經(jīng)驗、教育和榜樣的習(xí)性,他的同情變得愈益親切而且廣施于人,以至擴大到一切種族的人、低能兒、殘廢人以及社會上其他無用的人,最終擴大到低于人類的動物——所以他的道德標準步步升高。派生學(xué)派的道德學(xué)者們以及直觀學(xué)派的學(xué)者們都承認,自從人類早期歷史以來道德標準就升高了。


由于不時可以看到在低于人類的動物的各種本能之間進行著一種斗爭,所以在人類的社會本能以及由此派生出來的美德和他的低級的、雖然暫時比較強烈的沖動和欲望之間也應(yīng)該有一種斗爭,就不足為奇了。正如高爾頓先生所說的,人類是在相當近的時期內(nèi)才脫離野蠻狀態(tài)的,所以上述就愈益不足為奇了。


當屈服于某種誘惑之后,我們就要感到不滿足、羞愧、后悔或悔恨,這同其他強有力的本能或欲望沒有得到滿足或受到壓抑時所引起的那種感覺是相似的。我們把對過去受到誘惑的薄弱印象同永久存在的社會本能進行比較,或者同幼年時期獲得的而在一生中增強的、直到差不多像本能那樣強烈的習(xí)性進行比較。如果在我們面前依然有這種誘惑,而我們不為所動,那是因為社會本能或某種風(fēng)俗習(xí)慣當時占有優(yōu)勢,要不就是因為我們已經(jīng)懂得社會本能或某種風(fēng)俗習(xí)慣今后如與對受到誘惑的薄弱印象相比較,前者似乎更加強烈,而且違背它,就要招來痛苦。


展望未來諸代,沒有理由懼怕社會本能將會變?nèi)酰覀兛梢灶A(yù)料美德的習(xí)性將會變強,也許通過遺傳而固定下來。在這種場合中,在我們高級沖動和低級沖動之間所進行的斗爭將比較不劇烈,而且美德終將勝利。



4? ? ??以上兩章提要


毫無疑問,最低等動物和最高等動物之間的心理差異是巨大的。


一個類人猿如果能夠不帶偏見地觀察他自己的情形,他大概會承認,雖然他能作出狡詐的計劃去搶掠一個田園,雖然他能用石頭去打仗或者砸開堅果,但把石頭制成一種工具的思想?yún)s完全在其范圍之外。他大概會承認,關(guān)于進行一系列形而上學(xué)的推理,或者解答一個數(shù)學(xué)題,或者對上帝的思考,或者對莊嚴的自然景色的贊美,他所能做的就更少了。


然而,有些猿類很可能宣稱,他們能夠贊美而且的確贊美過其對象在結(jié)婚期間所表現(xiàn)的皮毛顏色之美。他們大概還會承認,雖然他們能用叫聲使其他猿理解其某些知覺和比較簡單的需要,但用一定聲音去表達一定意思的概念,決不會通過他們的頭腦。他們大概要堅決主張,他們樂于以許多方式去幫助同群的伙伴,為了伙伴不惜冒生命的危險,并且對孤兒給予照顧;但他們將被迫承認;對所有生物的無私之愛——人類的最高尚品質(zhì),卻完全超出其理解力之外。


盡管人類和高等動物之間的心理差異是巨大的,然而這種差異只是程度上的,并非種類上的。


我們已經(jīng)看到,人類所自夸的感覺和直覺,各種情感和心理能力,如愛、記憶、注意、好奇、模仿、推理等等,在低于人類的動物中都處于一種萌芽狀態(tài),有時甚至處于一種十分發(fā)達的狀態(tài)。這等情感和心理能力像我們在家狗和狼或豺的比較中所看到的那樣,也能通過遺傳而有某種進步。


如果能夠證明一般概念的形成,自我意識等那樣的某些高等心理能力絕對為人類所特有(這似乎是極其可疑的),那么,這等屬性很可能僅僅是其他高度進步的智能的附帶結(jié)果,而智能的高度進步主要是一種完善語言連續(xù)使用的結(jié)果。新生的嬰兒到什么年齡才會有抽象的能力或自我意識并且可以考慮到其本身的存在?我們還無法作出回答;關(guān)于上升到怎樣的生物等級才能有上述心理能力,我們也同樣無法作出回答。


語言的半人為、半本能的狀況仍然帶有其逐漸進化的標志。那種對上帝的崇高信仰,并非人類普遍具有的;而對精靈作用的信仰都是其他心理能力所自然產(chǎn)生的結(jié)果。道德觀念在人類和低于人類的動物之間,也許提供了一個最好的和最高級的界限。


但是關(guān)于這個問題,我不必多說什么,因為晚近我曾力圖闡明社會本能——人類道德構(gòu)成的首要原則——在活躍的智力以及習(xí)性的效果幫助下,自然會引出一項金科玉律:“汝等所欲人之施于己者,即應(yīng)以此施于人”;而這正是建立在道德的基礎(chǔ)之上的。


在下一章中我將略述人類的幾種心理官能和道德官能逐漸進化所經(jīng)過的可能步驟的方式。這種進化至少是可能的,無可否認的,因為我們?nèi)粘T诿恳粋€嬰兒身上都可以看到這等官能的發(fā)展;而且我們還可以從比低于人類的動物的心理官能還要低的完全白癡,到一個像牛頓那樣的偉人追蹤出一系列完整的心理等級。


《人類的由來及性選擇》達爾文(七)第一部分 人類的由來或起源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葫芦岛市| 开阳县| 吉安县| 江津市| 芦山县| 白水县| 杭锦后旗| 富裕县| 建瓯市| 扬州市| 深圳市| 宜丰县| 禹州市| 昌乐县| 玉山县| 射洪县| 河源市| 锡林郭勒盟| 宜昌市| 维西| 九龙城区| 和顺县| 芷江| 格尔木市| 太康县| 西青区| 万安县| 高唐县| 纳雍县| 二连浩特市| 宝兴县| 荥经县| 永善县| 读书| 德州市| 施甸县| 桐庐县| 枣阳市| 洛隆县| 曲松县| 金塔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