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C/UTAU中文詞評01】兩個頭腦拉扯的〈且聽楓吟〉(初繁言、佚名)


序
也不知道是否所有寫作人亦如此,筆者從來都比較心血來潮──就好比這次開了個小小的專欄,用意是遊覽VC及UTAU圈子中、那些形形式式的中文填詞,藉此細看箇中生態(tài)(特別在文字方面)。
記得筆者曾意氣用事地認為,造成VC圈(或UTAU圈、日V圈)發(fā)展窒礙難行的原因,莫過於由特定「群眾」共同推舉出他們所認為的「名作」、「名P」。一次,筆者便在純白〈渺小的Producer〉一曲的評論區(qū)中,曖昧地一口咬定過這樣的風氣,也批評該曲的填詞立意,恐怕會本末倒置。如今,筆者仍不時會讀到針對當時那番言論、來自不同人的回覆,或贊同,或異議;但就一些時日過去,筆者很想了解,到底當初的看法,現(xiàn)在有沒有修正的地方,甚至更進一步的剖析。
因此,在往後的日子裡,筆者都會盡量在每個星期祭出一篇詞評,以對潮流身體力行。第一篇中,首先來研究的是剛剛新鮮出爐的古風曲〈且聽楓吟〉。

兩個頭腦的拉扯
〈且聽楓吟〉一曲,為心華官方舉辦的徵集活動「心花四季」的參賽曲,除了是歌姬心華久違的原創(chuàng)(古風)曲外,亦因作品有各路大佬共創(chuàng)新猷,而備受關(guān)注。
撇開作品中其他熟人的一些私談──在詞作一欄,當中有個近來人氣冒起非常快的名字:初繁言。近年VC圈名聲鼎沸的社團裡面,她所在的「踏云社」就已佔了一席。觀其舊作,主要為洋洋灑灑的現(xiàn)代詩歌風格,亦有一首半首的仿古風詞,用詞簡潔,難字不多。(縱觀圈內(nèi)其他具名詞人,多數(shù)詞作中幾乎也會略帶新詩氣息,未知是否和「文化食糧」的疑點相關(guān))
值得注意的一點:此曲是由兩位詞人共同寫成的,而據(jù)說他們是藉著分拆曲子前後兩部份以合作一首的。故此,在筆者開始聽曲前,已然想到詞中勢必有思維對撞的痕跡,因而有所擔心。聽後果真不出所料,這樣的痕跡雖不致命,但仍有礙觀感。
且先引自初繁言所作的首半段(原文):
我打山川游走 九州頂多行三四州
無明月照我樓 但有清風掠袖
平生無多所求 四下風光好生伺候
再擷意氣半抔 夜深來且下酒
或 把盞燈過市閑走
興起時 傾天來 采星斗
或 高歌間忽至潮頭
細風過 悄吹開 一池皺
或 恣揚筆寫個好秋
只問它 千古丘 怎看夠
或 及夤夜登至小樓
但懷想 昔日 夢可在否
我腰佩有三尺長劍
卻不為取 過者頸上落風
只愿待壺中酒與秋共熟透
斬一庭楓葉落滿地紅
我心藏有熾熱一捧
卻不為爭 紅塵相纏指尖柔
縱有幾遭伶仃難覓此盡頭
也好說趟過 千秋一夢
從段意看,大致就是講述一名(少女)遊俠的處世之道:坦蕩悠然、不爭江湖、不願動戈。與一般的俠客豪情對照,這裡筆下的遊俠多是「遊」居主,而不興問求拔刀相助的底氣,佩劍也只拿來斬落葉用的。這俠正如多數(shù)古人一般,會遊山玩水、喝酒提筆。要一針見血的話,除了多佩把劍傍身外,就是不折不扣的大閒人;真不知他(她)懷的滿腔熱血,如果不問紅塵世事,一個獨孤劍士到底來幹甚麼的?
至於由佚名所寫的後半段就更其玄乎(原文):
煙雨中 畫橋上 似伊顧眸
碧水間 搖青舟 隨風游
荷蓮 妝酥手 芳華依舊
傾風過 悄吹開 一池皺
素雪 染白首 映暮如晝
曉看卻 落寒梅 點窗牖
是夜 禮邀賓雁至高樓
欲攬月 對酒 以忘此憂
且聽楓吟問君何游
三尺長劍 斬我千古憂
只愿待壺中酒與秋共熟透
共賞一庭楓紅落不休
且聽楓吟心亦為友
渡此紅塵 愛恨癡狂都參透
未染世塵只道初心仍舊
浮生如夢 方醒
再飲此酒
待來年還鄉(xiāng) 霜楓
依舊
間奏一轉(zhuǎn),後段由於換了個人寫,內(nèi)容便開始前言不對後語了。初繁言的前半段,出色地勾畫遊俠的個性,固此所寫景象儘管派頭小,但勝在足夠客觀;不過,佚名交出的後半段,客觀的景象卻頓然多添了主觀的情緒。要命的是,後半段無法完全解釋前半段衍生的疑問,還帶來了通俗古風會嘆的愛情、愁思,更遑論「渡此紅塵 愛恨癡狂都參透/未染世塵只道初心仍舊/浮生如夢 方醒/再飲此酒」在後半段是全首中最老套的句子。
假如要為上述矛盾作附會,因「素雪 染白首 映暮如晝」一句中「白首」,其實也可以將後半段斷章取義,說成是「少俠蒼老後有過驚鴻一瞥,因改變而有另外的感悟」──然而,先別提感悟在整篇詞中並無得到昇華,前半段用人稱代詞「我」和後半段「無我」,後段如「是夜 禮邀賓雁至高樓」與前段如「或 及夤夜登至小樓」所觸及到的時間點……考慮創(chuàng)作頭腦不連貫的因素,到底相悖的詞段在事前真沒有溝通好、理順脈絡(luò),抑或時間匆忙而無暇達到呢?不管怎麼也好,明眼人一看,還是著實覺得可惜了一首曲。
結(jié)語
最初得知這首新曲的消息,筆者查了查歌名,只得到「且聽風吟」的搜索結(jié)果,而因為此曲是為心華「心花四季」中的「秋」,於是筆者便猜想這是在「風」字加上木字旁而成的主題──這麼一想,歌名的確來得有趣。筆者本身十分鍾情於像這樣的古風流行曲,亦欣賞曲子背後所有努力過的心血,儘管作詞有明顯的瑕疵,相信作品其他部份仍然也瑕不掩瑜。
附錄
〈且聽楓吟〉
我打山川游走 九州頂多行三四州
無明月照我樓 但有清風掠袖
平生無多所求 四下風光好生伺候
再擷意氣半抔 夜深來且下酒
或 把盞燈過市閑走
興起時 傾天來 采星斗
或 高歌間忽至潮頭
細風過 悄吹開 一池皺
或 恣揚筆寫個好秋
只問它 千古丘 怎看夠
或 及夤夜登至小樓
但懷想 昔日 夢可在否
我腰佩有三尺長劍
卻不為取 過者頸上落風
只愿待壺中酒與秋共熟透
斬一庭楓葉落滿地紅
我心藏有熾熱一捧
卻不為爭 紅塵相纏指尖柔
縱有幾遭伶仃難覓此盡頭
也好說趟過 千秋一夢
煙雨中 畫橋上 似伊顧眸
碧水間 搖青舟 隨風游
荷蓮 妝酥手 芳華依舊
傾風過 悄吹開 一池皺
素雪 染白首 映暮如晝
曉看卻 落寒梅 點窗牖
是夜 禮邀賓雁至高樓
欲攬月 對酒 以忘此憂
且聽楓吟問君何游
三尺長劍 斬我千古憂
只愿待壺中酒與秋共熟透
共賞一庭楓紅落不休
且聽楓吟心亦為友
渡此紅塵 愛恨癡狂都參透
未染世塵只道初心仍舊
浮生如夢 方醒
再飲此酒
待來年還鄉(xiāng) 霜楓
依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