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寫作防坑必備指南
炎哥又來帶你看坑了!


1- 綜合寫作是不是不能超過225詞?
不是。
綜合寫作225詞的字數(shù)上限讓很多備考的同學產(chǎn)生了這樣的顧慮:如果寫多了,會不會被扣分?
這樣的顧慮其實完全沒有必要。
“225字”上限設置的目的是為了提醒學生,文章中的信息必須來自于已有的閱讀文章和聽力內(nèi)容,不能有主觀的信息添加或者觀點態(tài)度;在信息來源(閱讀關鍵信息+聽力絕大多數(shù)信息)內(nèi)容有限的情況下,最終的信息轉述的篇幅也應該是有限的;
而因為表達能力和表達習慣的差異,最終的字數(shù)呈現(xiàn)上肯定會有不同。
舉個例子:
I can do this. / I have the capability to do this.
這兩句話含義是相同的,但是字數(shù)長短是不一樣的。
所以,如果能夠確定在信息還原和轉述的過程中沒有主觀添加信息,憑空編造信息,那字數(shù)對于文章的影響就只剩下——
能不能在限時要求內(nèi)寫完以及能不能保證語言表達的準確性和適當?shù)奶鎿Q。
高分的綜合寫作,要求能夠準確、完整地還原信息;更加全面的信息能夠更好地體現(xiàn)學生的能力;如果因為擔心超過225詞的字數(shù)上限,選擇主觀地去刪除或者放棄自己認為不重要的信息,反而會影響信息轉述的完整性以及信息之間的關聯(lián)連貫。

2-?如果專注于聽,能記下的筆記會很少;如果專注于記,會很容易丟信息導致聽不懂?
“聽聽力”和“記筆記”的矛盾,也是很多學生在備考過程中經(jīng)常遇到的問題。這類問題的具體表現(xiàn)通常都是——
“如果全力聽聽力的話能全懂,憑腦子記住一部分,但是不能復述的很好;
“如果記筆記的話能復述一部分,但是有的時候聽力的部分可能會有沒理解的地方?!?/p>
其實這個問題本質(zhì)上暴露的,都是能力的缺失或者信息處理方法的不正確。
聽音和筆記的權重,大體需要遵循“6分聽4分記”的原則。
首先,聽力部分的重點肯定是理解聽力信息,聽懂內(nèi)容才有可能做正確的筆記記錄。
這需要同學們關注聽音辯音能力的訓練提高,確保能聽懂、生詞影響小、復雜句式能聽明白能理解;
其次,筆記的重要性也不能忽視。綜合寫作的聽力信息內(nèi)容其實不算少,光靠大腦幫助完全記住大量信息肯定不靠譜,畢竟“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那如果出現(xiàn)“聽可以,一旦記,就容易沒法聽”的問題,主要的原因可能就是“記得太多了”。
很多同學的聽力筆記其實缺失重點,沒有方向。大部分情況下都是聽到什么記什么,聽懂什么記什么;而因為筆記本身是滯后于聲音信息的,如果想要記錄前句更多的信息,后句信息勢必會受到影響;隨著堆積的待記錄的信息越來越多,“聽”的精力自然會被分散,最終導致出現(xiàn)“聽不懂”的情況;
因此,建議同學們在聽綜合寫作聽力的時候,優(yōu)先關注聽懂和理解,在此基礎上,精簡信息記錄,少記,精記,記真正重要的、能夠幫助還原信息主體和關系的內(nèi)容。
同時,筆記習慣上要做調(diào)整:當后句關鍵信息出現(xiàn)之后,應該立即停止前句還沒有記錄完成的部分,轉向新的關鍵信息的記錄,在句間空隙或者非關鍵信息階段去做信息補充,而非一味執(zhí)著于當前信息的完整記錄。
筆記記錄切忌“求全”,不是所有的信息都是重要的。

3- 綜合寫作聽力信息需不需要改寫?
不需要,可以用原文信息。
綜合寫作的閱讀部分,是必須要做改寫和替換的。
因為閱讀文章幾乎貫穿整個綜合寫作考試的全程,對于閱讀信息的替換和改寫,是考評標準中明確提出的要求。目的是通過改寫,檢驗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官方指南中也明確指出:照抄閱讀原文不得分。
但是聽力部分則沒有這樣的要求。
一方面,聽力信息的呈現(xiàn)形式本身就是封閉的。和閱讀的開放式呈現(xiàn)不同,考生們完全可以使用聽力原文的表達完成信息的轉述和還原;
另一方面,在聽力信息很難做到完整抓取的情況下,信息的含義理解和關系構建是聽力部分的考察重點;
聽力部分的信息轉述,需要體現(xiàn)的是信息的理解能力和信息之間關系構建、包括聽力信息和閱讀信息關系對應的能力;
在語言部分,更強調(diào)的是“寫對”,即“準確性”要求,做替換——“多樣性”要求并不是聽力部分語言表達的考察重點。

最后,關于HUGE:
我們是一群語培行業(yè)的深耕者。這里有你需要的托福資料,備考資訊,免費講座,專業(yè)課堂,做國內(nèi)最專業(yè)的托福備考平臺。
網(wǎng)站:http://hugejiaoyu.com
公眾號:HUGE教育工作室
公眾號日更應考干貨,歡迎大家關注,閱讀與分享。
b站賬號還會不時更新tpo和真題視頻講解哦~


作者:炎哥
編輯 & 排版:亮亮 小蔡
首發(fā):HUGE教育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