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對合區(qū)(ZOA)與膈肌呼吸功能-自學系列
對合區(qū)(ZOA Zone Of Apposition)的定義為膈肌肋部肌纖維(垂直走向)與肋骨內側相接觸的區(qū)域;


膈肌整體可以簡單的視為一個圓柱體,上方為中央腱與部分水平走向肌纖維共同構成膈肌的穹頂;
下方為垂直走向肌纖維,連接穹頂與肋骨內側,這部分與肋骨接觸形成ZOA;

ZOA是動態(tài)變化的,在安靜狀態(tài)下,正常的對合區(qū)約占整個胸腔總表面積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一,在最大程度吸氣時,ZOA接近于零;

正常情況下,膈肌高度在安靜吸氣時減少了約 1.5 ~2厘米,而膈肌的穹頂大小和形狀上保持相對恒定;這意味著,呼吸動作大部分發(fā)生在ZOA位置;
膈肌促使肋骨外旋進行吸氣,而非過度下沉,此過程需要適當的腹內壓才能完成;
吸氣時,膈肌收縮,腹壁(腹?。┩ㄟ^維持適當張力促進腹腔壓力增加,而不是在膈肌收縮期間使腹部向外突出,來抵消膈肌的吸氣功能;
所以,一個良好的ZOA是膈肌主導呼吸功能的前提;

如何理解膈肌功能?
膈肌是最主要呼吸肌,主要有三個功能:
1、呼吸功能:主導吸氣動作,膈肌向心收縮橫隔下降,增加胸腔縱徑、提升肋骨,增加胸腔前后徑;此時胸腔膜內壓下降(小于大氣壓)空氣進入肺部;
2、姿勢功能:膈肌向心收縮,擠壓內臟,增加腹內壓,穩(wěn)定軀干;
3、括約功能:膈肌腳部纖維(腰椎附著),與下食道括約肌一起協同,限制胃部內容物反流;

這里主要圍繞呼吸與姿勢兩個功能講解;
膈肌的呼吸功能與姿勢功能,是相互影響的;這里還有另一個影響因素:骨盆底與腹壁位置;
下面我們梳理一下這幾個“關鍵詞”內在的聯系:ZOA、膈肌呼吸功能、膈肌姿勢功能、腹內壓、骨盆底與腹壁;
腹內壓(IAP)由腹壁和內臟之間相互作用產生的隱藏在腹腔內的穩(wěn)態(tài)壓力;
人體進行呼吸動作時,這幾個關鍵詞會按以下順序發(fā)揮自己的作用:
以下為重點部分,可重復閱讀以便理解!
正常情況:
(前提:雙側擁有良好的ZOA、骨盆底與腹壁擁有適當張力、胸廓-骨盆對位正常)
①吸氣初期,膈肌收縮,橫膈膜下降;
②腹壁與骨盆底不過度向外擴張,肋骨處于內旋位時(擁有良好的ZOA),腹內壓升高,膈肌姿勢功能發(fā)揮作用,維持腰椎姿勢、胸廓與骨盆對位;
③膈肌中央腱受到腹內壓的支撐,保持相對穩(wěn)定(作為膈肌收縮的錨點,固定);
④由于中央腱相對穩(wěn)定,膈肌收縮無法繼續(xù)下拉中央腱,此時拉動肋骨做外旋動作,胸腔空間增加,胸膜內壓下降,空氣進入肺部,膈肌呼吸功能發(fā)揮作用;
⑤肋骨外旋,同樣增加腹腔空間,為避免腹內壓下降,腹壁肌群、骨盆底離心收縮,保持合適的肌肉張力,繼續(xù)維持腹內壓;
在整個呼吸周期中,①→⑤→①循環(huán)往復;
異常情況:單側(L AIC模式)失去ZOA,此時兩側膈肌主導的功能產生差異;
(前提:右側下肢承重,左側失去ZOA,右側擁有良好的ZOA、左側髂旋前,左側骨盆底與腹壁張力下降(不好募集)、胸廓-骨盆對位不良)
①吸氣初期,膈肌收縮,橫膈膜下降;
②由于兩側腹壁張力、骨盆-胸廓位置異常,左側膈肌需要更多的下降幅度,以建立腹內壓,此時左側膈肌執(zhí)行了更多姿勢功能;
③右側膈肌與“正常情況”一樣,右側腹壁張力、骨盆胸廓位置良好,在橫隔小幅下降后,腹壓升高;
④與“正常情況”的最大不同:
此時,右側承重更多,右側腹壁短而強,右側肋骨剛性更大(被擠壓),進一步膈肌收縮時,會促使左側胸廓產生更大的擴張幅度(胸膜內壓更低);
在這個呼吸過程中,右側的腹壁維持右側肋骨位置,使同側(右側)獲得ZOA,而右側ZOA在不對稱的胸廓-骨盆位置時,促進左側胸廓更好的擴張;
這也是為什么進行肺尖擴張測試時,右側肺尖擴張更容易受限的原因。
因此,在恢復右側胸廓擴張能力時,需要優(yōu)先恢復左側ZOA;激活左側腹壁、恢復左側骨盆底、引導左側肋骨內旋等改善。

還有一種情況,是雙側(PEC 模式)失去ZOA;
此時兩側膈肌均需要充分的下降幅度,以建立腹內壓;
膈肌呼吸功能下降,吸氣時會激活更多的附屬呼吸肌與脊柱伸展肌群,進行打開胸廓的動作,使胸腔膜內壓下降,使空氣進入肺部;
豎脊肌強壯、聳肩呼吸、腹壁過度外凸是典型的雙側失去ZOA的表現。

掃描添加微信,加入微信交流群。
(備注:B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