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戰(zhàn)【3】:曹仁破敵
曹仁知道曹操的憂慮后,說:“因為我們還在和袁紹死磕,因此南方會追隨劉備。但是劉備不能統(tǒng)率袁紹的士兵,可以打敗他?!辈懿倬团刹苋蔬M攻劉備,劉備被打敗。
《三國志·曹仁傳》:太祖與袁紹久相持於官渡,紹遣劉備徇濦強,諸縣多舉眾應之。自許以南,吏民不安,太祖以為憂。仁曰:“南方以大軍方有目前急,其勢不能相救,劉備以強兵臨之,其背叛固宜也。備新將紹兵,未能得其用,擊之可破也?!碧?strong>善其言,遂使將騎擊備,破走之,仁盡復收諸叛縣而還。
劉備隨即告訴袁紹,自己可以聯(lián)合劉表來相助,袁紹就這樣讓劉備離開了。這里就得說到劉表那種猜忌心了,要不他怎么和袁紹在一篇傳記里呢。
話說袁紹派人去請劉表,劉表口頭上答應,但暗中保持中立,誰也不幫。韓嵩就勸說劉表選擇一方,蒯越也這么想,劉表拿不定主意,就讓提建議的韓嵩去拜見曹操,探明虛實。韓嵩回來后,陳述曹操的好,勸劉表結合曹操,劉表聽了,差點就殺了韓嵩。
《三國志·先主傳》:曹公遣曹仁將兵擊先主,先主還紹軍,陰欲離紹,乃說紹南連荊州牧劉表。紹遣先主將本兵復至汝南,與賊龔都等合,眾數(shù)千人。
《三國志·劉表傳》:太祖與袁紹方相持于官渡,紹遣人求助,表許之而不至,亦不佐太祖,欲保江漢間,觀天下變。從事中郎韓嵩、別駕劉先說表曰:“豪杰并爭,兩雄相持,天下之重,在於將軍。將軍若欲有為,起乘其弊可也;若不然,固將擇所從。將軍擁十萬之眾,安坐而觀望。夫見賢而不能助,請和而不得,此兩怨必集於將軍,將軍不得中立矣。夫以曹公之明哲,天下賢俊皆歸之,其勢必舉袁紹,然后稱兵以向江漢,恐將軍不能御也。故為將軍計者,不若舉州以附曹公,曹公必重德將軍;長享福祚,垂之后嗣,此萬全之策也。”表大將蒯越亦勸表,表狐疑,乃遣嵩詣太祖以觀虛實。嵩還,深陳太祖威德,說表遣子入質。表疑嵩反為太祖說,大怒,欲殺嵩,考殺隨嵩行者,知嵩無他意,乃止。表雖外貌儒雅,而心多疑忌,皆此類也。
這個時候,袁紹也在拉攏中間勢力,比如說和曹操有仇的張繡。張繡謀士賈詡回絕了袁紹的好意,并勸張繡投降曹操,張繡同意了。
《三國志·賈詡傳》:是后,太祖拒袁紹于官渡,紹遣人招繡,并與詡書結援。繡欲許之,詡顯于繡坐上謂紹使曰:“歸謝袁本初,兄弟不能相容,而能容天下國士乎?”繡驚懼曰:“何至于此!”竊謂詡曰:“若此,當何歸?”詡曰:“不如從曹公?!?/strong>繡曰:“袁強曹弱,又與曹為仇,從之如何?”詡曰:“此乃所以宜從也。夫曹公奉天子以令天下,其宜從一也。紹強盛,我以少眾從之,必不以我為重。曹公眾弱,其得我必喜,其宜從二也。夫有霸王之志者,固將釋私怨,以明德于四海,其宜從三也。愿將軍無疑!”繡從之,率眾歸太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