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大劉、流浪地球黑子的反擊

轉(zhuǎn)自:不到江蘇誓不為人
: ?對大劉、流浪地球黑子的反擊
文章謹代表個人觀點,歡迎轉(zhuǎn)載
首先說一下我個人觀影感受,作為一個大劉粉絲,科幻迷,原著黨。對這部影片我是很滿意的,說實話我一個從來看電影沒有哭過的人看這部電影的時候居然濕了眼眶。原因一個是自己喜歡的作品上映心中的加分,還有就是電影真的很好看、很震撼。
對于一個原著黨來說,這個電影是滿分的。影片尊重了原著的內(nèi)容,各種社會背景設(shè)計都是與原著別無二致的。電影對于人物形象情感塑造十分飽滿,內(nèi)容也很生動。更別提為大劉粉絲設(shè)置的各種彩蛋(前進三,電腦上的三體星系等等)更是豐富了觀影體驗。
對于非原著黨的影迷朋友,影片敘述易懂,不需要很高的科幻素養(yǎng)也可以看懂影片情節(jié)。而且影片在尊重原著的情況下,很巧妙的將故事設(shè)置在了原著中的剎車/逃逸時代,使得社會氛圍更貼近當代社會生活,也更容易被廣大影迷朋友認可。
《流浪地球》絕對是中國科幻電影上的里程碑的一個大作,影片把原著中把地球推離太陽系的設(shè)定搬上銀幕的設(shè)定哪怕在國際科幻影片上也是開創(chuàng)性的。打破了飛船探索,外星人接觸的老一派風(fēng)格,也使該片絕對有資格拿到高分。
再來說說電影的瑕疵,我們不否認影片會有瑕疵,內(nèi)容上的贅述或缺陷也好,技術(shù)設(shè)置上也罷,不否認會有瑕疵,但瑕不掩瑜,我們不會因為一點點瑕疵而否認整部影片。大劉說過,科幻作品的魅力就在于對自然規(guī)律進行一些改變,然后展示在這種改變之后宇宙是如何帶著硬傷運行的。如果真的要吹毛求疵到極致,那么電影文化,甚至文學(xué)將不復(fù)存在。
沒有影片是完美的,特別是科幻電影。就連國際上以嚴謹著稱的科幻電影《星際迷航》,也不可避免的有不少不符合物理規(guī)則定律的硬傷,然而這并不影響它在我們心中的地位與在全球影迷中獲得的贊譽。
中國科幻電影剛起步,能制作出如此與國際接軌設(shè)置超國際的影片,已經(jīng)是很大的突破,就連一向?qū)χ袊涑馕勖锏耐饷揭膊幌О龘P這部影片(見附圖)。為什么在國內(nèi)就會有人故意給《流浪地球》招黑呢?有小道消息說是有人出資故意為了毀掉這個IP。這畢竟是小道消息,我寧愿相信是因為,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寧愿相信是因為中國影迷的審美不同,甚至部分影迷審美不成熟。但如果這個消息是真的,那么這就真的是中國的悲哀,中華民族的悲哀。我們的同胞大力努力輸出我們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提高文化競爭軟實力,居然被某些人在資本的指導(dǎo)下甘愿做工具。更可悲的是這些人也是我們的同胞,如果沒有人對他們進行反擊,那我們這個民族就算是沒有希望了,又回到了魯迅筆下麻木中國人的時代。也許是我太天真,也許是資本真的無國界,但我想不通同屬中華民族為何就有人甘愿胳膊肘往外拐,甘愿對本民族國家的人竭盡全力去抨擊污蔑。


再來說說大劉,我們這么多粉絲喜歡大劉,并不是像某些明星的粉絲一樣,追臉追IP,我們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喜歡大劉的作品,更喜歡為人隨和的大劉。幾個科幻迷團體曾經(jīng)聯(lián)合制作過拜年祭(在b站上,2018科幻拜年祭)我就是其中的一員,并有幸參與了拜年祭的制作。我們當時希望我們小團體的拜年祭可以更加規(guī)范。于是通過各種渠道取得了大劉的聯(lián)系方式,希望取得大劉認可的版權(quán)。電話撥通后我們對于取得版權(quán)并不抱很大希望,畢竟我們只是民間小團體。但大劉并沒有拒絕我們,而是真的給了我們版權(quán)并且給予我們支持。單單這一點就可以看出來大劉的為人的謙遜隨和。而且大家可以看到,我們是打電話,而不是發(fā)郵件聯(lián)系到大劉的,這是因為大劉本人和他在《太原詛咒》中寫的一樣,是一個很低科技的人,平時不上網(wǎng)也幾乎不用網(wǎng)絡(luò)社交軟件。但這居然被某些黑子當成無端抨擊大劉的空子,實在是讓人汗顏。
對于不認可這部影片和大劉的人,我希望你們可以拿出證據(jù),來證明自己的觀點的正確。對于廣大讀者影迷,我希望大家可以擦亮雙眼,明確立場,不要不知不覺做了資本輿論附和的墻頭草。
寫到這我想到了當代散文大家余秋雨,他本人在也是一個很低科技的人,所以在別人污蔑他時并不知情,也就沒有對污蔑誹謗進行回擊。然而是金子總會發(fā)光,余秋雨在我國的文學(xué)界地位有目共睹。大劉也一樣,一個在國際國內(nèi)靠實力獲得過眾多獎項的高產(chǎn)優(yōu)秀作家,終將成為中國科幻史的里程碑。



“其實我們并不需要勝利。只希望有一天,新的‘曾遠風(fēng)’又要當街追打新的‘徐扶明’時,中國的民眾和傳媒不再像過去和現(xiàn)在這樣,一起助威吶喊?!边@是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中對未來中國文學(xué)界的美好希望,現(xiàn)在看來,這一點是做到了,但何時才能讓“曾遠風(fēng)”在社會上無立足之處,以至于不復(fù)存在呢?我們離這一步似乎還很遠。
最后,我想用巴金先生的一段文字來結(jié)束我的這篇文字。
“我有點害怕那些一手拿框框。 一手捏棍子到處找毛病的人,固然我不會看見棍子就縮回頭,但是棍子挨多了,腦筋會震壞的。碰上了他們,麻煩就多了。我不是在開玩笑。在我們社會里有這樣一種人,人數(shù)很少,你平時看不見他們,也不知道他們在干什么,但是你一開口,一拿筆,他們就出現(xiàn)了。
他們喜歡制造簡單的框框,也滿足于自己制造出來的這些框框,更愿意把人們都套在他們的框框里頭。
倘使有人不肯鉆進他們的框框里去,倘使別人的花園里多開了幾種花,窗前樹上多有幾聲鳥叫,倘使他們聽見新鮮的歌聲,看到?jīng)]有見慣的文章,他們會怒火,上升,高舉棍棒,來一個迎頭痛擊。....
他們?nèi)藬?shù)雖少,可是他們聲勢浩大,寄稿制造輿論,他們會到處發(fā)表意見,到處寄信,到處抓別人的辮子,給別人戴帽子,然后到處亂打棍子,把有些作者整得提心吊膽,失掉了雄心壯志?!?/p>
PS:這是我第一次投稿,如有不規(guī)范的地方請諒解,歡迎大家評論和轉(zhuǎn)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