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生平
李太白:
生于碎葉城,
長于四川江油,
隱居讀書大匡山,
游蕩于山林原野,
號青蓮居士;
青年時代出川,
成婚于湖北安陸,
三次獻(xiàn)賦,
兩入長安,
一交賀老,
揚名天下。
兩會杜甫,
詩酒互答,
受符箓于山東,
避亂于吳越,
投衷軍營,
挫于九江,
委婉上書,
流放桐梓,
順流而下,
困頓于金陵,
羽化于宣州,
當(dāng)涂為衣冠冢。
其家世世人不知,
五歲識字;
十余歲學(xué)擊劍;
十五歲學(xué)道;
十八歲隱居大匡山讀書;
六年后,
二十四歲,游覽峨眉山,
二十五歲出川,到渝;
二十六歲到揚州,病在旅社,
病愈,游覽中原,足跡臨汝、陳州。
二十七歲到湖北安陸,娶許氏女,成家;
二十八歲,聞孟浩然即將離開湖北去揚州,親去武昌送別,作《送孟浩然之廣陵》;
二十九歲,玄宗任宇文融管理賦稅,開聚斂之門;
三十歲到長安,謁見宰相張說,求進(jìn)無果;
張說是名相;
三十一歲,潦倒于長安市井,遂離開,夏,到宋城,秋,到嵩山,冬,留洛陽;
三十二歲,唐人戶786萬。
夏,交元演,崔成甫,
秋,返回安陸家里,
冬,元演來訪,同游隨州;
三十三歲,玄宗注釋《道德經(jīng)》,傳令天下百姓,每家一本;
三十四歲從洛陽回安陸,耕田數(shù)月,
三十五歲,西游,遇玄宗車駕狩獵,獻(xiàn)《大獵賦》;
時開元二十三年。
同年,到長安,拝識賀知章,賀贊賞李白的詩才和為人,稱之為“謫仙人”,從此聞名于世。李白同時結(jié)交衛(wèi)尉張卿,獻(xiàn)詩玉真公主,逐漸為玄宗所知。
四十二歲,是開元二十九年,玄宗同輩兄弟死兩人,玄宗改元“天寶”;
因玉真公主的推薦,玄宗召見李白,君前奏答如流,玄宗大喜,令授翰林,隨侍左右。
四十三歲,酗酒自昏,被讒言,玄宗賜金,放歸。
時天寶三載,
四十四歲,夏,李白在洛陽遇杜甫,約秋天再會;
秋,二人如約游梁宋,遇高適,三人切磋文章,交流見聞;
冬,在山東濟南受道箓,
四十五歲,會杜甫于東魯,二人尋訪山東書法家李邕,時天寶四年。
四十六歲,擴建華清宮;
四十七歲,七十歲的李邕蒙冤,被李林甫派人杖殺,世人憤恨;
玄宗詔令:天下通一藝者到長安應(yīng)試,結(jié)果無人應(yīng)試;
四十八歲,岑參出塞;?
四十九歲,高仙芝入朝,
五十一歲,高仙芝在達(dá)拉茲戰(zhàn)敗,同時唐人的造紙術(shù)泄露到中亞; 玄宗祭祀太清宮,杜甫獻(xiàn)《大禮賦》,李林甫將杜甫掛名;
五十二歲,李林甫病死,追贈太尉;不久,拜相楊國忠; 岑參、杜甫、高適秋登慈恩寺塔,作詩留念;
五十三歲,天寶十二載,鑒真和尚東渡日本;
五十四歲,劍南道發(fā)兵攻擊南詔,死傷十?dāng)?shù)萬人; 楊國忠多次上書,言安祿山反,安祿山聞詔即至;
五十六歲,聞安祿山起兵范陽,李白攜家南奔當(dāng)涂,郭子儀戰(zhàn)河北,于是返回宣城,又居住嵊州,去溧陽,遇張旭,至越中,返金陵;
秋,聞玄宗奔蜀,西上,在廬山居,
作《望廬山瀑布》。
五十七歲,郭子儀破史思明,安祿山破潼關(guān),李白到九江永王軍營。
作《永王東巡歌》,
后因永王擅自東巡而被牽連,被捕入獄,獲救,隨宋若思走,上書請求免罪;
五十八歲,被朝廷定罪,流放桐梓;
從九江,至武昌,登黃鶴樓,
去江夏,訪李邕故居,
秋,至江陵,
冬,過三峽,取路去桐梓;
五十九歲,詔令赦免流以下罪人,沿江東下,作《早發(fā)白帝城》;
六十歲,居金陵,十分窮困,遂移居當(dāng)涂,投奔親人李陽冰。
六十一歲,作《臨終歌》而死。
3-1
開元共二十九年:
先用姚崇、宋璟為相,
繼而用張嘉貞、張說、李元纮、
又用張九齡為相。
這時期的宰相,
權(quán)力主要是行政,
相當(dāng)于東漢尚書臺;
人事歸于上;
且邊庭統(tǒng)帥,出將入相,
內(nèi)外相通,
因此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