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向西,日光之城拉薩一路向西,日光之城拉薩
中國這么大,我想去看看。帶你去一個你曾經(jīng)去過或者沒去過的地方。
一路向西,日光之城拉薩一路向西,日光之城拉薩


到西藏特別是第一次到西藏的人首先想到的是拉薩,到了拉薩最想去的地方是布達拉宮。沒到過拉薩似乎就等于沒來過西藏,沒到過布達拉宮似乎就沒到過拉薩。




2011年我從西藏的山南(市)坐客車到了拉薩,我不容易激動,六年前我就到過拉薩,這次適逢拉薩和平解放60周年,拉薩變化很大。


青藏川藏公路紀念碑

拉薩海拔3650米,日照時間長,素有“日光城”的美譽。

拉薩由“惹薩”轉(zhuǎn)音而來。藏語“惹”指山羊,“薩”指土,惹薩就是大昭寺。1300多年前松贊干布統(tǒng)一了西藏地區(qū),建立了吐蕃王朝。松贊干布發(fā)祥于西藏山南地區(qū)雅礱江,地處西藏偏南,為了更好地統(tǒng)馭雪域高原,松贊干布遷都到拉薩。


拉薩原是一片荒蕪之地。遷都之后,造宮堡,建寺院,修河道,奠定了拉薩城市的雛形。經(jīng)松贊干布之后的歷代贊普(吐蕃王)擴建,拉薩城的市功能日趨完善。



大昭寺是拉薩最早的寺院建筑,建寺前原是沼澤地。聰明的藏人想到用山羊負土填湖,于是就有了“惹薩”寺,也就是大昭寺。人們以‘惹薩”作為這座城市名字,沿用至今。故有“現(xiàn)有大昭寺,后有拉薩城之說”,范圍基本是以大昭寺為中心的拉薩老城關(guān)區(qū)。
大昭寺

從大昭寺頂看布達拉宮

隨著佛教的興盛,人們把拉薩視作圣地、佛地。藏傳佛教認為拉薩是世界的中心,宇宙的核心。


拉薩城關(guān)區(qū)不大,從汽車站-博物館-布達拉宮廣場-大昭寺-八廓街我都是一路走的。
西藏博物館由于它的特殊性,有很多珍貴文物。
拉薩博物館

用于確定達賴喇嘛靈童轉(zhuǎn)世的金瓶掣簽
布達拉宮屹立于紅山之上,始建于七世紀初松贊干布時期,一說為了防御,一說是松贊干布為迎娶大唐文成公主興建了此宮。
“布達拉”是藏語“普陀羅”的音譯。普陀羅山是觀音菩薩的圣地,在此把布達拉宮比作第二個普陀羅(山),由此得名布達拉宮。現(xiàn)在的布達拉宮基本上是十七世紀也就是明清以后,尤其是五世達賴喇嘛掌權(quán)時擴建的。
最初的布達拉宮就是以一個王的宮殿存在。后來從蒙古到滿清,西藏實行的都是“政教合一”,特別是五世達賴喇嘛受順治皇帝冊封成為西藏政教首腦以后,更加強化了。所以布達拉宮即是城堡宮殿,也是宗教神殿,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宮殿。
布達拉宮高119米,外13內(nèi)9層。東部的白宮是達賴喇嘛居住的地方,也是西藏的行政中心。中部的紅宮是五世、七~十三世達賴喇嘛的靈塔和各類佛堂。六世達賴就是文藝青年特別熟知的被廢除的達賴喇嘛倉央嘉措,他的靈塔是不可能進入紅宮的。
布達拉宮廣場的南側(cè)和布達拉宮相對的是西藏和平解放紀念碑。西藏和平解放紀念碑
面對著雄偉的布達拉宮,多數(shù)人都是在布達拉宮廣場打卡拍照,其實最佳的拍攝地點在布宮西側(cè)的藥王山照景臺。你拿出現(xiàn)行50元人民幣,背面的圖案就是在此角度拍攝的。
絕大部分人都是看布達拉宮的正面,沒有想到布達拉宮也就是紅山的側(cè)面背面去看一看。尊重藏俗,要順時針從西側(cè)轉(zhuǎn)入,從東側(cè)出來。簡單點你就跟著轉(zhuǎn)經(jīng)人走就可以了。






紅山布達拉宮的背后是宗角祿康公園。宗角藏語意為“宮堡(指布達拉宮)后面”,祿康是水中神靈的統(tǒng)稱,所以漢語俗稱宗角祿康為“龍王潭”公園。

17世紀布達拉宮擴建時在后山大量取土成坑,坑積水而成潭,現(xiàn)為開放式免費公園。







這只羊已被主人獻給了神靈,不被屠宰,自己終老一生。

圍繞布達拉宮還有賣野果的,叫不出來名字。

很好吃的自釀酸奶

酥油

走進布達拉宮旁的一家茶館,藏人們喜歡在茶館里喝茶聊天,和內(nèi)地人泡茶館差不多。都知道藏人喝酥油茶,酥油茶用茶和酥油,加點鹽。上世紀初甜茶從印度、尼泊爾傳入西藏,甜茶用紅茶熬汁加牛奶或者奶粉及白糖等調(diào)制,主要流行于拉薩地區(qū),現(xiàn)在喝甜茶已成為藏族百姓的日常。但我注意到,年輕人已悄然在變,他們更喜歡紅牛和可樂。


布達拉宮廣場改建后建了噴泉,夜晚隨著音樂的響起,噴泉還是挺吸引游客的。




進布達拉宮有客流限制,要預約訂票,里面絕對不許拍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