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說道德經(jīng)」第十四章,執(zhí)今之道,以御今之有

【視之而弗見,名之曰微;聽之而弗聞,名之曰希;捪之而弗得,名之曰夷。三者不可至計,故捆而為一。一者,其上不攸,其下不忽。尋尋呵!不可名也,復歸于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忽望。隨而不見其后,迎而不見其首。執(zhí)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為道紀。】
捪:mín,撫、摹的意思。
攸:《詩經(jīng)·大雅·韓奕》有一句話:“為韓姞相攸。”這里攸的意思是:居處,處所。在這里也就引申為:空間。
忽:迅速、快捷;極短的瞬間。在這里也引申為:極小的空間。
大意:我們?nèi)タ此床坏?,稱它為微;我們?nèi)ヂ犓牪坏?,稱它為希;我們?nèi)ッ坏?,稱它為夷。這三種狀態(tài),我們無法測量或感知,因此也可以說“微”“?!薄耙摹彼鼈兪峭瑯拥囊馑迹碇粋€東西。這個東西的上面和下面都沒有其他的空間,正是因為它的微、希、夷的特性,所以它充滿了整個空間。想來想去,無法為它命名,最后也只好說它不是任何事物??梢哉f是沒有形狀的形狀,沒有實體的形象,就好像靈光一閃間看到的景象。想在這靈光一閃后發(fā)現(xiàn)些什么,卻什么也沒有;想繼續(xù)等待下一次靈光一閃的到來,卻再也等不到。這就是道。我們掌握住現(xiàn)在道所幻化的規(guī)律,就可以統(tǒng)御現(xiàn)在所有一切的存在。順著這些規(guī)律,往前追溯。也就能夠明白,遠古宇宙一切的起源。而這些道所幻化的規(guī)律就是道紀。
這一章咱們來聊聊規(guī)律,錢的規(guī)律。
所謂規(guī)律,也就是一件事物的一切起伏、盈虧、生亡等狀態(tài)的背后原因。或者說一個東西的本質(zhì)——它是什么。掌握了事物的真實規(guī)律,那么也就可以在有限的范圍內(nèi)對這件事物進行預測。如果高深莫測點,就會用“預言”來標榜這種看破“天機”的行為,其實只是很多人沒有看到其背后的規(guī)律罷了。就像上古時期的占卜之術……
閑話不提,那錢到底是什么呢?
錢對人來說,可以分為兩種形式。第一種形式,也是最基本的形式:錢是生命,這是一個人物質(zhì)基礎上的。第二種形式:錢是信任,這是一個人情感基礎上的。還有一種錢的形式,不普遍,甚至對于絕大多數(shù)的人來說是一種危害,這個最后再說。
先簡單說一下,錢流動的規(guī)律。
錢是怎么產(chǎn)生的呢?錢,科學地講:是衡量價值的一個工具。沒有錢,除了基本的生活剛需,人還會更多的勞動么?顯然不會。沒有人會白白付出自己的勞動。那么大樓就不會蓋成,火箭就不會上天。人的勞動力是有保質(zhì)期的,一旦人老之后,就等于白白浪費了自己的勞動力。所以每個人的勞動力都是社會財富,那么怎么將這種無形且有期限的財富換成大樓和火箭呢?這個時候,就需要一個能將勞動這種不可測量的生產(chǎn)活動,對比換成可測量可固定的工具——錢。這樣一來,人生生不息,社會的財富也就一代代積累起來。
所以,錢是文明社會形成的必然產(chǎn)物。在初期是貝殼之類的珍貴物品,后來換成金銀,再后來是更容易攜帶的紙幣。而現(xiàn)代更是快要進入數(shù)字貨幣的時代,比特幣就是一種早期的數(shù)字貨幣。
人付出多余的勞動力,參與生產(chǎn)建設,獲得錢,再用錢去消費享受,提高自己的生活質(zhì)量。這就是所有社會發(fā)展的基礎。人們的多余勞動力一定有,因此最重要的是,想辦法讓人去使用自己的多余勞動力,這樣社會才能穩(wěn)定發(fā)展。而讓他們獲得酬勞——錢,也就成為了最重要的一點。
所以每個國家?guī)缀趺磕甓家″X,讓更多的人來投入到勞動中,但凡碰到人們花錢欲望降低,從而導致不愿意更多勞動,社會發(fā)展停滯時,國家就會加大力度印錢,購買勞力動,刺激消費。而購買的勞動力,就可以發(fā)展基礎建設與科技。
回歸主題。對于人來說,錢的第一種形式是生命。
財富論中說錢是勞動力,而勞動力就是生命的一方面體現(xiàn):時間、體力和腦力。我們出賣自己的時間、體力和腦力來換取金錢。而另一方面,如果有人可以節(jié)省我們的時間、體力和腦力,那么我們也會付給他們錢。這也正是所有的公司、企業(yè)正在做的事情——為他人帶來方便。這個方便,就可以減少我們生命的消耗。華為老總任正非也說過一句話:華為的價值觀就是為人類服務。
其實,“錢就是生命”的這種意志,幾乎在每個人的身上都驗證過。我們?nèi)諒鸵蝗盏厣习?,獲得工資,然后才能養(yǎng)老育小,這些都不必多說。另外一些自主創(chuàng)業(yè)的人更是如此。比如說街邊的小吃攤和飯店,他們都是方便了他人,為他人節(jié)省了時間和體力,然后才能賺到錢的。還有那些開超市、服裝店的,正是把貨物從遠處帶到了近處,同樣也節(jié)省了許多人的時間。
所以,一個人想要賺錢。首先看你有多少時間、體力和腦力。再則看,你是否能找到為他人帶來方便的機會。第一種是,消耗自己的生命,來換取錢財。第二種是,節(jié)省他人的生命,來換取錢財。這兩種其實可以是同一個客體。一方面消耗自己的生命,賺錢;另一方面節(jié)省自己的生命,花錢。當然也可以是:一方面消耗自己的生命賺錢,另一方面節(jié)省他人的生命賺錢。
錢的第二種形式是信任。
這種形式難以衡量,但是也更容易賺大錢。比如說,我覺得張三值得信賴,我就愿意把錢借給張三,而不是李四?,F(xiàn)在的信用卡也是一樣,即使沒有錢也可以花,只要有信用就可以。不過這種信用是有限額的。銀行根據(jù)你的工資流水、每月水電費和消費額等一些能夠體現(xiàn)你消費能力的數(shù)據(jù),來給你一定的信用度。他們相信你能夠負擔得起這種消費,所以愿意為你擔保。
曾經(jīng)也有一些人迷惑這種問題:為什么老板每天吃喝玩樂還能賺大錢,而自己在公司中上班累的要死要活,卻只能賺一點點錢。這是因為老板擁有信任。那些大客戶愿意相信老板,愿意給他訂單和項目,所以他就能賺到大錢。也可能他的技術并沒有你好,但是那些大客戶愿意信任他,這就是他最大的財富。
還有人覺得自己的上司不如自己懂得多,而自己沒辦法受到重用,覺得不公平和委屈。道理也是一樣的,是因為上司在公司中更值得信任。
最近特別流行的直播帶貨也是這樣,明星能獲得更多人的信任,人們更愿意相信他們推薦的產(chǎn)品。這也是為什么,我們身邊各種各樣的廣告滿天飛。就是為了讓我們能夠長久地接觸到廣告上的產(chǎn)品,從而形成一種情感的羈絆(就算是討厭的情緒也是他們想要的),直到某一天,我們下意識購買了一次這種產(chǎn)品,覺得沒有多壞,進而就會變成這種產(chǎn)品的穩(wěn)定用戶。
信任是長時間培養(yǎng)的一種感情,也是能力的一種體現(xiàn)。我記得以前有個新聞,說一個類似傳銷的保健品推銷團隊,詐騙了一個村里二十多位老人好幾百萬的財物。而所謂保健品只是最低廉的維生素營養(yǎng)劑之類的藥品。即使后來揭露了騙子的面目,但還是有老人愿意相信那些傳銷人員。究其原因,竟是騙子對這些老人太好了,每天都噓寒問暖地和老人聊天陪伴,幫助老人做些家務事,給老人尋開心。當然詐騙是不對的,不過也從側面感受到了信任的威力。
所以,一個人想要賺大錢,就必須要讓別人信任自己。一方面要堅持不懈地提高自己的能力或者產(chǎn)品的質(zhì)量,另一方面要培養(yǎng)和維護好與客戶或者受眾的穩(wěn)定關系,以及讓更多的人來信任自己。
最后,錢最讓人嫉妒的一種形式——運氣。
除了上面的一些方法,還有賭博、投資、股票、博彩等賺錢的手段。但是這些手段都不為人所提倡,因為它們對社會穩(wěn)定的危害性極大。這些手段都是零和博弈,其中不涉及生產(chǎn)勞動,不涉及付出,有人賺錢,就必然有人虧錢。
當然還有另一些運氣。比如說,正好站在了行業(yè)的風口上,這也是一種好運。類如視頻直播,有些人就是在這個行業(yè)剛剛興起的階段加入了進去,后來就成為了別人眼中的幸運兒,無論后來的人再怎么優(yōu)秀和努力,始終也無法撼動第一批人的位置。還有購物類平臺、短視頻平臺、新聞資訊類平臺等等都是如此。只要這個行業(yè)發(fā)展起來,那么越早參加其中的人,也就會有越高的收益。
運氣是不好理解的,就好像一直都存在的問題:為什么這個世界有那么多的不公平。我之前有篇文章探討過這個問題,答案是:不公平是這個世界存在的必然條件。也就是說,如果一切公平的話,這個世界就無法存在了。
而所謂的不公平也只是我們狹隘的認識,是因為我們只看到了表象。任何人都是赤條條的來,赤條條的走。人生百年,一縷青煙罷了。任何所謂的擁有,都將失去,而擁有卻是另一種不自由。擁有多少,就會失去多少。當你擁有時,就會對它有了一份關注,有了一絲念想,多了一點在乎,便對它期許很多,便是不可能再沒有牽掛,也不可能再那么瀟灑。
就好像我們所了解的歷史那樣,皇宮中的人按理說應該是物質(zhì)最富裕,生活最享受的那一群人。但事實是,他們之間爾虞我詐勾心斗角,每天都如履薄冰,生怕一不小心就丟掉了性命。這能說是幸福么?算不上吧。
上文中所說的站在行業(yè)風口中的人,他們的確是幸運的,但也是最不自由的。他們的一言一行都在人們的關注之下,稍稍有點不妥就會引起爭論,甚至因此而失去了現(xiàn)在的位置,或者直接跌入深淵。這些限制我們又能否看到呢?我們只看到了光鮮亮麗的表面讓人羨慕。
錢是什么呢?是生命!是信任!
所以請好好地享受自己的生命和別人對你的信任,這些我們只要認真用心地生活就可以擁有的火炬,原本就是能夠溫暖人心的圣物。所以也請不要過度的利用它們,因為這些溫暖的存在一旦減少,自己也就不可逆轉的消失一點點,直至命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