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福閱讀中精讀究竟要多“精”?
精讀這個概念相信大家并不陌生。
精讀,也就是文本語言精細化學習,是閱讀能力訓練的必經(jīng)之路。
英語的閱讀是像漢語樣, 從認字開始。
古代文章的寫法,字認得,就識句。句子熟練以后,便學習如何讀段落,起承開合。鋪墊烘托,各施其效,不一而足。段落是各個句子拼湊而成。文章是幾個觀點堆積的結(jié)果。更長的文章,也無非就是是觀點的羅列。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我們理解的精讀就是古人“句讀”,也就是文本細讀。所謂文本細讀,就是一字一句的搞懂,并且能夠旁證其他文字材料來找到文字背后傳遞的信息,從而通過這樣字斟句酌的方式,將里面的文字內(nèi)化于心,意思了然于胸。這種治學的方式在中國流行,如朱熹的章句集注,如錢鐘書先生的《管錐編》。

英文精讀也如此:把一個英語句子讀通讀懂,然后進行再下一句。一句不能完全明白,就死扣住一句話,查字典,查語法,反復讀, 靠著極大的耐性讀完一篇文章。在精讀的過程中,我們認知或鞏固不熟悉的詞匯,我們搞懂不清楚的句子結(jié)構(gòu),消滅不理解的語法點。
對于一般英文愛好者而言,文本細讀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慢就是快,慢功出細活,一方面是語言基本功打得牢,另一方面是練心性,能夠沉住氣讀下去,拉長自己的注意力時間段,不被現(xiàn)代的碎片化時間所侵擾;還有就是訓練自己對于文字的敏感度,久而久之,他人看得稀松平常之處,我皆觀之滿眼繁花似錦。能沉浸,有樂趣,學問自然就能做好。

但對于參加托福/雅思/SAT等學術(shù)閱讀考試的同學而言,問題也非常明顯:效率太低(痛苦且不說)
于是一個問題躍然而出:精讀到底需要多精?需要每句話都完全明白嗎?
絕不!
以托福閱讀為例,托福閱讀考試絕不要求把每句話都讀懂,把牽涉的每個引用(reference),每個原理(mechanism)完全明白,而是考觀點,考態(tài)度,考某些觀點相關(guān)的重點細節(jié),具體參考:托福閱讀高效閱讀策略
考試的做題閱讀時候應有快有慢,有所取舍,有詳有略。同樣在精讀訓練中也應該有所取舍,有詳有略。

如果沒有詳略,沒有節(jié)奏感,到處都是重點。
因為對于語言分析學習來說,每個句子都是值得分析弄懂的, 但是對于想通過精讀提高學術(shù)閱讀能力的考試來說,是事倍功半的。花了大量時間完全吃透文章,從不懂到懂,感覺吸收了不少語料,學了不少知識,盡管花了大功夫,但遇到緊張的限時測試的時候,都變成致命的缺陷。時間要求,題材背景廣泛,沒有人是百科全書,在考場上可以什么都懂。即便能懂,也不是每句話都考,尤其是花了大力氣大時間去弄懂的一些細節(jié), 結(jié)果不是考點,都用同樣的精力去讀簡直是浪費時間。


那么,在學術(shù)閱讀訓練中,精讀到底需要多精?
這個問題就取決于這門閱讀考試要求考生們到底讀得要多懂,換句話說,文章主要考什么?
考試考什么題材,考點在哪里,沒有人能預知,這些東西是無法決定的。
但是有些東西是有固定套路的:比如單詞,句子結(jié)構(gòu),托??荚嚳疾旆秶邢?/strong>,再變變不出花來,至于文章結(jié)構(gòu),更是套路單調(diào)。
所以精讀除了消除重要的語言盲點(詞匯/語法)之外,重點應該按照語言結(jié)構(gòu)(句子核心、段落、篇章)層級遞增的順序,概括句子核心意思,把握句間邏輯關(guān)系,根據(jù)邏輯詞,甚至去預判接下來會出現(xiàn)什么什么信息,然后概括段落核心意思,思考文章的邏輯結(jié)構(gòu)。至于在論述過程中的具體原理,無需完全搞明白。
舉例說明:

這段文字觀點很簡單,就是說pit organ這個器官可以像眼睛產(chǎn)生立體視覺一樣有立體的感知(stereoscopic perception)
但是,具體的論述原理我相信沒有對大腦是神經(jīng)系統(tǒng)有了解的同學幾乎是難以理解的。

需要花大把時間把這個原理搞懂嗎?不需要,太花時間,而且對于考試幫助甚微,至于學術(shù)詞匯(chiasma 視神經(jīng)交叉,tectum頂蓋等)大概了解即可,何必去花時間去Google搞清楚。而這段的精讀只需要知道段落的論點,大致的論述的方向即可。
當然,作為閱讀老師最好應該搞清楚,用最高效的方式給學生講透,但如果考生自己去花時間死磕這些細節(jié),負責任地說,如果只是為了備考和分數(shù),這么做拉低效率,用這種方式去精讀,其實并不值得。
下面是我?guī)啄昵八揽倪^的一篇文章時的思路整理(我相信都沒幾個老師愿意去搞懂,更別說去給學生講原理了),如果不靠畫圖輔助打死我也理解不了,但是文章的題目非常好做,這就是托福閱讀的特點:難以完全理解的文章,題目往往不會為難咱們,反倒是看上去簡單易懂的地方,迷惑選項迷之迷惑。


作為老師,我常常和一些原理細節(jié)死磕,了解其中的復雜性,以及在考場上想完全讀懂的不可操作性,所以建議大家學術(shù)閱讀精讀的方式是:
重論點,輕論據(jù)
讀完句子能概括句子核心意思,即可,句間邏輯關(guān)系能把握,讀完段落能準確概括段落大意,學術(shù)閱讀的精讀已經(jīng)到此結(jié)束。
如果說反復去讀通句子是為了內(nèi)化句子結(jié)構(gòu),找到句子內(nèi)部構(gòu)的套路,再讀到類似句子之時能又快又懂。那么把握文章結(jié)構(gòu),就是更全局地抓住作者論述方向。是學術(shù)閱讀應該提高能力的地方。
在實際操作層面,對于學術(shù)閱讀的精讀而言,最終能畫出清晰的文章結(jié)構(gòu)圖,能夠把握文章論點分布,論述方向,則大功告成。

同時,文章分析的量要上去,了解熟悉所考察文章的文筆文風(遣詞造句范圍與模式),熟悉文章的結(jié)構(gòu)套路,逐漸產(chǎn)生“全局意識”,這才是學術(shù)閱讀精讀的重點!

最后,關(guān)于HUGE:
我們是一群語培行業(yè)的深耕者。這里有你需要的托福資料,備考資訊,免費講座,專業(yè)課堂,做國內(nèi)最專業(yè)的托福備考平臺。
網(wǎng)站:http://hugejiaoyu.com
公眾號:HUGE教育工作室
公眾號日更應考干貨,歡迎大家關(guān)注,閱讀與分享。
b站賬號還會不時更新tpo和真題視頻講解哦~



作者:杰哥
編輯 & 排版:杰哥 小蔡
首發(fā):HUGE教育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