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jié) 在英語學習“第三階段”如何擴充英語詞匯
第三節(jié) 在英語學習“第三階段”如何擴充英語詞匯
在中學時,老師都會反復強調(diào)要學會猜詞,理由是學習者無法記完所有
的單詞,也不需要 記住所有的單詞,而且考試時不允許你查字典,這話
聽起來很有道理。在中國知網(wǎng)上搜了一下, 發(fā)現(xiàn)關于英語猜詞策略的
文章多達 7959 篇,可見這種觀點在國內(nèi)很有市場。再回過頭看一下 國
人學習漢語,漢字可以記完么,當然也不需要記完,我們?yōu)槭裁礇]有培養(yǎng)
學生猜漢字生詞的 能力?所謂的猜詞是建立在上下文基礎上,這種猜的
能力與學習者本身的文化背景,知識背景, 閱歷都有一定的關系,讓一名
小學生和一名大學生同讀一篇文言文,大學生能猜出小學生猜不 出的繁
體字,這能說明這名大學生經(jīng)過猜詞能力培養(yǎng)么。即使你掌握了一定的
所謂“猜詞能力”, 讓你去翻譯一篇科技文章,你敢憑借“猜詞”的本事而
不查字典去翻譯嗎,你不會冒這個險, 那么猜詞能力在哪兒能用到呢?
除了考試外,還真說不清,但這種提法卻誤導了一大批人,學 習者閱讀
英語課文時,為了追求速度,不再去查閱字典。 寫漢語作文,要想寫的
有文采,必須在遣詞造句上下功夫,而遣詞造句能力需長期積淀, 非一
日之功。對于非英語國家人士來說,用英語寫作文,雖然不需要多好的
文采,但寫出的句 子至少要符合英語表達習慣,否則讓人看著別扭,
甚至產(chǎn)生歧義。中國學生在寫英語作文時, 通常會受到漢語思維模式
的影響,寫出的句子多數(shù)是漢式英語。當然英語寫作的確不那么容易,?
美國人把英語寫作課從小學開到了大學,相比之下,國人對英語寫作課
的重視程度不可同日而 語。怎樣才能積淀自己的英語遣詞造句能力呢?
對于中國學習者來說,寫英語作文時,必須先 用漢語思維模式思考,
形成觀點,然后再翻譯成英語,這就涉及到英漢思維模式轉(zhuǎn)換規(guī)律,
借 助于轉(zhuǎn)換規(guī)律確定對應的英語句型結構后,然后再斟酌合適的英語
單詞。國人學英語時,都想 快速提升自己的詞匯量,然后買一些英語詞
匯手冊,甚至有人直接背英語字典。通過這種方式 學到的詞匯,基本上
都是消極詞匯,也就說在閱讀時能想起它,但不一定能真正理解它在句中
的意思,在聽力中也聽不出這個單詞,寫作文時,更不會使用它。 怎樣
才能把消極詞匯變?yōu)榉e極詞匯呢?我們學習母語時,不需要詞匯手冊,
也不需要別人 告訴你如何記憶漢字。原因就是我們經(jīng)常使用這些漢字,
而且這些漢字與漢語思維模式是緊密 聯(lián)系的,我們需要借助這些漢字
進行思考,可以想象每天這些漢字的使用頻率。而對于英語單 詞的使用
頻率是多么低,除了在學習英語時才會想到那些詞匯。因此,在學習英
語詞匯時,可 以像學習母語那樣把詞匯與英漢思維模式轉(zhuǎn)換規(guī)律結合起
來學習。英漢思維模式轉(zhuǎn)換規(guī)律既看 不見也摸不到,學習者必須通過英
漢句型對比學習,找到英漢之間的思維模式異同。在閱讀英 語文章時,
在初期最好是雙語的那種,通過對比才能發(fā)現(xiàn)那些能夠反映英語思維模
式的詞匯, 把這些單詞摘抄下來,建立自己的詞匯庫,像紙質(zhì)字典一樣,
按字母排序,最后形成自己的英 語字典,并讓他們最終成為自己的積極
詞匯。這樣不僅掌握了這個單詞,而且熟悉了英漢思維 ·10·模式轉(zhuǎn)換規(guī)律,
為創(chuàng)造性的使用這個單詞奠定了基礎。本書每一節(jié)后提供的 5 個詞匯都是
英語 中高頻詞匯,并且能夠反映英漢思維模式的異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