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單推薦 雜談】《黑屋吊影》貴志佑介

今天給大家做一期書單推薦,推的書是《黑屋吊影》。
故事的主角是保險公司的一名職工。有一天他像以前一樣到客戶家中處理業(yè)務(wù)。但是這次的經(jīng)歷與往常不同。陰暗的房子內(nèi)散發(fā)出難以忍受的氣味,隨著拉門打開,只見一個男孩兒吊4在天花板下。他與客戶成了尸體的第一發(fā)現(xiàn)者。然而身為死者父親的客戶卻沒有什么反應(yīng),這讓男主起了疑心。隨著故事的發(fā)展,包括女友在內(nèi)的男主的身邊人一個接一個陷入了危機。
這部作品我剛開始看時感覺劇情有些無聊,等看到主角到了那個房子里,好戲就開始了。隨著劇情的深入,那種恐怖感和代入感慢慢地上來了。特別是到了后面主角在公司中被兇手追殺時,恐怖與代入達到高潮,讓讀者認為被追殺的就是自己。本書與《寄生前夜》并稱為日本兩大恐怖小說。這本書里沒有鬼,但是卻有比鬼還要可怕的人。就像《碎臉》里說的“作孽最多的從來是人,而不是鬼?!边@本恐怖小說沒有借鬼這種虛幻的東西,而是用最可怕的人性來引出你的恐懼,我感覺這比鬼更有分量。
“用善意踏平的路也會通向地獄,用惡意筑的墻也可作為防波堤?!比藟郾kU是統(tǒng)計思維為父,相互扶持的思想為母的產(chǎn)物,是一種旨在減少人生風險的體系,而在有些人眼中確是給人的腦袋標價懸賞。男主的女友因與父母關(guān)系不睦,在心里筑起了硬殼,這個硬殼可能很偶然的保護了她,減輕了她在黑屋恐怖體驗中承受的精神創(chuàng)傷。
本書分別在1999年和2007年被日本和韓國拍成真人電影。日本版的相對于原作沒有太大差別,韓國版在最后還留了一個原創(chuàng)結(jié)尾,讓人們從恐懼中恢復(fù)過來后,又陷入新一輪的恐懼。
韓版影片的最后,男主看到了一副跟兇手小時候畫的畫很像的一幅畫。這只是巧合,還是說那個小女孩也是個人格障礙者?她會成為下一個為了保險金而對家人下毒手的人嗎?誰也不知道。影片在小女孩兒與母親的對話中進入了黑幕。黑暗中留給觀眾的只有前一刻主角難以形容的眼神和小女孩那明明很普通卻讓人不寒而栗的話語。
你不想要其他的嗎?宏云?還需要什么?我答應(yīng)過你,等你出院我會送一份禮物給你,你想要洋娃娃嗎?還是新鞋?
“我想要小狗?!?/p>
還要啊?之前不是掉過一只。
“我不會再掉了,媽媽?!?/p>
“不要跟我說這事了。”
“但我……”
不論是日版還是韓版,都讓人思考著保險制度和人格障礙者的問題。不過韓版對人格障礙者的內(nèi)容稍微多了一些。
最后用百科中的一段話結(jié)尾:作者是站在保險公司一邊的。確實可以說整個日本社會正瀕臨美國那樣的道德淪喪。不過,這包括人心不古,輕視精神價值,金錢就是一切,也包括向來被視為有人有紙就能干的生命保險公司那拔地而起的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