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熱在肝口苦,在胃反酸,在腸便黏,4個中成藥,清理一身濕熱

如果你是濕熱體質,反反復復總不好,那今天賈醫(yī)生就來教你怎么正確調理濕熱,學會不走彎路。
在說調理方法之前,我們先來說一下怎么去判斷自己是不是濕熱體質,最直觀簡便的方法啊,就是對著鏡子看看自己的舌頭,如果你的舌頭的顏色偏紅,并且上面的舌苔非常厚膩,顏色發(fā)黃,那這就是體內(nèi)既有濕,又有熱的表現(xiàn)了。

治療濕熱的中成藥有很多,我們怎么知道哪個適合自己呢?別著急,下面我就來教你怎么精確選擇治療濕熱的中成藥。
我們先來說一下肝膽濕熱是怎么回事,肝主疏泄,肝氣郁結時間長了以后會化為肝火,肝火又會橫犯脾胃,脾氣不足就無法運化水液,水液停聚在體內(nèi)形成濕氣,而濕氣又會跟肝火蘊結在一起,形成肝膽濕熱,濕熱之氣熏蒸,導致膽汁上逆,膽汁是苦的,所以肝膽濕熱的人嘴巴里會一直發(fā)苦,喝再多水也沒用。
那清肝膽濕熱比較常用的中成藥有龍膽瀉肝丸和茵陳五苓丸,如果是熱大于濕的話,癥見口干口苦,牙齦腫痛,脅肋灼熱脹痛,便秘等等,這時就可以參考龍膽瀉肝丸,如果是濕大于熱的話,癥見頭身困重,頭面部容易出油,黃疸等等,這時就可以參考茵陳五苓丸。

那如果濕熱蘊結在脾胃又是怎么回事呢?我們的脾胃可以運化食物和水液,那如果平時喜歡吃一些油膩、辛辣、肥厚的食物,脾胃負擔過重導致食積,這些食物積聚在胃中不斷的發(fā)酵,化為胃火,同時脾運化水液的功能也受到了影響,產(chǎn)生濕氣,胃火和濕氣結合在一起,便是脾胃濕熱了,胃氣在濕熱之氣的熏蒸下逆行向上,便會導致胃酸反流。
脾胃濕熱除了容易反酸之外呢,還會伴有胃脹、胃痛、噯氣等癥狀,像慢性胃炎、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啊,大多都存在脾胃濕熱的問題,那我們應該如何去調理呢?可以參考一個藿香清胃膠囊,它清理脾胃濕熱的效果是比較好的。

然后我們再來說下焦?jié)駸?,這就是濕熱后期的癥狀了,濕性下趨,如果濕熱之氣下注到大腸的話,大腸主要是用來傳導糟粕的,這些廢棄物跟濕熱之氣混雜在一起,就會導致大便變得粘膩穢濁,我們上廁所的時候總感覺沒有排干凈,還會出現(xiàn)肛門灼痛瘙癢的情況,那這時我們可以參考一個加味香連丸。
如果濕熱下注到膀胱,這個熱邪煎灼膀胱里面的津液,會導致小便量減少,并且顏色發(fā)黃,在排出的時候有灼痛感,還會伴隨著腿根潮濕、女子帶下量多等問題,那這時我們可以參考一個二妙丸來清理膀胱濕熱。
好了,說到這里,想必大家也都知道濕熱體質該怎么去調理了吧,如果還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在評論區(qū)留言告訴我,感謝大家的觀看,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