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學知識點 電負性及其應用

(關注我更多筆記不走丟~)
電負性
元素相互化合,可理解為原子之間產生化學作用力,形象地叫做化學鍵,原子中用于形成化學鍵的電子稱為鍵合電子。電負性的概念是由美國化學家鮑林提出的,用來描述不同元素的原子對鍵合電子吸引力的大小。電負性越大的原子,對鍵合電子的吸引力越大。鮑林利用實驗數(shù)據(jù)進行了理論計算,以氟的電負性為4.0和鋰的電負性為1.0作為相對標準,得出了各元素的電負性。一般來說,同周期元素從左到右元素的電負性逐漸變大,同族元素從上到下元素的電負性逐漸變小。
電負性的大小也可以作為判斷金屬性和非金屬性強弱的依據(jù),金屬元素的電負性一般小于1.8,非金屬元素的電負性一般大于1.8,而位于非金屬三角區(qū)邊界的類金屬的電負性則在1.8左右。他們既有金屬性,又有非金屬性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