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2022QS世界大學排名發(fā)布!MIT十連冠!清北前20!
2020年我們就好像趕上了各種“奇跡”!新冠疫情等大事件下,留學生們一直在“夾縫中生存”。
2021年,新冠疫情還在施加它的影響力,疫情期間各個大學的排名表現(xiàn)如何?中國大陸高校是否還會高歌猛進?
帶著這些疑問,留學生們心心念念的2022QS世界大學排名來了!

留學生們,請暫時放下心中的“糾結”,看看經歷著坎坷一年多時間后,你的學校排名如何吧!
北京時間2021年6月9日清晨,全球高等教育研究機構QS(Quacquarelli Symonds)發(fā)布了2022年世界大學排名。今年的排名也是 QS 有史以來最大的排名,共有 1,300 所大學入選。
各大學校在排名史上又創(chuàng)造出了各自的“里程碑”!一起來看看吧!

排名亮點
麻省理工學院連續(xù)第十年獲得世界排名第一。
牛津大學上升到世界第二名,而劍橋大學則與斯坦福大學并列第三。
歐洲大陸排名最高的大學是蘇黎世聯(lián)邦理工學院,排名第八。
中國香港地區(qū)的大學今年只有2所排名上升。香港大學保持了第22名的位置,而香港理工大學取得了歷史以來最好的成績,從此前最高第75名上升到第66名。
相較去年,近半數(shù)日本上榜大學排名下降。
澳大利亞排名前四的大學今年的排名較去年都有所上升。澳大利亞國立大學重回世界前30名的榜單,位列第27名。
加拿大上榜的大學超過半數(shù)排名上升。


美國方面
美國上榜的大學超過半數(shù)在此次的榜單中排名下降。
麻省理工學院連續(xù)第十年獲得世界排名第一
哈佛大學QS世界大學排名歷史上的最低排位
加州理工學院自2015年以來首次跌出前五名
康奈爾大學自2004年以來首次失去了前20名的位置
杜克大學也跌至歷史最低點

英國方面
英國排名前100的大學整體排名呈上升趨勢,共有20所院校進入前5名。
牛津大學在2006年之后首次上升到世界第二名,而劍橋大學則與斯坦福大學并列第三。
帝國理工學院、倫敦大學學院、愛丁堡大學、華威大學排名皆有提高。


中國大陸
中國大陸大學表現(xiàn)繼續(xù)優(yōu)秀
想都不用想,中國大陸高校在本次的2022QS世界大學排名中,又一次創(chuàng)造了歷史!
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雙雙躋身世界大學排名前20,這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情!
另外在前250名的世界大學排名中,有10所中國大陸大學上榜。
清華大學世界第17名,亞洲第3名。
北京大學的排名上升了5位,現(xiàn)為世界第18名,亞洲第4名。這是北京大學在2006年之后,首次進入世界前20名。
復旦大學第31名,上升3名;
浙江大學第45名,上升8名。這是浙江大學首次躋身世界前50名;
同濟大學第211名和哈爾濱工業(yè)大學第236名首次進入世界前250名;
武漢大學第225名,此前武大最高為第246名。
中山大學第260名,上升3名;
南方科技大學第275名和西安交通大學并列第290名,首次進入前300名。

其實在QS發(fā)布2022QS世界大學排名預告的時候,QS的CEO就透露了很多信息,我們把采訪的內容整理成文字給大家看看。
這里面,QS的CEO也談到了為什么中國大陸高校會排名屢創(chuàng)新高?

“我想簡單談談,在公布的2022年QS全球大學排名中,有兩所中國大陸高校首次雙雙躋身世界大學排名前20 ,這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情!
另外在前250名的世界大學排名中,將會有10所中國大陸大學上榜。
為什么中國大陸的高校能在QS 世界大學排名中表現(xiàn)出色,為此我查看了相關數(shù)據。
中國大陸的高校在學術研究水平的指標上非常出色,這是提升排名的關鍵,例如北京大學非常重視國際研究合作,33%的學術研究論文都是與其他國家的大學聯(lián)合發(fā)表的。
這一點比世界上大多數(shù)大學的比例都要高!
正式與這些國際大學進行學術交流合作,幫助了中國大學進步。
另外在世界大學排名前250名的10所中國大學中,有9所大學的學術聲譽指標都有所提高?!?/p>

本次排名的參考指標為:
1、Academic Reputation 學術聲譽(40%)這項指標數(shù)據來源于QS學術調查。2、Employer Reputation 雇主聲譽(10%)考察學校的就業(yè)水平。
雇主聲譽的數(shù)據反映的是畢業(yè)生就業(yè)能力。3、Faculty/Student Ratio師生比(20%)考察學校的教學水平。
一所大學的教學質量往往是小伙伴們比較看重的參考點,師生比例越高,學生被關注度就越高,一對一或多對一對和一對多教學方式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肯定是有一定差別的。4、Citations per faculty文獻引用數(shù)(20%)考察學校的科研水平。
這項指標數(shù)據來源于Elsevier’s Scopus,世界上最大的學術期刊數(shù)據庫。5、International Faculty Ratio國際教職工比例(5%)6、International Student Ratio國際生比例(5%)考察學校的國際化水平。5、6兩項指標主要衡量大學對國際教職工或者國際生的吸引力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