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箭穿心》:一個眾叛親離的女人,一場與生活永無休止的斗爭
“電影的最后,李寶莉坐上了建建的車離開了。車剛走沒幾步就拋錨了,建建在車?yán)锖爸埔幌峦埔幌?,李寶莉一邊罵著臟話抱怨一邊在車后推著。推了幾步,車啟動了開向了遠(yuǎn)方。李寶莉就是這樣一個沒文化的粗魯?shù)呐?,張口閉口也都是罵人的話,但是生活本來就很粗魯,你如果想跟生活斗爭你只能變得更加粗魯。”

這部九年前的電影《萬箭穿心》現(xiàn)在非常適合重新來審視一遍,因為它的發(fā)生地是武漢,也是因為這部電影的原著小說作家方方。故事講的就是一個幾近孤立無援的、幾乎眾叛親離的女人,與生活間永無休止的決斗。前半生可恨、后半生可憐、漸漸地泛出些可佩、終究還是落回到可嘆。
我感覺這樣的電影相比較于后宮那些勾心斗角、武俠那些打怪升級,這樣的故事才能被稱為真正的“大女主劇”。李寶莉很普通,普通到你我身邊都有這樣的一個女人,但是李寶莉又不普通,她身上貼著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女性最不應(yīng)該擁有,甚至可以說是讓人厭惡”的若干標(biāo)簽:凌厲、絮叨、潑辣、好斗、冷硬、絕情。因為這些標(biāo)簽,李寶莉把生活活成了四面楚歌,把身邊的人逼上絕境,甚至是丈夫在臨死前的遺書中都沒有關(guān)于她的只言片語。但也正是因為這些標(biāo)簽,她面對生活中最慘淡、最灰暗的“荊棘”中面對一切來犯者無所畏懼。

這是一部悲劇,但是看過劇情之后卻抑制不住內(nèi)心的壓抑。這個悲劇在我們眼里太普遍了,普遍到現(xiàn)實中每時每刻我們的身邊都有可能正在上演。看完后的壓抑太濃厚了,因為我們不知道到底是誰一手造成了這個悲劇,悲傷和憤怒的心情亟待宣泄出來可是我們卻不知道該去恨誰、怪誰?
李寶莉的前半生是可恨的
李寶莉的前半生是可恨的,這個凌厲的女人在電影伊始就向我們展示出了她的咄咄逼人。在這個家庭中她就是不可置疑的權(quán)威,她不允許任何人來挑戰(zhàn)她的權(quán)威。在丈夫面前李寶莉是強(qiáng)勢的,“我長得漂亮,追求我的人可不是少數(shù),我選你個鄉(xiāng)下人是你的福氣。”在李寶莉的認(rèn)知里她這是“下嫁”,你作為我老公理應(yīng)對我好處處都得聽我的。
李寶莉的老公馬學(xué)武這個懦弱的男人也是可恨的,這幢門不當(dāng)戶不對的婚姻本來就不會有什么好結(jié)果。懦弱的馬學(xué)武面對強(qiáng)勢的妻子一再妥協(xié),終于下定決心離婚的決定也因為李寶莉的強(qiáng)勢不了了之。以為能在情人面前聊以慰藉的他因為李寶莉的舉報也落得主任的職位丟失面臨下崗的境地,最終在得知報警舉報他的人是自己朝夕相處的“枕邊人”時,既可憐又可恨的他選擇了投江自盡。

馬學(xué)武自殺后李寶莉一滴眼淚都沒有流,因為馬學(xué)武不值得她為他哭。面對丈夫的背叛,李寶莉狠下心報警舉報。面對丈夫的自盡,李寶莉狠下心接受,因為生活還得繼續(xù)她還有需要依靠她的兒子、依靠她的婆婆。一根挑貨用的扁擔(dān),一條小商小販聚集的狹窄長街,這個狠心的女人在這個幾乎喘不過氣的“夾縫中”生存了下來。
馬學(xué)武死后的李寶莉是讓人可佩、可憐的
“什么萬箭穿心,現(xiàn)在奶奶跟小寶都需要我來照顧,我偏要活出個萬丈光芒!”李寶莉非但沒有被命運壓垮反而活得像她討生活的那個扁擔(dān)一樣堅強(qiáng)、正直。此時,李寶莉的前半生與后半生也像這根扁擔(dān)一樣被分割開來。起早貪黑討生活的李寶莉漸漸地讓人恨不起來,一種對這個女人的佩服油然而生。這只是一個柔弱的女人,一個被生活和命運的“箭矢”射到千瘡百孔的女人,但是在兒子和婆婆面前她像一顆萬丈光芒的太陽,不間斷地輸送著她的溫暖。正是應(yīng)了那句話,“女子本弱,為母則剛?!?/strong>

面對生活的不公和命運的蹂躪,李寶莉好像變得懦弱了、溫和了。她竟然能在兒子和婆婆面前囁嚅著“我確實是沒什么文化,但是我的心是好的啊。”這樣卑微到有些讓人心酸的自辯?;蚴窃谀莻€令人絕望的雨夜里亦步亦趨地跟在自己暴怒的兒子的身后,嘴里一直念叨著“媽媽錯了,小寶。都是媽媽不好,你別生媽媽的氣了?!被秀遍g讓我們對李寶莉有了些許同情與可憐。
小寶終究還是恨他的母親,恨她害死了爸爸
小寶終歸還是恨他的母親的,母親的咄咄逼人、母親的強(qiáng)勢造成了自己父親的死,他從心底為自己的父親鳴不平也痛恨著自己的母親。母親沒有文化跟他沒有共同語言,工作是像個男人一樣在街上給人挑扁擔(dān)這種賣體力的“低賤工作”更是加重了這個青春期的少年對自己母親的厭惡。這一切就像一顆一直在倒數(shù)的定時炸彈,時刻都有爆炸的危險。

小寶對李寶莉的態(tài)度其實是一種必然的結(jié)果,他從小就目睹了自己父母之間的不和,再后來自己父親的死就更加印證了“他的父親是李寶莉逼死的”這個想法。后來小寶也通過自己的調(diào)查得知當(dāng)初舉報父親打電話報警的人正是自己的母親,而且也正是這個原因最終才導(dǎo)致了父親的投江自盡。知道這一切的小寶對于自己母親的憎恨達(dá)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也為之后小寶要與李寶莉斷絕關(guān)系埋下了伏筆。
自己種下的苦果,終究還是要自己品嘗。小寶高考摘得狀元,李寶莉長舒一口氣,這些年的辛酸沒有白費,她以為自己的苦日子終于要熬到頭的時候,這顆定時炸彈響了。慶功宴上,小寶默默地端起了酒杯冷冷地對李寶莉說:“喝了這杯酒,你我不再是母子?!?/strong>那一刻,這么多年承擔(dān)這個家在李寶莉肩上的那根扁擔(dān),斷了。

李寶莉終歸是一個堅強(qiáng)的女人
李寶莉終歸是一個堅強(qiáng)的女人,面對幾近孤立無援的境地、幾乎眾叛親離的她沒有倒下也不像馬學(xué)武那樣選擇一死了之。這個堅強(qiáng)的女人最終選擇了凈身出戶,因為她終于明白了這么多年其實最虧欠的是自己的兒子小寶,他沒有同齡人一樣美好和諧的家庭、相親相愛的父母,她這個母親帶給兒子的仿佛只有無盡的痛苦。

已經(jīng)過完大半輩子的李寶莉終于從兒子身上學(xué)到了怎樣站在他人的角度來審視自己。沒有和解,沒有決絕,沒有藕斷絲連也沒有不管不顧,李寶莉收拾完家中屬于自己的行李和幾張照片后,挑起自己熟悉的扁擔(dān),這個前半生可恨、后半生可憐、漸漸地泛出些可佩、終究還是落回到可嘆的女人,走了。
結(jié)局
電影的最后,李寶莉一邊咒罵著一邊推著車,車子啟動駛向了遠(yuǎn)方,電影就這樣結(jié)束了。這是一個非常反戲劇性的結(jié)局——沒有和解,沒有決絕,沒有藕斷絲連也沒有不管不顧,只有建建口中的那一句“還有半輩子要過呢?!?/strong>
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的“李寶莉”了,他們其實都是不算太壞的人,他們也都是大家口中的“刀子嘴,豆腐心”。有時看到電影中的某個鏡頭,那一瞬間就能將你帶入到你記憶中生活的某個片段,生活中的我們沒有勇氣“回?fù)簟?,只是一味地隱忍、沉默寡言,總是帶著討好世界、自我解嘲地笑。但她不一樣,她好像時時刻刻都舉著一把刀,哪怕笑,也像是同歸于盡時帶著血絲的獰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