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考試常識積累|文學常識|你必須知道的中國歷史典故!

孝感天地——舜
據《史記》記載,“三皇”指天皇、地皇、泰皇(存在爭議),“五帝”指黃帝、顓頊、帝嚳、堯、舜。舜的父親叫瞽叟(雙目失明之意),母親很早去世,父親娶了后媽并生了弟弟象,這一家人對舜都非常不好,但舜依然很孝順,孝順的名聲傳到堯的耳中,于是將自己的女兒娥皇、女英嫁給舜。舜的父親、后母、弟弟都想要謀害舜,父親瞽叟趁舜在修理糧倉時在下面放火,舜用草帽當翅膀跳下來幸免被害;又趁舜掘井時填土,舜挖地道逃跑,即便如此舜依然很孝順,堯被感動,將帝位傳給他。
三過家門而不入——禹
禹本身不是五帝之一,但治水的事情發(fā)生在舜統(tǒng)治時期。禹忙于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第一次經過家門時,聽到他的妻子因分娩而在呻吟,怕耽誤治水,沒有進去;第二次經過家門時,他的兒子向他招手,還是沒有進去;第三次經過家門時,兒子已長到10多歲了,跑過來使勁把他往家里拉,但依然沒有進去,治理十三年,終于根治水患。禹治水有功,舜將帝位禪讓給禹,禹創(chuàng)立夏朝,要注意此處教科書發(fā)生更改,老版教科書認為夏朝是啟建立,根據新版教科書則認為是禹開創(chuàng)夏朝,如果遇到了這類問題要選擇禹。
陣前倒戈——周武王、商紂王
商朝末期發(fā)生牧野之戰(zhàn),即著名的武王伐紂(八百諸侯會孟津),商紂王過于殘暴不得民心,他的軍隊還沒有開打就調轉槍頭反打了商紂王,部隊反水、陣前倒戈,商紂王回到鹿臺自焚而亡。
一鼓作氣——曹劌
這個典故對應長勺之戰(zhàn),齊國伐魯國,齊國國君是齊桓公(春秋五霸第一霸),魯國國君是魯莊公,齊國指揮的將領是鮑叔牙(管鮑之交),魯國指揮的將領是曹劌。曹劌論戰(zhàn),齊國攻打魯國,魯莊公想要迎敵,曹劌說“等一等,先不要迎敵,現在齊國擂了第一次鼓,正是士氣正旺的時候,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等到齊軍擂完第三次鼓后,士氣衰落,魯國迎敵,最終取得勝利。
老馬識途——管仲
齊桓公是春秋五霸的第一個霸主,當時孤竹國入侵燕國,燕國向齊國求救,齊桓公帶領士兵幫助燕國對抗孤竹國,但在打仗途中迷路了,管仲建議跟著老馬走,果然跟著老馬找到了正確的道路。
一鳴驚人——楚莊王
楚莊王一開始繼承王位后三年不理朝政,大臣非常憂心,伍舉給楚莊王講了一個故事“有一只鳥,三年不飛也不叫,是怎么回事”,楚莊王說“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又過了半年楚莊王開始親政,采取很多改革措施,誅殺了當時楚國的五個奸臣,對外戰(zhàn)爭連敗齊、晉,最終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退避三舍——晉文公
晉文公姬重耳(其兒子叫姬黑臀)早年流亡到楚國,為了得到楚成王的幫助,表示“如果你幫我,以后一旦兩國交戰(zhàn),主動后退九十里”(一舍30里,三舍90里)。晉文公當上國君后,兩國發(fā)生城濮之戰(zhàn),在戰(zhàn)役中晉文公退避三舍,看似是信守承諾,實則是誘敵深入之計,最終晉文公取得勝利。
高山流水——伯牙
此處人物名稱其實是存在爭議的,有人說叫伯牙,有人說叫俞伯牙,我們了解一下就可以了,伯牙(撫琴)與鐘子期(聽琴)是知己,鐘子期可以從伯牙的琴聲中聽到高山和江河的聲音,鐘子期去世后伯牙很傷心,破琴絕弦,再也不彈琴。
臥薪嘗膽——勾踐
勾踐的國家被夫差所滅,勾踐一度想自殺,后被勸住,服軟“伺候”夫差三年,后夫差放松警惕將其放回國,勾踐為了記住恥辱,每天睡在柴火上舔苦膽,勾踐勵精圖治,最終復國成功。夫差手下的大臣伍子胥非常有名,一直提醒夫差要殺死勾踐,夫差不但沒有聽反而聽信讒言殺死伍子胥,伍子胥臨終前表示要將自己的雙眼掛在吳國的東門之上,要看吳國到底是如何滅亡的,果然最后吳國被越國滅掉。還有一個點需要大家記一下,伍子胥與年糕是有歷史淵源的,伍子胥被殺之前對部下說“一旦你們缺少軍糧,挖城墻會有驚喜”,后缺少軍糧,其部下于是挖城墻,發(fā)現墻磚是用糯米做的,依靠糯米度過。
韋編三絕——孔子
孔子讀書刻苦,反復讀《周易》,《周易》太難懂了,即便是孔子也讀了很多遍,將串連的牛皮繩都翻斷多次。
舉一反三——孔子
這是一個教育方法,孔子說“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意思是教你一個要想出三個,想不出來證明資質不夠,孔子就不教了。
三令五申——孫武
孫武著《孫子兵法》,孫臏著《孫臏兵法》,這一點要區(qū)分清楚。孫武來到吳國見到吳王闔閭,表示自己可以治理軍隊,為了證明自己找來吳王后宮的很多美女進行訓練,其中有兩個是吳王的愛姬,無論孫武如何三令五申強調紀律都不聽,于是將其殺掉,其他美女看到后非常害怕于是變得聽話,在孫武的指揮下變得非常有紀律。吳王看到后重用孫武,后吳王闔閭也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負荊請罪——廉頗
戰(zhàn)國時期文有藺相如、武有廉頗,藺相如曾完璧歸趙、澠池之會(秦王與趙王在澠池相會,秦王讓趙王鼓瑟,藺相如讓秦王擊缶;秦王要趙國15座城池祝壽,藺相如要秦國的國都咸陽為趙王祝壽,兩個回合下來秦王沒有討到便宜,后趙王封藺相如上卿),廉頗不服氣藺相如的官職比自己大,于是百般刁難,藺相如認為如果與廉頗不合,那么國家就完了,不與廉頗發(fā)生正面沖突,廉頗聽后脫下衣服、背上荊條前去請罪。
諱疾忌醫(yī)——扁鵲
扁鵲見蔡桓公(據考證是齊國國君,當時齊國的都城在上蔡,于是將其稱為蔡桓公),疾在腠理、疾在肌膚、疾在腸胃、疾入骨髓,最后沒法治了,人就死了。
完璧歸趙——藺相如
和氏璧,當時的是秦王是秦昭襄王,比如電視劇《羋月傳》中的稷兒是秦昭襄王。秦昭襄王想得到和氏璧,假稱用十五座城池交換,后藺相如斗智斗勇保住和氏璧,完璧歸趙。
紙上談兵——趙括
長平之戰(zhàn)的交戰(zhàn)雙方是秦國和趙國,秦國的將領是“戰(zhàn)神”白起,趙國的將領一開始是老將廉頗,廉頗避而不戰(zhàn),后秦國使用反間計,散播謠言說“我們不怕廉頗,怕的是趙括”。趙國中了反間計,將廉頗換下,讓趙括上前,但趙括只會紙上談兵,最后被白起坑兵40萬,經此一戰(zhàn),奠定整個戰(zhàn)國的走向。注意:不能將趙括改為沈括,宋朝沈括著《夢溪筆談》。
前倨后恭——蘇秦
蘇秦一開始比較貧困,他嫂子不給飯吃,后蘇秦發(fā)達身佩六國相印,嫂子一看他發(fā)達了,于是蛇行匍伏爬著見蘇秦,蘇秦看到后說“何前倨后恭也”,正如“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毛遂自薦——毛遂
戰(zhàn)國時期,趙國的平原君趙勝到楚國求救,平原君把門客召集起來,經過挑選發(fā)現還少一人,此時毛遂走上前來說自己去,后毛遂一頓“嘴炮”說動當時的楚王,成功讓楚王幫助趙國。
立木為信——商鞅
商鞅實行變法(當時的國君是秦孝公嬴渠梁),一開始百姓不相信,商鞅立了一塊木頭,表示誰將木頭從都城南門搬到北門就賞十兩金子,無人搭理;后改為五十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有人將木頭從南門搬到北門,商鞅真的給了五十金,以此取得百姓的信任,變法得以順利實施。
圍魏救趙——孫臏
桂陵之戰(zhàn)是魏國攻打趙國,齊國派孫臏前去救援,孫臏攻打魏國來救趙國,魏國的軍隊趕緊往回撤,在撤回途中了埋伏,孫臏取得大勝。馬陵之戰(zhàn)使用的計策是減灶誘敵,灶臺逐漸減少讓龐涓誤以為孫臏的士兵都逃跑了,龐涓貿然深入中了埋伏,最后龐涓自殺。
田忌賽馬——孫臏
田忌與齊威王賽馬,但馬比不過別人的,于是田忌改變馬的出場順序取得勝利。
奇貨可居——呂不韋
呂不韋一開始是商人,認為嬴異人以后會有出息,就像好貨囤積起來可以漲價,可以賣個好價錢,于是就輔佐嬴異人,并將自己的愛妾趙姬嫁給了嬴異人,后嬴異人當上秦王,呂不韋官至相位。
一字千金——呂不韋
呂不韋找門客編撰《呂氏春秋》,寫完之后將書擺在城門,表示誰改一字,就賞千金。
圖窮匕見——荊軻
燕太子丹讓荊軻刺秦王(秦始皇嬴政),荊軻帶樊於期的首級和燕國地圖見秦王,打開地圖到最后出現了一把匕首,荊軻拿到匕首一下沒刺中,秦始皇拔出寶劍把荊軻砍翻在地,刺殺失敗。
入木三分——王羲之
出自唐·張懷瓘《書斷·王羲之》:“王羲之書祝版,工人削之,筆入木三分?!?/p>
典故:相傳王羲之在木板上寫字,木工刻時,發(fā)現字跡透入木板三分深。
后形容書法極有筆力。現多比喻分析問題很深刻。
墨守成規(guī)——墨子
出自明·黃宗羲《錢退山詩文序》:“如鐘嶸之《詩品》,辨體明宗,固未嘗墨守一家以為準的也?!?/p>
典故:戰(zhàn)國時期,木匠出身的墨翟主張兼愛與非攻,到處推廣他的學說。楚國要去攻打宋國,魯班為楚軍設計攻城的云梯。墨子急忙去勸阻這場戰(zhàn)爭,楚王讓墨子與魯班比試比試攻防演習,墨子善于防守,魯班敗北。楚王只好放棄攻打宋國。
后指思想保守,守著老規(guī)矩不肯改變。
一字之師——鄭谷
出自宋·計有功《唐詩紀事》:“鄭谷改僧齊己《早梅》詩:‘數枝開’作‘一枝開’。齊己下拜,人以谷為一字師?!?/p>
典故:鄭谷在袁州,齊己因攜所為詩往謁焉。有《早梅》詩曰:“前村深雪里,昨夜開數枝?!惫仍唬骸啊當抵Α窃缫玻蝗簟恢Α?。則佳。齊己矍然不覺兼三衣叩地膜拜。自是士林以谷為齊己‘一字之師’?!?/p>
后指能夠給別人糾正一個錯別字或者指出哪一個字在文章語句中欠佳的老師。比喻從別人那學到一點東西也是自己的老師。
口蜜腹劍——李林甫
出自宋·司馬光《資治通鑒·唐玄宗天寶元年》:“尤忌文學之士,或陽與之善,啖以甘言而陰陷之。世謂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劍’?!?/p>
典故:唐玄宗(李隆基)的兵部尚書李林甫,雖做官卻不正正誠誠的辦事,而是一味遷就和迎合玄宗的意旨。李林甫和一般人接觸。也總是在外貌上表現出和人很友好,非常合作,嘴里并說盡所有可以說的好聽的、善意的話??墒菍嶋H上,他是一個非常狡猖陰險,常常使壞主意來害人的人。日子久了,人家就發(fā)現了地這種偽善,于是大家便在背地里說他“口有蜜、腹有劍”。即是:口上甜甜蜜蜜,心中利劍害人。
指嘴上甜,心里狠。形容兩面派的狡猾陰險,多指蛇蝎心腸的人。
老當益壯——馬援
出自《后漢書·馬援傳》:“丈夫為志,窮當益堅,老當益壯?!?/p>
釋義:年紀雖老而志氣更旺盛,干勁更足。
投筆從戎——班超
出自《后漢書·班超傳》:“大丈夫無他志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硯間乎?”
釋義:扔掉筆去參軍。指文人從軍。
暴殄天物——商王
出自《尚書·武成》:“今商王受無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p>
釋義:原指殘害滅絕天生萬物。后指任意糟蹋東西,不知愛惜。
暗渡陳倉——韓信
出自元·無名氏《暗度陳倉》第二折:“著樊噲明修棧道,俺可暗度陳倉古道。這楚兵不知是智,必然排兵在棧道守把。俺往陳倉古道抄截,殺他個措手不及也。”
釋義:比喻用一種假象迷惑對方,實際上卻另有打算。
嗟來之食——黔敖
出自《禮記·檀弓下》:“予唯不食嗟來之食,以至于斯也!”
釋義:指帶有侮辱性的施舍。
怒發(fā)沖冠——藺相如
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相如因持璧卻立倚柱,怒發(fā)上沖冠。”
釋義:指憤怒得頭發(fā)直豎,頂著帽子。形容極端憤怒。
手不釋卷——呂蒙
出自《三國志·吳書·呂蒙傳》注引《江表傳》:“光武當兵馬之務,手不釋卷?!?/p>
釋義:書本不離手。形容勤奮好學。
力透紙背——顏真卿
出自唐·顏真卿《張長史十二意筆法意記》:“當其用鋒,常欲使其透過紙背,此成功之極也?!?/span>
典故:南宋陸游是一位才華橫溢的詩人,他留下了9000多首詩,內容極為豐富,抒發(fā)政治抱負,代表作有《關山月》、《農家嘆》、《示兒》等。清代詩人趙翼在《甌北詩話》中評論陸游的詩:“陸游的詩才氣豪健,意境清新,立意深刻,語句精練,力透紙背?!?/span>
后形容書法剛勁有力,筆鋒簡直要透到紙張背面。也形容詩文立意深刻,詞語精練。
?
洛陽紙貴——左思
出自《晉書·左思傳》:“于是豪貴之家競相傳寫,洛陽為之紙貴。”
典故:西晉有一位著名的文學家,名叫左思。左思出身寒微,不善交游,而且相貌丑陋,說話還有點口吃。他的父親左雍對此十分失望,有一次,竟當著他的面,對自己的朋友說:“左思這孩子的學習,還趕不上我小的時候呢!” 這事對左思的刺激很大,從此他便潛下心來,發(fā)憤讀書,終于寫的一手好文章。后整整用了十年寫出《三都賦》這一文學巨著。起初,不為時人所重,后經黃埔謐、張華等名流推薦,于是富豪之家爭相傳寫,以至洛陽紙價也昂貴起來。 后來,人們便用“洛陽紙貴”來形容文章作品膾炙人口,廣為流傳。
后比喻著作有價值,流傳廣。
Ps:以上由初心公考教育整理


以上視頻是【公務員考試素材積累】,典故素材可以在文章寫作和面試中讓你文采飛揚。
聯(lián)系考拉老師還可領取【言語220組成語辨析電子版】【結構化面試逆襲秘課13節(jié)+電子版講義】,【有方法有道理的申論小課25節(jié)+電子版講義】,【申論萬能詞句39節(jié)+匯總文字版】,【基層政府實務5節(jié)】,【“五位一體”公考熱點6節(jié)】,【申論素材積累19節(jié)】
PS:【考拉老師\/:chuxinkaola,添加時備注:B站+需要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