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 會員登陸 & 注冊

想要得到的東西(1)

2020-06-22 11:39 作者:晴陽火鳥akh  | 我要投稿

——你不需要去變得很酷很牛逼之后,才能證明自己有價值,才有資格去被允許做什么事情

《kiss》by prince,這首歌也被Maroon5翻唱過

一直以來受家庭影響,我認為追求高質量的東西是天經地義且理所當然的,甚至不需要去強調,就和呼吸一樣正常,因此這件事對我來說時常處于“無”的狀態(tài)——無濃烈強調,無傾向,無需置疑

然而我長大之后,卻從兩個方向更加復雜的看待這件事情

向上,我發(fā)現(xiàn)這個事情好像還得特別強調或者把有些人的想法硬掰過來,而且有不少人還覺得這種事情匪夷所思,多見于那些自我放棄而態(tài)度無賴或者干脆就反智的迷惑人群

向下,我發(fā)現(xiàn)這個想法太過簡潔反而導致會走極端產生負面影響。


一方面,實際上高質量或者精英化的東西是個并不全面的概念,這種講法很容易陷入攀比而熱衷于通過裝逼以及揚棄(踩一捧一)來使得自身認知的存在性被認可(我很牛逼,我很dio),

作品是難以單純用量化排名的方式,單方向的去給出他們所處的位置的(作品并不能直接等效于以天梯的方式給出一個可用來比較大小的分數)


另外一方面,青年人對精英化的追求往往會使得整一條體系和生態(tài)鏈過于向那些“中心”聚攏,并且出于我們俗稱的優(yōu)越感,那些累積而促成并誕生出精英的土壤很容易被忽視,年輕人對沒那么出色的事物的否定,帶來他們對整體生態(tài)的破壞,對整體環(huán)境在視野上的短視

重要的不光光是你處于哪個水平和位置,重要的還有下面把你推上去的人,以及把你往上拉的動力

讓你得以誕生并進步的土壤,讓你得以不斷上升的引導都是非常重要的,不要忘記他們


這么講可能有點抽象,我舉一個例子吧

世界上有那么多參與音樂活動的人,即使我們只著眼于廣義搖滾(傳統(tǒng)三大件:吉他貝斯鼓),那些學習樂器甚至是沒錢買樂器但至少還把聽歌當回事有自己主見的那些人(純粹當消遣或者定期來幾下圖一樂的就先邊兒玩去)。你必須承認,這些人不論出于什么原因——資金、精力、社會家庭學校等等環(huán)境因素甚至是才能和主觀態(tài)度,不是所有人都能成為最上面那層那一批人的

不是每個人身邊都有白富美拯救你

在我小時候,由于家里世界名著非常的多,對我來說接觸到高質量甚至是最頂級作品的機會非常多,一定程度上這使得我把這個情況當成司空見慣理所當然的事情,處于享受這些作品的觀眾我實際上是沒有那么深刻的了解完成這些作品需要多么強的能力,我只是知道他很好且是每個人都應該追求和敬重的對象

后面有很多我貼出來的樂隊成員的演示都可以在這個up搜到

但你仔細想一想,雖然我們并不提倡“還不是他家境好/還不是他老師好”這種消極且偏激的態(tài)度,雖然我們仍然強調主觀上的努力,但是確實這些出眾的創(chuàng)作者以及作品,要么順勢而行占據非常多的優(yōu)勢資源和因素,要么逆天改命有自己一套瑰麗的奇才解法,他人無法輕易學習

在我的青春時期,我從未憎恨過所謂的藝術世家那些人,反而我大部分時間在試圖為了甩開主流社會價值觀念帶來的消極影響,選擇不斷思考有關天賦這件事并試圖給出積極客觀而有實際價值的價值觀和解釋方法

jake bowen
出色的人都是一家人(誤)

留名青史、在發(fā)展歷程上成為里程碑,成為他人繞不開的一個歷史節(jié)點,這是多么震撼的一件事情,在總體那么多人中,沒有多少人能做到這一點,即使隨著歷史和群體的發(fā)展這些人對我們單個個人來說,作為欣賞對象已經可以說非常豐富且需要大量精力去學習和參透,但仍然有非常多的人甚至可以說絕大多數人,都是隨著時光淹沒在歷史潮流中無人銘記的

檸檬樹曾經是我最喜歡的也是最讓我覺得夢幻的曲子

這也是為什么那些大師和劃時代的創(chuàng)作者那么難能可貴的原因,他們就像地下礦藏一樣是長期發(fā)展過程中精益求精而積累下來的成果


那么,是不是如此就證明,玩音樂或者喜愛音樂,不達到頂峰,就是無意義的?

是不是半吊子音樂愛好者,就是有罪而可笑的?


這就是開頭我說的,為什么你熱愛音樂,是因為你對音樂富有激情,是因為他對你來說平常如呼吸。你并不需要做到非常好之后,才以此說明你有資格,你才能開始出發(fā)

年輕人有熱血有雄心壯志是好事,但說實話,不必因為你沒辦法像天才和巨神大師一樣,而自怨自艾,我覺得有時候青春期的青年人們之所以覺得現(xiàn)實殘酷而晦澀,不是社會和現(xiàn)實本身造成的,也不是因為現(xiàn)實生活是個垃圾游戲,單純就是年輕人對現(xiàn)實理解不夠客觀,事先自顧自的將現(xiàn)實想的簡單而平面,無視達到頂峰或者成就偉業(yè)所需要的基石和代價,單憑這些事情是振奮人心的而選擇像無腦爽文一樣,以龍傲天的態(tài)度,無視基本規(guī)律去理解認知它

不當一回事,說明你對一件事情嘻嘻哈哈而不夠重視不夠嚴肅,不夠敬重而隨便且輕浮,這不是能力問題也不是資源問題,這就是理解不行外加態(tài)度不端正


這讓我想起另外一件事情

我很喜歡的一個樂隊,日本的larc~en~ciel(彩虹)的主唱hyde,曾經和朋友前輩辦過一個音樂活動,這個活動里甚至有許多圈外人(甚至有些女生)參與進來

我們知道日本是一個經常在各種地方讓人感覺所處的時代和別人不一樣的國家,無論審美還是其他方面。

在日本,搖滾占據非常主流的地位,并且非常深遠的影響著社會中各個群體,時至今日在我們身邊可能搖滾對很多人來說已經是老頭子玩的東西,一定程度上已經逐漸在流行文化中讓位給電音和hiphop嘻哈

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得益于yoshiki的x-jp

所以

我印象很深的是,對于上面那個情況,hyde的回答是,能有更多的人參與進來就好了,大家都來玩搖滾就好了

在我小的時候由于男女平等這些概念深入人心所以我沒有多少實際感覺,但長大之后發(fā)現(xiàn)非常多的領域男女性別是極其不平等的

那么,如果大家都能來試試,來玩一玩,甚至一些圈外的女生都能來接觸,是不是這個基礎土壤就開始擴大了

但是acg里好像女主唱或者女團的出現(xiàn)頻率還蠻高的……

我知道,圈外人的涌入未必是好事,并且基礎土壤的擴大也未必能很好的轉換成高質量的上層精英,從結果上來說必然有很多資源會流入口水歌這些基于市場而粗制濫造毫無原則的制作組織中,甚至淪為資本的一項養(yǎng)殖場

但是,就和你玩一款硬核游戲老玩家對新人呵護有加一樣,基礎土壤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也是整個生態(tài)重要的一塊陣地,如果我們的整個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更替、動態(tài)演化的過程中出現(xiàn)斷層,那么整個群體最后就是青黃不接發(fā)育不良慢性死亡,我們不能所有問題都只站立在我們的基點(上層精英,頂峰作品),我們還需要宏觀而整體的眼界,去動態(tài)的關注整個生態(tài)的流變與趨勢(動靜結合,變與不變)

你不能要求所有人最終都變成精英,你也不能一上來就用最頂級的這些要求去要求這些人。

哪怕不是最頂級那一批,仍然有很多人的資質并不是最后呈現(xiàn)出的那樣,他們明明有更加廣闊的空間,也尚且沒達到自己的極限

能讓及格分學生考到八十分,哪怕不是滿分,至少也比原來要好吧

天才和精英并不是像那些以此作為自己不努力借口的人想的那樣,憑空出世無需付費,天才和精英都要靠環(huán)境養(yǎng)出來,真正的天才確實可以逆境奮斗也需要克服環(huán)境的韌性,可是作為整體來看,何必給自己增加不必要的困難呢


沒有那么出色又何妨呢

重要的是你有沒有想縱情燃燒的欲望,不是嗎


這個問題我持續(xù)思考了很久,也在一步一步讓自己對這個事情的看法變得更加客觀和復雜豐富。這個問題也并不僅僅是取決于小眾的那些聽眾或者樂器學習者,這個問題也涉及到方方面面和音樂牽扯的人群

社會中的各個人群并不是完全割裂和分離的,我們或沖突或促進或觀望,大家都是互相聯(lián)系在一起的,每個人都影響著其他人的方方面面,不過是方式和效應不一樣罷了


前段時間我因為情緒和生活壓力,看了不少偶像或者賣萌日常番,其中包括《bangdream》《show by rock》《ll sunshine》以及《輕音少女kon》

但其實我的注意力全在沙雕男團上……歌男人他不香嗎

因此,同樣我還是想強調——向上向下的態(tài)度我們都是需要有的,沒有壓力且隨隨便便去享受音樂這是可以的,也是好的,但是嘻嘻哈哈且隨隨便便不當回事,這也是有問題的

我個人并不排斥敵視萌豚或者賣萌日常番,但是我想大多數人也明白這些作品在整個動畫群體中總是牽扯一些問題(有些是市場、業(yè)界和觀眾造成的)并且時常處于爭議的漩渦中心

吃吃吃,就知道吃jpg

沒有必要把什么事情都搞得緊張兮兮,但也不要面對任何事情都不當回事

對音樂了解不夠透徹不是什么罪,我們都處于整個發(fā)展過程的中間,有比你菜的也有比你強的,大家都有向前向后看的必要,身處何處不是一切但也伴隨著你對事物了解的過程


因此,從孩童時期以來我都沒有改變過自己的信念,不要給自己莫須有的精神壓力,也不要輕易下結論認為自己止步于此了

愛音樂的形式多種多樣,但是除開解構意義上的行為,除開那些反叛權威而給我們帶來新東西防止落入僵化的行為。

——不追求好的東西,不去以正確嚴肅高質量的作品作為標桿和目標,不追求真正好的作品讓他們掌握話語權并且表彰他們是優(yōu)秀,不提倡正確而積極的態(tài)度以客觀而謙遜的行為風格對待學習和成長。難道我們要追求肆無忌憚粗制濫造毫無章法虛偽混亂的作品嗎?

你可以不把音樂當回事,你可以把音樂只作為消遣,你也可以對自己說就這樣就可以了,弄那么累何必呢

但請你自己有點b數給點最基礎的尊重可以嗎,知道自己也就那回事很難嗎

都不把音樂當回事,不嚴肅對待的人群,憑什么心安理得的占據話語權的中心位置?


寫這篇專欄的原因不是單純?yōu)榱诵箲?,虛空打靶也并不可?/p>

因此我就具體事例,來講講我真正想講的內容吧

回到上面我提到的偶像和賣萌日常番——事實上這個說法也并不能全面的概述這些作品,這些作品無論他們引起了什么,無論所謂的飯圈和媚宅之類的事情導致了什么爭議,本身作為一個作品單個個體來說這樣的執(zhí)行和制作做法是無罪的

哪怕我作為一個策劃和創(chuàng)作者,讓我去創(chuàng)作這樣開心的作品,我也并不會拒絕

但同樣的我覺得現(xiàn)在容易讓人眼界有缺陷的是——這些作品越來越多越來越火(甚至像下餃子一樣下鍋),而其他一些方面更加需要去補充去發(fā)揚的內容,基于這個創(chuàng)作目的的作品越來越少,甚至開始出現(xiàn)問題

(前排警告——我個人沒那么喜歡流行音樂,動漫歌曲的有些普遍風格和處理方式我也有很不喜歡的方面,尤其反感op和ed式創(chuàng)作套路對音樂本身帶來的影響)

寫這篇專欄并不是為了打倒以人設為基石讓大家春心萌動的這一類作品,因為本身嚴肅認真去敘事的樂隊題材作品和這些作品的立意、受眾、美學等等都是不一樣的路線

但我希望大家不要止步于此,多少試著去了解更多的樂隊或者音樂題材作品,即使他們沒有那么俏皮討巧的人設

說白了,我希望《beck》這樣的劇能夠越來越多,雖然鑒于市場和現(xiàn)今觀眾群體的流變情況,這大概是一種奢望

組樂隊這個題材,本身并不僅僅是開心元氣可愛的(或者百合要素拉滿),他也有那些脫離社團和學校以及學生式青春、好友貼貼式青春的東西,也并不僅僅局限于享受自我開心團聚每日練習積極努力這樣的日常情景。

樂隊的意義,也能過在更加廣闊的現(xiàn)實生活以及社會環(huán)境中,帶來那些晦澀縹緲,難以割舍,淡漠朦朧,恍惚懵懂,時光荏苒,出離精神而思緒游離到遠方,眼神迷茫憂愁的那些感情與精神和情緒

組樂隊是個更加濃郁而含蓄、野蠻而文藝、溫情而痛楚,沖突而綜合的活動


我們已經有大量的像邦邦這樣的作品,有kon這種更加接近元素加日常加輕百合類型的作品(例如登山少女、騎行少女等等)我們同樣也需要《beck》這樣的作品,不帶明顯傾向和大量與受眾交互目的(萌系日常、少女間友情、偶像或人設驅動下的美術——“漂漂亮亮的”),單純就實打實講述樂隊的發(fā)展歷程故事


不得不說,人設和偶像化驅動下的作品,在喂飽了觀眾之后也面臨另外一個問題——也就是現(xiàn)實與受眾群體的割裂

這嚴格來說不是個大問題,因為很多方面的細節(jié)其實都可以歸結于“圖一樂”或者沒必要那么認真,但由于這類作品的受眾實在是太復雜,因此不同觀眾之間的情況不一樣,這一點變成一個很有爭議的話題(因為懂的那部分觀眾也不會主動去告訴那部分不懂的觀眾具體啥情況)

隨便舉幾個例子你就能明白

首先是樂隊的組建,樂隊的組建方式自然多種多樣,但是邦邦和kon這樣的作品一開始就因為故事設定而使得朋友和同學之間建立樂隊是最容易讓觀眾接受的,即使是kon這樣的作品也最多是跨年級和班級組建樂隊,組建樂隊的意義也是基于社團活動享受快樂以及社交友情

但說實話,雖然我知道dt很牛逼,但我就是不喜歡聽這一類的前衛(wèi)樂隊

但事實上,稍微想一想就知道樂隊的組建有多種不確定因素,在整體上大多數樂隊的組建都沒有那么巧合,即使真的有同村感情好一拍即合,或者同一個學院出來闖天下也需要滿足很多限定條件,而且還是少數

其次,樂隊人員的變動其實相對來講是比較頻繁的,其中涉及到很多因素,樂隊也自然而然會涉及到踢掉技術不過關的成員或者樂隊發(fā)展遇到瓶頸這件事

上文中的larc的隊長也就是貝斯手tetsu先是拉動主唱hyde轉到自己隊伍,后來也經歷過吉他手換成ken以及第一次完整陣容中的鼓手Sakura因故離隊的事情,最后公司聯(lián)系后來的鼓手yukihiro重組出發(fā),x——Japan也經歷過taiji等人的更換,meshuggah換過很多bass手,suffocation經歷過鼓手的離隊,periphery原先的主唱去了monuments(最近好像又離隊了)而bass因為生活原因離隊

larc早期陣容
larc(Sakura時期)
larc(yukihiro至今)

甚至還有串隊的,因為畢竟都是出色的樂隊,離隊之后去隔壁樂隊太正常了

(甚至還有cynic這種奇葩樂隊喜歡跑去幫其他樂隊創(chuàng)作的,比如幫death創(chuàng)作他們的前衛(wèi)死亡金屬專輯《humen》,我很喜歡那張專輯里的《suicide machine》)

cynic《focus》非常具有科幻感的一張爵士死

除了人員的調整以外,早期的搖滾樂因為社會環(huán)境問題,經常出現(xiàn)非正常減員,acdc和led Zeppelin都經歷過隊員酗酒過度窒息死亡,Zeppelin因此解散,平克弗洛伊德的syd出現(xiàn)某些藥物(你懂得)導致的嚴重問題,nirvana的科本因為對爆紅和商業(yè)化的復雜心情以及各方面的原因自殺,黑金屬樂隊mayhem發(fā)生過駭人聽聞的命案,朋克樂隊sex手槍成員死亡

涅槃(nirvana)

另外,由于樂隊組建過程中人員不同的個性導致的理念沖突,甚至是單核樂隊才華耗盡,都有可能導致樂隊的分裂甚至是解散,平克弗洛伊德、kc、yes等等前衛(wèi)樂隊或多或少都發(fā)生過類似問題

(所以說我不是很喜歡x—Japan的原因就在這,我不喜歡林老板打鼓以及鼓編寫的風格,也不喜歡他話語權過高的樂隊特點——不過可能其他人挺喜歡這種情況的)

【本來想把《Nevermind》貼出來的,后來想了想審核可能看不慣嬰兒little chick chick】-


但在邦邦和kon甚至是show by rock中,基本上劇情都不會涉及到這一點,一方面是沒必要創(chuàng)作多個角色供劇情分裂和爭端浪費制作資源,另外一方面——你敢搞這種事情惹毛偶像粉,你就等著分分鐘被“運營fm”吧

少女與大爺(誤)

另外,看kon的時候看到主角唯有“單核處理器天才”之稱,彈幕一片天才贊美之詞,讓我想到有關老生常談的天才和技術這個話題

meshuggah的鼓手Tomas haake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Tt411R7Nf?from=search&;seid=731188389929307815
貼了那么多meshuggah的資料,你懂我意思吧jpg
aal的鼓手matt garstka(這個我之前提到很多次了)

邦邦中也有類似的劇情,r組的主唱ykn和吉他手sayo是實力至上主義,辦樂隊的主旨就是要獲得成績拿出實力,而貝斯手(兼干媽)lisa常常擔心自己作為bass手技術不行

關于天才這個話題呢,其實我以前也寫過相應的專欄罵過一些毒瘤價值觀,在此不再贅述,但是說實話,只要你聽得樂隊逐漸累積上去,你就會發(fā)現(xiàn)著名樂隊就像電子競技的職業(yè)選手一樣,沒有幾個不是天之驕子的,隨著音樂教育的發(fā)展,技術和合理的教育與練習也大量普及,在總體上去營造什么天才噱頭實際上遠沒有真正有價值的東西逐漸普及來的重要

所以看到所謂的天才頭銜,圖一樂會心一笑即可

在樂隊的世界里很殘酷,不考慮其他因素的情況下,技術不行就是技術不行,做東西就是要實事求是面對現(xiàn)實,你做出來的東西不行難道還要靠博得別人同情來酌情給分嗎,很多樂隊就是踢掉技術不夠的成員之后才逐漸走上巔峰

很多所謂的厭惡商業(yè)化(厭惡銅臭味)的創(chuàng)作者,實際上本身自己實力就不咋地

(沒有暗指誰,指這種情況)

當然技術力對成員來說也并不絕對,有些人技術很爛但是個奇才(比如不是科班出身但是就是能寫出好曲子)有些人技術不是頂尖但是夠用而且穩(wěn)定,并且生活上人緣好樂隊其他成員就愿意用這個熟人,和關系好的人在一起能更好的創(chuàng)作

人緣好(x)帶娃(√)

同時技術這個東西就像電子競技隊員組隊一樣,樂隊雖然要考慮技術因素,但是沒有化學反應的人即使在一起也搞不出來好的作品

aal的八弦吉他手

其實有時候覺得挺搞笑的,很多人不著眼于當下,看看自己得到了什么掌握了什么還有什么可以提高,天天好高騖遠看著別人天才怎么樣然后和人紙上談兵瞎吹逼,我尋思你自己努力不努力難道取決于別人嗎?還是說人家是不是天才和你有幾分錢關系?狗仗人勢奴才憑主子論貴賤?

沒有“天賦”頭銜的加持,如何能裝的一手好逼?


且不論土撥鼠唯的疑似天才設定是否有作為萌點來和觀眾互動的賣萌創(chuàng)作意圖,也先無視設定這個作為作品虛擬世界里的一項可以作者大筆一揮就能加buff的東西

在kon和邦邦這樣的作品里,講述上述特別現(xiàn)實的東西并不是作品的主要目的,也并不需要化大量篇幅去講述——當然講了也未必有人愛看

真正的頂級吉他

另外,

kon和邦邦這些作品由于本身的定位等等方面的因素,還是以友情、學生等等立場上講述樂隊話題

因此就涉及到一個問題,對樂隊的某些方面,會講的有些理想化——或者說,道理是這個道理,但現(xiàn)實卻不是這個現(xiàn)實

我舉幾個方面吧,搖滾發(fā)展歷史中赫赫有名的兩個后起之秀——朋克和金屬(雖然狹義搖滾來講金屬不算搖滾),而金屬之中對于大眾來說最負盛名也是最被妖魔化的一種風格“死亡金屬”,這些樂隊可以說在一段時間的輝煌之后(甚至壓根沒有主流意義上的輝煌)迅速陷入市場和大眾層面上的冷門(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受其他風格的沖擊,例如朋克和垃圾、另類),有非常多的樂隊轉戰(zhàn)地下甚至因為惡劣的商業(yè)環(huán)境而暫時解散乃至直接解散

(雖然后來也出現(xiàn)了旋死這種玩意兒,但旋死……懂得都懂,很多只旋不死)

death樂隊(對,就叫death)

【小知識:在大量金屬樂隊中,夢劇院dt和敲擊金屬的幾位龍頭樂隊的商業(yè)成果是不錯的(big 4)】

強烈推薦這張(雖然我搞不懂為什么有幾首沒有bass)

朋克以其對主流社會以及社會主流結構的反叛(其實就和前段時間韓國祖安嘴臭一些視頻類似,就是對社會分配現(xiàn)狀的不滿,但是也并不是單純的罵街),契合社會群體的思潮和訴求迅速席卷搖滾的發(fā)展,但是朋克本身在發(fā)展過程中,以及后來衍生和影響的一些其他風格類型,不論是因為社會環(huán)境還是因為音樂特性都出現(xiàn)過種種復雜而嚴肅的問題

要說我們這一代的話大概就是這個吧……反主流社會結構和分配秩序

經常能看到被人提到的grunge(一種混合朋克和金屬的風格)樂隊nirvana的主唱柯本在《never mind》專輯之后面對grunge這種風格的逐漸紅火,以及對商業(yè)化的復雜心態(tài),還有家庭愛情等等關系帶來的壓力,之后選擇了自殺

(在之前一段時間被叫做另類搖滾的風格,實際上之后這些風格卻逐漸被主流接受)

同樣,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朋克在發(fā)展過程中逐漸發(fā)展出硬核朋克(hard core)這種異常粗糙暴戾極端的風格,以宣泄和反傳統(tǒng)等等傾向和目的,成為音樂發(fā)展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節(jié)點,但本身這種風格對于大多數聽眾來說非常難以接受,并且某些核樂這個東西和殘死不一樣,是另外一種感受上的辨識度低(老式殘死有很多初聽非常繁復),你甚至很難說清楚幾首歌之間的區(qū)別到底在哪兒,甚至可以接受這種風格的觀眾也難以get到這種風格的價值和意義在哪里

【小知識——其實硬核這個詞就是來自于硬核朋克】

硬核在后來也和死金融合為碾核,同時后來也產生過敲擊和硬核融合的金屬核,再后來還有死核和技術死核

我有時候會拿這張專洗耳朵


所以說,如果我們只是站在一個理論角度去看待商業(yè)化(包括流行樂隊)和為自己作曲,去簡單的敘述這個問題,那傻子也知道選唱出自己的心聲,稍微帶點腦子的人都知道什么是對的

問題在于哪里?

問題在于,社會是怎么個黑暗法,而不是單純講社會很黑暗。有點腦子的人都知道社會很黑暗,無腦選擇口水歌和流行商業(yè)化的人,你和他bb幾句他也不會改變自己的看法

有朋克樂隊以及其他的一些樂隊后期轉向流行,在流行化之前他們何嘗不是占地一霸?(綠日和林肯公園)那些搞極端金屬的樂隊,除了一些特例以外,非常多的樂隊都被迫轉向地下,或者轉變自己的風格趨向主流,甚至為流行妥協(xié)

真正能成為兩全其美的樂隊有多少?甚至忠于內心的樂隊又有多少能走下去?你要知道搞樂隊可不便宜,早期沒有電腦幫助沒有合成器的時候可沒有那么便利的甚至是極大便利個人或小團體的制作方法,其次去錄音室這玩意兒也得花錢,再其次你的器材也得花錢吧,你練習和集合也得花時間吧,那么當你入不敷出甚至還有工作在身的時候,有多少人能精神飽滿的繼續(xù)堅持?成人的世界并不輕松

另外,上面說的很理想很純白,堅持唱出自己的心聲做自己的音樂

可問題是啥叫“自己的音樂”,即使是最像所謂自己的音樂的風格——獨立搖滾(indie),很多獨立音樂人也需要滿足自己的核心聽眾,這個時候甚至還要面臨轉型風格導致的風險

其次,所謂自己的音樂也是有質量區(qū)別的,作品也是有質量高低的,雖然不同風格的東西難以完全量化比較,但也有技術不過關或者“還有上升空間”的作品,聽眾心中都是有桿秤的

在技術和教育發(fā)展那么多年之后,我們已經有大量的無法簡單傳唱甚至聽完之后除了喊一聲nb以外啥也說不出來的歌曲,在這么多人的競爭之下,事實上聽眾的耳朵早就非常刁鉆了

所謂自己的音樂——實際上大多數人的音樂只不過是有新鮮感或者有點個人特點,大多數人音樂營生不也是建立于“活動”或者“人氣”甚至“事業(yè)成功”這些基調上嗎,那又談何反抗商業(yè)化呢,你本來就和商業(yè)行為沾親帶故啊,只不過受眾不一樣罷了,只不過別人是商業(yè)化過度而你是產業(yè)中普通的好好產品罷了

更何況所謂反抗商業(yè)化和流行,實際上自己寫出來的東西不也是從商業(yè)化作品里受影響誕生,本身就一股子pop流行味兒嗎,很多人口氣不小,實際上根本沒跳出pop的框架吧

那又談何反抗商業(yè)化呢,大家都在試著讓產品與受眾達到對口不是嗎

商業(yè)行為和質量并不是完全對立沖突的,真正沖突的地方也沒有那么清白的現(xiàn)實

一個很簡單的道理,上面我提到的那么多反主流的音樂風格,硬核朋克你聽不聽,碾核你聽不聽,殘死你聽不聽,黑金屬你聽不聽,這些總是樂隊具有靈魂不落入俗套寫出來的自己的音樂吧,也沒見主流聽眾有多喜歡啊

(從另一個角度說,如今金屬都能主流化,還有啥不能主流化的)

我尋思meshuggah這么前衛(wèi)這么劃時代的樂隊,《obzen》這張專里的《bleed》有多少人能接受的了哦,有些風格本身就是不怎么抓耳且難以讓大眾所接受的,這就是事實

承受能力檢測器(殘死)


cynic作為早期把死亡金屬和爵士樂融合的樂隊,創(chuàng)作了《focus》這張非常奇特的專輯,在此后的專輯好幾張都給我一種真空管朋克的科技感,而他們有些專輯甚至完全沒有了死亡金屬本身的急速、沖擊、小刀割肉和侵略性乃至心臟痙攣的那種緊迫感窒息感,取而代之的卻是甜如蜂蜜一樣的迷幻仙境,即使在那些非常出色的樂隊里他們也可以說非常奇特以至于曲高和寡

那我尋思普羅大眾也沒對這種樂隊有多好啊,他們玩的太小眾最后不也嗝屁了?也沒見有人把他們搞成商業(yè)香餑餑啊

說這些并不是為了秀優(yōu)越,也不是把某些作品吊起來打,只不過現(xiàn)實比你想象的更加尖酸刻薄且充滿諷刺

前一張非常甜,后一張非??簥^的爵士死


我講述這些并不是要給這些作品定罪,諷刺他們不夠硬核,甚至以此嘲諷二次元或者針砭時事擺出一副業(yè)界要完的態(tài)度

只是,有時候對現(xiàn)實理解過于理想化,這就是脫離現(xiàn)實的

無非就是——脫離現(xiàn)實也未必都不好,至少很甜

如果我一個哥們或者要好的女生朋友搞音樂,我不會在乎他才能高低風格如何,哪怕是搞商業(yè)化搞流行,紅了火了,我打心底里替她高興,順便希望他心態(tài)健康別物極必反

這并不是什么彌天大罪,但也不能無視我們不能止步于此這一現(xiàn)實

只要淡然的正常的認識到這些狀況的缺陷就可以了,沒必要很歇斯底里苦大仇深


寫到一半忘了接下來要寫啥了,以后再說

想要得到的東西(1)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武穴市| 绍兴县| 新绛县| 垫江县| 松潘县| 武定县| 安岳县| 荔浦县| 蓬莱市| 筠连县| 高雄市| 邯郸市| 腾冲县| 如皋市| 城步| 汉寿县| 巴彦县| 隆子县| 九江县| 云林县| 佛冈县| 怀宁县| 靖宇县| 资阳市| 六盘水市| 文水县| 通山县| 共和县| 上高县| 泾阳县| 宁武县| 隆回县| 河曲县| 四平市| 玉山县| 昭觉县| 祁连县| 万荣县| 宜兰县| 阿尔山市| 东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