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才分對錯,大人只看利弊,這句話應(yīng)該怎么理解?

小孩還在分對錯,大人只看利弊,這句話該怎么理解?
其實這句話更準確的說法是幼稚的人執(zhí)著對錯,成熟的人分析利弊,很多人認為這句話是毫無底線、不擇手段的代名詞。

其實它只是一種哲學上的思維方式,只讓你換一個角度更高效的分析問題。

從利弊角度分析問題,能讓人更理性、更客觀地認知世界。對錯在很多時候不僅無法成為你評判問題的標準,反而會是你認知事物的障礙。糾結(jié)對錯毫無意義。從利弊的視角出發(fā),很多是會更容易理解,更容易做出理智的選擇。

?
00:46
?我們在討論一切好壞對錯的時候,本質(zhì)上都是在討論利益的事。正義的本質(zhì)就是當下大多數(shù)人的利益。


對錯的標準會隨著時間變化。這個標準只取決于當下社會的整體意識形態(tài),取決于大多數(shù)人的利益。
- 理解了這一點,就會意識到永遠不要和人爭辯,以為爭辯毫無意義。人之所以會爭吵,就是想要證明自己是對的,對方是錯的。但對錯永遠是主觀的,只有利弊是可觀的。爭辯就是妄圖用主觀影響客觀,注定不會有結(jié)果。
對錯的標準建立在每個人的價值觀上,而人類的價值觀不可能和諧統(tǒng)一。不同價值觀的人關(guān)于對錯的認知和定義完全不同,所以沒必要去爭辯對錯。
價值觀之間的碰撞,是兩個群體之間的利益爭奪。即使你能言善辯,向別人證明了自己是對的,別人是錯的,別人依然不會主動按你說的去做。因為人的本性是趨利避害,不是趨利避錯。
- 很多問題無法解決,都是因為我們沒有看到問題的本質(zhì),浪費了大量的時間。
很多人之所以排斥成熟的人只看利弊這種說法,是因為他們認為看利弊就意味著完全不分對錯,不講道德。事實上這樣的人反而會比那些滿口人易道德的人擁有更清晰的道德價值體系,更敬法律。因為越是通過利弊思維解決問題的人,就越懂得一件事:只有符合大多數(shù)人的利益,才有可能讓自身的利益最大化。
比如賺錢的本質(zhì)就是為他人提供價值,你能為越多的人提供價值,就必然能獲得越多的價值反饋。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