喳爺裸體叢林求生,難度有多大?
在東南亞熱帶叢林不帶任何物資裸體求生難度有多大?
難度非常大。遠超普通人的體力、生存能力和精神承受力。
一個人獨處荒無人煙的叢林,會產(chǎn)生恐懼感。尤其是晚上,四周漆黑一片,黑暗中不知道潛伏著什么野獸和毒蟲,人會產(chǎn)生極大的恐懼。有些人甚至會出現(xiàn)幻覺,精神崩潰。
在叢林,且不說赤身裸體,即便是帶著帳篷,穿著衣服,獨自一人露營也是需要極大膽量,一個人露營和二個人一起露營完全不是一回事(比如我這種膽小的人就從來不敢獨自露營)。
所以,喳爺?shù)哪懥渴菢O大的,絕非普通人可以做到。沒試過的人可能不知道,只要你就找個稍微荒涼的荒山野林半夜獨自坐著,就會感受到那種恐懼,各種奇怪聲音都會讓你心驚肉跳。
東南亞叢林還有一種很讓人害怕的東西:蟒蛇。緬甸蟒,巖蟒,都可以長到很大很長。東南亞的毒蛇也不少,尤其是眼鏡王蛇,相當危險。
喳爺在叢林的第一天,因為聽村民說樹林里有熊,用藤把自己固定在樹上過夜。這辦法其實只有自我安慰的價值。因為黑熊是爬樹高手,十幾米高的樹,黑熊只需要幾秒鐘就能爬到頂。
金錢豹是爬樹高手。云豹是爬樹高手(雖然云豹通常不主動攻擊人)。蟒蛇會爬樹。華南虎雖然不像黑熊那么擅長爬樹,但是它也是會爬樹的,而且跳躍力極強。

雖然猛獸、巨蟒很可怕,通常遇到的概率不是很大。最容易遇到的是蚊子和螞蟥。
熱帶叢林有很多山螞蟥和蚊子。蚊子比較麻煩的是伊蚊。我曾帶二個孩子逛一下新加坡義順附近的某個封閉保護區(qū),僅僅20分鐘,每個人被蚊子叮咬一百多口。
在這種地帶,如果像喳爺那樣赤身裸體,我很難想象她身上會有多少蚊子叮咬的痕跡,一夜下來或許是叮咬上千個包。雖然喳爺說用一種純天然植物的汁液涂在身上可以防蚊子,我懷疑這些汁液的持久性和有效性。因為即便是驅(qū)蚊效率最高的驅(qū)蚊胺,在叢林里走路也得一天涂二次。
某些地區(qū)有大量蚊子不喜歡的某些菊科植物,這些地區(qū)可能蚊子天然就少。比如溫州永嘉林坑,就是這樣已經(jīng)幾乎沒有蚊子的村落。但是在馬來西亞叢林,蚊子幾乎是鋪天蓋地的。也沒有真正高效的純天然避蚊藥。
所以我總懷疑喳爺作弊,隨身帶著一大瓶的避蚊胺。否則她皮膚不應(yīng)該如此細膩。
另一個麻煩是山螞蝗。即便穿著衣服,扎緊褲腳,也還是難免樹葉和草叢里的山螞蝗。山螞蝗很小很細,晚上更是完全看不到。有些地方山螞蝗密集,比如墨脫的某條路被叫做螞蟥山,即便是全副武裝也會被叮咬幾十口。
像喳爺那樣裸體沿著叢林到處走,一旦走到山螞蝗多的地方,毫無疑問會遍體鱗傷,滿身鮮血。她拿草編織的那件連帽衫,對蚊子和螞蟥更是沒有半點作用。
以喳爺?shù)膽敉饨?jīng)驗,當然很清楚螞蟥和蚊子的厲害。在自己完全不熟悉的東南亞叢林赤身裸體,要避開蚊子和螞蟥談何容易。
所以我覺得喳爺拍攝視頻的那片叢林,其實是她非常熟悉了解的地方。她事先就知道這一帶蚊子不多,螞蟥很少。
03
渣爺缺鹽而生病,這是很危險的。她終于沒有放棄,打衛(wèi)星電話求救,別人給她送來一包鹽,然后繼續(xù)她的視頻拍攝。
用草木灰代替食鹽是不現(xiàn)實的。因為草木灰鉀離子較多,鈉離子很少。另一個問題是不同植物的草木灰里的各種成分差別很大,不同地區(qū)因為土壤礦產(chǎn)成分不同,某些草木灰還可能有大量毒害成分。麗水人做黃年糕,并不是隨便找點草木灰就用,他們只用當?shù)氐蔫谀緹?。蘭州拉面的草木灰,只用大西北的蓬草燒灰。
有些資料介紹植物中取鹽的辦法:在北美洲,最好的是核桃樹根;在東南亞,可利用夏柏櫚的根。將樹根燒烤至所有水分都被蒸發(fā),便會析出黑色的鹽晶。?
但是通過植物找鹽并不容易。更好的是吃動物的血液。
在野外,更可能得各種病。比如蚊子傳播登革熱、腦炎、瘧疾,都是危險疾病。有些人被毒蟲咬了會過敏,蜜蜂、蜈蚣、蜱蟲,都可能傷害你。誤食有毒植物會中毒。有些植物接觸后會過敏。
戶外很容易致死的病,還有闌尾炎,心肌梗塞,腸炎,腸梗阻。
在熱帶叢林,溫度高,細菌病毒種類多,腐殖質(zhì)充足,一些地區(qū)會有各種原因不明的毒害物(古人稱之為瘴氣)。
另一個危險是很潮濕,地面滑,容易摔傷。尤其是植被豐富,不容易看清地形。
一位植物學家說:
在森林中千萬不要輕易嘗試自己不熟悉的植物,有些植物和菌子的毒性超乎你的想象。上個世紀末,一支由金平縣政府組織的考察隊在西隆山進行考察時,服用了不明植物,導(dǎo)致兩人遇難。
野外工作更多危險,是來自于那些看似不起眼的摔倒和跌倒。野外工作畢竟不是走平坦的大道。我在墨脫考察,由于有向?qū)?,并不太擔心迷路,更多的是擔心跌落山崖。版納園一位年輕的植物學工作者,就是在西雙版納勐侖附件的石灰山上采集植物時,跌落山谷而不幸遇難。
我的學生這幾年由于工作需要,常常到喀斯特地區(qū)考察植被,我和他去過一次,在這種地方開展野外工作,為了采集標本,常常需要冒著一定的危險,攀爬到巖石上??λ固氐貐^(qū)溶洞極多,有些溶洞又被植物覆蓋,一腳登空后果不堪設(shè)想。
喳爺沒有帶任何藥物,沒有帶急救包,也沒有繩子、登山杖之類的工具,連鞋子都沒有。這樣在熱帶叢林到處走,危險自然是極大的。
她在視頻里展示自己對各種草藥的了解,作為對傳統(tǒng)醫(yī)學不怎么信任的人,我并不認為這些草藥有多大用處。
04
在叢林里,喳爺努力了二天,終于成功鉆木取火。
所幸她是在旱季。如果她真的在馬來西亞叢林,遇到雨季,可能會活得很悲催。在雨季,比如每年十一月到一月,整整三個月,幾乎每天都會下一場雨,整個叢林濕透,根本找不到任何可以點火的東西,別說鉆木取火,即便帶著個打火機也是沒法點火。如果喳爺在雨季的馬來西亞叢林,大概整整100天只能吃生的食品,抓到獵物也只能「茹毛飲血」。所以喳爺不是隨機去找個地方玩生存,她要鉆木取火,就只能選旱季。
喳爺拍視頻喜歡炫技,比如各種復(fù)雜的編織手工,堆爐子、燒炭、做風箱。這事兒拍視頻可以,我覺得真在戶外是不應(yīng)該這么浪費時間的。
棕櫚皮歷來是中國人做蓑衣的材料,拿這個做蓑衣湊合一下,比自己搓繩子、紡線、編織容易很多。即便芭蕉葉之類能湊合的,就不要自己費力做衣服。

喳爺喜歡不斷找新的食物來源,卻并不真正珍惜食物。這對于拍攝視頻或許很有吸引力,卻不是有效率的。比如說,她既然發(fā)現(xiàn)可以誘捕很多白蟻,就應(yīng)該繼續(xù)誘捕,來了白蟻先弄死而不是讓它們還可以亂跑。努力找到白蟻窩,找到一個窩就可以吃很久。
類似的例子,找到木薯、葛根、山藥之類,就應(yīng)該在附近大量挖掘,砸出淀粉烤干,隨時可以當干糧吃,一個地方搞個幾十斤,就不需要天天為食物費心。熱帶叢林有些地方能找到西谷米樹,里面可以砸出很多淀粉,夠吃幾個月。這比設(shè)陷阱守株待兔省事多了。
如果喳爺真在馬來西亞叢林之類的地方,我覺得最容易搞到的動物蛋白質(zhì)食物并不是抓魚抓蛇抓老鼠,而是非洲大蝸牛。
馬來西亞叢林里到處都是非洲大蝸牛,以及其他一些東南亞本地蝸牛。在蝸牛多的地點,一天撿個十幾斤很容易。雖然非洲大蝸牛生吃會有一些寄生蟲,但是燒熟了吃完全安全,(雖然我覺得它味道很差)。

此外,蛙類和蜥蜴也是容易拿棍子打到的獵物。
如果運氣好,用棍子打死一條馬來西亞水巨蜥,一條有十幾斤重,那就可以吃很久,不僅補充蛋白質(zhì),還可以補充大量鹽分。水巨蜥其實在東南亞經(jīng)??梢砸姷剑蛩浪⒉浑y(在中國屬于保護動物)。
隨手拿棍子或削尖的竹子當武器,應(yīng)該是一個叢林生活的習慣,而不是見到毒蛇也要炫技徒手去抓。
喳爺不帶任何生存物資、不帶任何藥物、在熱帶森林裸體求生的勇氣令人贊嘆。但是她的做法,還是炫技的太多,而不是追求高效實用。